19.《剃头大师》 2课时课件+朗读 (37+1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9.《剃头大师》 2课时课件+朗读 (37+1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1 21:40:34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19.剃头大师
第1课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
剃头大师
读第四声,不能读成第一声。
1.什么人能称为“大师”?
趣味导入
答案:“大师”是指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造诣,被大家所尊崇的人。
2.“剃头大师”指什么样的人?
答案:“剃头大师”应该是理发技艺十分高超的人。
趣味导入
生平介绍:1954年出生于上海,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往往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展现儿童的所思所行,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
主要作品:《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一个女孩的心灵史》《宝贝当家》《调皮的日子》《小丫林晓梅》《小鬼鲁智胜》等。
助学资料
秦文君

zhí
fǒu

guàn

xíng








chóu
我会认




学习字词

加一加:厂+里=厘

形近字:骂——驾
识字方法
学习字词
组词:厘米
组词:吵骂
“开火车”读词语
执行
否则
骂人
仇人
习惯
受刑
代替
厘米
摸耳朵
翘舌音
后鼻音
学习字词










我会写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上面三横间距均匀,下面的长撇和捺舒展。
音序:B
部首:一
组词:手表
表弟
造句:我的表弟天生胆小,害怕很多东西。

biǎo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月”窄长;“旦”宽扁,最后一横要长。
音序:D
部首:月
组词:胆子
大胆
造句:小弟弟年纪不大,胆量不小。

dǎn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第一笔撇在竖中线上起笔;第六笔撇在竖中线上起笔,伸向左下格;竖弯钩写得圆润而舒展。
音序:G
部首:鬼
组词:魔鬼
鬼话
造句:这家伙鬼鬼祟(suì)祟的,一看就不是好人。

guǐ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王”的末横变提,“里”的横画间距均匀,末笔横长。
音序:L
部首:王
组词:理发
理解
造句:乡亲们把助人为乐当作理所当然的事。

lǐ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上宽下窄。“大”的横稍短,撇、捺写舒展,包住“寸”。“寸”的竖钩在竖中线上。
音序:D
部首:大
组词:夺取
夺走
造句:在这次篮球比赛中,我们班夺得了冠军。

duó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两个“口”要小,分在竖中线两侧,“马”的竖折折钩宽而有力,下横要长。
音序:M
部首:马
组词:骂人
责骂
造句:爸爸很少责骂我,除非我犯了大错。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亻”起笔稍高,“九”的横折弯钩写舒展。
音序:C
部首:亻
组词:仇恨
报仇
造句:农夫救了蛇,但是蛇却恩将仇报,咬死了农夫。

chóu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上面三横间距均匀,“工”写扁,末横稍长。
音序:C
部首:羊字旁
组词:差评
差不多
造句:我的成绩比明明差了点。

chà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寸”的竖钩挺直有力。
音序:F
部首:亻
组词:付出
支付
造句:老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fù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咅”的第五笔横稍长,“口”宜小而扁。
音序:B
部首:亻
组词:加倍
倍数
造句:听了老师讲的方法,我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bèi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上窄下宽。上部的“口”小而扁,“虫”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音序:S
部首:口
组词:虽然
虽说
造句:老师虽然生病了,但是依然坚持给我们上课。

suī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氵”呈弧形分布。“包”的起笔短撇略高于左边,末笔竖弯钩圆润自然。
音序:P
部首:氵
组词:泡沫
水泡
造句:小鱼悄悄地露出水面,吐着泡泡。

pào
笔顺:
学习字词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牛”的第三笔横稍长。
音序:J
部首:亻
组词:条件
文件
造句:我今天一共洗了五件衣服。

jiàn
笔顺:
学习字词
初读课文,思考:哪个部分叙述了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经过,哪个部分叙述了“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
答案:第四至六自然段写的是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经过,第七至十八自然段写的是“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
初读感知
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来比较一下。
学习第一至六自然段,体会小沙的胆小和剃头时的感受。
1.自读第一自然段。
答案:小沙胆小。
品读鉴赏
(1)概括这句话的意思。
(2)读下面的一组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发现:第二个句子通过举例子的形式,把小沙怎么胆小写清楚了。
品读鉴赏
2.自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答案:老师傅给小沙剃头时,小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品读鉴赏
(1)老剃头师傅是怎么给小沙剃头的,小沙有什么感受?
品读鉴赏
(2)小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答案: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①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你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头发被咬住和碎头发掉到脖子里的感觉。
老掉牙的推剪
品读鉴赏
示例:有过这样的经历。头发被咬住,很疼;碎头发掉到脖子里,很痒,但是还不能用手去抓,很难受。
②如果把句子中的“咬住”改成“夹住”,可以吗?
答案:“咬住”说明头发被死死夹住,更能表现这种痛苦。
小结: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我们读懂了小沙剃头跟受刑一样,很难受。
品读鉴赏
(3)文中还有好几个地方也写了小沙剃头时“受刑”一样的感觉,默读第二至六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再进行交流。
品读鉴赏
①从第二自然段中发现了小沙剃头像受刑。
点拨:哪些词语突出了这种感受?
押进、执一把木尺、监督、夺门而逃
小结:抓住一些关键词也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句意。
品读鉴赏
②从第四自然段中体会到小沙因为“锃亮的剃刀”而规规矩矩。
③从第三自然段中小沙像看仇人一样看着给他理发的人,看出小沙不愿意理发。
小结:通过想象画面,我们也能感受到小沙剃头时的痛苦。
品读鉴赏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词、想象画面等方法感受到了小沙剃头时如受刑般的痛苦。可头发又不得不理,怎么办呢?他请来了一位“剃头大师”,这位剃头大师究竟表现怎么样?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品读鉴赏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然后打“√”。
剃头


dì)
执行
(zhí
zí)
厘米
(lí
ní)
习惯
(guàn
gùn)




.
.
.
.
刑法
(xíng
xín)
代替
(tiè
tì)


.
.
随堂练习
二、选词填空。
1.我(
)老师让我去完成擦黑板的任务。
2.小沙怕再去理发店受折磨,就(
)我替他剪头发。
3.小说中的穷人总是(
)能过上好日子!
央求
请求
乞求
请求
央求
乞求
随堂练习
卓别林理发的故事
有一天,喜剧大师卓别林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小镇,他忽然觉得自己该理发了。他听当地人介绍,由于这个小镇很偏僻,所以这里只有两家理发店,而且每家店只有一个理发师。
卓别林走进了第一家理发店,看一眼后,他不禁皱了皱眉。原来这家理发店的空间很小,座椅旧,地上还有不少碎头发。最糟糕的是,那个理发师的头发非常难看,该长的地方很短,
课外拓展
该短的却又很长,头顶像个麻雀窝,耳朵旁边的头发像是被老鼠啃过似的。于是,卓别林退了出来。
他又走进了第二家理发店。这里的情况可大不一样,房子宽敞明亮,座椅是弹簧垫子,店内地上非常干净,再看这理发师的头发,端端正正、大大方方的……这时,卓别林想了想,又返回第一家理发店去理发了。  
课外拓展
原来卓别林在想,小镇这么偏远,只有两家理发店,所以就可以推断:第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师的头发就是第二家理发店的理发师理的,另外,从第一家理发店的地上散落的碎头发可以看出这家理发店的顾客很多,也就是这家理发店的理发师的技术与服务肯定比第二家好。
课外拓展(共17张PPT)
19.剃头大师
第2课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
1.“害人精”指谁?为什么这么称呼他?
答案:“害人精”指理发店的剃头师傅。因为老师傅给小沙剃头的时候,小沙跟受刑一样。
2.为了既理好头发又摆脱这种痛苦折磨,小沙央求了一位“剃头大师”来给自己理发,他是谁呢?是怎样理发的?效果怎么样?
趣味导入
读第七至十八自然段,回答问题。
1.“剃头大师”是谁?说说“剃头大师”是怎样给小沙理发的?
答案:“剃头大师”是“我”。
“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然后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上就落满了头发,小沙的头也被剪得坑坑洼洼,耳边像层层梯田。尽管如此,“我”给小沙剃头时,小沙是非常愉快的。
品读鉴赏
2.“我”是剃头大师吗?细读第十自然段,说说理由。
品读鉴赏
示例:(1)从“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知道“我”不是剃头大师。
(2)从“摆出……架势”知道“我”是装模作样。
(4)从“咔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知道“我”剃头动作的随意。
(3)从“其实,不给钱……随便处置”知道“我”从没理过发。
小结:抓住关键词句,细细体会,我们发现文中的“我”不是剃头大师。接下来,我们像这样再品读其他段落。
品读鉴赏
3.
“我”是真的比老师傅还要熟练吗?细读第十二自然段,说说理由。
示例:“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我”理发毫无章法,真是熟练地乱剪!
品读鉴赏
4.细读第十五自然段,说说“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品读鉴赏
答案:小沙认为“我”剪得很流畅,不痛也不痒,又没有伤到他的耳朵,比老剃头师傅强太多了。他对发式是否漂亮并不太在意。所以“我”才会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5.“我”装模作样,随意乱剪,效果究竟怎样呢?细读第十六、十七自然段,寻找答案。
答案: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品读鉴赏
答案:从过程来看,老剃头师傅带给小沙的是痛苦,而“我”剃头时,小沙是非常愉快的;从结果来看,恰好相反,老剃头师傅可以给小沙理一个合格的头发,而“我”却害小沙剃了光头。
6.谁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谁才是“害人精”?
品读鉴赏
7.课文为什么要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呢?
答案:“剃头大师”本义指的是剃头技艺高超的人。本文中的“剃头大师”指的是“我”。这是一种调侃的说法。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品读鉴赏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很有特点的人,读了他们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感受到童年的美好。同时,还学到了理解句子的多种方法,阅读中用上这些方法,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品读鉴赏
老师傅剃头
“我”剃头
充满童趣
碎发掉进脖子里
理层次




品读鉴赏
推剪“咬”头发
痛苦
起因——怕老师傅剃头
经过
围上睡衣,随意乱剪
越剪越短,坑坑洼洼
愉快
结果
小沙剃光头
姑父每晚找身上的碎头发
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表弟小沙害怕剃头,在他的央求下,“我”自诩“剃头大师”,为他剪头发,最终却闯了祸。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与趣味。
炼主旨
品读鉴赏
课堂小结
童年是人生中最纯真、最幸福的时候。在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为自己编织了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梦,也闯了不少祸,闹出了不少笑话。就像文中的“我”和小沙,虽然“我”的淘气使小沙被剃了光头,让姑父每天夜里爬起来找身上的碎头发,但是却充满童趣。让我们在有限的童年时光中,尽情追寻童年的欢乐吧!
一、读一读,用划横线的字造句。
我剪掉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病得太严重了,虚弱得甚至连呼吸都很艰难?
随堂练习
二、文中写了作者的表弟小沙的两次理发经历,现实生活中你理过发吗?有什么感想或感受?试着写一写。
示例:剪发开始了,阿姨拿了一把漂亮的小剪刀和一把粉色的小梳子。我发现这剪刀很特别:其中一只剪刀柄后,有一个像逗号样的小东西。接着,阿姨向我头上喷了一点水,咔咔咔、咔咔咔……剪刀开始在我头上狂乱的飞舞起来,只见一根根的头发倾泻而下。一会儿,阿姨又用电推子在我头上,推了几下。“好了。”阿姨说道。我迫不及待的照了照镜子,哇!我的发型美丽又帅气,像变了个人似的。
随堂练习
关于儿童的年龄称谓
孩提:开始会笑、可提抱的幼儿。
总角:借指幼年。古代未成年人把头发扎成的左右两个髻。
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
金钗之年:指女子十二岁。“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将“金钗”和“十二”并列在一起。后来,人们用“金钗之年”来指代女子十二岁。
豆蔻年华: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