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课程编号:TS2011010101R62010303MQ
【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新编人教版小学语文
授课:思齐老师
目录
背景知识
诗句赏析
把握情感
01
02
03
CONTENTS
背景知识
01
王建:字仲初,唐代诗人,他写了大量的乐府诗,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代表作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
作者简介
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寄寓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背景介绍
栖
鸦
qī
yā
左右结构
认字识词
栖
qī
右部是“东西”的“西”
栖息
认字识词
诗句赏析
02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品读古诗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即庭中,庭院中。
诗句赏析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秋天的露水。
沾湿
诗意: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上的鸦雀停止了活动,进入了梦乡。夜已经很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诗句赏析
读一读诗的前两句,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诗句赏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作者看到的
听到的
作者感受到的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
让夜显得更加宁静。
“冷”写出的是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什么?
作者的心也是清冷的。
诗句赏析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全,都
诗句赏析
仰望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念的思绪
洒落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句表达作者的相思
作者将感情寄托于
,表达了作者
之情。
月亮
思念故乡
诗句赏析
诗意: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皎洁的月亮,却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
诗句赏析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说一说:“落”字的用法精妙之处在哪里?
诗句赏析
把握情感
03
十五夜望月
景:地白
鹊鸦
树
冷露
桂花
情:人尽望
落谁家
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
把握情感
《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
,和
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月色
望月怀人
把握情感
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
请你进行积累。
把握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课堂拓展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课堂拓展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赏析了诗句
理解了诗歌情感
学习小结
SEE
YOU
慕联提示
亲爱的同学,课后记得做一下习题测试,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对这节课掌握得非常棒!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杭州慕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www.moocun.com)
新编人教版语文六下1.3.3十五夜望月
选择题
下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栖(xī)
冷(lěng)露
秋思(sī)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栖息
中廷
寒鸦
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
B.冷露/无声/湿桂花
C.今夜/月明人尽/望
D.不知/秋思/落谁家
4.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B.地白:白色的地面。
C.冷露:秋天的露水。
D.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5.《十五夜望月》中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最相近的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
B.冷露无声湿桂花
C.今夜月明人尽望
D.不知秋思落谁家
判断题
《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感觉到的,表现出了环境的冷清。
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
“不知秋思落谁家”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思念之情。
10.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
答案解析:
选择题
A
考点:本题考查生字词。
?
解析:A选项中,栖的正确读音是(qī)
B
考点:本题考查生字词。
?
解析:B项正确写法是“中庭”。
3.
C
考点:本题考查课文理解。
?解析:正确的节奏划分应该是:今夜/月明/人尽望。
4.B
考点: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解析:地白的意思是,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5.
A
考点:本题考查诗歌理解。
?
解析: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判断题
6.T
考点:本题考查诗歌理解。
?
解析:《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7.F
考点:本题考查课文理解。
?解析:“树栖鸦”是作者听到的,寒鸦声让夜显得更加宁静。
8.T
考点: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解析:本诗作者是王建,唐代诗人,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
9.
F
考点:本题考查诗歌理解。
?解析:“不知秋思落谁家”
作者将感情寄托于月亮,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T
考点:本题考查诗歌理解。
?解析: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