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中的成语举例
秋毫之末
不见舆薪
缘木求鱼
发政施仁
放辟邪侈
衣帛食肉
不饥不寒
秋毫之末
查看《汉语词典》中 “ 秋毫之末 ” 的解释
--------------------------------------------------------------------------------
【拼音】 qiū háo zhī mò
【典故】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孟子 · 梁惠王上》
【释义】秋毫:秋天鸟兽新生的绒毛。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无足轻重、轻于鸿毛
【反义词】庞然大物、重于泰山
【同韵词】饥渴交迫、不勤而获、萧墙之祸、靡不所措、詟谀立懦、王杨卢骆、驰魂宕魄、从宽发落、饮冰茹檗、迷迷惑惑、 ......
【年代】古代
【成语示列】神托于秋毫之末,而大宇宙之总,其德优天地而和阴阳,节四时而调五行。 《淮南子 · 原道训》
【成语造句】
◎ ” 明察秋毫 ” 的典故出自《孟子 · 梁惠王上》中 ”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车舆薪 ” 这段论述。
◎ 只有在光学显微镜和神通更广大的电子显微镜相继问世以后,人们才当之无愧地能够 ” 明察秋毫之末 ” 。
不见舆薪 ( 不见舆薪 )
查看《汉语词典》中 “ 不见舆薪 ” 的解释
--------------------------------------------------------------------------------
【拼音】 bù jiàn yú xīn
【典故】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战国 · 邹 · 孟轲《孟子 · 梁惠王上》
【释义】看不见一车柴禾。比喻不下功夫去做。
【用法】作谓语;指不努力
【结构】动宾式
【同韵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讲古论今、鹿死不择荫、折冲将军、慢慢吞吞、正始之音、镜破钗分、无病呻吟、验明正身、开国元勋、 ......
【年代】古代
【英文】 thereisnofuelofatruck(donotworkhard)
【教学同步】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 曰: “ 有复 ⒃ 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 ⒄ ,而不足以举一羽;明 ⒅ 足以察秋毫 ⒆ 之末,而不见舆薪 ⒇ 。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高中五册 · 课文 ·18
缘木求鱼 ( 缘木求鱼 )
查看《汉语词典》中 “ 缘木求鱼 ” 的解释
--------------------------------------------------------------------------------
【注音】 yuán mù qiú yú
【出处】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孟子 · 梁惠王上》
【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方法不对头
【结构】连动式
【近义词】水中捞月、缘山求鱼、竹篮打水
【反义词】探囊取物、瓮中捉鳖
【押韵词】陷入僵局、持鳌封菊、闲曹冷局、将奋足局、背碑覆局、扫穴擒渠、卸磨杀驴、骑驴觅驴、转死沟渠、流血成渠、 ......
【年代】古代
【灯谜】最滑稽的钓鱼
【英文】 fishintheair
【德文】 aufdieBǎumeklettern,umnachFischenzusuchen--falscheMittelanwenden
【日语】木 ( き ) に縁 ( よ ) りて鱼 ( うお ) を求 ( もと ) む
【教学同步】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高中五册 · 课文 ·18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梁惠王企图通过战争来扩张领土,称霸诸侯。孟子不赞同他的这种思想,问他扩张的企图是为了什么,梁惠王说想满足自己最大的欲望。孟子说通过打仗而结下仇恨,诸侯们不可能服从于你,你这样做只能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
【成语示列】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缘木求鱼,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明 ·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
【成语例句】
◎ 例如缘木求鱼、杯水车薪、水深火热、箪食壶浆、事半功倍、一暴十寒、知人论世、出类拔萃、天时地利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名言佳句,可谓妇孺皆知,耳熟能详。齐桓晋文之事
◎ 这些不合理的现象,要靠学徒自己起来争取改善,无异缘木求鱼;因为学徒不仅多属年幼无知,而且又不如技工的有团结组织能力。
发政施仁 ( 发政施仁 )
查看《汉语词典》中 “ 发政施仁 ” 的解释
--------------------------------------------------------------------------------
【拼音】 fā zhèng shī rén
【典故】方是时,二圣在位,发政施仁,惟恐不及。 宋 · 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
【释义】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
【用法】作谓语;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
【结构】联合式
【同韵词】下笔如有神、侃侃誾誾、裂石流云、壮气凌云、索居离群、机变如神、又生一秦、连昏接晨、万户千门、心急如焚、 ......
【年代】古代
【语文同步】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 ⒆ ,齐集有其一 ⒇ ;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 盖亦反其本矣 21! 今王发政施仁 22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23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24 ,天下之欲疾 25 其君者皆欲赴愬 26 于王。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高中五册 · 课文 ·18
【示例】发政施仁四海扬,太平世尊荣坐享。 明 · 无名氏《南牢记》第四折
放辟邪侈
查看《汉语词典》中 “ 放辟邪侈 ” 的解释
--------------------------------------------------------------------------------
【拼音】 fàng pì xié chǐ
【典故】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 梁惠王上》
【释义】放、侈:放纵;辟、邪:不正派,不正当。指肆意作恶。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肆意作恶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为非作歹、肆无忌惮、放僻邪侈
【押韵词】东观续史、爱民如子、箕帚之使、举仇举子、贩夫俗子、一棍子打死、掇青拾紫、高足弟子、颐指气使、猫哭耗子、 ......
【教学同步】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⑥ 。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高中五册 · 课文 ·18
【成语示列】然而民不知义,复迫困穷,放辟邪侈而入于罪者,非陛下陷之乎? 宋 · 程颐《上仁宗皇帝书》
衣帛食肉
查看《汉语词典》中 “ 衣帛食肉 ” 的解释
--------------------------------------------------------------------------------
【拼音】 yī bó shí ròu
【出处】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 梁惠王章句上》
【解释】穿着精美的丝绸服装,吃的是肉食。形容生活富裕。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衣锦食肉
【同韵词】喜新厌旧、不折不扣、责先利后、涓滴不漏、悬狟素飡、反掖之寇、山木自寇、支左屈右、半新半旧、平价和售、 ......
【年代】古代
【教学同步】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高中一册 · 课文 ·22
【示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明 · 无名氏《孟母三移》第四折
不饥不寒 ( 不饥不寒 )
查看《汉语词典》中 “ 不饥不寒 ” 的解释
--------------------------------------------------------------------------------
【拼音】 bù jī bù hán
【典故】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齐桓晋文之事》
【释义】不挨饿受冻。生活不愁温饱。
【押韵词】金石良言、兴味索然、卓荦不凡、正本澄源、沉默寡言、首尾相连、得意忘言、含笑九泉、扪虱而言、音信杳然、 ......
【语文同步】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