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文档属性

名称 赤壁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11 11:58:30

文档简介

赤壁赋
【学习目标】
1、在默读的基础上,通过课文注释或参考书,给生字词注音,能够流利朗读。
2、初读课文,用直译和意译的方法翻译课文,尽量做到信、达。
3、在翻译的基础上,用笔画出文中的宾语前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以及词类活用。
4、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或者词语,并说说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5、结合背景,例举文人与山水的诗歌,再谈谈苏轼印象,与大家交流。
 
知识链接:
 一、 关于乌台诗案:  乌台,汉书《朱博传》记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数千栖居其上,因称御史台为“乌台”。  元丰二年,(1079)七月二十八日,御史台的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从六月以来,权监察御史里行(权,代理;里行,见习)何正臣、舒亶(dǎn),国子博士(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的官员)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曾先后4次上述弹劾苏轼。他们摘出苏轼的一些诗文认为是“讥讽文字”,“愚弄朝廷”,“指斥乘舆”(皇帝的代称)。“无尊君之意,亏大忠之节”。宋神宗不得不下令御史台审理。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消如一而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所以这里所说的赤壁,不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周瑜破曹兵的赤避在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而已。
二、作者介绍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眉山(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他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中了进士后,登上仕途,早年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排挤,后又因写诗讽刺而被以“诽谤新法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司马光执政时,尽废新法,苏轼也激烈反对。王安石、司马光死后,他又因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而被一贬再贬,最后贬到了海南岛,直到63岁遇赦北归,第二年在常州病逝。  在文学艺术领域里,苏轼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号称宋代四大书法家。他论画主张神似,擅长画竹。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一、字词注音:A级目标
壬戌( ) 嫠妇( ) 桂棹( ) 酾酒( ) 渔樵( ) 
扁舟( ) 匏樽( )愀然( )蜉蝣( ) 山川相缪( )
无尽藏( )舳舻( )狼籍( ) 旌旗( ) 枕藉( )
横槊( )余音袅袅( )
二、把《赢在课堂》的重点字词、宾语前置句和介词短语后置句等在文中做标注。A级目标
三.有情感的朗读课文A级目标
四.整体感知并翻译课文,把自己理解不了的句子或知识记录在下面,和同学、老师交流。A级目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赢在课堂》的重点字词 A级目标
二.继续整体感知并翻译课文 A级目标
第三课时
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心情如何? B级目标
 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一般。
    事: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
    情:“乐”。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第一段先景后事,由事生情。
   
2、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B级目标
第二段,由乐到悲,营造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承上启下,引出主客对答。
    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悲:客的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3、第三段感情如何?写曹操的用笔重点在哪里?客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慨? B级目标
写主客问答,主要是客的感慨,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彩甚为悲伤。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上,为了突出像他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同归于“空虚”。客通过几番对比,表达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
   
4、第四段感情如何?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观点的?  B级目标   
 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情变为喜悦。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著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5、结尾段感情如何?B级目标
客心悦诚服。心情更加喜悦。“喜而笑”“相与枕藉”。
   
问题探究
  1、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C级目标
 ⑴ 结合背景分析,讨论理解。“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进一步发问“本文的旨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怀”。这是深层次理解文章的关键。明确:阐述了自然界变与不变的哲理,苏轼思想中两种情绪的对抗表达了他矛盾痛苦而又乐观旷达的复杂心情。
   ⑵ 进一步发问:“为什么采用这种形式?”引出赋的特点。
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写法上:“主客问答”“抑客伸主”。形式上:句式对衬整齐,声律和谐押韵。对第二点,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体味。
  
  2、作者主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级目标
被贬官的苦闷和对宇宙的思考
3、画出课文中任意一处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好处。 C级目标
   
课外延伸 D级目标
1、文人与山水素有不解之缘,请举出你学过的此类诗歌,说说文人在山水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2、欣赏歌曲《爱上苏东坡》,说说词作者创作中引用了哪些诗词歌赋
  红面布水清波,黄叶染秋色,柠檬和可乐 ,不懂苏东坡,千年匆匆过, 琵琶轻轻拨,风雨很沉默, 听人缺的结果,爱上苏东坡, 爱上江枫渔火,爱上苏东坡 ,爱上荔枝三百颗,爱上苏东坡, 乘风乘月乘仙鹤,爱上苏东坡, 随明月转朱阁,粉坠百花中, 意图东渡银河,西湖边经过, 东南风吹起清波,即使天上是何年, 有没有神仙,寒冷冬车中 ,东坡可有新诗做,爱上苏东坡, 爱上江枫渔火,爱上苏东坡, 爱上荔枝三百颗,爱上苏东坡 ,乘风乘月乘仙鹤,爱上苏东坡 ,随明月转朱阁,爱上苏东坡, 爱上江枫渔火,爱上苏东坡 ,爱上荔枝三百颗,爱上苏东坡 ,乘风乘月乘仙鹤,爱上苏东坡, 随明月转朱阁,爱上苏东坡 ,随明月转朱阁 赤壁赋
【学习目标】
1、在默读的基础上,通过课文注释或参考书,给生字词注音,能够流利朗读。
2、初读课文,用直译和意译的方法翻译课文,尽量做到信、达。
3、在翻译的基础上,用笔画出文中的宾语前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以及词类活用。
4、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或者词语,并说说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5、结合背景,例举文人与山水的诗歌,再谈谈苏轼印象,与大家交流。
 
知识链接:
 一、 关于乌台诗案:  乌台,汉书《朱博传》记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数千栖居其上,因称御史台为“乌台”。  元丰二年,(1079)七月二十八日,御史台的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从六月以来,权监察御史里行(权,代理;里行,见习)何正臣、舒亶(dǎn),国子博士(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的官员)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曾先后4次上述弹劾苏轼。他们摘出苏轼的一些诗文认为是“讥讽文字”,“愚弄朝廷”,“指斥乘舆”(皇帝的代称)。“无尊君之意,亏大忠之节”。宋神宗不得不下令御史台审理。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消如一而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所以这里所说的赤壁,不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周瑜破曹兵的赤避在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而已。
二、作者介绍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眉山(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他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中了进士后,登上仕途,早年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排挤,后又因写诗讽刺而被以“诽谤新法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司马光执政时,尽废新法,苏轼也激烈反对。王安石、司马光死后,他又因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而被一贬再贬,最后贬到了海南岛,直到63岁遇赦北归,第二年在常州病逝。  在文学艺术领域里,苏轼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号称宋代四大书法家。他论画主张神似,擅长画竹。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一、字词注音:A级目标
壬戌( ) 嫠妇( ) 桂棹( ) 酾酒( ) 渔樵( ) 
扁舟( ) 匏樽( )愀然( )蜉蝣( ) 山川相缪( )
无尽藏( )舳舻( )狼籍( ) 旌旗( ) 枕藉( )
横槊( )余音袅袅( )
二、把《赢在课堂》的重点字词、宾语前置句和介词短语后置句等在文中做标注。A级目标
三.有情感的朗读课文A级目标
四.整体感知并翻译课文,把自己理解不了的句子或知识记录在下面,和同学、老师交流。A级目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赢在课堂》的重点字词 A级目标
二.继续整体感知并翻译课文 A级目标
第三课时
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心情如何? B级目标
 
 2、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B级目标
3、第三段感情如何?写曹操的用笔重点在哪里?客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慨? B级目标
4、第四段感情如何?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观点的?  B级目标   
 
5、结尾段感情如何?B级目标
   
问题探究
  1、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C级目标
 ⑴ 结合背景分析,讨论理解。
   ⑵ 进一步发问:“为什么采用这种形式?”引出赋的特点。
  
 
 2、作者主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级目标
3、找出课文中任意一处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好处。 C级目标
   
课外延伸 D级目标
1、文人与山水素有不解之缘,请举出你学过的此类诗歌,说说文人在山水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2、欣赏歌曲《爱上苏东坡》,说说词作者创作中引用了哪些诗词歌赋
  红面布水清波,黄叶染秋色,柠檬和可乐 ,不懂苏东坡,千年匆匆过, 琵琶轻轻拨,风雨很沉默, 听人缺的结果,爱上苏东坡, 爱上江枫渔火,爱上苏东坡 ,爱上荔枝三百颗,爱上苏东坡, 乘风乘月乘仙鹤,爱上苏东坡, 随明月转朱阁,粉坠百花中, 意图东渡银河,西湖边经过, 东南风吹起清波,即使天上是何年, 有没有神仙,寒冷冬车中 ,东坡可有新诗做,爱上苏东坡, 爱上江枫渔火,爱上苏东坡, 爱上荔枝三百颗,爱上苏东坡 ,乘风乘月乘仙鹤,爱上苏东坡 ,随明月转朱阁,爱上苏东坡, 爱上江枫渔火,爱上苏东坡 ,爱上荔枝三百颗,爱上苏东坡 ,乘风乘月乘仙鹤,爱上苏东坡, 随明月转朱阁,爱上苏东坡 ,随明月转朱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