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慕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www.moocun.com)
新编人教版语文六下4.11.2十六年前的回忆
选择题
“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这个句子属于哪种描写?(
)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外貌描写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这个句子属于哪种描写?(
)
A.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外貌描写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这个句子属于哪种描写?(
)
A.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外貌描写
4.结合课文内容选出正确答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
?)
A.歌颂了李大钊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
B.揭露了反动军阀凶狠残暴的本质。
C.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5.“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对句子含义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一片白色恐怖,离开北京极端困难。?
B.任务太多,工作太忙,父亲不愿丢下手头的工作。?
C.父亲明白形势险恶,处境危险,但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6.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对句子含义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因为太忙,没有时间认真回答,所以才这么说。
因为“我”年龄太小,当时的局势又十分严重,父亲知道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原因的,所以才这样说。
C.因为这是党和革命的机密,所以父亲不愿告诉还是小孩的“我”。
判断题
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那一天是1927年4月28日,因为这一天是父亲的被难日。
8.本文记叙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局势和处境及其危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党的工作,被捕时处变不惊,法庭上镇定、沉着,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事。
9.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照应开头。这种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
10.课文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为我们展现了李大钊沉着,冷静,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无畏精神。
答案解析:
选择题
D
考点:本题考查描写手法。
?
解析:“长头发”“苍白的脸”属于外貌描写。
C
考点:本题考查描写手法。
?
解析:“捡起”“看”“咬紧牙”说明是动作描写。
3.
D
考点:本题考查描写手法。
?
解析:“灰布旧棉袍”“戴眼镜”属于外貌描写。
4.A
考点:本题考查课文理解。
?解析:《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歌颂了李大钊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
5.
C
考点:本题考查课文理解。
?
解析:父亲坚决不离开北京,是因为父亲明白形势险恶,处境危险,但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6.C
考点:本题考查课文理解。
?
解析:父亲含糊地回答我,是因为这是党和革命的机密,父亲对工作高度负责,所以父亲不愿告诉还是小孩的“我”。
判断题
7.T
考点:本题考查课文理解。
?解析: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那一天是1927年4月28日,因为这一天是父亲的被难日。
8.T
考点:本题考查课文内容。
?解析:本文记叙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局势和处境及其危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党的工作,被捕时处变不惊,法庭上镇定、沉着,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事。
9.
T
考点:本题考查写作方法。
?解析: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照应开头。这种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
10.T
考点:本题考查课文理解。
?解析:课文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为我们展现了李大钊沉着,冷静,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无畏精神。(共34张PPT)
课程编号:TS2012010101R62041102MQ
【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新编人教版小学语文
授课:思齐老师
十六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
目录
品读课文
写作手法
总结回顾
01
02
03
CONTENTS
品读课文
01
默读课文,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顺序,画出描写父亲李大钊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品读课文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早出晚归
工作忙碌
1927年春天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被捕前
品读课文
局势危急
必须争分夺秒工作
品读课文
1926年春,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北伐国民革命军,下令通缉李大钊同志。
早出晚归
烧掉文件和书籍
品读课文
局势越来越严重,面对朋友和母亲的劝离,父亲是怎么说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品读课文
父亲对工作高度负责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品读课文
反问句: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哪能离开呢?
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坚持到底忠于党
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品读课文
对工作高度负责
被捕前的父亲
对革命高度忠诚
说一说:被捕前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品读课文
对比
敌人:虚张声势
父亲:不慌不忙
被捕时
动作描写: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品读课文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就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父亲
来的人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的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对比
敌人:兴师动众
品读课文
父亲:从容镇定
坚定沉着
将生死置之度外
说一说:被捕时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品读课文
暗示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
表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充分体现了父亲对亲人的爱
法庭上
品读课文
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
平静而慈祥的脸。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思考:联系上下文说说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
品读课文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面对敌人严刑拷打不动摇
面对亲人不忧伤。
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因为
所以
整体感知
安定沉着
将生死置之度外
说一说:法庭上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整体感知
在人们眼里,李大钊是一位忠诚的革命者;在他女儿的眼里,他又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读一读画出相应的句子体会一下。
整体感知
父亲是很慈样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充分表明了父亲对“我们”的慈爱
也表明父亲对革命事业是很慎重的
耐心
含糊
对比
整体感知
父亲平时对“我”的教育和熏陶。“我”看到了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我”从父亲那里获取了无穷的力量。
“我”在法庭上为什么能表现得那么积极勇敢?
整体感知
父亲是一个对孩子慈爱,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和力量的父亲。
在女儿眼里
说一说: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整体感知
写作手法
02
对比
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好处
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对比来写,效果会更加突出。
对比
写作手法
读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写作手法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写作手法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照应开头。这种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的事情牢牢地记在心里。
写作手法
找一找课文还有哪些前后照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说说前后照应的好处。
写作手法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使读者对人物的做法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更深的印象。
“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前面埋下伏笔
后面揭示答案
写作手法
总结回顾
03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被捕前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
,被捕时,写了敌人的
_
与父亲的
;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
,被害后写了
,展现了革命先烈的
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
。
敬仰与怀念
形势险恶、危险
心虚、残暴
处变不惊
镇定、沉着
无比沉痛
忠于革命
主旨概括
李大钊的墓碑上的评价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课外拓展
感受了李大钊的革命品质
分析了写作手法
总结概括了课文内容
学习小结
SEE
YOU
慕联提示
亲爱的同学,课后记得做一下习题测试,达到90分以上,说明你对这节课掌握得非常棒!有关情况也会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