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1、请分析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
2、介绍一下唐朝时期谴唐使的情况。
3、请描述玄奘的事迹及贡献。
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写于什么时代?时逢怎样的战乱?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掌握其背景、
时间和影响
2.了解黄巢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唐朝
衰亡的原因、灭亡的时间和标志
3.知道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的局面,辩
证分析其影响
自主研学
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初步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请大家利用5分钟时间: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唐玄宗统治前、后期作为对比表
统治前期
崇尚节俭
任用贤相
励精图治
整顿吏治
统治后期
日益骄奢
任用奸相
不理政事
朝政腐败
唐玄宗前期作为呈现出“开元盛世”景象,而后期的作为使唐王朝潜伏着巨大的危机。那么,同一皇帝经历了一个王朝的“盛世”和“危机”两种局面,那么这个“危机”是什么呢?
安史之乱
1.背景
(1)内忧外患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2)外重内轻
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
(3)重兵在握
安禄山兼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a.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杨贵妃
李隆基(685—762)
高力士
杨国忠
唐玄宗任用李林甫(“口蜜腹剑”)、杨国忠,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唐明皇好色,日夜想找个绝代佳人;
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
杨玄瑛有个女儿才长成,十分娇艳;
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2.经
过
《玄宗幸蜀图》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途中士兵拒绝前行,迫使玄宗赐杨贵妃自缢。后来,在大将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努力之下,唐朝借助回纥兵平定了安适之乱。图为《明皇幸蜀图》。
安史之乱
平叛将领:郭子仪、李光弼
从755年-763年,唐政府历时八年才平定了安史之乱。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
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
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影响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圆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
材料研读
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目标导学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的灭亡
诗中抒发了黄巢什么样的愿望?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1.黄巢起义
(1)背景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中央已无力控制范镇
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无以为生
高力士
在唐玄宗(大唐王朝的第六位皇帝)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
宦官专权
第一阶段
批阅奏折
别以为你是当朝宰相,你呈上来的奏折还得让我批准呢!
李辅国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往蜀地。李辅国劝说太子李亨(肃宗)在灵武即位,所以深得肃宗信任。当时宰相和百官除日常朝见外,奏事必须经由辅国才能面见皇帝。
宦官专权
第二阶段
掌握禁军
大家都内里坐,外事全凭老奴处置
皇帝老儿,咱俩
到底谁听谁的,
嗯?!
唐末宦官
宦官专权
第三阶段掌握
皇帝生杀予夺大权
你这混帐东西,别看你是皇帝,我要你死,你就活不了!
从唐穆宗(唐朝第十二位皇帝)
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藩镇割据形势图
2.经
过:
黄巢起义后,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乱,贿赂公行,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黄巢深受民众拥护,队伍发展到65万人。
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他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3.结果:
《黄巢起义军入长安》局部(王绪阳作)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唐朝兴亡史
目标导学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读史料
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根据课本知识,回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唐朝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906——960年)
五代十国的更迭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朝代
建立者
都城
王朝起止年代
五代表: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朱
温
开封
907——923年
李存勖
洛阳
923——936年
石敬瑭
开封
936——946年
刘知远
开封
947——950年
郭
威
开封
951——960年
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南方: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
南汉、南平,北汉(北方割据太原)
特点1
特点2
特点3
历史趋势
材料一: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五代十国形成的历史根源和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唐朝藩镇割据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知识拓展
周世宗改革
后周的第二个皇帝周世宗,具有宏大志向,即位后大力扭转混乱局面,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他率军南征北战,决心统一全国,但身患急病,39岁就去世了。周世宗的改革使后周强大起来,为此后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
周世宗----柴荣
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
致命打击
安史之乱
朱温夺权
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堂小结
1.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
A.安禄山、史思明
B.杨贵妃、杨国忠
C.黄巢、朱温
D.唐玄宗、唐肃宗
检测目标
C
2.唐宪宗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唐室中兴”的盛况。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是( )
A.
镇压农民起义
B.
中央放权
C.
镇压安史之乱
D.
分封制的实行
C
检测目标
3.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评价错误的是(???)?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
C.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
D.政权分裂使统一成为不可能
C
检测目标
4.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安史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爆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D
检测目标
5.“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 )
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
D
检测目标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节知识点
2.选做题: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