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课件(2课时 共21+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课件(2课时 共21+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1 21:45:23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第2课时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
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写景的文章有本单元学的《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还有以前学过的《观潮》和《火烧云》等。现在就请大家回忆一下这几篇文章的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的吧。
《观潮》一课,作者是在一个固定的点上描写浪潮由远及近的变化的。
《火烧云》一课,作者是抓住了火烧云的形状和颜色的变化来写的。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作者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感受,依次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海上日出》一文,作者在船上看着太阳一点儿一点儿地变化。
有序地写一处景物
观察下图,想一想:如果让你来写一处景物,你会用什么顺序来写呢?
我想我会像《记金华的双龙洞》那样,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先写经过一座石桥,来到一座小岛,然后登上小山,看到白塔,然后重点写白塔的样子。
温馨提示: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注意不要重复。比如,你去游览的时候经过石桥,回来的时候又经过石桥,那石桥在去的时候写就可以了。
我想我会像《海上日出》那样固定观察位置来写,先写北海的水,然后写湖水中有一个小岛,然后写岛上到处都是树,中间是一座高高地白塔,再往上是蓝蓝的天。
温馨提示: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来写,非常好,读者可以顺着你的描写能很清楚地想象画面,除了从近到远来写,也可以从远到近来写。
观察下面的图片,想一想:你会怎样描述这幅图呢?
点拨:描述这幅图既可以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来写,也可以从远处的山写起,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写。
小结:描写的时候采取从远到近或者从近到远的顺序,要根据描写的需要来确定,有的时候还可以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先中间后两边,等等。
写自己观察的一处景物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某处景物,现在说一说你打算写哪一处景物,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看到了什么,再试着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我想写XX公园。这个公园有一个海棠花溪,给我的印象非常深。
我想写我家旁边的小河。傍晚的时候,小河映着斜阳,非常美。
温馨提示:既可以写公园,也可以写其他景物,只要是你觉得美的地方就可以。比如,学校的花园。
方法点拨:
这是一个小练笔,要求我们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一处景物。描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确定写作对象,可以是校园一角,也可以是公园里的一个花坛,小区或乡村里的一处风景。②按一定的顺序将写作对象写清楚。如,观察一处固定的景物,可以按照方位顺序写;观察变化中的景物,可以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写。
③抓住景物的特征,
展开细腻的描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④描写景物时,要做到情景交融,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⑤做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①请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你观察的景物写下来。
②写一个片段即可。
写作要求:
我从小生长在大山的怀抱里,还记得屋近处的山布满了松衫和毛竹,还有千万种杂树,山风一吹,一片浓绿,一棵棵树像扭动身体在跳舞呢!?
屋远处的山,苍黑似铁,如巨人、如铁塔、如宝剑,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十分壮观。?
我的家乡
山下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奔腾着、跳跃着,叮叮咚咚地唱起歌儿,真可以比得上“林中小河,野花夹岸”了。溪水从高处流下来,撞击着路旁的岩石,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山里还有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如:石和尚念经、狗指远路,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石头正等着你去给它取名儿呢!
我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其中最美的地方要数校园的东南角了。
来到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棵高大的银杏树。银杏树又粗又高,枝叶特别茂盛。它的叶子像一把精美的小纸扇,又像漂亮的蝴蝶翅膀。我们常常把它当作书签夹在书里,打开书就能闻到淡淡的香味。这些银杏树高大挺拔,就像忠诚的卫士全心全意守护着我们的校园,让我们对它
校园一角
们肃然起敬。
穿过这三棵银杏树,继续往前走,迎接我们的是一条美丽的绿色长廊。葡萄藤爬满了藤架,翠绿的叶子层层叠叠。夏天这里舒适凉爽,我和好朋友经常来这里看书、画画。秋天时,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如水晶,如玛瑙,有的紫里透红,有的青翠如玉,让人忍不住要流出口水来。
沿着绿色长廊一直往前走,在走廊的尽头,就是月季园。这里种着五颜六色的月季花,它们开得十分鲜艳,非常好看。微风拂过,淡淡的花香立刻将你包裹住,沁人心脾。月季园旁边靠着院墙的地方有几棵竹子,长得翠绿翠绿的,很是养眼。
这就是我们校园的东南角,我非常喜欢这里。
一、阅读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美丽的香山公园
  秋天的香山总是那么美丽,令人陶醉。
  早晨,我们乘车到香山游览。远远望见香山上深红一片,分不清哪里是坡,哪里是路。
一下车,我立即奔向山脚下,仰望香山,山上一片红色,好像熊熊的烈火在燃烧,又像天边飘落下来的一片云笼罩住整个山林。
我们爬到半山腰,近看黄栌树,那一片片红叶密密麻麻地长在枝上,椭圆形的叶子,像一把团扇,颜色红得极艳,像是画家精心涂过的一样。这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时不时飘落下来的落叶,更给山路铺了一条红通通的地毯,踩上去感到那么温柔,那么舒服。
  我们爬到山顶,眺望山下,满山火红。蜿蜒的盘山路,像条条玉带,环绕着美丽的香山。这时,我仿佛置身于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中,真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1.表明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本文是按照从(
)到(
)的顺序写的。
2.
本文主要采取了(
)的修辞方法,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写下来。
山脚下
半山腰
山顶
比喻


山上一片红色,好像熊熊的烈火在燃烧,又像天边飘落下来的一片云笼罩住整个山林。(共21张PPT)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第1课时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
联系课文,梳理如何将游览的景物写清楚
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精读课文,关于如何写好游记,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1.写游览的地方,要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
2.吸引人的景物要重点写。
3.如果景物发生变化,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
4.写吸引人的景物可以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的感受。
点拨:
阅读“交流平台”,说说还有哪些地方你想进一步了解。
写游览过的地方,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按照游双龙洞的顺序来写的,游览经过清楚明了。
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
如果景物发生了变化,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如,《海上日出》的第2—3自然段就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1.我想了解:如何把游览顺序写清楚。
《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都有一定的写作顺序,看看作者分别是怎么写的?
《海上日出》变化的顺序:
小半边脸——努力上升——冲破云霞——跳出海面——发出夺目的亮光
《记金华的双龙洞》游览顺序: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2.我想进一步了解:如何把吸引人的重点景物写清楚。
《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分别是如何把重点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海上日出》:有云时的日出写得很细致;《记金华的双龙洞》中,写孔隙的时候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的感受。
赵若桐:写游览的景物时,要安排好文章的详略。要详写游览的过程,略写其他部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突出重点。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重点描写了参观双龙洞时看到的景物,略写来到双龙洞前的情况,从而使文章详略得当,突显了游览的过程。
交流示例
李子瑶:游览时必须细致、全面、具体地观察。在写作时,要把那些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对其进行详细描写,可以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海上日出》中“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这一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升起的过程。
借助示意图,说清楚游览顺序
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自己读一读题干,想想里面包含几个要求?
①根据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
②按顺序说清楚参观的顺序。
温馨提示:只有先确定了参观路线,才可能将参观的顺序说清楚。首先认真观察图片,弄清方向,确定入口和出口,选定要参观的景点;然后安排好具体的参观路线,画出路线图。
画参观路线图
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下参观的路线,在示意图上画一画,并将所经过之处填写下来。

)——(
)——(
)——(
)……(

总结:要按照规划好的参观路线的顺序描述,说清楚参观的路线和方向。
路线①:
南门——郁金香园——天鹅湖——望湖亭——纪念馆——北门
路线②:
东南门——郁金香园——天鹅湖——望湖亭——纪念馆——
松林——小桥——南门
说清参观顺序
从一处景点到达另一处景点,怎样说才能说清楚呢?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
过了小桥往西,就来到了芍药园。
温馨提示:除了要说清楚从哪儿到哪儿,还要说清怎么走。
①走进南门,顺着右边的小路往北走,就能看到郁金香园了。
②出了纪念馆,经过北门,就来到了松林。
③绕过天鹅湖,往北走,就是北门了。
总结:从一处景点到另一处景点的表达方法,如可以直接说出目的地,说出起点和终点,并加入方位词说清楚地点的转换,可以用上适当的动词,如“穿过、沿着、坐在、登上”等,说清楚位置的变化;要介绍观察到的景物,特别是印象深刻的景物。
我们现在从植物园的南门进入,然后向东北方向走,会路过郁金香园,那里有大片大片的郁金香,鲜艳似火,真是美丽极了,让人流连忘返。沿着郁金香园东面的路再往北走,很快就到了望湖亭。站在望湖亭往西面观望,一眼就能看到它对面的天鹅湖。天鹅湖水波荡漾,湖水清澈见底。从天鹅湖和望湖亭中间的道路出发,继续往北走,会发现东北角有一个纪念馆,那里有很多纪念品。
参考答案
从纪念馆出来向西走,会路过北门。从北门继续往西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沿着松林北面的路往西走就到芍药园了。芍药园面积很大,出了芍药园,继续往南走就回到了南门,游园到此结束。
这节课,我们梳理了把游览顺序以及将吸引人的景物写清楚的方法,还通过设计游览路线,说游览顺序的活动,运用了所学的方法。接下来,你们可以将学到的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表达中。
一、阅读文章,完成后面的习题。
公园的一角
我们踏着石级登上半山腰,迎面是圆形的喷水池,池中有一座假山。
假山上有崎岖小路,有悬崖峭壁,有精致的楼阁和小巧玲珑的凉亭。假山上还有四个小喷水管,欢乐地喷着水花。秋风一阵一阵,水花随风飘洒而下,迷迷蒙蒙的,像是给假山罩上一层薄薄的轻纱,景色迷人,就像仙境一般。
池中各色各样的鱼儿鼓着一双双大眼睛,自由自在,有时潜入水草中,有时浮游到水面上,好像在听我们快乐的歌声。池中的水竹倒映水中,和蓝天白云的倒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围绕着喷水池种满了奇花异草,凤尾花扬起脸蛋,它的脸颊似火一样红,像是在热情地欢迎我们;鞭炮花像节日的礼花,在祝贺我们祖国繁荣昌盛,发达兴旺。
在喷水池的四周,有许多高大的树木:榕树、木棉等。这些绿树、红花映衬着假山喷泉,真是美丽极了。
1.“凤尾花扬起脸蛋,它的脸颊似火一样红,像是在热情地欢迎我们”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2.本文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
3.本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拟人
从中间到四周
本文详写了喷水池和池中的假山,略写了喷水池四周的景物。
好处:详略得当,突出重点,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