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鲁迅《社戏》。
江南社戏(图)
给加点的字注音
xǐng
háng
dàn
xù dao
dài
cuān duo
fú
chán
chuī
yùn zǎo
juàn
jiǎo
piāo miǎo
Jiū gé
归省( ) 行家( )
惮( ) 絮叨( )
怠慢( ) 撺掇( )
凫水( ) 潺( )
歌吹( ) 蕴藻( )
家眷( ) 皎洁( )
漂渺( ) 纠葛( )
文章的中心情节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写了哪些事件?
夏夜
坐船
(赵庄)
迅哥儿
1、戏前波折
2、夏夜行船
3、船头看戏
4、月夜归航
看戏
试试分别从时间、事情、原因角度概括
除了看戏,还写了什么活动?
开头:随母亲归省平桥村
乐事:钓虾、放牛等。
结尾:六一公公送豆
课文写了这几件事,哪些事详写 哪些事略写
⑴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⑵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⑶看社戏前的波折;
⑷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⑸去赵庄看社戏;
⑹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⑺六一公公送豆。
详
略
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看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归纳:“离海不远,偏僻,临河,不满三十家”以“种田、打鱼”为业,“只有一个杂货店”
暗示:江南水乡,村小,演不起戏
安桥头村
鲁迅的外婆家在安桥头村,他少年时经常随母到外婆家,并与安桥头的农民孩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先生的 《社戏》一文就是以这段生活为素材写就的。
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
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可以钓虾放牛,体验到许多乡间生活乐趣
赵庄
这样一个偏僻不大眼的小村庄,作者说“在我是乐土”,其中“乐土”既写了平桥村在“我”心中的地位,又写出“我”对平桥村的情感。
盼望
焦急
失望
猜测
沮丧
“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 你怎么知道的
在春末夏初。因为课文写“消夏”、“扫墓完毕之后”、“罗汉豆成熟”、“两岸的豆麦”。写的是春末夏初时的景物。
作者写夏夜行船是怎样烘托急迫心情的?
夏夜行程是课文的精彩片段。作者写出了起伏的连山如奔兽,以动写静,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
听到歌声,料想发自戏台,心里更是迫切。而宛转、悠扬的笛声,使“我”沉静,反衬出此前着急的心情。
——找找看戏过程中“我们”的心理和语言描写
作者急切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1、想看铁头老头翻跟头,但那老头却没翻;
2、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
3、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除正面写出戏不好看,文中“喃喃的骂”“经不住吁吁气”“打起呵欠”,这些神态描写,也从侧面做了烘托。
不好看
写月下归航时,主要写了什么趣事?这时“我”的心情和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月下归航时,写了小伙伴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畅快、轻松。
写出景物的什么特征 这些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起什么作用
从嗅觉、触觉、视觉、听觉、想象,写出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夜景的清新,写出小朋友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
不仅表现了小伙伴们友爱、能干的优秀品质,而且通过我的嗅觉、听觉、视觉、想象四方面对平桥村优美景色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美好的自然风光。
同是六一公公的豆,偷着吃与他送来吃味道为什么不同?
(1)小伙伴们在什么地方偷?为什么“偷”?
(2)“偷”谁家的?怎样偷?
(3)他们怎样预防“偷”的秘密被人发觉?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地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地好戏了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
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是过去那段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生活的标志,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童年的美好回忆,充满了浪漫的理想色彩,相对于成人的无限烦恼,重重束缚的现实生活,表现了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分析双喜的言行,谈谈双喜是怎样的孩子
⑴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
——表现双喜聪明。
⑵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理由有三:①船又大,②迅哥儿向来不乱跑;③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表现双喜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⑶看戏时铁头老生不翻筋斗,“我”很失望,双喜又用“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我”
——表现双喜大哥哥般的亲切体贴。
⑷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的。
——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替他人做想。
⑸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
——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
⑹双喜送我回到家,“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
——表现双喜做事有始有终。
⑺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
——表现双喜反应灵敏。
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好孩子头。
分析六一公公的言行,谈谈六一公公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
⑴“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 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证实双喜他们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责他们踏坏了庄稼。
——表现六一公公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
⑵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 ——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豆可中吃呢 ”
——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
⑶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 。
——表现六一公公好强。
⑷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
——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热诚。
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诚的老人。
总结
本文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