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认识整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
2、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的习惯。
3、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1、学会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道具钟若干个,实物钟,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生猜)
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了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体现出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已对钟面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顺势揭题就能水到渠成地将最基本的认识迁移到课堂上。)
二、探究新知
(一)联系生活,感知钟面结构
1、师:现在就请你们仔细地观察这个钟表上都有什么?
生1:有12个大格
生2:有两根针
生3:有数字1-12
2、师:分针和时针长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长一短、一粗一细
师:又短又粗的叫什么?又细又长的叫什么?
生: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板书:分针,时针)
师:你们知道分针、时针是往那个方向运动的吗?用你的小手来表示一下。
生:分钟和时针是按照这边的方向走的(做手势)
师:这个方向也就是顺时针方向,伸出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做运动。边指边说顺时针。(全班跟做手势)
师:你们知道是分针走得快,还是时针走得快吗?
生:分针
3、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12个数字的位置呢?
生1:是按顺序的123……到12
生2:12在中间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眼到、心到、口到仔细观察,并按照“占有表象”——“比较差异”——“筛选要点”等步骤引导学生观察,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让学生做手势,感受分针与时针运动的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学习中。)
(二)认识整时
1、出示84页情景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谁能说一说这是什么时间?图上的人在做什么?(生观察,说)
师:我们要用规范的语言说,7点是我们的口头语,我们应该说7时。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师:分针长长指向12,时针指向7,就是7时,谁能像老师这样说
2、请同学们再用刚才的方法,说一说,下面3个钟面上的时间.
(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说时间师引导说,8时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3时?6时?
师:再仔细观察,这三个钟表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分针都指着12。
师:把你想到的认识整时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听。小组讨论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小结:分针长长指向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黑板上的这三个钟表,大家已经能说出时间来,那你能不能写出来呢?
(师示范板书)
师:后面的两个钟谁会写呢?
生1:到黑板上板演
师小结:这种表示法叫做中文表示法,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写“时”字就可以了。
师:还有一种表示方法(课件出示电子钟)。这是什么?
生:电子表。
师:这种像电子表一样的记时方法,我们叫他电子表示法。
师:谁上来写一写其它两个钟面的电子表示法?
生:到黑板上板演
师小结: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生跟读)
(强调两个小圆点不能写成句号)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教学环节的安排主要是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在观察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在总结怎样认读钟表上的整时时,充分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在总结方法中发展推理能力。)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认一认,说一说.
2、拨一拨,看谁拨得又快又对(师说,生拨;生说,其他生拨;同桌互说互拨)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写一写
出示85页情境图
走进小明的生活,看一看他一天什么时间都在做什么
、认识特殊钟面12时,6时
小明9时在做什么?9时出现了两次,为什么做的事完全不同?
一天中有两个9时,我们的时针一天在钟面上要走两圈,所以就有了两个9时。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自己先去观察和发现问题,再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建立了自信心。当学生说出其它知识时,教师及时点拔,既是知识的拓展,又是对学生的尊重与肯定)
动脑想一想,谁最聪明
初步认识大约几时
(1)继续拨时间,让学生说是几时
动脑筋:再过1时是几时?(师拨7时)这样拨对不对?那这样拨是不是7时?(7时不到一点点),这样呢?(7时过一点点)
(2)大约7时
指名交流:7时不到一点点,7时过一点点。
(3)小结:7时差一点,刚过7时,都是接近7时,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学生跟着说)
(设计意图:认识大约几时是本节课的难点,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总结认读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认识大约几时,较好地突破难点。)
四、全课总结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
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2、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了“说说你或你的家人喜欢的电视节目几时开播”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前半堂的教学过于拖拉,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全部完成,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东
关
小
学
高 云 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