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1 21:1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1、“最可爱的人”是在歌颂谁?
2、中国出后抗美援朝的原因有哪些?
3、抗美援朝胜利有什么意义?
4、为什么抗美援朝能取得胜利?
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
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纲领:秦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南宋——“均贫富,等贵贱”;明末——“均田免粮”;清代——《天朝田亩制度》。这些材料反映出农民斗争的愿望是什么?
关于这方面,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我们一起来探究:土地改革。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过程;
2.理解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调查、搜集与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
自主研学
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初步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请大家利用5分钟时间:
目标导学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第一篇
悯农——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90%
占有土地比例
所占农村人口比例
70-80%
10%
20-30%
地主
农民
《悯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
农民犹饿死。
农民辛勤劳作却极度贫穷,原因何在?“农民犹饿死”的根源是什么?
坐享其成
劳而无获
收取高额的地租剥削压榨农民
地主
农民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这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
四川一个贫苦农民的住房
地主收租
河北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河北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
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为了把广大农民从地主阶级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为了发展社会经济,也为了巩固人民政权,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的经过
(1)时间:1950—1952年底基本完成
(2)地点:广大新解放区
(3)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具体做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
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
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特点:经济上保护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第二篇
惠农——土地改革的开展
195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主要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
1、开始的时间:1950年冬,分期、分批进行。
2、与以往土地改革的不同之处:
注意保护富农经济,对地主由过去没收其一切财产改为没收土地、农具、耕畜、多余的粮食及房屋,保护民族工商业等。
3、完成: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结果
具体表现
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
免除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地租;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1952年后土地改革情况
斗争地主
新中国成立后发放的土地证
土地改革中农民埋界桩
土改纪念邮票
迎来土改后第一个丰收年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产品分配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地主阶级
农民
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地主
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
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点?
第三篇
乐农——土地改革的意义
目标导学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
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
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了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巩固了人民政权
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想一想
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并在政治上实行中立富农的政策。这样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毛泽东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结合上面的几则材料,你能归纳出土地改革的意义吗?
土地改革的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4)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5)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参加管理
忆往昔
看今朝
子女接受现代化教育
对承包的土地进行现代化管理
农民工拿到工资存折
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翻身作了主人,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这给我们今天的建设和发展有什么启示?
建立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制度,解放生产力,才能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的发展。
以史为鉴
课堂小结
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时间
1950—1952年底
法律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粉碎了“四人帮”
C.实行了改革开放
D.镇压了反革命
检测目标
A
2.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运动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A
检测目标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施的主要区域是


A.老解放区
B.国统区
C.新解放区
D.少数民族地区
C
检测目标
4.据统计,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了40%,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②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土地改革加速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④土地改革使富农失去了土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检测目标
5.想像土地改革后,你去农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
C.原来一无所有的农民也住上了房屋?
D.农民各有自己的私有土地
B
检测目标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节知识点
2.选做题: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