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中访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11 13:42:08

文档简介

(共120张PPT)
你喜欢旅游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你到过哪些风景名胜?
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请大家大声的背出来。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是讲: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但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同学们,假如你进山拜访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好,如果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拜访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拜访的是什么朋友呢?让我们也带着好心情共同来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李汉荣
山中访友
李汉荣
1、你从《山中访友》这个标题中读到
了哪些信息?
2、通过我们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你们认
为应怎样来朗读?
地点、事件、作者对朋友的感情情感 :“访”
( 喜爱、赞美、敬佩)
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
美一些。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
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有感情。
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多朋友。请同学们听读课文,一边听读,一边在这些 “朋友”的名称下做上记号,作者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呢 看看作者到底去拜访了哪些朋友,又是如何称呼和评价这些朋友的?
本文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是他发表于1995年第三期《散文》杂志的一篇佳作。
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著名诗人、散文家。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1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小说月报》、《青春》、《散文》、《散文百家》、《星星》等海内外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约2000多篇(首)。先后获市、省、全国各类奖项30余次。
你能读准字音、填写词语吗?
犬吠( ) 憔( )悴( ) 树冠( )
凝静( ) 禅( )心 栀子( ) 湛蓝( )
唱和( )
形容有滋味或有兴趣地说道。( )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
流逝的河水。( )
佛教指清静无杂念的心境。( )
道德高,名望重。( )
老年人又恢复到青春,形容老人充满活力。( )
你能读准字音、填写词语吗?
犬吠( fèi ) 憔( qiáo )悴( cuì ) 树冠( guān )
凝静(níng) 禅( chán )心 栀子( zhī) 湛蓝( zhàn )
唱和( hè )
很感兴趣地谈论。( 津津有味 )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憔悴 )
流逝的河水。( 逝川 )
佛教指清静无杂念的心境。( 禅心 )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
老年人又恢复到青春,形容老人充满活力。( 返老还童 )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用了怎样的称呼?

童话世界,热爱自然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石头、落叶、小花
阵雨
老柏树
蚂蚁小弟弟、归鸟
运用拟人手法,渲染童话色彩,表达热爱自然之情。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 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德高望重
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作者非常敬重他,说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谁知道“德高望重”的意思?
“德高望重”就是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那你们是从哪儿体会到他的“德高望重”?
他把很多人马渡过对岸,给大家带来方便。他把很多人马渡过对岸,给大家带来方便。
从“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可以看出他的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我还有补充,他在这涧水上已经站了几百年了,说明他为大家服务的时间很长很长,从这儿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的“德高望重”。
说得好。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他把树看做自己的朋友,树也把他当做朋友,在望着他。他们真的像是难得的知己。
“知己”是彼此相互了解而情意深切的人,一般是在说人。而现在作者说每一棵树都是他的“知己”,表明他和树之间的这种深情。
作者靠在一棵树上,靠着靠着,他自己也仿佛是一棵树了,他把自己和树融为一体了。我从这儿也体会到他们之间非同一般的情谊。
说得好。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要我重新梳妆
邀我“唱和”
“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天生金嗓子 
“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悬崖
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石 头
敲击,听见时间的回声
纹理,命运的手相
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
侠客在吼叫
醉酒的诗人在朗诵
慈祥 遮雨 给我恩泽
蚂蚁:
小弟弟
——患难兄弟
归鸟:
——伴我披月回家
(诗情画意
的童话世界)
夜色
中归家



清晨
去访友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用了拟人的手法,开篇即给人清新自然的感觉。“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语言赏析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语言赏析
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
于是,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语言赏析
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古桥数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耐心呵护。
用了博喻的手法,侧重描绘了雷阵雨的声势 。
作者回到了人类最早的家园,觉得故园的亲切可爱。人生有一次这样的回归与同化让人永铭心间。
语言赏析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写出了我进入大自然怀抱后无比喜悦的心情,一切景物都成了我的朋友,都成了可以交流的对象。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语言赏析
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时间虽然短暂,却有深意。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于是便引出了“捧起一块石头……”这一层,因为石头就是由火山爆发的岩浆凝结而成,在普通的石头身上也有着大自然轮回变化、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可以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本文想象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想象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
由此可见,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
思考讨论:本文写的是自然景物,作者为什么不说“林中观景”却说是“山中访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提示:
1、采用拟人手法,显得更亲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2、营造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形象生动。 “山中访友”比“林中观景”更富有丰富新奇的想象,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朋友,不仅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读者的。这样说亲切,温馨,使行文生动,又为下文与景物对话作铺垫。
3、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自然的人化” “人的自然化”
既然是山中访友,那么李汉荣先生跟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了吗?他们又是怎样交流的?
物我交融,景物的美在他眼里首先人格化,然后升华为一种情感,由情感又升华为思想。他,不仅用眼睛去观赏“朋友”,更是用情感去浸润“朋友”,更是用心去冥想,与“朋友”交谈。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强调了什么?
相互照应,强调了满怀的好心情。
4、同学们,两种“好心情”是一样的吗?
第一种“好心情”是抛开一切欲念,以一颗纯
净的心亲近大自然;第二种是与大自然神交
后的彻底放松,对自然亲近与赏识后的惬意
和满足。
5、品味第三段人称变换之美。
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品读——探究发现美
语言清新之美 描写细腻之美
想象丰富之美 情景交融之美
结构新巧之美 童心童趣之美
前后呼应之美 自然生活之美
……
联读——拓展比较美
“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这是陶潜的读书求知之道。
展示课前收集的“自然美文“,
背诵你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背读有关自然山水的古诗。
背读——积累丰厚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美文似珍宝,需要好好珍藏,积累使你丰厚。
你能从古诗词中,找出古代才子赞美这位朋友的诗句吗?
如: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长烟落日孤城闭……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山际见烟来,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落,
云从窗里出。
山中杂诗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让我们带着好心情,拿起笔去勾画你心中的美妙绝伦的景致,用语言阐释风景,用真情铺染底色,相信你的妙笔会生花。
写读——片段创造美
要求: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
声。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我们跟着作者从“清晨出发,采一路月色回家”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学读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收获和启迪呢?
请你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悟得。
你觉得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人生有了哪些深邃的思考呢?
人 生 启 示
a.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 的灵魂。
b.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
c.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 友——鸟类。
d.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 去搬弄是非。
e.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 于工作和生活。
体验与反思
1、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这个赖以生存的朋友?
2、就你所知道的事实,能举出人类不珍惜与这位“朋友”的友谊,甚至欺凌、背叛朋友的实例吗?
如:人类为了羚羊角,大肆屠杀藏羚羊,导致了其濒临灭绝……
3、同学们,假如你是大自然家族的一员,面对你的游客
朋友们,你想说一句什么心里话?
我们就是要有环保意识,要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
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放飞思绪
去发现
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
去找找
哪位朋友你最喜欢?
山中的朋友你最喜欢哪位?用“我喜欢__是因为__”的句式描述一下。
  示例:我喜欢老桥,是因为“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你无言地载着历史的风雨,默默地为人们的前行支撑,永远保持坚守、奉献的姿态。
写一写 说一说
作者采用的是说话方式向他的大自然朋友打招呼,我们也尝试一下用“你好”写几句话,向我们的大自然朋友打一下招呼,为她写几句赠言,好吗?
落叶:
你好!你曾为脱离母体而哭泣,曾为散落空中而忧愁;但当你感受到大地的气息,你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你不再哭泣,不再忧愁,而是无私的将生命的最后一刻献给了大地,一如生时的超脱和平静。谢谢你,落叶!你用自己的涅槃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示范
假如你是某一处景物,比如古桥、树林、山泉、小溪……
你与游人互诉心声,你将会说什么呢?试试看,相信你
能说得很好!
注意:审题角度,不是以游人的视角写景物,而是从景物的角度让它与游人互诉心声;运用拟人;可联系现实,折射社会。
朋友心声
游人朋友,你听我说:
  你好!老朋友,我是古桥.我一直在这里苦苦的等候着你,这些年来我从不曾忘记你的嘱托,给人们带来方便,我也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着更深沉的快乐!
山泉:我从千尺奇峰上飞下来,我要
奔向浩瀚的大海,哪怕千难万险,哪
怕风吹日晒,我都要实现自己的梦
想.让清澈的我为大海增添色彩。
.
例如:
悬崖: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换,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也就这样匆匆过去了,孩子,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啊.
云雀:在我的眼里,到处红花绿草,青山绿水,景色怡人,用我的眼怎么也看不够这壮丽的美景.
白云:老朋友.其实,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是天空的女儿,为天上的长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应该的.
瀑布:别看我唱了这么多年,大自然赋予我神奇的能力,就要永久的为自然奉献我的力气,就凭我这股劲儿,再唱三百年也没有问题,嘿嘿.
溪流:大哥哥,今天是大自然妈妈的生日,你能与我一起吟诗送给妈妈吗
本文的语言绚丽多姿,选择你最欣赏的一个语段,仿写一下,争取比原文更好。
示例: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动作-听觉-抽象)
应用:桔黄的灯光下,我掀开一页潮湿的日记,静静读来,又看见昔日同窗拼博的英姿,自己静静的思考,老师赞许的目光,岁月会心的微笑……
采来一朵山花,细细察看,我看到了生命绽放时的辉煌,我看到了蜂蝶庆祝时的盛况。
模仿课文第4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上长出了根须……”观察一下身边的大自然,展开想像的翅膀,写一个片断或一篇小作文。
布置作业
A我感觉到了,身体渐渐地轻起来。半浮在空中。啊!一阵风吹来,我被卷入了他们的行列。我成了风,轻盈地穿梭在万物丛中。人类看不见我,只有我的花儿妹妹、树儿姐姐、草儿弟弟、鸟儿弟弟,他们向我挥手问好,我就使出最软、最柔的手轻轻地爱抚着他们。
B 立在白花争艳、蝴蝶成群的花丛中,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只蝴蝶。手、脚变扁,成了两对美丽的翅膀,扑腾着在花丛间飞舞,我的身体慢慢缩小,几乎快被大翅膀掩盖。我的嘴巴变成了卷曲的口器,尽情地享受花粉的甜蜜,最后我的身体越来越轻盈。加入到彩蝶的队伍中,翩翩飞向远方,寻找另一处“快乐天堂”。
C 秋天,秋高气爽,黄金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眼前那美丽的红枫叶徐徐飘下,好比仙女散花,又如翩翩起舞。美!真美!看着,看着,我被陶醉了。闭上眼睛,我仿佛也变成了一片枫叶,徐徐飘向远方。一路上,我和云彩儿嬉戏,和小鸟儿唱和。瞧!不怕冷的蝴蝶还在为我伴舞。飞呀飞,我往乡村田野看去:那里有农民伯伯在收割一大片金色的稻子,飘呀飘,我看到了城市的繁华,我真想落下去享受享受,可一阵暖风把我拉住,他亲切的抚摩着我,让我不要迷失方向。我继续飘呀飘,我领略了丰收的景象,我领略了祖国的繁荣,我和云彩、小鸟儿一一告别。我依依不舍地徐徐落下,落在一片青黄的草坪上。几个孩子在玩耍,他们纷纷围过来,兴奋地对我唧唧喳喳——好一片美丽的秋叶。
人应该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上。
——海德格尔
同学们,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蚂蚁都可能触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
希望同学们多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周末快到了,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安全,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去山中访友。
课外友情提示:请同学们选一个好天气,与好友结伴到郊外走走,用整个身心去和美丽的大自然交个朋友。
    作业:课题:山中访友 课型:课内自读课 授课者:高丽红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学习写景状物的技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2,情感目标:让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用心去感悟大自然
教学分析及教学设想:1.重点:文章的写景状物的技巧和联想、想象的能力2.难点:能够用心去体会大自然的美,并用心去感悟我们的周围3教学设想:A。利用速读的方法梳理全文。 B.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分析这篇文章的写景状物的技巧以及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C.迁移训练:用心来体悟我们的周围,用心去写景状物。
教具:一些水果 多媒体软件
教学过程 导语: 韩国总统《与花鸟的对话》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朱自清的《春》让我们心灵幻化出一派诗情画意;《济南的冬天》带来了种种神韵、种种情致,我们也学过不少诗词,现在想我请同学补充出这些诗词的下句,并说明这些诗词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乱花渐欲迷人眼, 。春眠不觉晓, 。两个黄鹂鸣翠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一句话叫“凡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在作家的笔下,有着或喜或悲的情感,如果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投身到大自然中,那时的景物又会有什么特点呢?让诗人李汉荣做我们的向导,我们到《山中访友》吧!步骤:(一)梳理全篇:A.美读全文, 在阅读的过程中圈点出作者到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配乐)B..作者是如何称呼这些朋友,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合作讨论)(板书爱心)(二)精析品读:同学们,这是一篇精致的散文,可以说是字字珠玑,那你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的是那些地方吗?(可能是第五自然节。开学和结尾、题目)精讲第五段:方法:自由朗读第五段,前后同学讨论你喜欢它的原因。 (表面:手法,修辞 内在:用心)板书:想象力、童心 好奇心开头与结尾首尾照应,以情入文,以情写文.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作者为什么能写出如此优美的画面呢?板书:山中访友访自然,心中蕴情蕴天地 小结:如果说爱心是动力,想象力是大船,童心是航标,好奇心是舵手,那么就让我们的“心”船驶向大自然吧。如果我们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用好奇的眼光,用丰富的想象力,用饱含爱心的笔墨,去勾勒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那么就会有美景在胸的情怀。 (三)让我们含着感情来朗读第五段。(视时间而定,读全文或是读第五段)(四) 迁移:小竞赛:拿出一些水果,请同学们任选一种,仿照第五段的句式: 你好!-------------写一段话,要求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为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把水果给写的好的同学。)
板书设计
作业 口头:观察校园的花草树木,与同学讨论你的心得体会笔头:(任选一个)、假若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不限。整理课堂上关于水果的语段。
山 中 访 友 访 自 然
心 中 蕴 情 蕴 天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