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哪届会议上通过的?
3、请简要介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
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
大家听说过“三大改造”吧?知道具体指哪三方面的改造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
1.认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完成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2.明确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3.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
自主研学
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初步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请大家利用5分钟时间:
改造政策
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总路线规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基本任务
三大行业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生产方式
个体生产
生产资料
所有制
公有制
私有制
集体生产
请你说说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原因是什么?
?
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改造农业的原因
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农业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利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使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俗话说
团结就是力量
一个巴掌拍不响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
: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
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原本人为分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
这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所以合作社也用上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庄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几倍!
农民结队报名入社
对入社的牲口合理议价
集体耕作
乌鲁木齐和平乡农民努尔报名入社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民总数(%)
参加高级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穷棒子精神
1952年秋,河北遵化王国范领导的合作社,23户贫农,全社仅有一只驴,入社三条腿,还有一条腿是别社的,农民家里是一穷二白,生产资料极为缺乏,人们称这个社是“穷棒子社”。但就是这么一个穷棒子社,不依靠政府的财政,依靠自己的劳动,去离该村35里的深山打柴,1952年冬季到1953年春季共打了400多元的柴,帮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生活问题,还为社里添置了1头牛、一只驴、30只羊、一辆铁轮车,还有一些生产资料。到了1953年冬季,社里又添置了1头骡子、5头牛、2只驴、65只羊、12只猪、1辆铁轮车,还有喷雾器等生产工具。毛泽东听说后,豪情满怀地说:“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6
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
相关史料
1.农业改造原因?
2.农业的改造方式是什么?
3.农业改造目的?
4.农业改造的原则和阶段什么?
5.农业改造的成就?
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自愿互利原则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6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在1956年进入高潮,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完成。
农业改造
(1)手工业改造方式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改造的成果
1956年90%以上的手工业劳动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主席接见手工业合作社的老艺人
山西省太原市手工业者举行庆祝合作化的游行
????????????????????????????????????????????????????????????????????????????????????????????????
思考:
1.解放后为什么资本家还能剥削工人?——工厂是资本家的,资本家说了算。
2.怎么消灭剥削呢?——把工厂变为国家的。
3.用什么手段将资本家的工厂变成国家的?
目标导学二:公私合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
怎么办?
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所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利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赎买”政策
?
?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赎买政策。1954年起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荣毅仁—红色资本家
1916年出生于江芬无锡,父亲荣德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爱国民族资本家,因主要投资面粉加工业和棉纺织业上,有“面粉纱布大王”之称。1937年,荣毅仁进入其父开办之企业系统。
1956年,荣毅仁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给政府,完成公私合营改造。
1979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创办“中国中际信托投资公司”借中国改革开放春风,他运用荣氏经营家法,呼风唤雨,得心应手,荣毅仁与国家共赢。
1993年一1998年,荣般仁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荣毅仁
荣德生(居中)
(1)时间:1954年起
(2)方式: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
表居于领导地位
(3)创举: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
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
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国家:工商业得到了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每年定期可以拿到年息、红利,同时他们也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公私合营
社会:实现了和平过渡,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工人:改善了劳动条件;拥有了保障;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什么是公私合营?
知识拓展
(1)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占34.5%,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2)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
国有。
公私合营的两种形式
知识拓展
时间
20年代—解放前
实行公私合营后
设备
陈旧
陈旧
劳动条件
差
改善了劳保条件
管理制度
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改善了管理制度
工人积极性
不高
充分发挥
产量
不到设计能力的90%
超过设计能力的40%
上海水泥厂
相关史料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同仁堂的商标
同仁堂的新貌
乐松生
同仁堂经理
率先实行公私合营
后任北京市副市长
天津市青年资本家宣誓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位资本家这样说:
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
途径
结果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归纳总结: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通过赎买实现公私合营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完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农业生产合作社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我国的生产关系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都变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基本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的优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上被消灭了,农民的小生产私有制也基本上被改造了,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1.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B.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
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
D.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检测目标
B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检测目标
3.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
(
)
①当时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
②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③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④农民承包后实行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检测目标
4.在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最伟大的创举是
(
)
A.实现农业合作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
D.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
检测目标
5.三大改造指的是( )?
A.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对农业、交通运输业、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对农业、重工业、轻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东北、华北和沿海工业基地进行改造
A
检测目标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节知识点
2.选做题: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