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邓稼先》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1 17:3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上个单元我们学习的几篇文章,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本单元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古今中外名人不同的人生画卷。
  今天,我们打开第一幅画卷,走近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学习导言
邓稼先
杨振宁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
【自主预习】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宰割(zǎi
)筹划(
chóu
)彷徨(
páng
)(
huáng
)仰慕(mù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xiǎn
)当之无愧(
kuì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yù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guǒ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jūgōng
)(
cuì

选聘(pìn)
殷红(yān)
解释词语:
1、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2、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3、锋芒毕露:锋:刀锋;芒:原来是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比喻枪头;矛尖;毕:都;完全;全部。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比喻锐气和才华等全都显现出来。
4、家喻户晓
:
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清楚知道。
5、妇孺皆知:
孺:小孩。皆:全、都。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6、马革裹尸: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不辞辛苦,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文学常识填空
1、邓稼先,我国
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
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
原子弹、氢弹和
新型核武器
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
2、杨振宁,
美籍华裔物理学
家,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
物理
奖。
(1)概括文章六个部分的大意,并想想全文六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
带着问题阅读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突出邓稼先。
第四部分,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着与勇敢。
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对邓稼先作总结评价,同时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这一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
文章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文章的每个小标题都是那一部分中心内容的概括,同时六个小标题都是为中心服务,体现了总分总的结构。
文章的六部分,作者分别用六个小标题的形式来安排,请你说说小标题的作用。
1、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研读讨论,化解重、难点
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照片,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八国联军攻陷的北京
甲午战争黄海大战
被带上枷锁的中国人
  答: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为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对比:
更能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奥本海默
锋芒毕露
经常打断别人的报告
邓稼先
最不引人注意
忠厚平实
“纯”
2、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对这两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质朴气质”。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BACK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归纳总结
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6、谈谈你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
(1)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的危险的时代。
“任人宰割”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压迫而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更为当时中国的处境担忧。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3)他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用凝练的语言,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辛苦,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了概括性总结。
“纯”是淳朴意思,表现了邓稼先的性格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7、想一想
1)?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邓稼先:
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

(2)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原因:邓稼先的功绩谁人不知,再重复这些材料,显得冗赘;何况自己与邓稼先远隔大洋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了解太多,这样可以扬长避短;
再者,邓稼先是自己50年的朋友,写朋友,自然包含着对老朋友不尽的思念,对朋友的认同钦佩,同时也在写自己,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
(3)文章第五部分“我不能走”,引用了《吊古战场文》,其作用是:
显示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工作的艰辛,增加了邓稼先精神的悲壮色彩。
引用了五四时代的诗歌,其作用是:
赞美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
(4)文章第六部分“永恒的骄傲”运用了
修辞
,作用是

排比
增强了语势,高度评价了邓稼先的一生及贡献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参考答案: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
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
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B
【当堂反馈】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鲜为人知(xiān)
开拓者(tuò)
B.鞠躬尽瘁(cuì)
难堪(kān)
C.热泪盈眶(kuàng)说服(shuì)
D.徬徨(huáng)  挚友(chì)
2.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晋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
A.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可歌可泣⑤家喻户晓
B.①当之无愧②任人宰割③家喻户晓④鲜为人知⑤可歌可泣
C.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家喻刻晓⑤可歌可泣
D.①可歌可泣②家喻户晓③任人宰割④鲜为人知⑤当之无愧
C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备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徬徨,没有矛盾。
徬徨:徘徊;犹豫不决
B
4、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D
5、作者在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中说,“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下面是对这段话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这段话的一二句指出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共同之处。
B、作者用“可是”一转,概括地指出了他们二人在性格和为人上的截然不同。
C、这段话先说二人相同的地方,接着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他们的不同。
D、这段话表明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和对奥本海默的贬斥。
请你在科学领域中的名人选出一位作为内容写一段话,要求用上“锲而不舍、仰慕”两个词。(词序可调整,字数在60以内)
1.文中两处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各是什么?
???
???
[甲]处:
[甲]怎样鼓励创新
???
[乙]处:
[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
???
2.选出对第①选段中的两个“相当”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前者表示程度深,后者表示差别大。
???
B.前者表示差别大,后者表示程度深。
???
C.两者都表示程度深。
???
D.两者都表示差别大。
A
3.杨振宁认为中国和美国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是:
???
???
答:
美国的学生可以跳跃式学习,而中国学生需要按部就班的训练。
???
4.作者在第③选段中写自己“亲身的体验”,其目的是:
???
答:
证明与美国学生相比,中国的教育也有成功之处。
???
5.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既要进行有规则的训练
???
;又要
敢于挑战权威

???
6.对中国式和美国式的教育,你更喜欢哪一种?用一句话说明理由。
小标题:
两弹元勋
——表明了邓稼先为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我不能走
永恒的骄傲
——形象地展示了邓稼先那“碎首黄尘燕然勒功”的一腔热血。
——气势磅礴,对邓稼先一生作了最恰当的评价。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⑥一封短短的信
⑦1982年,“我不能走”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级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没有私心
诚真坦白
从不骄人
最高奉献
⑥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 
⑦1982年,“我不能走”
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平常小事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
,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
小中见大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你认为邓先生的哪些品质最值得你学习;
  如,文章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文章,有新意,你有尝试的想法吗;
  如,你认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素养,等等。
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针对内容来谈,也可针对形式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