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眼睛和眼镜
一、单选题
1.???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时,物体离透镜越近,放大的倍数越大
B.?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C.?人眼近视是因为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应该用凸透镜来矫正
D.?人眼远视是因为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应该用凹透镜来矫正
2.???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折射所形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3.???每年6月6日为全国的“爱眼日”、爱眼日设立的宗旨是希望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要预防近视,珍爱光明、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 )
A.?甲、丙?????????????????????????
B.?乙、丙?????????????????????????
C.?甲、丁?????????????????????????
D.?乙、丁
4.???今年6月6日是全国第25个爱眼日。国家卫健委以“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为宣传主题,关爱眼健康,尽享新视界。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中关于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说法中正确是( )
A.?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C.?乙为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5.???关于近视镜片和远视镜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是凸透镜????????????????????????????????????????
B.?近视镜片是凹透镜,远视镜片是凸透镜????????????????????????????????????????
C.?都是凹透镜????????????????????????????????????????
D.?近视镜片是凸透镜,远视镜片是凹透镜
6.???下列关于眼睛瞳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虹膜中间那个圆形的透光孔是瞳孔????????????????????????????????????????
B.?瞳孔大小不随光线强度而变化????????????????????????????????????????
C.?人死亡时瞳孔大小不变????????????????????????????????????????
D.?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和快门
7.???关于照相机和眼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和眼睛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B.?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C.?眼睛看物体时通过调节焦距来看清距离不断变化的物体?????????
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二、填空题
8.???林红爷爷在看书报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的人时又摘下眼镜,林红爷爷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可以用______镜来矫正。
9.???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将眼睛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②将另一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1)眼球中的视网膜相当于试验中的______;试验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______。
(2)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睛中,______是凸透镜。______是凹透镜。
(3)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
10.???把一个透镜正对着太阳光,一会儿,放在地面上的纸被烧出了小洞,则该透镜是______透镜,用该透镜制成的眼镜片可用来矫正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11.???眼球的结构类似于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小明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应当戴______进行矫正。(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12.???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______(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
1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镜,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变______(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的像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要佩戴______镜来矫正视力。
14.???盛夏的傍晚,在郊外散步的小勇同学,看到远处有一辆行驶的汽车,此时汽车在小勇的视网膜成倒立、______的实像,当汽车朝他开来时,他感觉汽车逐渐变大了,是因为汽车离他越来越近,汽车在视网膜上的像逐渐______缘故。
三、实验探究题
15.???小明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对眼睛视角大小的相关因素,他通过观察不同高度的树木且不断地改变眼睛与树木的距离,如图所示,得到数据,如表格所示:
物体高度h(m)
4
2
1
距物体距离s(m)
8
6
4
2
8
6
4
2
8
6
4
2
视角α(度)
28
36.8
53.1
90
14.2
19
28
53
5.5
9.5
14.2
28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有:
(1)在观察相同高度的物体时,______越远,视角越______。
(2)观察者与物体距离不变时,______越大,______。
???阅读文字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透镜的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是:Φ=m=2m-1。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角度是4m-1,它的焦距是0.25m。注意: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如图所示,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病是______,需要用来矫正的透镜是______。若他所戴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m。则该镜片的焦度为______m-1,度数为______度。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年的6月6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爱眼日”。下面两个图,表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图。
(1)对两个图,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甲表示近视眼的成像图,乙表示远视眼的成像图
B.甲表示远视眼的成像图,乙表示近视眼的成像图
(2)其中,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3)对于凸透镜和凹透镜,能够成虚像的透镜是______。
A.只有凸透镜
B.只有凹透镜
C.凸透镜凹透镜都可以
四、综合题
18.???阅读《可调式眼镜》回答。
可调式眼镜
人的眼睛看清物体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实现的,晶状体相当于全自动变焦镜头。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扁平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弱。通过这样的调节,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均能在视网膜上成像。
若晶状体调节能力变弱,就会出现看不清远处物体或近处物体的情况,需要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
有人发明了一种能矫正视力的可调式眼镜,如图1所示,这种眼镜的镜片中含有一种特殊液体。图2是可调式眼镜的结构示意图,镜架上有表示移出和加入液体含量的标尺;移动标尺上的滑块可以定量改变镜片中的液体含量,从而改变镜片的形状;镜片中液体含量的改变量V可以用滑块在标尺上的位置表示。滑块位于标尺上0刻度线处,表示眼镜的初始状态,此时,镜片的形状是扁平的,如图2甲所示。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镜片中加入一些液体、加满液体,图2乙是镜片中加满液体的示意图。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从镜片中移出一些液体、移出全部液体,图2丙是镜片中移出全部液体的示意图。
为探究可调式眼镜的矫正效果,首先要确定以下程序和标准:
选定同一棵树作为观察对象,选定远、中、近三个观察位置,用s表示观察位置到树的距离,如图3甲所示;用D表示看到树的清晰程度,清晰程度分为清晰、不清晰、模糊三个等级,如图3乙所示。
小京和小贝视力不同,没有佩戴眼镜时,小京在近处看树“清晰”,在远处看树“不清晰”;小贝在远处看树“清晰”,但在近处看树“不清晰”。
小京和小贝佩戴眼镜后,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调节镜片中的液体处于初始状态。
②选择不同观察位置,观察树,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③改变镜片中液体的含量,重复步骤②。
小京和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部分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小京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2
-1
0
1
2
近
清晰
清晰
清晰
21
中
清晰
清晰
22
远
清晰
不清晰
模糊
23
表二: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2
-1
0
1
2
近
不清晰
清晰
清晰
24.
中
清晰
25.
远
清晰
26.
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两位同学对可调式眼镜有了新的认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1)调节眼睛晶状体形状的作用是帮助我们看清_____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不同亮度的物体
B.不同颜色的物体
C.不同距离的物体
D.不同大小的物体
(2)为了使小京在远、中、近处看树都“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是_____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加满液体
B.加入一些液体
C.移出一些液体
D.移出全部液体
(3)为了使小贝在近处看树“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是______。(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
A.加满液体
B.加入一些液体
C.移出一些液体
D.移出全部液体
四、眼睛和眼镜
【答案】
1.??B???????2.??A???????3.??C???????4.??B???????5.??B???????
6.??A???????7.??C???????
8.??远视? 凸透???????
9.??光屏? 晶状体? 乙? 甲? ①? ②???????
10.??凸? 远视???????
11.??照相机? 凹透镜???????
12.??乙???????
13.??凸透? 厚? 凹透???????
14.??缩小? 变大???????
15.??观察者与物体距离? 小? 物体高度? 视角越大???????
16.??近视眼? 凹透镜? 5? -500???????
17.??A? 远视眼? C???????
18.??C? C? AB???????
【解析】
1.??
解:
A、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时,物体离透镜越近,物距越小,则放大的倍数越小,故A错误;
B、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故B正确;
C、人眼近视是因为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发散一些,即需要凹透镜来矫正,故C错误;
D、人眼远视是因为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会聚一些,即需要凸透镜来矫正,故D错误。
故选:B。
(1)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变大;
(2)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4)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薄或眼球太短,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
2.??
解: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故选:A。
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
3.??
解: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则甲图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近视矫正需佩戴凹透镜,即丁图为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
故选:C。
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明确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的成像特点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措施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
解:AB、甲图象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属于远视眼;
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可用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增强,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故B正确,A错误。
CD、乙图象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属于近视眼;
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CD错误。
故选:B。
①近视眼只能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远视眼只能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
②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本题考查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本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能够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5.??
解:(1)近视镜、远视镜、老花镜都是透明的能使光线透过,是透镜。
(2)远视镜的镜片边缘比中央薄,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近视镜的镜片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综上分析,只有选项B正确。
故选:B。
(1)透镜有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
(2)凸透镜的中间比边缘厚,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老花镜(也叫远视镜)都要利用凸透镜。
(3)凹透镜的中间比边缘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利用凹透镜。
(1)掌握凸透镜的三种成像情况,明确每一种像的性质。
(2)掌握正常眼睛、近视眼、老花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情况。
6.??
解:A、瞳孔是由虹膜围成的中央一个圆形的透光孔,故A正确;
B、通过虹膜肌肉的收缩或舒张来控制瞳孔的大小,光线强时虹膜肌收缩瞳孔变小,光线弱时虹膜肌放松瞳孔变大,以便让更多的光进入眼睛,故B错误;
C、人死亡时虹膜肌失去收缩功能,瞳孔散大,通过瞳孔的形状可检验一个人是否已死亡,故C错误。
D、瞳孔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而眼帘(即上下眼皮)的作用相当于快门。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瞳孔的作用及瞳孔和散瞳现象的应用来分析此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的视物原理以及瞳孔是怎样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的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7.??
解:
A、人的眼睛的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相同的,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
B、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故B错误;
C、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从而能看清不断变化的物体,故C正确;
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故D错误。
故选:C。
(1)人的眼睛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
(2)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3)凸透镜用来矫正远视眼,凹透镜用来矫正近视眼。
本题考查了眼睛的视物原理,知道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8.??
解:由于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近处的物体的像没有成在视网膜上,而是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这说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在下降,这是远视眼。
由于人的眼睛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为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就需要对光线提前会聚一下,所以戴一个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加以矫正。
故答案为:远视;凸透。
远视眼是由于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故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
正常人的眼睛是成像在视网膜上的,若像不成在视网膜上,这样的眼睛是病态的,成在视网膜前方的是近视眼,成在视网膜后面的是远视眼。
9.??
解:(1)由图知,蜡烛相当于物体,眼球中的视网膜相当于试验中的光屏,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
(2)当眼镜甲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要想得到清晰的物体的像,就必须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这和近视眼的情况类似,我们知道,近视眼的晶状体折光能力强,物体的像只能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因此用凹透镜纠正后,可以有效的发散光线,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3)当眼镜乙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要想得到清晰的物体的像,必须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这与远视眼的情况类似,我们知道,远视眼的晶状体折光能力弱,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所以用凸透镜纠正后,可有效的会聚光线,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1)光屏;晶状体;
(2)乙;甲;
(3)①;②。
此题是探究“视力的矫正”实验,那么必然要和近视、远视眼的成因联系起来。
图中所示的实验器具中,蜡烛发出的光相当于物体反射的光,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移动前的光屏位置相当于物体成像的位置,移动后的光屏位置相当于视网膜。
然后结合近视、远视眼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此题的难点在于将实验和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纠正原理相结合,是课本知识的延伸,有一定的拔高难度。
10.??
解:把一只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透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即该透镜是凸透镜;
由于人的眼睛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近处的物体的像没有成在视网膜上,而是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这是远视眼。为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就需要让光线提前会聚一下,所以戴一个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加以矫正。
故答案为:凸;远视。
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即可解答。
此题考查的是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焦距,考查的方式比较直接,是一道基础题。
11.??
【试题解析】
解:(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形成了近视眼,近视眼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
故答案为:照相机;凹透镜。
(1)眼球相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睛看物体时,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
(2)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变厚或眼球太长,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近视眼矫正方法的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
12.??
解:由甲图可知: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由乙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会聚能力(即折光能力)增强造成的,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乙。
①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②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
13.??
【试题解析】
解: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之前,原因是晶状体过厚或眼睛的前后距离过长,由于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矫正。
故答案为:凸透;厚;凹透。
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晶状体过凸或眼睛的前后距离过长,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本题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属于基础知识,要熟记。
14.??
解: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车在小勇的视网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汽车朝他开来时,他感觉汽车逐渐变大了,是因为汽车离他越来越近,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
故答案为:缩小;变大。
(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搞清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知道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小,像距也越小。
15.??
解:(1)由表格中数据,当物体高度等于4m(或2m或1m)时,物体高度不变,物距减小,视角增大,可知在观察相同高度的物体时,物距越远视角越小;
(2)由表格中数据知,当物距等于8m(或6m或4m或2m)时,物距相同,物体的高度越小,视角越小,可知观察者的眼睛与物体距离不变时,物体高度越大,视角越大;
故答案为:(1)观察者与物体距离;小;(2)物体高度;视角越大。
(1)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高度相同、物距不同时,视角的变化得出结论;
(2)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物距相同,物体高度不同时视角的变化,得出结论。
此题考查了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在分析数据时,注意控制物距或物体的大小不变,分析视角与物体大小或物距的关系,同时考查了对问题的分析及知识的应用。
16.??
解:
(1)由图可知,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所以患的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2)因为焦度Φ=,此透镜的焦距是0.2m,它的焦度Φ==5m-1;
因为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所以镜片的度数为-500度;
故答案为:近视眼;凹透镜;5;-500。
(1)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戴上凹透镜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本题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矫正方法以及对角度和近视镜读数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
17.??
解:
(1)甲图中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为近视眼的成像图;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为远视眼的成像图,故A正确;
(2)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戴上凸透镜制成的眼镜后,能使光线提前会聚,则可以矫正远视眼;
(3)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成的像是虚像;当物距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成虚像,故C正确。
故答案为:(1)A;(2)远视眼;(3)C。
(1)(2)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径太长,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前方,造成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远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径太短,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后方,造成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的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
(3)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成虚像。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8.??
解:(1)由“可调式眼镜”的原理可知,可调式镜片,通过眼部肌肉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当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焦距变短,反之亦然;帮助我们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故选C;
(2)由小京的实验结果记录表,可知,小京在远、中、近处看树都“清晰”时,对应的是滑块位于标尺上-1,则由可调式眼镜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时,表示从镜片中移出一些液体,故选C;
(3)由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可知,小贝在近处看树“清晰”时,对应的是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则由可调式眼镜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镜片中加入一些液体、加满液体,故选AB;
故答案为:(1)C;(2)C;(3)AB。
(1)根据“人的眼睛看清物体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实现的,晶状体相当于全自动变焦镜头。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扁平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弱”可得出结论;
(2)根据小京实验结果记录表,结合“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从镜片中移出一些液体、移出全部液体”可作出选择;
(3)根据小贝实验结果记录表,结合“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从镜片中移出一些液体、移出全部液体”可作出选择。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并可以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关键是用所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