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8章 四、大气压强 习题(word版带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8章 四、大气压强 习题(word版带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2-02 23:1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章 四、大气压强
一、单选题
1.???人类历史上首次精确测出大气压数值的著名实验是(  )
A.?马德堡半球实验?????????????????????????
B.?帕斯卡实验?????????????????????????
C.?托里拆利实验?????????????????????????
D.?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2.???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武汉市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内部全部处于“负压”状态,这样可以防止病房内部气体向外扩散。所谓“负压”是指室内的气压低于室外的气压,下列现象中有可能处于“负压”状态的是(  )
A.?正在熬制中药的高压锅内?????????????????????????
B.?高空中飞行的飞机机舱?????????????????????????
C.?充满气后的氧气罐内?????????????????????????
D.?疏水扩容器
3.???如图所示,下列事实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覆杯实验中纸托住了水????????????????????????????????????????
B.?
孔明灯升空????????????????????????????????????????
C.?
用吸管吸饮料????????????????????????????????????????
D.?
用吸盘挂钩挂物件
4.???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与大气压作用无关的是(  )
A.?图甲中用纸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口,倒立后纸片不下落????????????????????????????????????????
B.?图乙中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液????????????????????????????????????????
C.?图丙中吸盘式手套在开动抽气机抽出吸盘中的空气后使人能够在竖直墙面上爬????????????????????????????????????????
D.?图丁中松鼠用吸管喝饮料
5.???如图为一种“天气预报瓶”,内装适量有色液体。A为密闭球体,B为上端开口的玻璃管,底部与A相连。关于此工艺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球和B管液面相平时,显示内外气压不一样
B.?若将此瓶从一楼拿到十楼,B管液面会上升
C.?通常阴天气压比晴天低,则阴天静置室内时B管液面比晴天时低
D.?A球内若装有较多红墨水,会增大瓶内温度变化造成的干扰
6.???在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发射的火箭升向空中????????????????????????????????????????
B.?护士用注射器把药液推入病人的肌肉中????????????????????????????????????????
C.?用吸管将饮料吸到嘴里????????????????????????????????????????
D.?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7.???关于大气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吸盘紧贴瓷砖可以证明大气压强存在????????????????????????????????????????
B.?距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强越大????????????????????????????????????????
C.?意大利科学家帕斯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D.?大气压强越小的地方水的沸点越高
8.???假期小燕乘飞机去北京旅游,在飞机上饮用矿泉水后,矿泉水瓶如图甲,当飞机快降落时,小燕再次拿出矿泉水瓶,发现矿泉水瓶被“压扁”了,如图乙。则矿泉水瓶被“压扁”的原因是(  )
A.?瓶外的大气压强变大?????????????????????????
B.?瓶内的气体压强变大?????????????????????????
C.?瓶内的气体密度变小?????????????????????????
D.?瓶内的气体质量变大
二、填空题
1.???负压救护车与普通救护车最大不同就是“负压隔离”,它在转运传染性极强的患者时,将患者完全置于负压隔离舱内,排风机向外界主动排气,使隔离舱内的气压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在______作用下,空气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起了助力防控作用。
2.???如图所示,在密闭性很好的玻璃瓶里装一些水,取一段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让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把此装置从山顶带到山脚的过程中,玻璃瓶外大气压的变化是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玻璃管中液面将______(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在如图所示的自制气压计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是使瓶内气压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若小七拎着该气压计从龟山电视塔来到长江大桥上,则瓶内液面会______(选填“变高”或“变低”),此时瓶底受到的液体压强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是给鸡自动喂水的装置,当容器内的水被鸡喝掉,瓶口露出水面时,瓶内的水流出,到水面封住瓶口时,在______的作用下瓶内水就不再流出。瓶内气体的压强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强。
5.???1654年,著名的______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大小随海拔的升高而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6.???如图所示是同一密封食品袋的两张照片,甲图摄于海拔200米的地方,乙图摄于海拔3200米的地方.两图中,食品袋内气体不变的物理量是______(选填“质量”、“体积”或“密度”).食品袋形状不同原因是:海拔越高,外界大气压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袋内大气压而造成的.
7.???著名的______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在1644年,意大利的科学家______用实验测出大气压的值。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是______。
8.???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中,测得的大气压强等于______c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若将管子上提且不离开液面,则水银柱的竖直高度______。(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9.???著名的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意大利科学家______最早精确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三、实验探究题
1.???如图是用吸盘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将蘸水的塑料吸盘压在光滑的水平板表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
②把小桶挂在吸盘挂钩上,向桶中缓慢注入细沙,直到小桶恰好脱离平板表面;
③用天平测出细沙和小桶的总质量m;
④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D;
⑤计算出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表达式为:ρ=______。(用所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2)本实验存在误差的原因是(写出两个):
①______;②______。
???小明利用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值进行估测。
(1)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
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______(选填“活塞”或“注射器筒”)。当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测力计的示数,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刻度部分的长度,记为L,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算出面积;
D.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______。(用测得的和已知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小吴一组实验多次后发现测量结果总比当天气压大得多,于是小吴在完成a、b步骤、活塞回到注射器底端后,添加了“取下封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匀速拉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这一实验步骤,目的是______。
四、简答题
???用吸管喝盒装牛奶时,用嘴一吸吸管牛奶就会从吸管进入到嘴里,这是为什么?当喝完牛奶时,用力吸吸管,而牛奶盒变扁了,这又说明了什么?(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两种现象)
五、综合题
???厨房水池的下水管被堵塞了,人们常用如图所示的工具(俗称“吸子”)来处理。这个工具由木柄和半球形橡皮碗构成。将橡皮碗盖在下水管口上,向下压木柄,使皮碗变扁,打开水龙头使池中放满水,迅速向上拔皮碗,堵塞物就会松动随流水淌走。试说明道理。
第8章 四、大气压强
【答案】
1.??C???????2.??D???????3.??B???????4.??B???????5.??B???????
6.??C???????7.??A???????8.??A???????
【解析】
1.??
解:
1643年6月20日,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故名托里拆利实验。
故选:C。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很多,而最著名的实验就是马德堡半球实验;历史上首先测出大气压的数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他借助水银利用了平衡法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所以考试中也时有涉及,在学习中应注意。
2.??
解:A、正在熬制中药的高压锅,其内部的气压大于大气压,故A错误。
B、高空飞行的飞机机舱内气压要大于机舱外的气压,因为高空的空气稀薄,气压较小,而机舱内的气压接近正常大气压,故B错误;
C、充满气后的氧气罐内,其内部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故C错误;
D、疏水扩容器,起到扩容和降压的作用,故内部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故D正确。
故选:D。
“负压”是指室内的气压低于室外的气压,分析各个选项中高压锅内外、飞机机舱内外、氧气管内外、扩容器内外的气压关系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了大气压的应用,难度不大。
3.??
解:A、覆杯实验中纸托住了水,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故A不合题意;
B、点燃松脂后,灯内的空气被加热,灯罩外形大小保持不变,此过程灯罩内的空气体积不变,空气膨胀溢出,质量变小,则灯罩内气体的密度小于灯罩外空气的密度,重力变小,灯受到的浮力不变,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灯笼就能上升,不能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故B符合题意;
C、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将饮料压入嘴中,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故C不合题意;
D、用吸盘挂钩挂物件,是大气压将其压在墙上,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大气压是客观存在的,生活中许多现象都是利用了大气压,如:吸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等等,结合选项中的实例可逐一判断。
明确大气压的概念及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
解:
A、纸外受到向上的大气压的作用,纸内受到杯中水产生的压强的作用,大气压远大于杯中的水产生的压强,所以水和纸被大气压托着,不会下落,利用了大气压,故A不合题意;
B、医生给注射器内吸药液时用到了大气压,但现在是向病人体内注射药液,利用的是人的推力,与大气压无关,故B符合题意;
C、吸盘式手套在开动抽气机抽出吸盘中的空气后,由于吸盘内的空气减少,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吸盘紧压在墙壁上,使人能够在竖直墙面上爬,故C不合题意;
D、用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利用了大气压。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大气压的利用一般都是在某处使气压降低,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了某种效果。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大气压的应用的了解与掌握,利用大气压的生活例子是很多的,学习时,多举例、多解释,分析时不要说成“被吸上来”,而是“被外界的大气压压上来”。
5.??
解:
A、A球和B管液面相平时,说明两侧液面上方空气压强相等,即内外气体压强一样,故A错误;
B、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若将此瓶从一楼拿到十楼,外界大气压变小,而A内部气压不变,所以B管液面会上升,故B正确;
C、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即阴雨天时瓶外的大气压小于晴天时瓶外的大气压,而瓶内的大气压不变,所以阴雨天静置室内B管液面比晴天高,故C错误;
D、该装置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A球内若装有较多红墨水,会使瓶内气体体积变化不明显,影响B管中液面的变化幅度,故D错误。
故选:B。
大气压的大小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气压越小;
知道晴天和阴雨天时外界大气压的变化,比较瓶内外的气压,判断阴雨天静置室内B管液面变化情况。
本题以“天气预报瓶”为载体,考查连通器原理、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天气与气压的关系。涉及到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理解其原理是判断的关键。
6.??
解:A、火箭是靠气体的反冲作用而获得动力而升空的,没有利用大气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护士把针筒中的药液推人病人肌肉中,是用外力将药液推入病人肌肉中,与大气压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吸管吸饮料的原理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利用了大气压强,故C符合题意;
D、拦河大坝是利用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原理,与大气压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大气压的应用大多是利用内外的气压差,所以要判断是否是大气压的应用,要注意有没有形成这个“气压差”。
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例子很多,例如呼吸、吸管喝饮料、注射器吸入药液、钢笔吸墨水、抽水机等等,事例不同,但是理论相同。本题涉及到了比较多的考点,考查物理知识的灵活应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认真分析,而综合性的题目也在逐步的成为中招的宠儿。
7.??
解:A、塑料吸盘紧贴瓷砖,是外界大气压作用的结果,能直接表明大气压的存在,故A正确;
B、大气压和高度有关,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故B错误;
C、托里拆利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故C错误;
D、大气压强越小,液体的沸点越低,故D错误。
故选:A。
(1)生活中很多现象的工作原理都利用了大气压强,吸盘、吸管、针管等都利用到大气压;
(2)大气压和高度有关,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值;
(4)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压,气压与海拔高度、沸点与气压关系,以及托里拆利实验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8.??
解:根据气压与高度的关系,飞机在空中的气压值比飞机降落后的气压值低。飞机降落后,瓶外外界气压变大了,瓶内气压小于瓶外气压,所以瓶子变扁了。
故选:A。
根据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大气压和高度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填空题答案】
1.??小于? 大气压???????
2.??增大? 下降???????
3.??大于? 变高? 变小???????
4.??大气压? 小于???????
5.??马德堡半球? 增大???????
6.??质量? 小于???????
7.??马德堡半球? 托里拆利? 气压计???????
8.??75? 不变???????
9.??马德堡半球? 托里拆利???????
【解析】
1.??
解:排风机向外界主动排气,则隔离舱内的气压会外界大气压,能产生一个向里的压力差,在大气压作用下,空气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
故答案为:小于;大气压。
空气的流动与气压大小有关,从气压大的地方向气压小的地方流动;“负压”是指室内的气压低于室外的气压。
“负压”属于结合生活热点的题目,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生活热点中出现的物理现象,这种热点现象是中考里比较经常考查的。
2.??
解:把此装置从山顶带到山脚的过程中,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由于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山顶的大气压比山脚的大气压低,即外界气压变大了,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玻璃管内液面会下降。
故答案为:增大;下降。
把此装置从山顶带到山脚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海拔高度,而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分析瓶内外压强的变化可做出判断。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水气压计,涉及了气压和高度的关系,知道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是解题关键。
3.??
解: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瓶内的液面会升高,气压变大,使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小七拎着该气压计从龟山电视塔来到长江大桥上,由于高度变低了,外界的气压变大,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一部分液体被压入瓶中,使得瓶内的液面升高,管内的液面降低,根据p=ρgh可知,瓶底受到的液体压强会变小。
故答案为:大于;变高;变小。
(1)向瓶内吹入一定量的气体,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
(2)大气压与高度有关,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根据p=ρgh判定瓶底部受到的压强的变化。
此题考查了关于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变化,其解题关键就是要把握住:海拔高,气压小。
4.??
解:当水面刚浸没瓶口,水不再流出时,说明外界大气压等于与瓶内气压和瓶内的水压之和,因此水不再流出是大气压的作用,
当瓶口露出水面,瓶内就会进入空气,水就会流出来,瓶内空气加上水的压强等于大气压,所以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强,
故答案为:大气压;小于。
随着自动喂水的装置内水的减少,当瓶口刚露出水面时,会有少量空气进入瓶中,瓶内气压增大,瓶子的水会下降流出一部分,使水位重新升高,瓶口继续没入水中,空气不再进入,如此反复。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
5.??
解: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
故答案为:马德堡半球;增大。
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分别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和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
此题考查了物理学常识及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要了解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
6.??
解:
同一密封的小包袋装食品,不管它处于什么地方,其质量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因此袋内的气体质量不变;
由图可知,食品袋在海拔3200米的地方与海拔200米的地方相比,由于海拔增加,大气压的减小,外界大气压小于袋内大气压而造成食品袋的体积变大。
故答案为:质量;小于。
(1)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而物质的密度与状态有关;
(2)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本题对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影响质量的因素等知识进行考查,难度不大,属基础题。
7.??
解: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中间抽成真空而压合在一起的铜半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一根玻璃管测出了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即76cm,这也就是后来规定的1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其具体数值是P=1.013×105Pa;
气压计可以测量气压的大小。
故答案为:马德堡半球;托里拆利;气压计。
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都是与大气压强有关的著名实验,但他们的意义和结果却有着较大的区别,一个重在验证大气压的存在,一个重在测量大气压值;生活中用气压计测量气压的大小。
本题考查了大气压存在的证明、大气压值的测定,考查的是基础知识;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76cm高的水银柱,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是1.013×105Pa,这些内容都要牢牢的记住。
8.??
解:(1)图中750mm=75cm高度才是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它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大小相等;
(2)在管口不离开水银槽内水银面的情况下,将试管口略向上提,或将试管口略向下压,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差均不变,仍为750mm。
故答案为:75;不变。
(1)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差应是竖直高度,而不是水银柱的长度;
(2)实验中,上提、下压玻璃管不会影响液柱的高低。
此题考查了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观察方法,以及水银柱高度的变化情况。
9.??
解: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测出了大气压的值,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76cm水银柱,
故答案为:马德堡半球;托里拆利。
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都是与大气压强有关的著名实验,但他们的意义和结果却有着较大的区别,一个重在验证大气压的存在,一个重在测量大气压值,1标准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便是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测出的大气压值;
本题考查了大气压值的测定、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考查的是基础知识,这些内容都要牢牢的记住。
【探究题简答题综合题答案】
1.
2.??注射器筒?FL/V? 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答:因为用口一吸吸管,管子里面的气压就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把牛奶压入管中然后进入到嘴里;
当喝完牛奶时,用力吸吸管,而牛奶盒内的气压减小,大气压把牛奶盒压扁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解:向下压木柄使皮碗变扁时,可以挤出皮碗内的一部分空气,同时也使堵塞物与皮碗之间的空间相对较小。水池中放满水后,当迅速向上拔皮碗时,堵塞物与皮碗之间的空间突然变大,使这之间的气体压强变小,小于堵塞物下方所受的大气压强,大气压力向上推堵塞物,使之松动,而此时正好有大量的水往下冲,把堵塞物冲走,从而使管道输通。???????
【解析】
1.??
2.??
1.??
(1)用吸管喝盒装牛奶利用的是大气压强。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此题考查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力的作用效果,深入理解力的两个作用效果以及大气压的存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
橡皮碗在压力作用下,把碗内空气挤出,碗内气压减小;当向上拔橡皮碗时,就会把橡皮碗内的物体吸起来,和塑料吸盘的道理是相同的。
本题考查学生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