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二、浩瀚的宇宙
一、单选题
1.???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实质就是创造了电荷
B.?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质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
B.?固体很难压缩是因分子间没有空隙????????????????????????????????????????
C.?牛顿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宇宙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
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类似????????????????????????????????????????
C.?宇宙中的一切天体和物体都是有分子或原子构成????????????????????????????????????????
D.?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说明物体能创造电荷????????????????????????????????????????
B.?压缩固体时,分子间距变小,分子势能增大????????????????????????????????????????
C.?炭笔画出的连续的线放大后不连续,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5.???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面包容易被压缩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在不断地膨胀
C.?质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
D.?在探索比原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汤姆生首先发现了质子
6.???物理学中常常通过可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下列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推测出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出分子间存在引力????????????????????????????????????????
C.?汤姆生发现电子推测出原子是可分的????????????????????????????????????????
D.?谱线“红移”推测出星系在离我们而去
7.???下列关于宇宙、物质及其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
C.?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仅存在吸引力
8.???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说明物体能创造电荷????????????????????????????????????????
B.?炭笔画出连续的线放大后不连续,说明分子有空隙????????????????????????????????????????
C.?原子也是有结构的,它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
D.?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宇宙正在收缩
9.???关于太阳系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土星之间????????????????????????????????????????
B.?除了太阳外其他个别天体也能自身发光????????????????????????????????????????
C.?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D.?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中心
10.???科学改变了世界,这一切离不开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质子、电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
B.?卢瑟福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C.?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D.?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如图下列利用气球进行的实验中,解释错误的是( )
A.?甲图:气球左右两边的形变不同--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B.?乙图:向后喷气,气球前进--是由于气球受到惯性
C.?丙图:对气球充气,小圆点距离增大--模拟宇宙膨胀现象
D.?丁图:左球挤右球,两球都变形了--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行星绕日相类似????????????????????????????????????????
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月亮星辰都绕太阳运行????????????????????????????????????????
D.?宇宙自形成起就有固定结构,不会随时间膨胀和演化
13.???太空望远镜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深邃。关于宇宙和粒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体之间和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B.?带负电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相似????????????????????????????????????????
C.?人类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D.?原子核是不带电的,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太阳是银河系中的普通一员????????????????????????????????????????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C.?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D.?在夸克、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原子
15.???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
C.?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D.?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有结构的
16.???关于粒子和字宙,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D.?化纤衣服穿在身上容易吸附灰尘是因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二、填空题
17.???十六世纪,著名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哥白尼提出的“______”,否定了影响人类几千年之久的“______”,有力的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18.???(1)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惊人的相同规律。如图甲所示,是太阳系模拟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______(选填“汤姆生”或“卢瑟福”)建立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______就相当于行星。
(2)在现阶段人类探索宇宙进入太空,主要是依靠火箭。如图乙所示,火箭在发射升空时向下喷射燃气,从而产生一个巨大的向上的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这个力的产生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火箭在上升过程中,若火箭受到的力全部消失,火箭将做______运动。
19.???宇宙是一个有______的天体结构:2019年4月10日,人类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该黑洞距离我们5500万光年,“光年”是______(选填“时间”或“长度”)单位;单位是一个比较的标准,某时刻噪声监测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2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
20.???如图,是太阳系模型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原子______模型十分相似,其中______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______就相当于行星。
???如图所示,粘有金属小颗粒的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周围的其他小金属粒都在离它远去。同理正在发生膨胀的宇宙,星系在______,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法。
22.???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______,他提出的时空观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看法。大发明家______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创造专利。
23.???气球常用作科学活动材料。以下是小科用气球完成的两个活动。
(1)悬挂在O点的两个带电气球,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若左边大气球表面带正电荷,则右边小气球表面带______电荷。
(2)图乙是用气球充气建立的星系运动模型,能帮助我们理解星系运动的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由此可知宇宙在不断地______。
24.???天体之间相距遥远,天文学中采用了一些特殊长度做单位例如,人们将光在真空中一年经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光年是一个______单位,等于______m,宇宙是有起源的、______的和演化的。
三、实验探究题
25.???演绎式探究--探索宇宙中的三星系统:
(1)当我们用线绳拴着一个小球使它以手为圆心转动时,绳子对小球有一个向圆心拉的力,这个力叫做向心力,这是小球得以绕圆心做圆周运动的条件。向心力的大小F心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与运动圆周的半径r成反比,与运动速度的关系可以用如图1图象表示,比例系数k=1,则向心力关系表达式为______
A.F心=mvr2????B.F心=mv/r2???C.F心=mv2/r???D.F心=mv2r
(2)牛顿认为,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引力大小F引=km1m2/r2,其中m1、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引力常数k=6.67×10-11N?m2?kg-2。
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由质量相等的三颗星组成的三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其中已观测到的一种稳定三星系统如图2所示:质量均为m的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运行,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为T,请你推导证明:T=4π
???如下图实验所示根据粒子和宇宙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甲杯中盛的是-5℃的冷水,乙杯中盛的是80℃的热水,甲、乙两杯中水的质量相等。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由此可知,温度越______,分子无则运动越激烈。
(2)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砝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
(3)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o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cm3.这说明______。
(4)如图所示是小华模拟字宙胀的实验,气球上的小圆点可以看成是宇亩中的天体,充气使气球不断影胀时,任意两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都在______。在实际的观察中,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造向长波方向偏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我们。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______。
27.???根据“从粒子到宇宙”的学习,完成下列填空:
(1)用图(a)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为瓶______(填“A”或“B”)。
(2)如图(b)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力。
(3)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图(c)中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______(选填序号)。
(4)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______我们而去。
四、综合题
28.???1920年观测到,金牛座附近的蟹状星云(如图)对地球的视角正以每年0.21角秒的速度膨胀,当时的视角为180角秒。似乎巧合的是,我国在宋代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就在同一位置,观测到一颗“客星”(即原来看不见而突然出现的亮星,天文学上叫做新星或超新星)。以上数据是否能大致支持这样的结论,即现在的蟹状星云就是在公元1054年我国观测到的那颗“客星”爆发后形成的?
29.???最近研究“地外文明”的天文学家和生物学家一起用计算机模拟出了银河系中两个可能孕育着生命的外星天体,它们被命名为“奥雷里亚”和“蓝月亮”。其中“蓝月亮”更引人注目,据推测“蓝月亮”是一颗本身不发光,却围绕着一颗巨大的行星运转的固体星,距离地球大约50光年,“蓝月亮”上的一天为240个小时。“蓝月亮”上光照良好,有液态水存在,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密度的4倍,而中心引力又比地球小很多。
请根据上述推测,回答下列问题:
(1)“蓝月亮”上的光照最可能来自于离“蓝月亮”最近的______。
(2)若从地球上向“蓝月亮”发射一束激光,则这束激光至少需______年才能到达“蓝月亮”。
(3)若在“蓝月亮”上发射卫星,你认为“蓝月亮”的脱离速度与地球的脱离速度相比偏______
(选填“大”、“小”或“相等”),理由是______。
第16章 二、浩瀚的宇宙
【答案】
1.??B???????2.??D???????3.??D???????4.??B???????5.??B???????
6.??B???????7.??B???????8.??C???????9.??C???????10.??A???????
11.??B???????12.??B???????13.??D???????14.??A???????15.??B???????
16.??C???????
17.??日心说? 地心说???????
18.??卢瑟福? 电子? 燃气? 相互的? 匀速直线???????
19.??层次? 长度? dB???????
20.??核式结构? 原子核? 电子???????
21.??彼此远离? 类比???????
22.??爱因斯坦? 爱迪生???????
23.??正? 膨胀???????
24.??长度? 9.46×1015? 膨胀???????
25.??C???????
26.??高 ? 分子间有引力 ? 小于 ? 分子间有间隙 ? 增大 ? 远离 ? 距今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
27.??B;引;乙;远离???????
28.??答:星云的膨胀周期为n≈857年。
按此周期得到上次出现的时间应为1920年-857年=1063年。这与我国宋代(1054年)观测到超新星的年代十分接近。
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到蟹状层云的边界不清晰,因此题中所说视角及视角的膨胀率误差都较大。因此可以认为这些数据支持题干所述结论。???????
29.??恒星? 50? 小? 引力又比地球小很多???????
【解析】
1.??
解: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50mL水与50mL酒精充分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隙,故B正确;
C、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故C错误;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恒星也不是绝对不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1)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
(2)分子在做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
(3)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
(4)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任何物体是绝对不动的。
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的实质、分子动理论的应用以及物质组成、宇宙的认识和理解,是一道综合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答的关键。
2.??
解:A、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两部分,故A错误;
B、固体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B错误;
C、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是原子的结构模型,故C错误;
D、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中有很多的星系,星系中又有很多星体,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并且处于不断的演化过程中,故D正确。
故选:D。
(1)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后来人们又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其运动是有规律的。
此题考查了我们对宏观世界与微观结构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3.??
解:
A、由分子动理论可知,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原子结构类似于太阳系的结构,中心为原子核,核外为绕核转动的电子,故B正确;
C、宇宙中一切天体和物体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故C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D。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相似;
(3)宇宙中一切天体和物体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题考查分子的热运动、物质构成,是一道基础题。
4.??
解: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不能创造电荷。A错误;
B:压缩固体,引力和斥力都变大,分子势能增大。B正确。
C:造成炭笔画出的线不连续的原因是多样的,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错误;
D: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目前无法找到宇宙的中学。D错误。
故选:B。
(1)摩擦起电的本质;
(2)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引力和斥力;
(3)分子的尺度很小,分子间有空隙。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以及知识的储备,属于中档题。
5.??
解:
A、面包里面有气孔,用手捏时面包里的空气跑出来,则面包的体积变小了,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A错误;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中有很多的星系,星系中又有很多星体,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并且处于不断的膨胀演化过程中。故B正确;
C、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故C错误;
D、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1)面包是多孔结构的物体;
(2)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它的层次结构:行星--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总星系;
(3)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
(4)汤姆生发现电子后,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央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本题考查了微观到宏观的尺度和光年的概念等内容,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6.??
解: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由此推测出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A符合事实;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并且分子是在运动的,分子进入了彼此的空隙,使总体积减小,因此可以推测出分子间存在空隙,故B不符合事实;
C、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因此可以推测出原子是可分的,故C符合事实;
D、谱线红移现象说明了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远去,故D符合事实。
故选:B。
(1)推理法: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但得出的某些规律却不能或不容易直接观察或实验验证;
(2)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分子动理论的内容;②原子的结构;③宇宙膨胀理论。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先了解“推理法”的实验过程,然后运用所学内容即可得到正确答案,比较简单。
7.??
解: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恒星也不是绝对不动的。故A错误;
B、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故B正确;
C、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而不是裂变。故C错误;
D、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但分子之间同时存在斥力。故D错误。
故选:B。
①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没有任何物体是绝对不动的;
②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③核能的获得有两个途径:核裂变和核聚变;
④分子之间存在着作用力,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此题考查了宏观世界、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分子动理论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答的关键。
8.??
解:
A、两个物体相互摩擦,能使物体带电,是因为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但并不能创造电荷,故A错误;
B、炭笔画出的线之间的空隙可以用肉眼看到,所以不是分子,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所以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故C正确;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并且处于不断的演化过程中,研究表明宇宙在不断地膨胀当中,而不是收缩,故D错误。
故选:C。
(1)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
(2)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
(3)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央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4)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研究表明宇宙在不断地膨胀当中。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以及对宇宙的了解,是一道易错题。
9.??
解:A、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故A错误;
?B、宇宙中与太阳一样的恒星都是自身能发光的,数量非常多,故B错误;
?C、太阳质量大,在太阳系中位置不变,周围天体都围绕太阳运动,故C正确;
?D、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恒星系,不是银河系的中心,故D错误。
?故选:C。
①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②恒星是本身能发光的天体,在宇宙中数量庞大;
③太阳质量大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他天体都围绕着太阳运动;
④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恒星系,银河系的中心到现象还未准确找到。
此题考查我们对太阳系基本常识的了解,是一道天文学的基础题,难度不大。
10.??
解:
A、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故A正确;
B、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提出原子是可以再分,故B错误;
C、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不是宇宙的中心;每个天体都在运动,所谓的静止是相对的,故C错误;
D、两块平滑的铅块压紧后,由于分子间有相互的引力,从而将铅块吸附在一起,故D错误。
故选:A。
(1)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的构成: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分为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2)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3)宇宙中没有绝对的中心,太阳和地球只是宇宙中一个天体;
(4)分子间具有引力,所以两铅块压紧后能够粘在一起。
本题考查内容有:原子结构及尺度、分子动理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等,以上内容要求学生熟记。
11.??
解:A、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都有关系。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故A正确;
B、向后喷气,气球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错误;
C、小黑点的间距变大,可以说明星系距离在变大,宇宙在膨胀,故C正确;
D、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左球挤右球,两球都变形了,故D正确。
故选:B。
①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都有关系;
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
③星系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那么整个宇宙的体积也就在不断的扩大,也就是整个宇宙在不断的膨胀中。
此题综合考查了压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及模拟宇宙膨胀实验等多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性较强,难度不大。
12.??
解:A、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央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A错误;
B、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以原子核为中心,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与行星绕日相类似,故B正确;
C、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转动,故C错误;
D、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不断演化的,故D错误。
故选:B。
(1)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央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2)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宇宙有层次之分,是由无数天体组成,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不是宇宙的中心;
(4)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原子结构、宇宙结构等,所考查内容均为物理中的常见知识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13.??
解:A、天体之间存在万有引力,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正确;
B、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地球绕太阳运动,两者相似。故B正确;
C、人类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永无止境。故C正确;
D、原子核有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故D错误。
故选:D。
解答本题要了解宇宙和粒子的知识:分子动理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原子结构等,据此对选项中的描述做出判断。
此题考查了我们对宏观宇宙与微观世界的认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宇宙和分子动理论的基础知识。
14.??
解:A、银河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星系,由非常多的恒星和行星组成,太阳是其中一颗普通的恒星。故A正确;
B、宇宙没有中心,世间万物的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因此恒星也不是绝对静止的。故B错误;
C、分子的直径数量级是10-10m,是肉眼不可见的,空气中细小的灰尘是肉眼可见的,肉眼可见的都不是分子。故C错误;
D、在夸克、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夸克,尺度最大的是原子。故D错误。
故选:A。
(1)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没有所谓的中心,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分子尺度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
(3)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两部分,质子和中子有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基本常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15.??
解:
A、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所以分子不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故A错误;
B、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故B正确;
C、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是摩擦起电现象,是电子发生了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C错误;
D、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了原子是有结构、是可以再分的,故D错误。
故选:B。
①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被称为夸克的粒子组成;
②原子核(带正电)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绕核高速运动,原子结构和太阳系类似,称为核式结构;
③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④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此题考查了微观世界及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和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一道基础题。
16.??
解:
A、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故A正确;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B正确;
C、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没有固定的中心,恒星不是绝对不动的,故C错误;
D、化纤衣服穿在身上特别易吸附灰尘,是因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D正确。
故选:C。
(1)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左右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间存在间隙;
(3)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没有固定的中心,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4)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本题考查了分子间作用力、恒星运动等知识。这类题型不难,掌握基本概念就可以求解。
17.??
解:据物理学史可知,哥白尼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故答案为:日心说;地心说。
据课本所提到的物理学史的知识分析即可判断,即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对物理学的发展史要了解,特别是一些物理学家对物理学史的贡献更应当了解,属于物理常识。
18.??
解:
(1)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电子相当于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电子是带负电的;
(2)火箭在发射升空时会受到一个巨大的向上的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高温高压的燃气,利用的原理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火箭在上升过程中,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火箭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卢瑟福;电子;(2)燃气;相互的;匀速直线。
(1)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理论认为: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绕核转动的一定数目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知道有关宇宙和物质构成的基本知识、了解力的定义和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9.??
解: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
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是长度单位;
噪声的单位是分贝,符号是dB,此时的噪声是49.20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
故答案为:层次;长度;dB。
(1)当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2)宇宙中恒星间的距离都非常大,为了表达起来方便一些,天文学家使用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光年,光年是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
(3)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
本题考查了人类对宇宙和噪声强度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20.??
解: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理论认为,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电子相当于绕太阳运行的行星。
故答案为:核式结构;原子核;电子。
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为: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绕核转动的一定数目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
本题考查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太阳系的相似之处,为考查的热点问题,应熟练掌握。
21.??
解: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在不断膨胀,课本上将一个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看做宇宙,金属粒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都彼此远离,用来说明星系也是彼此远离的,这里运用的主要一种思维方法是类比法。
故答案为:彼此远离;类比。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放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宇宙大爆炸仅仅是一种学说,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
22.??
解: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他提出的时空观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看法;
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大发明家,他一生中共获得1000多项发明专利,被称为“发明大王”。
故答案为:爱因斯坦;爱迪生。
根据对物理学家及其贡献的掌握分析答题。
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所以考试中也时有涉及,在学习中应注意。
23.??
解:(1)由图知:两个气球相互排斥,根据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知:两个气球都带电,并且带的是同种电荷,左边气球带正电荷,右边气球也带正电荷;
(2)实验时,可以在气球上画些小黑点,这些小黑点可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对气球打气,气球膨胀,任意两个小黑点的距离都在增大,由此可以建立的星系运动模型,理解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由此知道宇宙在不断地膨胀这一事实。
故答案为:(1)正;(2)膨胀。
(1)电荷间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星系的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宇宙知识,属于基础题。
24.??
解:
由题知,光在真空中一年经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则光年是长度单位;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则1光年=vt=3×108m/s×365×24×3600s≈9.46×1015m;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处于不断地膨胀演化中。
故答案为:长度;9.46×1015;膨胀。
光年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等于光在真空中一年经过的距离;宇宙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光的传播速度、光年以及宇宙的了解,平时要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
26.??
解:
(1)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所以乙杯是80℃的热水,杯中水会很快的变黑。
(2)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柱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3)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
(4)宇宙膨胀学说提出:我们可以假设宇宙是一个正在膨胀的气球,而星系是气球表面上的点,气球上斑斑点点,随着气球被吹胀,任意两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都在增大;
后来科学家借助天文望远镜对宇宙有了更深的认识,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运动;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故答案为:(1)高;(2)分子间有引力;(3)小于;分子间有间隙;(4)增大;远离;距今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
(3)分子间有间隙。
(4)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所有星云都在彼此互相远离,而且离得越远,离去的速度越快”这样一个天文观测结果,得出结论认为:整个宇宙在不断膨胀,星系彼此之间的分离运动也是膨胀的一部份,而不是由于任何斥力的作用;
科学家们又发现了红移现象,就是远距离星球射向地球的光以红光为多,近距离的则以紫光为主。红移现象说明星系正在远离我们,宇宙正在膨胀。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以及宇宙爆炸理论的相关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27.??
解:
(1)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是红棕色的,而且比空气的密度大,空气要处于二氧化氮气体的上方,所以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B;
(2)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由于铅块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使两个铅块连成了一个整体,所以可以让台灯悬挂在下边;
(3)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的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过去,由于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性相斥,所以少数α粒子遇到原子核,就会发生偏向,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或发生了很明显的偏向,故选乙;
(4)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正在远离们,宇宙正在膨胀。
故答案为:(1)B;(2)引;(3)乙;(4)远离。
(1)扩散现象,是指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两只瓶内的气体颜色变化,来反映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由于空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所以一般情况下空气处于二氧化氮气体的上方;
(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
(3)根据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过去,少数发生偏向,极少数反弹了回来;
(4)红移现象说明星系正在远离我们,宇宙正在膨胀。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原子核的特点、红移现象的应用,属于综合性题目。
28.??
根据膨胀速度和视角,可计算星云的膨胀周期,再结合观测时间进行推算。最后判断以上数据是否能大至支持题干中的结论。
理解题干中所描述的膨胀速度与视角等概念,会计算其膨胀周期,并能结合数据进行推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一定难度。
29.??
解:(1)结合地球和月球上光来自于太阳,可推知,“蓝月亮”上的光照最可能来自于离“蓝月亮”最近的恒星。
(2)已知“蓝月亮”距离地球的距离s=50光年,则从地球上向“蓝月亮”发射一束激光,则这束激光至少需50年才能到达“蓝月亮”。
(3)蓝月亮”的引力又比地球小很多,所以,“蓝月亮”的脱离速度与地球的脱离速度相比偏小。
故答案为:
(1)恒星;
(2)50;
(3)小;引力又比地球小很多。
(1)象月球的光来源于太阳一样,“蓝月亮”上的光照最可能来自于离“蓝月亮”最近的恒星。
(2)已知1光年是指光在1年中所走的路程,则根据““蓝月亮”距离地球的距离即可判断需要的时间。
(3)“蓝月亮”的中心引力又比地球小很多,据此可判断脱离速度。
解决本题可以结合地球上的一些相关现象去分析可能发生在“蓝月亮”上的现象。如地球上的光来自太阳,大气密度大,浮力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