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教学
目标
1.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将方程划归为的形式)
2.掌握移项解方程步骤和方法。
3.通过解方程体会解决问题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教学
重点
“移项”的基本做法
教学
难点
了解解方程的目标,计算的准确性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问题引入
1.方程的两边都含有的项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怎样才能使它向的形式转化呢?
观察:
上面方程的变形,相当于原方程左边的20变为
移到右边,把右边的变为
移到左边。
把某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时有什么变化?
像这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
后,移到
,叫做移项
新授课
一、移项法则
例1.通过移项将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
A.由5x-7=2,得5x=2-7
B.由6x-3=x+4,得3-6x=4+x
C.由8-x=x-5,得-x-x=-5-8
D.由x+9=3x-1,得3x-x=-1+9
解析:A.由5x-7=2,得5x=2+7,故选项错误;B.由6x-3=x+4,得6x-x=3+4,故选项错误;C.由8-x=x-5,得-x-x=-5-8,故选项正确;D.由x+9=3x-1,得3x-x=9+1,故选项错误.故选C.
二、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例2.解下列方程:
(1)-x-4=3x; (2)5x-1=9;
(3)-4x-8=4;
(4)0.5x-0.7=6.5-1.3x.
解析:通过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的方法解答即可.
解:(1)移项得-x-3x=4,
合并同类项得-4x=4,
系数化成1得x=-1;
(2)移项得5x=9+1,
合并同类项得5x=10,
系数化成1得x=2;
(3)移项得-4x=4+8,
合并同类项得-4x=12,
系数化成1得x=-3;
(4)移项得1.3x+0.5x=0.7+6.5,
合并同类项得1.8x=7.2,
系数化成1得x=4.
三、根据“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列方程解决问题
例3
把一批图书分给七年级(11)班的同学阅读,若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若每人分4本,则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解析:根据实际书的数量可得相应的等量关系:3×学生数量+20=4×学生数量-25,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求解.
解:设这个班有x个学生,根据题意得
3x+20=4x-25,
移项得3x-4x=-25-20
合并得-x=-45
解得x=45.
答:这个班有45人.
课堂练习
1.解方程
(1)
(2)
(4)
(5)6x-7=4x-5
(6)
(7)2y-3=3y+1
(8)
2.一元一次方程2x=4的解是( )
A.x=1
B.x=2
C.x=3
D.x=4
3.方程2x﹣1=3的解是( )
A.﹣1
B.﹣2
C.1
D.2
4.方程3x+2(1﹣x)=4的解是( )
A.x=
B.x=
C.x=2
D.x=1
5.若代数式4x﹣5与的值相等,则x的值是( )
A.1
B.
C.
D.2
6.方程2x﹣1=3x+2的解为( )
A.x=1
B.x=﹣1
C.x=3
D.x=﹣3
7.方程3x﹣1=2的解是( )
A.x=1
B.x=﹣1
C.x=﹣
D.x=
8.方程x+2=1的解是( )
A.3
B.﹣3
C.1
D.﹣1
9.若代数式x+4的值是2,则x等于( )
A.2
B.﹣2
C.6
D.﹣6
10.方程2x﹣1=3的解是( )
A.﹣1
B.
C.1
D.2
板
书
设
计
1.移项的定义: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2.移项法则的依据:
移项法则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
3.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