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1、请说出肺循环的路线。
2、请说出体循环的路线。
3、一个人的血压经测量为6/11千帕,其意义是什么?
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
“难求熊猫血,愁煞缺血人。”
大家还记得这样一则案例吗?
熊猫血是什么血?血液还包括哪些类型?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下册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3.认同无偿献血制度,建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学习目标
自主研学
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初步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请大家利用5分钟时间:
受伤严重,需要立即输血!!!
成人的血量大约是体重的7%~8%;
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有生命危险;超过800~1000毫升,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等症状。
目标导学一:血量和输血
1900年,奥地利医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人类的血型。1930年,兰德斯坦纳获得诺贝尔奖。
目标导学二:血型
血型的发现
17世纪
哈维
发现血液循环以后,人类就开始进行输血的尝试。
1667年,法国哲学家
丹尼斯和外科医生埃默雷兹
将250毫升羊血输给了一个病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输血,结果当然没有成功,出现了病人死亡的悲剧。
1829年,英国医生布伦德尔
第一次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但以后的试验结果还是令人失望,大多数病人死亡,只有少数病人得到康复,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
1900年,奥地利医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人类的血型
他发现自体的红细胞和血清在试管内混合后,不会发生凝集,但从不同个体采集来的红细胞和血清在混合以后,在试管中就发生凝集与不凝集两种情况。这种现象虽然很多人都观察到过,但只有兰德斯坦纳做出了解释,红细胞上有两种特异的结构,在血清中有这种特异性结构的抗体-凝集素,如果它与红细胞上的特异结构相遇,就会产生凝集反应,给人输血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危险
。
1930年
兰德斯坦纳
获得诺贝尔奖
ABO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血型
凝集原
(红细胞)
凝集素
(血清)
A
A
抗B
B
B
抗A
AB
A、B
无
O
无
抗A、抗B
经过他进一步的研究,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抗B凝集素。
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成四种类型:A型
B型
AB型
O型.
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
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30%(约1200毫升)以上,就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目标导学三:安全输血
输血前必须
要做的是什么事?
验血
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存在的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抗原会发生凝集反应。
血型鉴定
A型标准血清(抗B凝集素)
B型标准血清(抗A凝集素)
红细胞上无凝集原
红细胞上有A凝集原
红细胞上有B凝集原
红细胞上有A、B凝集原
拓展:
血型鉴定可用于输血、侦破案件、亲子鉴定等
附:ABO血型的遗传关系
父母血型的配合
子女可能的血型
父母血型的配合
子女可能的血型
O×O
A×A
O×A
B×B
O×B
O
O,A
O,A
O,B
O,B
A×B
O×AB
A×AB
B×AB
AB×AB
O,A,B,AB
A,B
A,B,AB
A,B,AB
A,B,AB
A
O
A
如何输血?
可接受血型
B
O
A
可接受血型
O
O
A
可接受血型
AB
O
A
可接受血型
A
A
可接受血型
B
B
可接受血型
O
O
O
O
可接受血型
AB
可接受血型
从上述大家发现输血有什么规律?
输血可以输同型血,还可以输O型血
可接受血型
1、同型输血为前提
输血的原则
2、大力开展成分输血,做到有目的使用血液。
3、异型血只能输入少量
红细胞
红细胞凝集成团
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O
O型
A
AB
B
A型
AB型
B型
输血关系图
输血原则:
同血型输血
危急情况下异血型输血时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中凝集原是否会与受血者血清中凝集素发生反应!
输血关系表:
安全输血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血的人也可缓慢输入少量的A型、B型、O型三种血。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思考:有人说:“O型血的人是万能输血者”,你认为有道理吗?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但大量输血时,需实行同型输血。
我国何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1998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什么样的人可参加献血?
国家提倡18~55岁符合体检标准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一次献血量是多少?
200~300毫升
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
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
提高用血质量;
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献血意义:
长期坚持适量献血的人,体内新鲜的血细胞含量明显高于未献血者,其精力更充沛,身体更健康。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于1997年3月第41次无偿献血,以此作为69岁的生日纪念,他常说:献血使自己更显年轻。
献血实例:
思维拓展
成分输血技术
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要输全血(含全部血液成分)。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
。
献血常识
我国《献血法》规定:我国公民献血年龄为18-55周岁,两次献血间隔为6个月以上,每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如果一名符合献血标准的健康人按每六个月献血一次,每次献血400毫升计算,那么,一个人一生可献血74次,累计献血量30000毫升。
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捐献血液,拯救生命
红十字会
一点热血助他人,一颗爱心好精神
中国香港
献血是爱·是勇气·是关怀
日本
您将为他们的崇高行为而认识他们
西班牙
一人为众人
瑞士
您能为您的同胞作出的最大奉献是拯救他的生命
印度尼西亚
光荣属于献血者
前苏联
无偿献血宣传标语口号
输血与血型
血量: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血型
血型的发现者:1900
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
血型:A型、B型、AB型和O型
安全输血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成分输血
无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课堂小结
1.甲、乙、丙三人同行,丙受伤急需输大量血,已知丙的血型为B型,甲的血型为AB型,乙为B型,可以给丙输血的是( )
A.甲
B.乙
C.甲、乙都可以
D.甲、乙都不可以
检测目标
B
2.在ABO血型系统中,下面四种输血方案,最佳的是( )
A.?O型血输给A型血?????????
B.?O型血输给AB型血?????????
C.?O型血输给B型血?????????
D.?AB型血输给AB型血
D
检测目标
3.美国医学科研小组采用遗传工程的方法,用一种特殊的“内切酶”,切割了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从而实现了血型的转化.根据这种方法,你认为以下血型转化可以实现的是( )
A.AB型血转化为A型血
B.O型血转化为B型血
C.A型血转化为B型血
D.A型血转化为O型血
D
检测目标
4.小明同学说:“我是万能输血者”,小华同学说:“我是万能受血者”,小明、小华的血型分别是( )
A.A型血、B型血
B.A型血、O型血
C.O型血、AB型血
D.O型血、B型血
C
检测目标
5.医生常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成分输血,对于严重贫血的病人,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 )
A.血浆蛋白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B
检测目标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节知识点
2.选做题: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