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 下册 第八单元 1.1 传染病及其预防 课件(共5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 下册 第八单元 1.1 传染病及其预防 课件(共5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02 22:3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1、达尔文生物进化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请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选择?什么是人工选择?
3、你知道什么是保护色吗?它有什么作用?
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采取果断措施——“封城”,进而“封国”,取得了显著效果,最大限度避免了疫情的影响。
类似的传染病并不鲜见,什么是传染病?它是怎样传播的?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预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传染病及其预防这一话题。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
下册
学习目标
1、知道传染病的概念、特点;
2、能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3、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及其预防措施
自主研学
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初步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请大家利用5分钟时间:
每年全世界至少有
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
其中900万以上是少年儿童。
目标导学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的危害
疾病名称
是否可传染
疾病名称
是否可传染


结膜炎







齿
肺结核
蛔虫病
近视眼
流行性乙型脑炎
在上述疾病中,哪些病是传染的?哪些病是不传染的?

传染病的种类
传染病
类型
传播途径
常见的传染病
呼吸道
传染病
空气、飞沫
流感、肺结核、百日咳、
流行性腮腺炎、麻疹
肠道性
传染病
饮水、食物
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
蛔虫病、脊髓灰质炎
血液性
传染病
吸血的节肢动物
(蚊、虱、蚤)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
接触性
传染病
性传染病
动物传染病
接触传播
性接触
血液、接触
沙眼、红眼病、
破伤风、癣、
梅毒、淋病、艾滋病
狂犬病、鼠疫
流行性感冒












手癣、足癣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说出下列常见传染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流行性感冒












手癣、足癣
由流感病毒引起
流行性感冒












手癣、足癣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流行性感冒












手癣、足癣
由结核杆菌引起
流行性感冒












手癣、足癣
由(皮肤癣菌)真菌引起
流行性感冒












手癣、足癣
由蛔虫引起
流行性感冒












手癣、足癣
由血吸虫引起
流行性感冒












手癣、足癣
理理思路,归归类!
病原体
寄生虫
病毒
细菌
真菌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常见的病原体
艾滋病病毒
蛔虫卵
蛔虫
结核杆菌
  传染病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如麻疹、猩红热、痢疾、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都属于传染病。
传染病及其特点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
人与人、动物
特点
说明
举例
有病原体
每一种传染源都有它特异的病原体
流感、肺结核、HIV、肝炎、蛔虫卵、林球菌
有传染性
能在人群中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
流感、肺结核通过飞沫、空气传播,肝炎、蛔虫卵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
有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
1.一定条件下可呈爆发流行以致大流行2.地区性3.有的传染病只在一定的季节流行
1.流感
2.血吸虫病
3.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
有免疫性
人们在患过某些传染病并痊愈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在一定时间内不再受该病的感染
麻疹、水痘、流行性感冒
可以预防
只要做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
传染病的特点
细菌性传染病
病毒性传染病
寄生虫性传染病
根据引起
传染病的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三种类型
传染病的种类
传染病
类型
传播途径
常见的传染病
呼吸道
传染病
空气、飞沫
流感、肺结核、百日咳、
流行性腮腺炎、麻疹
肠道性
传染病
饮水、食物
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
蛔虫病、脊髓灰质炎
血液性
传染病
吸血的节肢动物
(蚊、虱、蚤)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
接触性
传染病
性传染病
动物传染病
接触传播
性接触
血液、接触
沙眼、红眼病、
破伤风、癣、
梅毒、淋病、艾滋病
狂犬病、鼠疫
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的

1348年,欧洲出现了鼠疫大爆发,短短
5年间,欧洲人口减少了近1/2。
目标导学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918年全球爆发流感,死亡人数达2000万,其中美国死亡50万,比因战争死亡的人数还要多。
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说一说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易患流感?
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空气传播。因此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老人和小孩体质差,抵抗力弱,所以容易患感冒。
传染病流行的
三个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以是患者也可是携带者)。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为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生物媒介)
(接
触)
(空
气)
(水、饮食)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源
易感人群
空气、飞沫
饮水、食物
生物媒介
接触
传播途径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我们该如何有效防控传染病呢?
从哪些方面入手?
预防传染病的
一般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目标导学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对感染动物:
控制传染源:
对病人:
早发现、早报告、
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及时处理
社区医生给传染病医院打电话:我们这里有急性肝炎病人……
不能进去玩,当心传上传染病
消灭蚊子、苍蝇、虱子、老鼠、臭虫等生物媒介及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切断传播途径
学生打扫卫生
医务人员喷洒消毒液
大家是否还记得这些画面?
学生锻炼身体
接种疫苗
保护易感人群
不与新冠病人接触
锻炼身体
消毒
洗手
戴口罩
隔离、治疗新冠病人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连一连
的一般措施
预防传染病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指处理或杀死患传染病的动物,隔离、治疗病人。
指对病人用过的器具进行消毒,打扫卫生,消灭蚊、蝇等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
指加强锻炼,预防接种等。
知识归纳
1、艾滋病简称
AIDS
关注艾滋病
2、艾滋病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简称HIV
艾滋病的全称: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艾滋病的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性传播
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
染源的人
HIV病毒的危害性在哪里?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艾滋病人?
  它能攻击并严重损伤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损伤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
 
每年的12月1日都是世界艾滋病日,在这一天,全世界关心艾滋病的人举行各种集会,宣传艾滋病的各种知识,呼吁关心和帮助艾滋病病人。
胡锦涛与艾滋患者“历史性握手”
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⑴.不歧视和不孤立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携带者,与他们和谐相处。
⑵.给他们以精神和心理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








课堂小结
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传染病及其预防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1.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艾滋病 
B.贫血 
C.肺结核 
D.乙型肝炎
检测目标
B
2.当你头痛、流鼻涕、发高烧时,采取下列哪种做法比较合适?(  )
A.自行买药
B.根据广告中宣传的买药
C.找医生诊断
D.喝热水,盖上棉被发汗
C
检测目标
3.传染源是指(  )
A.细菌、病毒、寄生虫
B.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C.传染病发生的初始处
D.病原体传播的路线
D
检测目标
4.疟疾由侵入人体的疟原虫引起,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进行传播。疟疾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致死率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能破坏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和功能,治疗疟疾效果显著,将疟疾致死率降低了一半。屠呦呦因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隔离并用青蒿素治疗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
B.消灭传染疟疾的蚊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疟原虫是疟疾的传染源
D.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
检测目标
5.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水传播和饮食传播
B.饮食传播和接触传播
C.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
D.虫媒传播和接触传播
C
检测目标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节知识点
2.选做题: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