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张PPT)
温故知新
1.什么是重心?
2.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有何关系?
3.什么是重力?大小如何表示?
有人坐在匀速行驶的火车里,向他的正上方抛出一块糖,则糖会落在?
A、前排乘客头上
B、后排乘客头上
C、自己头上
D、不知汽车速度
无法判断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奔跑的运动员不能立刻停下来
快速转动的陀螺会停下来
提出问题
8.1
牛顿第一定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下册
目标导航
1.会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
3.会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
自主研学
阅读教材8.1
牛顿第一定律部分,理解教材内容,初步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目标导学一:
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静止物体要运动起来该怎么办?
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了,这个物体会如何运动?
运动和力的关系
环法自行车比赛中,车手用力蹬车,自行车运动。
不蹬,自行车则停下来。
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用力推粉笔盒,会____,撤去力,就会_____
关闭的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
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
运动
静止
运动和力的关系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当时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提出一个观点:
历史回顾:
运动和力的关系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保持运动状态。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实验一:用手轻推小车(轮朝上),观察小车。
●实验二:用力推小车(轮朝下),观察小车;用力撤销,再观察小车。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回顾历史
意大利近代实验物理的创始人
伽利略
1、小车为什么会从运动变为静止?
2、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摩擦力小一点,它的运动会怎么样?
3、当物体不受摩擦力时,小车的运动又会怎么样?
回顾历史
现在假设你是伽俐略,你会寻找怎样的“侦察”方法去推翻这维持两千年的“错误的经验”。
仅凭生活经验得出,没有寻找科学现象的本质,也没有用实验的论证。
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得到这个观点的?
骑自行车时,当你以相同的速度骑车时,停止用力蹬车后,在下列三种不同路面上的车的运动距离长短有什么不同?
1、平整的柏油路面
2、粗糙不平的路面
3、沙滩上
摩擦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所以运动的距离也就越长
你能否利用桌面上的小车、
斜面、毛巾、棉布等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面的结论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VS
通过实验研究
实验设计目的:
实验设计思路: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探究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维持
以小车为例,尽量减小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看小车运动的情况。(怎样使小车运动更远?)
相同的小车、小车开始运动速度相同
表面不同即阻力不同
木板、小车、棉布、毛巾、斜面
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
(同一斜面、从同一高度静止开始下滑)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演示实验
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
同一小车从静止下滑
到达斜面底端速度相同
棉布表面
木板表面
比较小车滑行的距离
表面状况
棉布
木板
某表面
大
小
阻力的大小
小车运动的
距离s
/m
小车速度减小的情况
快
慢
平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
,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
。
结
论
小
长
慢
更小
更慢
实验记录
推理:
实验思考:
为什么每次都要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
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让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始速度相同。
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探究
我们通过怎样的研究方法得到这些结论的?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笛卡尔观点: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
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方向偏,将
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运动。
回顾历史
笛卡尔
法国物理学家
伽利略重视实验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很好,笛卡尔研究内容是对的。
历史总结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
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笛卡儿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方向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运动。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300年前,伽利略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结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到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牛顿第一定律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大。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推理概括出来的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小
结
目标导学二: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无法用实验去验证):
思考
牛顿第一定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如何得到的?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
1)一切物体都遵守牛顿第一定律。
4)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5)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2)“牛顿第一定律”表达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
规律
3)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匀速直线运动下去。物体具有这种把原来运动状态保持下去的性质。
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贡献是: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人们对物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它是经过亚里士多德对人们近两千年的思想束缚,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才最终由牛顿总结出来的。
牛顿第一定律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研究方法:实验加推理——理想实验模型
【例题1】如图所示,小球沿弧形斜槽从A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 )
A.匀速直线运动
B.立即停止运动
C.速度越来越快
D.速度越来越慢
解析由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原来是运动的,如果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
B.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受力才能运动.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可以有两种表现状态,同时也说明物体不受力时也能运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答】D.
目标导学三:
惯
性
1.将一张硬纸片放在玻璃杯上,并在上面放上鸡蛋,在将纸片弹出去的瞬间,鸡蛋会跟着飞出去吗?
实验
鸡蛋与纸片开始时是静止的,纸片被弹飞出去了,鸡蛋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静止的状态,所以鸡蛋不随纸片飞出,而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水中。
2.向右突然拉动小车或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上面的木块将会怎样?为什么?
PPT模板:www./moban/
PPT素材:www./sucai/
PPT背景:www./beijing/
PPT图表:www./tubiao/
PPT下载:www./xiazai/
PPT教程:
www./powerpoint/
资料下载:www./ziliao/
范文下载:www./fanwen/
试卷下载:www./shiti/
教案下载:www./jiaoan/
PPT论坛:www.
PPT课件:www./kejian/
语文课件:www./kejian/yuwen/
数学课件:www./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www./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www./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www./kejian/kexue/
物理课件:www./kejian/wuli/
化学课件:www./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kejian/lishi/
3.如图所示,用一只开有一个洞的纸板箱(纸板箱的其他接缝均用黏胶带封住)。用两肘或两膝抱住纸箱,让洞对着点燃的蜡烛,用两手一拍,你看到了什么?
蜡烛熄灭了。
纸板箱中的空气由于手的挤压运动了,空气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运动的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把蜡烛吹灭。
气体具有惯性。
4、如图,在杯子中盛满水,突然急速拉动杯子,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呢?
液体具有惯性。
1、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
即: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
。
2.
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结论:
如:火车进站前要提早制动刹车。
1.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即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物体是受力还是不受力,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惯性
2.
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
、
“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
、
“由于惯性的作用”
、
“克服惯性”等
3.
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但不同物体的惯性大小是不同的,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牛奶向右洒出。因为牛奶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当杯子突然向左运动,牛奶因为有惯性,要保持静止状态,所以向杯子右侧洒出。
在杯子中盛满牛奶,突然急速拉动杯子,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惯性现象的解释
惯性
1、交待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
2、物理过程,
:当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后,
3、研究对象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状态
甲图:原来木块是静止的,当小车突然受到拉力时,木块底部由于受到摩擦力跟随小车一起运动,木块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木块会向后倾倒。
乙图:原来木块是运动的,当小车遇到障碍物时,小车和木块底部
由于受摩擦停止运动,但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仍然保持运动状态,
所以小木块会向前倾倒。
解释方法:
惯性的应用
解释下列惯性现象:
1、汽车紧急刹车时的惯性现象。
2、汽车起动时的惯性现象。
3、拍打衣服可出去灰尘。
4、使劲甩手可把手上的水甩掉。
5、工人用铁锹把煤扔到炉火中。
6、向下重击榔头柄,榔头会夹紧木柄。
7、跳起后,仍会落回原处,而不会被高速自转的
地球抛下。
8、宇航员走出飞船后,仍能与飞船“并肩”前进,
而不会落在飞船后面。
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为什么会向前倒?
跑动中的人开始向前运动,脚被绊停止,而身体有惯性,要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向前摔倒。
当汽车刹车时,人的脚底由于阻力而随之静止,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会保持继续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刹车或减速时,人会向前倾。
汽车突然刹车
当汽车从停止状态启动时,人的脚底由于受力而随之运动,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所以当汽车启动或加速时,人会向后仰。
汽车突然启动
推铅球
投
篮
踢足球
我们常常利用惯性
在刹车时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导致出事故等。所以交通部门规定的“严禁超载”、“必须系安全带”等都是为了避免因惯性带来的危害。
惯性的危害
汽车刹车后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千米/时)
反应距离(米)
制动距离(米)
停车总距离(米)
40
7
8
15
50
9
13
22
60
11
20
31
80
15
34
49
100
19
54
73
【例题2】
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在静止时没有惯性,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B.跳远运动员起跳以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
C.赛车在高速行驶时不容易停下来,是由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点拨
本题考查对惯性现象及其应用的理解。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明确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并熟悉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解析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所以A、B选项说法均错误;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C选项说法错误;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能立即停下来,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故D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D
惯性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的大小由质量决定
惯性的应用
小
结
牛顿第一定律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大。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推理概括出来的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课堂小结
惯性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的应用
惯性的大小由质量决定
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B.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具有惯性
C.物体只有受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
D.物体只有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检测目标
A
2.下列事例中利用惯性的一组是(
)
①汽车行驶时,司机系着安全带
②火车进站前,撤去动力,仍能进站
③上岸后的鸭子抖动翅膀,把身上的水抖掉
④冰壶比赛中,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冰壶在冰面上继续向前运动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A
检测目标
3.苹果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其惯性(
)
A.变大
B.不变
C.先变大后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B
检测目标
4.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的汽车看见远处有障碍物时提前减速
D.跳远时快速助跑
C
检测目标
5.沾上灰尘的衣服,用手轻轻拍打几下,就干净多了。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①灰尘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②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
③灰尘与衣服分离落向地面,衣服便干净了;
④衣服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止运动起来。
A.②④①③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
A
检测目标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节知识点
2.选做题: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