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 20 —2021 学年度上期期末检测
高 一 语 文 试 题 卷
注意事项:全卷共14页(试题卷10页,答题卷4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自
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答题只能答在答题卷上,答题时用蓝黑墨水笔(芯)
书写。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 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玉
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小题,分)
3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题。
1耀3
2010年到2013年间,兼具新闻工作者和诗人双重身份的阿克鸠射,曾一路攀爬藤梯,探访
凉山昭觉大山深处的“悬崖村”,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写成了8万余字的报道《探寻昭
觉古里拉达秘境》。此后的若干年里,他作为本地人,又对“悬崖村”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度跟踪调
研采访,展示这一生活在云端的村落的惊人变迁。2019年,其长篇报告文学《悬崖村》出版发行。
2020年,此书作为彝族文学作品入选并最终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与其
说《悬崖村》是一部报告文学, 。阿克鸠射是凉山彝族双语作家、
诗人,他所创作的作品不仅运用了现代文学的形式,立足当下,还汲取了十分丰富的彝族民间民
俗资源。这样的创作历程恰恰折射出骏马奖及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多民族”与“多元共
生”的特性。
本届骏马奖的获奖篇目,体现了新时代少数民族作家对于文学生活不同维度的书写和想
象。历史叙事一贯是少数民族文学重要的创作维度之一,冯良的 西南边》展示出了中国西南彝
族地区的历史变迁,尤其是对半个世纪前凉山彝族社会转型时期多民族交往交融的日常经验和
战地生活做出了生动的描绘;海伦纳的《青色蒙古》以蒙古族一家人的故事为主线,勾勒出了科
尔沁草原百年来的生活图景;梅卓的《神授·魔岭记》则指向了更为久远的族群历史,将藏族史诗
《格萨尔王传》的元素化为长篇小说写作,讲述了藏族少年阿旺罗罗历经各种磨难与修炼后成长
。
另一部分作品则体现了少数民族作家们立足当下,根植地方性知识,对本族群生活变迁的
关注。比如瑶族作家红日的《驻村笔记》,就讲述了近年来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河城县天马乡贫困
村红山村是如何在多方努力之下改善民众生活的故事;仡佬族作家王华的《海雀,海雀》同样讲
述了一个村庄的基层管理者是如何和村民共同努力,实现退耕还林、共同富裕的生动故事。畲
族作家朝颜的长篇纪实散文 《陪审员手记》立足于法院等特殊社会空间,以陪审员的视角观察
当下社会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彝族作家阿微木依萝的《檐上的月亮》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
辑录了一系列极具地方性知识的散文。
新世纪以来,骏马奖评选以文学作品评奖的方式全新呈现,恰恰也与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
文学创作的新风貌相呼应,大大推动和激励了优秀文学作品的生产。比如,在第八届骏马奖中,
彝族母语作家贾瓦盘加的彝文作品《 》,是规范彝文推广以来彝族第一部母语长篇小说,堪
称彝族双语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之一;另外,此届骏马奖中的理论评论获奖作品中,回族学者
李鸿然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是当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研究中重要的学术著作
之一。在第九届骏马奖中,同样出现了壮文、景颇文为创作语言的文学作品,文学奖项对中国少
高一语文试题卷 第 页(共 页)
1 10
数民族双语创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承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第十届骏马奖中,
多民族的主题十分突出,无论是达真的历史小说《康巴》,还是亚生江·沙地克的维吾尔文小说
《诸王传》,都体现了族群历史的多样性和多民族交往的真实族群经验;而此届获奖的报告文学
中,更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钟日胜的《非洲小城的中国医生》讲述了中国援非医疗队
为促进非洲卫生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而爱新觉罗·蔚然的《粮民———中国农村会消失吗?》
则立足于公益行动,对中国粮食产业与民生做出深入的思考;鹰萨·罗布次仁的《西藏的孩子》描
写了藏族汉族学生的交往以及藏族学生通往城市的求学之路。第十一届骏马奖依然呈现了少数
民族文学“多元共生”的文化特征,藏族作家降边嘉措的《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和苗族作家龙
宁英的《逐梦———湘西扶贫纪事》、白族诗人何永飞的《茶马古道记》都在展示本族群社会历史变
迁的同时,开放式地呈现不同文化的族际书写……
由此可见,新世纪以来,骏马奖与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生产密不可分,其中体现了文化多样
性和丰富的时代特征。骏马奖的评选在语言和文学方面并重,不仅对文学生产起到推进作用,还
对文化多样性、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传承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从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提供了文学层面的支撑。
(邱婧,《“多民族与多元共生”———新世纪以来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作品的创
作特征》,《文艺报》,2020年9月25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
员. 银 3
阿克鸠射正是通过深度跟踪调研采访,收集图片和文字材料,才更好地展示了云端村落
A.
的惊人变迁。
阿克鸠射的《悬崖村》应该称其为非虚构和民族志写作,不能说是报告文学。
B.
本届骏马奖的获奖篇目,是新时代少数民族作家对于文学生活不同维度的书写和想象。
C.
钟日胜的《非洲小城的中国医生》,爱新觉罗·蔚然的《粮民———中国农村会消失吗?》以及
D.
鹰萨·罗布次仁的《西藏的孩子》更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分)
圆. 银 3
历史叙事一贯是新时代少数民族作家对于文学生活书写和想象的唯一创作维度。
A.
冯良的《西南边》生动地描绘了半个世纪前凉山彝族社会转型时期多民族交往交融的日常
B.
经验和战地生活。
海伦纳的《青色蒙古》勾勒科尔沁草原的生活图景,属于历史叙事的创作维度。
C.
梅卓的《神授·魔岭记》将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的元素化为长篇小说写作,指向了更为久
D.
远的族群历史。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
猿. 银 3
瑶族作家红日的《驻村笔记》,讲述红山村改善民众生活的故事,体现了少数民族作家们立
A.
足当下的特点。
彝族作家阿微木依萝的《檐上的月亮》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体现了少数民族作家们根植
B.
地方性知识的特点。
第十届骏马奖,达真的历史小说《康巴》、亚生江·沙地克的维吾尔文小说《诸王传》等,更能
C.
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
第十一届骏马奖,降边嘉措的《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何永飞的《茶马古道记》,呈现了
D.
“多元共生”的文化特征。
高一语文试题卷 第 页(共 页)
2 10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小题, 分
( 3 12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题。
4-6
材料一:
21世纪以来,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环
境”与“贫困”两大问题相互交织,生态贫困问题正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新“陷阱”。毫不夸
张地讲,全球生态贫困问题不解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人类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更无
从谈起。从本质上讲,生态贫困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客观结果。从人的需
求角度来看,生态贫困是由于人的基本生态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而导致的生活困难状态,比
如缺乏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无污染的土地、安全的食物、多样化的物种、绿色的公共设施和服
务等。生态需求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物质前提。人的生态需求具有合理性和有限性,当基本生
态需求无法满足或被严重抑制时,人的生活就会陷入贫困状态。从人的权益角度来看,生态贫困
是由于社会制度设计不公平、不公正,致使人们无法平等地获得生态福利和维护自身的生态权
益而导致的社会后果,比如富人可以随意转移污染物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而穷人却不得不
接受由此带来的恶果。
(摘编自韩跃民《全球生态贫困的表现形式和发生机理》《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11月)
材料二:
在2020年的多事之春中,一场席卷北印度洋地区的蝗灾也飞入了人们的视线。此次蝗灾缘
起于2018年5月,一场意外的台风光临了阿曼、也门和沙特部分地区,丰盈的降水造成了植被
的兴旺,加了餐的蝗虫群顿时暴涨400倍。本来这里严酷的夏季会让植被枯萎。虫群自然萎缩,
孰知天有反常,10月份又发生了飓风,进一步激励了虫群的繁衍。至2019年3月,增长了8000
倍的蝗虫耗尽了当地可食用的植被,于是除了部分留守,其余的开始借助季风兵分两路迁徙,其
中一路最终跨越红海进入非洲之角,逐步肆虐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极可能酿成非洲数
十年来最大的粮食危机。
蝗灾诞生在阿曼与也门,随后在也门南部完成了关键的种群扩大和迁徙准备,而这里在过
去两年一直处于内战,根本无暇灭蝗。面对以几何数量增长的蝗虫,巨额的杀虫剂采购成本与洒
药飞机等设备都成为非洲受灾国难以承受的负担。非洲的农业生态体系中丝毫没有对蝗虫的生
态自我调节力量,而且东非广泛分布的单一种植农业生态对病虫害的抵御力格外羸弱,不要说
穷凶极“饿”的蝗虫,异常的气象与一般虫害都可能酿成重大危机。
对肯尼亚来说这是70年来最严重的灾害,数亿只蝗虫从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涌入了这个东
非国家。在肯尼亚东北部,一个特别大的蝗虫群甚至达到了60公里长,40公里宽。联合国称,当
三月份降雨到来并在该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带来新的植被时,速生蝗虫的数量还可能增长500倍。
(摘编自澎湃新闻《非洲之难:从沙漠蝗灾说起》2020年3月)
材料三:
肯尼亚曾经是英国殖民地,这里的农业发展根本不是根据当地人的利益来决定的,完全是
为了考虑它能给帝国的整体发展做出什么贡献。首先,白人殖民者不择手段圈地,从侵占土地开
始,就想使用廉价的当地劳动力发展由自己掌控的大型种植园,尤其是单一种植经济作物如咖
高一语文试题卷 第 页(共 页)
3 10
啡、剑麻和玉米。19世纪后半期,大英帝国最主要的咖啡种植中心斯里兰卡遭遇了咖啡叶病,咖
啡产量严重下降,只剩原来的五分之一。于是从1907年开始,英国在肯尼亚大力推广咖啡种植。
到1922年,肯尼亚有700个以上的庄园种植了咖啡。此外,肯尼亚还大规模种植用来出口其他
非洲殖民地的玉米。这种单一种植景观的扩大,意味着极为脆弱的生态体系,对自然异动的承受
力也大大降低。
(摘编自澎湃新闻《“环境正义”:理解第三世界环境史的一把钥匙》2020年3月)
下列对“生态贫困”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
4. ( 银 ) 3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解决全球生态贫困问题,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人
A.
类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十分重要。
生态贫需求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物质前提,当基本生态需求无法满足或被严重抑制时,
B.
人的生活就会陷入贫困状态。
当新鲜空气、干净的水、完备的公共设施和服务等生态需求无法满足或被严重抑制时,人
C.
的生活就会陷入贫困状态。
只有社会制度的公平公正才能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生态福利,并维护自身的生态权益,从
D.
而惩戒随意转移环境问题的行为。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
5援 ( 银 ) 3
生态贫困从本质上讲,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客观结果,生态贫困问
A.
题正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新“陷阱”。
面对以几何数量增长的蝗虫,扑杀的巨额成本与设备都成为非洲受灾国难以承受的负担,
B.
致使蝗虫种群得以扩大和大范围迁徙。
肯尼亚作为曾经的英国殖民地,它的农业发展根本不由当地人的利益来决定,完全要考虑
C.
它给帝国的整体发展做出的贡献。
三则材料都与生态贫困有关,材料一从理论上阐述了生态贫困的多维原因,材料二和三以
D.
具体例子来展现生态贫困问题。
为什么说一场蝗灾成为了肯尼亚 年来最严重的灾害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分)
6援 70 ? 6
银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小题, 分)
3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题。
7耀9
塞罕坝的月光
何 申
塞北天高,秋阳明艳,田野里的庄稼散发出成熟的味道。那是1994年中秋节,我带着几名记
者从承德市匆匆奔向塞罕坝机械林场。
高一语文试题卷 第 页(共 页)
4 10
车子向前行驶着,忽然就有白沙打在挡风玻璃上,哗哗作响,看看又不像沙子,从吉普
车窗外伸手抓一把,“沙粒”小米般硬硬的,但很快就觉出湿润———不是沙,是雪!
谁能想到,塞罕坝农历八月就下雪了!看来,“胡天八月即飞雪”,用在这里也完全合适。
坝上的天气变化快。将近傍晚,虽然雪粒仍留脚下不肯化去,如同为大地铺了一张白宣,但
苍穹却早已深静高远,风息星现,只是那星星并不繁耀,好似知道今夜天上的主角,是那一
轮圆月。
吃过晚饭,记者小张说:“社长,咱们与其在这冻着,不如去我舅舅家,他家肯定暖和。我
惊讶:你舅舅在这里?
小张说:“我舅舅从林大一毕业就到这里了。“
我说:“那敢情好,我也想看看他们是如何过中秋节的。”
家属区并不大,小张也是很久没来,在几户院外转了又转,终于走进一家,可还是差了,
他舅舅家在隔壁。屋里果然暖和。三间,中间一间屋有大灶,灶膛暗红,热气从锅盖缝隙飘
出。一张圆桌上,摆着三份碗筷,当中有个盘子,上面扣着大碗,那是怕菜凉了。西屋里跑出
来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孩,先是好奇地打量我们,然后欢喜地叫小张哥,问啥时来的,等等。
小张舅妈人高马大,东北口音。她快人快语,说:“你们来得正好,今天是八月十五,他舅
一会儿就从分场回来,你们一起喝顿酒。”
我有些尴尬,但也不便走,于是坐在东屋聊起来。聊天中得知,小张舅妈是锦州人,毕业
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和小张舅舅同年来到塞罕坝,俩人有三个孩子。老大两口子也在林
场工作,二儿子念书后留在省会石家庄了。老闺女就是西屋的女孩,今年初三,想着高中去
承德市里念,就怕考不上。至于这家的男主人,小张的舅舅,眼下是一个分场的场长,平时不
回来,说好了今天回家一起过八月十五,可到这会儿也不见人影。
不知不觉,月光已从窗户透进来,其间小张舅妈添了两次火,却依然不见小张舅舅回
来。后来有人在院外喊:来电话了,分场今晚要加强防火,不回来了,别傻老婆等汉子了。小
张舅妈说:“得了,又空欢喜一场,咱们一块吃吧。”
“那哪成”,于是我们告辞。小张舅妈看留不住我们,忽然悄悄拉了我一下,说:“有件事
想麻烦您,不知行不?”我说:“您说。”
她说:“我老闺女念高中,您给帮帮忙……”
我没法拒绝:到时候,尽力,尽力吧……
她说:“别尽力,一定帮,一定帮!”
出来,走在坚硬的泥土路上,十五的圆月已高悬在深黛色的夜空中,给塞罕坝的大地抹
上一层厚厚的金辉。
小张和他的表妹从后面撵上来,手里拎着怀里抱着不少串成串的干蘑。我说,你们这是
干什么。小张说:“是我舅妈送给你们的,没准备,现摘下来。”我说:“不能收。”小张表妹把
干蘑硬塞给我,说,“这是我暑假里采的,一定收。”说罢转身跑进月光中。
高一语文试题卷 第 页(共 页)
5 10
我不由得生出点异样的感觉,坝上人太直了,也不怕强人所难。忽然间,我意识到一个问题,
问小张:“你表妹今年初三,也就十五岁左右,她出生的时候已经开始计划生育,况且你舅妈那时
年龄也不小了。”
小张四下瞅瞅说:“也不瞒你们,我这表妹不是我舅妈亲生的,她的父母原都是这场里的,出
车祸没了。是我舅妈把她带大的,并发誓要把她培养成大学生。”
我惊讶,一股惭愧之情从头顶一直涌到脚底,继而是一种敬佩。博大辽阔的塞罕坝,养育了
多么宽广的胸怀。这无边无际的林海,既是对上天的告白,又是对人间的表述。
我在塞罕坝的月光下行走,脚下是中秋节粒粒白雪。
那一夜,我无眠。
(有删改)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
7. 银 3
文中一开篇就写了塞罕坝的环境,接着用诗句“胡天八月即飞雪”写塞罕坝的天气,表达了
A.
作者的讶异之情,也让读者由此想象塞罕坝人工作和生活的艰辛。
无边无际的林海是“对上天的告白”“对人间的表述”,作者这样说既表达了对林场垦荒造
B.
林成就的赞誉,也表达了人定胜天的自信。
本文叙事简洁,在叙述中常暗含情感,比如写院外喊话,既交代了小张舅舅不回家过节的
C.
事由,也暗含对塞罕坝人粗犷朴实性格的欣赏。
本文通过记叙塞罕坝一个普通职工家庭的中秋节生活,真实地展现了他们的生活场景和
D.
生活状况,并没有刻意表现他们的辛劳和贡献。
请简要分析本文在描写人物上的特点,请以小张舅妈为例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分)
8. 6
银
文中为何多次写塞罕坝的月光,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9. 6
银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小题, 分)
( ) 4 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题
10耀13
公孙述字子阳。父仁为河南都尉,述补清水长。仁以述年少,遣门下掾随之官。月余,椽辞归,
白仁曰:“非待教者也。”后太守以其能,使兼摄五县,政事修理,奸盗不发,郡中谓有鬼神。及更始
立,豪杰各起其县以应汉,南阳人宗成自称“虎牙将军”,入略汉中。述闻之,遣使迎成等。成等至
成都,虏掠暴横。述意恶之,召县中豪杰谓曰:“天下同苦新室,思刘氏久矣,故闻汉将军到,驰迎
道路。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吾欲保郡自守以待真主诸卿欲并力者即
高一语文试题卷 第 页(共 页)
6 10
留,不欲者便去。”豪杰皆叩头曰:“愿效死。”述于是使人诈称汉使者自东方来,假述辅汉将军、蜀
郡太守兼益州牧印绶。乃选精兵千余人,西击成等。比至成都,众数千人,遂攻成,大破之。成将
··
垣副杀成,以其众降。二年秋,述恃其地险众附,有自立志。于是自立为蜀王,都成都。十一年,帝
[注]遣征南大将军岑彭攻之,满等大败,述将王政斩满首降于彭。帝乃与述书,陈言祸福。述省书
叹息,以示所亲光禄勋张隆,隆劝降。述曰:“兴命也。岂有降天子哉!”左右莫敢复言。十二年,
述弟恢及子婿史兴并为大司马吴汉所破,战死。自是将帅恐惧,日夜离叛。帝必欲降之,乃下诏喻
···
述曰:“将帅疲倦,吏士思归,不乐久相屯守,诏书手记,不可数得,朕不食言。”述终无降意。九月,
·· ·
吴汉又破斩其大司徒谢丰,汉兵遂守成都。述谓延岑曰:“事当奈何!”岑曰:“男儿当死中求生,可
坐穷乎!财物易聚耳,不宜有爱。”述及悉散金帛,募敢死士五千余人,以配岑于市桥,伪建旗帜,
鸣鼓挑战,而潜遣奇兵出吴汉军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
(选自《后汉书·公孙述列传》)
[注]帝:指光武帝,下同。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分)
10. 银 3
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 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吾欲保郡自守以待真主
A. / / / / /
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吾欲保郡自守以待真主
B. / / / / / / /
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 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吾欲保郡自守以待真主
C. / / / / / /
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吾欲保郡自守以待真主
D. / / / / /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
11. 银 3
印绶,指古代的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在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也借指官爵。这
A. ··
里是前者的意思。
大司马,古代官名,职责是掌邦政。汉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汉武帝罢太尉置大
B. ···
司马。明清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诏书,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通俗称“圣旨”,也可称其为“懿旨”。
C. ··
朕,在秦以前,指“我”“我的”,自秦始皇开始,专用做皇帝自称。如《离骚》:“朕皇考曰伯
D. ·
庸。”即“我的父亲叫伯庸的”。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
12. 银 3
公孙述任清水县长史,跟随而来的其父属下认识到公孙述无须指导。后来太守还让公孙
A.
述兼辖五个县,他政事治理得很好。
宗成起兵响应汉室后,公孙述亲自带人去迎接他。后因宗成残暴抢掠,内心十分讨厌,又
B.
召集县中豪杰攻打宗成。说明他有正义感。
公孙述让人假称汉朝使者,授予自己管理益州的印绶,暗中又扩充军队。凭借地势险峻和
C.
百姓归附,最终称帝。证明公孙述有野心。
公孙述收到劝降信,决心不投降,即使弟弟公孙恢和女婿史兴都战死,部众出逃,诏书下
D.
高一语文试题卷 第 页(共 页)
7 10
达,他仍无投降的打算。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
13. (10 )
()后太守以其能,使兼摄五县,政事修理,奸盗不发,郡中谓有鬼神。 分
1 (5 )
银
()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财物易聚耳,不宜有爱。 分
2 (5 )
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小题,分)
2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题。
14耀15
乡村四月
【宋】翁 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
14. 银 3
这是一首写江南农村初夏风光的诗。整首诗虚实相间,动静结合,绘声绘色,鲜明如画。
A.
首句用一个“遍”字和一个“满”字写出了树的茂盛、水的满盈,突出初夏蓬勃盎然的生机,
B.
这是实写。此句从视听角度落笔,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
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细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叫声,平添了无限的
C.
生机。
第三四两句从“闲人少”和“才“”又”两字反映乡村农事繁忙,然而不言“忙”而“忙”意自见。
D.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分)
15. 6
银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小题,分
( ) ( 1 6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分
16. (4 )
()孔子从治学的角度,提倡“温故而知新”的学习规律,强调“ ”的
1 银 , 银
学习方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 ”两句通过写天空和水里的具体景
2 银 , 银
象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
()《荆轲刺秦王》中“ ”两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现了荆轲视
3 银 , 银
高一语文试题卷 第 页(共 页)
8 10
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第 卷 语言表达(80 分)
域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题。
17耀19
大型商场中的书店,有着独特的生存模式,例如地方政府为促进文化繁荣提供财政补贴;书
店内搭售文创产品、咖啡等增加收入。在这样的“文化空间”下,书变得 了,它被抽象化,
银
变成一种被供奉的商品。一家书店的开业,大家讨论的是怎样把书店变成“产品”,这种观念的一
个前提就是:书本身并不重要。然而,在这种“文化空间”下,依然有一些书店坚持把书作为书店
最根本、最核心的存在价值。上海的季风书园、南京的先锋书店和北京的万圣书园,都靠
的精神获得了读者的口碑。这样的书店,本身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成为
银
读者的精神家园。他们更接近文化,更远离商业。市场的逼迫一直都在,如果一个城市不能为这
样的书店供应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能再雪上加霜。人们会对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和
花神咖啡馆 ,是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海明威、萨特这样的文化人出没。即便是巴黎这样著
银
名的城市,也会因为这样的文化地标而多几分魅力。任何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都不是靠大型
建筑而 的,而是( ),最终才能闻名于世。
银 银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分)
17. 银 3
举足轻重 集腋成裘 津津乐道 风生水起
A援
举足轻重 锲而不舍 夸夸其谈 声名鹊起
B援
无足轻重 集腋成裘 夸夸其谈 风生水起
C援
无足轻重 锲而不舍 津津乐道 声名鹊起
D援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分)
18. 银 3
如果一个城市不能为这样的书店提供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能再雪上加霜。
A援
一个城市如果不能为这样的书店提供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能再雪上加霜。
B援
如果一个城市不能这样为书店提供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能再雪上加霜。
C援
一个城市如果不能为这样的书店供应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能再雪上加霜。
D援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分)
19. 银 3
靠一个个文化名人,靠一个个这样的书店,经过漫长的积淀
A援
经过漫长的积淀,靠一个个这样的书店,靠一个个文化名人
B援
靠一个个这样的书店,靠一个个文化名人,经过漫长的积淀
C援
经过漫长的积淀,靠一个个文化名人,靠一个个这样的书店
D援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简要概括微博小说的特点。(不超过 个字)( 分)
20. 25 5
微博小说方兴未艾。由于微博小说要在140字内完成起承转合,因此被誉为“以小搏大”的
文学。与传统网络小说相比,它具有短、平、快的特性。微博小说的写手必须锤炼语言,去掉那些
高一语文试题卷 第 页(共 页)
9 10
常常被滥用的形容词、副词,多用动词,文字因此简洁、有力。所以,有论者感叹,以前是千言万语
的“灌水”,现在是惜字如金的“蒸馏”。但也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微博小说可能会因为形
式与概念上的新鲜而引起一时注意,但终归避免不了成为一种“短命文体”。因为情节的延续性
是小说的魅力所在,但微博小说多以语录体为主,这无疑是对小说情节延续性的巨大破坏。此
外,微博小说的碎片式结构,也会使其失去生存根本。
银
根据要求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分)
21. 6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万山金 座凝香
()新春对联上联: 下联:
1 : 银 银
()教师办公室对联:上联: 联:
2 银 银
四、写作(60分)
成长的路上,我们曾经历过多少温暖的时刻。请你以《温暖》为题,结合自身体验和感悟,写一
22.
篇记叙文,要求写出事件的波澜。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字数不少于 字。
800
银
高一语文试题卷 第 页(共 页)
10 10
凉山州 2020—2021 学年度上期期末检测
高 一 语 文 答 题 卷
题 号 第 卷 第 卷 总 分 总 分 人
玉 域
得 分
第 卷 阅读题(共 分)
玉 70
得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评卷人
(一)(每题 分,共 分)
3 9
( ) ( ) ( )
1. 2. 3.
(二)( 分)
12
(分)( )
4. 3
(分)( )
5. 3
(分)
6. 6
(三)( 分)
15
(分)( )
7. 3
(分)
8. 6
(分)
9. 6
得 分
评卷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 分)
19
( ) ( ) ( )(分,每小题 分)
10. 11. 12. 9 3
高一语文答题卷 第 页(共 页)
1 4
( 分)()
13. 10 1
()
2
(二)(分)
9
(分)( )
14. 3
(分)
15. 6
(三)(分)
6
()(分)
16. 1 2
()(分)
2 2
()(分)
3 2
得 分 第 卷 表达题(共 分)
域 80
评卷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 ( ) ( ) (分,每小题 分)
17. 18. 19. 9 3
(分)
20. 5
25字
(分)
21. 6
()上联: 下联:
1
()上联: 下联:
2
高一语文答题卷 第 页(共 页)
2 4
得 分 四、写作(60分)
评卷人 22.
高一语文答题卷 第 页(共 页)
3 4
800
高一语文答题卷 第 页(共 页)
4 4
凉山州 2020—2021 学年度上期期末检测卷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9分)
1.B(3分)(应该是“报告文学”,“非虚构和民族志写作”是更好的称呼。)
2.A(3分)(原文是“少数民族文学重要的创作维度之一”,表述不准确。)
3.C((3分)体现的是多民族的主题。)
(二) (12分)
4.C.(3分)(原文表述为“人的基本生态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而导致的生活困难状态”,
与“生态需求”是两个概念,“完备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已经超出了“基本生态需求”的范
畴)
5.B(3分)(曲解文意,蝗虫种群得以扩大和大范围迁徙的原因,不仅是扑杀成本与设备
的问题,还有也门南部过去两年一直处于战乱的原因。)
6.(6分)①反常的气候。意外的台风与飓风造成植被的兴旺,使蝗虫暴涨。②社会动荡(战
乱)。也门南部的内战延误了灭蝗时机,使之完成了关键的种群扩大和迁徙准备。③农业生
态问题。肯尼亚单一种植的农业生态对病虫害的抵御力格外羸弱。④历史原因。肯尼亚100
多年的被殖民史,造成了单一种植的脆弱生态体系,对自然异动的承受力大大降低。(一点
2分,写到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三)(15分)
7.B (3分)(“对上天的告白”表达“人定胜天的自信” 属于断章取义,过度解读文本。)
8. (6分)①多侧面描绘小张舅妈,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刚见面时,觉得小张舅妈爽朗
热情;告别时,觉得小张舅妈强人所难,有私心;知道小张表妹的身世后,觉得小张舅妈胸
怀宽广,可敬可佩。(4分)②扬抑相间,使行文有波澜,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2分)
9.(6分) ①塞罕坝的月光一直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故事起于月光,止于月光,也
是故事发生的特定场景。②文章中的“月光”,既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景物,更是一种象征,
承载着作者对塞罕坝人的评价和情感。这里的月光又象征塞罕坝人人性的光辉,饱含作者对
胸怀宽广、无私奉献的塞罕坝人的礼赞。③ “月光”在文章结尾出现时,是与作者的感悟
关联在一起的, “月光”作为“圣洁”的代名词,是作者经历了误会,收获了感动之后,
心灵得到净化、胸怀更加坦荡的新境界。作者为塞罕坝人宽广的胸怀和精神所感动,心灵得
到了洗礼。(答对一点2分,三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19分)
10. C(3分)(原文标点: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吾欲保
郡自守,以待真主。)
11. C(3分)(“也可称其为‘懿旨’”错误,皇帝发出来的命令叫圣旨,皇太后或皇后发
出来的才叫“懿旨”)
12.B(3分)(“公孙述亲自带人去迎接他”分析错误,根据文中“述闻之,遣使迎成等”
的信息可知,公孙述只是派遣使者迎接,他自己没有去)
13.(5分)(1)后来太守认为他有才能,让他兼管五个县,政事都得到治理,奸邪盗贼不出
现,郡中人都说是有神灵保佑。(关键点“以”“摄”和“发”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5分)男儿应在绝境中求得生存,岂可坐以待毙!财物是容易得到的,而不应该吝惜。
(关键点“死中求生”“爱”和反问句式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1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B (3分) (此句为虚写,且首句没有从听觉角度写。)
15.(6分)(1)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初夏时节,江南农村,树木葱郁,水光映天,细雨如
烟,风光旖旎,诗人寄情于景,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2)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写出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采桑养蚕,插稻秧,家家户户都在
忙碌不停,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勤劳农民的赞美之情。(6分。一点3分,感情概括2分,
分析1分)
(三)16.(6分,一空1分,有文字错、漏、添者该空不得分)
(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3)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D (3分) (举足轻重,原指处于两强之间的有实力的仁,只要稍微倾向一方就能打
破均势。后用来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此处不和语境。无足轻重:无
关紧要。结合后文“这种观念的一个前提就是:书本身并不重要”可知,此处要表达的是书
已经无关紧要,故应选用“无足轻重”。 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小,但是聚集起
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侧重的是积累。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
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侧重的是坚持。
此处结合前面的“坚持”可知,应选用“锲而不舍”。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夸夸
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此处强调的是人们很感兴趣地谈论文化名人出没过的
莎士比亚书店和花神咖啡馆。故应选用“津津乐道”。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风生
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的有生气,蓬勃兴旺。此处说的是任何一
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都不是靠大型建筑而提高知名度的,故应选用“声名鹊起”。)
18.B (3分)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
后,故“如果”应放在“一个城市”后。二是搭配不当,“供应”与“支持”搭配不当。
19. C (3分)括号前的句子先谈到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和花神咖啡馆等文化地标,再提到
这些地标里曾有海明威、萨特这样的文化名人出没,根据前后文的照应原则,本句应该先谈
书店,再说到名人。前文提到书店和名人,再由“不是靠......”,后文接“而是靠.....”
衔接更紧密。
20.(5分)语言简洁有力,以小博大,短平快,情节断裂,多碎片。(一点1分,共5分)
21.(6分)(1)新春对联:“翠柳迎春千里绿 黄牛耕地万山金“;(2)教师办公室
对联:”桃李满园春秀锦 芝兰绕阶座凝香”(共6分,每副对联3分。词语符合各自特征
1分,对仗工整2分)
四、写作。(60分)
22.(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公孙述字子阳。父亲公孙仁任河南都尉时,公孙述补任清水县长史。公孙仁认为公孙述
年纪轻,派遣自己属下的官员随他一起上任。一个多月以后,属员辞别公孙述返回,对公孙
仁说:“公孙述不是那种需要教导的人。”后来太守认为他有才能,让他兼管五个县,政事都
得到治理,奸邪盗贼不出现,郡中人都说是有神灵保佑。到了更始帝登基,豪杰分别在各自
所在县起兵响应汉室,南阳人宗成自称是“虎牙将军”,带兵马攻入汉中。公孙述听说这件
事,派遣使者迎接宗成等人。宗成等人到达成都,他们残暴地抢掠。公孙述从心里讨厌他们,
便召集县中的豪杰说:“天下人苦于王莽政权,思念汉朝刘氏已经很久了,所以听说汉将军
到来,都跑到路上去迎接。现在百姓无辜而妇女和小孩却被抓,房舍被焚烧,这些人是盗贼,
2
而不是义兵。我想据郡自守,来等待真龙天子。诸位愿意与我合力作战的就留下,不愿意的
可以离开。”众位豪杰都叩头说:“愿意效力至死。”公孙述于是让人假称是自东方来的汉朝
使者,授予公孙述辅汉将军、蜀郡太守兼益州牧的印绶。公孙述就选拔精兵一千多人,向西
攻打宗成等人。等到达成都时,兵士已这几千人,于是攻打宗成,大败宗成。宗成的将领垣
副杀死了宗成,带领他的人马投降公孙述。更始二年秋天,公孙述凭借着地势险峻和百姓归
附,有自立为王的打算。于是公孙述自立为蜀王,定都在成都。建武十一年,光武帝派遣征
南大将军岑彭攻打任满,任满等人大败,公孙述的部将王政斩下任满首级向岑彭投降。光武
帝写给公孙述一封信,信中陈述了趋福避祸的道理。公孙述看完书信后一再慨叹,把书信给
亲信光禄勋张隆看,张隆劝他投降。公孙述说:“兴衰是命运决定的。怎么能有投降的天子
呢!”身边的人都不敢再劝谏了。建武十二年,公孙述的弟弟公孙恢及其女婿史兴同时被大
司马吴汉打败,战死了。从此公孙述的将帅害怕,白天晚上都有人背离叛逃。光武帝一定要
使他投降,便给公孙述颁发诏书说:“你的将帅疲惫厌战,战士想念家乡,不愿意长期屯扎
驻守,我亲手写的诏书,不可多次得到,我不会食言。”公孙述最终还是没有投降的打算。
九月,吴汉又斩杀了公孙述的大司徒谢丰,汉兵于是进驻成都。公孙述对延岑说:“现在应
当怎么办?”延岑说:“男儿应在绝境中求得生存,岂可坐以待毙!财物是容易得到的,而
不应该吝惜。”公孙述就散发全部的金银财物,招募敢死队五千多人,用来配备给在市桥的
延岑,假竖旗帜,击鼓挑战,而暗中派遣一支部队出现在吴汉军队的后面,用偷袭方法打败
吴汉。吴汉堕入水中,抓住了马尾才得以上岸。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