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3.第I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
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现实,儒家从历史文献的经验中去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道家
从“天”和“自然”的规律中去探寻社会和人生的规律;法家从政治法律层面去分析解决时代
的课题。由此可以推断
A.各派对传统文化都继承与创新
B.各派都试图解决国家治理问题
C.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转型
D.各派都注重文化重建工作
2.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并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设五经,一律由
儒家五经博士教授。由此推知,汉武帝时
A.私学教育比较发达
B.儒学思想更加实用
C儒学地位大为提高
D.尊儒思想开始出现
朱熹非常热衷于童蒙文献的编撰,常将深奥的理学思想分解为朗朗上口的诗句,在他的影响
下,南宋及元明清不少学者都致力于编写理学化的童蒙教材。这一现象
A.改变了童蒙教育的方向
B.促进了程朱理学的体系化
C.奠定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D.反映了理学传播的通俗化
4.顾炎武强调用“修己治人之实学”去取代“明心见性之空言”。他的主张体现了知识分子的
A.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
B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C.追求功名的人生目标
D.敢于质疑和创新的文风
5先秦古朴凝重,汉魏雄强厚重,晋人韵律自然,唐人法度谨严,宋人意趣横生,元明姿态从容
清人质朴蕴藉等,这些文人书风的递变,体现了书法艺术的
A.高雅化
B.封闭性
C.世俗化
D时代性
高二历史期末试题-1-(共6页)
6.京剧发展成独立的剧种后,不仅风靡京城,而且逐步风靡全国。其主要原因是
A.京城政洽和文化中心地位的影响
B.京剧来源于多种地方戏并博采众长
C京城官民的热爱和京城的溢出效应
D.产生了一大批水平高超的艺术家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指出,小说可以“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妇,为良
友,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这表明,明代
A.文化专制对文学发展影响至深
B.文学作品对礼教束缚不满
C.文学作品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8.张之洞强调中国欲强大,需保存“中学”,不得不学“西学”,但学“西学”一定要按照先“中
学”、后“西学”的顺序渐进。这表明他
A.采用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B治国理政坚持以“中学”为根本
C.要提升中国文化的历史地位
D想摆脱学习“西学”的认识误区
9.1896年8月,上海《时务报》创刊,梁启超为主笔,《时务报》发行数迅速增至一万多份,“上
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这表明,当时的《时务报》
A.促进了维新思想的萌发
B引发了维新运动的兴起
C.扩大了维新思想的影响
D推动了维新运动的高涨
10.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已从原理的介绍转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研究和
宣传,于是其在中国政治思想史和革命史方面的意义更为突出了。这说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
A.处于萌芽和初生的阶段
B更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
C.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D.与三民主义思想已趋同
11.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讨论并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肯定毛泽东所代
表的中国革命的正确路线。5月,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从多
个方面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这表明
A.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逐步确立B.中国共产党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
C抗日战争推动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
D.毛泽东思想在成熟后又有了新的发展
12.20世纪九十年代,邓小平以强烈的政治意识、战略意识和忧患意识,对事关党和国家前途
命运的重大问题发表意见。这些意见
A.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B.描绘了新民主主义蓝图
C解放了人们思想观念
D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13.1956年5月陆定一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说:“以戏剧为例—那时党决定在戏剧方
面,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政策,现在收到了巨大的效果。由于有了各个剧种之间的自
由竞争和相互观摩,戏剧的进步就很快。这表明“双百”方针
A激发了中国人民文艺创作的热情B.开创了文艺创作的新方式
C.促进了我国文艺事业的持续发展
是新中国文艺的唯一方向
高二历史期末试题-2-(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