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跳圆舞曲的小猫
课型
欣赏课
年级
二年级
课时
1课
教具准备
多媒体 钢琴 铃铛
教材分析
《跳圆舞曲的小猫》是一首专门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由美国作家R.安德森作曲。曲调诙谐有趣,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优美的圆舞曲音乐的伴奏下欢快起舞。乐曲具有拟人化与写实的特点,为三部曲式(ABA’)。A段主题旋律优美抒情,用弦乐器主奏,小提琴“滑奏”技巧的运用,形象地模拟了小猫的叫声,增加了乐曲的诙谐情趣和突出了主题内容。B段旋律欢快活泼,音乐一气呵成,表现了十分热烈的场面,用木管乐器主奏。尤为有趣的是在乐曲的结尾处,突然传来了几声狗叫,使正在专心跳舞的小猫大为震惊,音乐用了一连穿的上行音后,突然结束了全曲,形象地描绘了小猫听到狗叫后迅速跳离了舞场,巧妙地结束了全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聆听小提琴模拟小猫叫声的过程中逐步熟悉主题,学唱主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聆听、表演、歌唱、图谱等教学活动,对乐曲展开丰富联想并且能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及结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在艺术中表现动物形象的多样性,从而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艺术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小猫的特点,欣赏、学唱、表现乐曲。
难点:准确听辨主题旋律,并且乐于参与哼唱
教 学 设 计
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意图
二次备课
导
入
部
分
组
织
教
学
创设情境:举办动物化妆舞会,邀请学生参加
分别聆听:《四小天鹅》《野蜂飞舞》《跳圆舞曲的小猫》片段
学生分别找出乐曲所表现的动物形象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并且初步感受音乐表现的不同形象
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意图
二次备课
共
研
部
分
一
音
乐
体
验
教
学
聆听全曲:
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
学生对乐曲展开丰富联想
师生共同讨论
揭示课题
再听全曲、教师板书图形谱
思考:乐曲可以分为几段?(3段)
师生共同了解乐曲的结构分为
ABA’
聆听感受乐曲,想象小猫跳舞的样子及情景
通过图形谱,帮助学生更鲜明的了解乐曲结构
共
研
部
分
二
分
段
教
学
学习A段
聆听A段
学生边听边画A段图形谱
找出乐曲中模仿小猫的叫声
再听A段(2遍)
学生在乐曲中模仿小猫的动作
了解小提琴模拟的小猫叫声
了解小提琴模拟的音高,由mi do组成
学生用“瞄”模唱
将“瞄”带入到A段中
学唱主旋律
出示主题旋律,学生聆听
用Lu哼唱
加入歌词部分
表现A段
学生将模仿动作和歌词带入到A段中
表现B段:
聆听B段
学生对比找出B段发生的变化
介绍道具:铃铛
学生尝试跟音乐,徒手拿道具设计动作
个别学生上台展示,师生共同讨论乐曲由4个乐句组成
学生用铃铛表现B段
聆听A’段
学生对比找出A段与A’段的不同
展开丰富联想,谈谈为什么乐曲最后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通过反复聆听A段,学生学习并了解乐曲中小提琴模拟小猫的叫声,并且能够熟悉主题旋律,为主题学习做铺垫
利用道具,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和速度的变化
通过创编设计动作,使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
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对乐曲展开联想
发
展
部
分
欣
赏
与
拓
展
表现全曲
聆听全曲,学生加入动作与歌唱
拓展:
观看视频,找出视频中表现的动物形象
(孔雀 小鸟)
小结:
师生共同讨论:你在这节课中的收获有哪些?
教师总结:艺术中,表现动物形象的多样性
使学生明白表现动物形象不仅可以用声音来模拟,还可以用动作来表现
板
书
设
计
跳圆舞舞曲的小猫
美国 安德森
A B A’
课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