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photoshop中的魔术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滤镜的功能和特点;
2、掌握书中介绍的常用滤镜的使用方法;
3、能够独立应用滤镜命令实现水彩画、油画、漫画等效果。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本课教材中水彩画、油画、漫画等实例的制作,使学生理解滤镜命令的功能和特点,及其使用方面 ;
2、让学生通过作品点评,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从他人的作品中吸取经验,改进自己的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photoshop软件的学习热情 ;
2、通过制作多幅风格迥异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书中介绍的常用滤镜的使用方法 ;
2、能够独立完成水彩画、油画、漫画等实例的制作;
难点:
1、体会多个滤镜搭配使用所能实现的最终效果 ;
2、对各滤镜参数的恰当设置 ;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爱问好动,模仿性、可塑性极强,对直观性强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本课风景图片景色宜人,四幅效果图变化明显,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课是教材关于photoshop的第五课,学生已经对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和图层面板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教学内容较多,但如果课堂时间安排合理,可以完成,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效果图,下发给学生的素材图片,抽签纸两种(分别写 油画.psd 和 漫画.psd)。
学生:教材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过程当中辅以小组竞赛、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方式。任务驱动是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内容的主要方法,任务是师生活动内容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被多次利用。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竞赛和协作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分享劳动果实,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导 入 1、展示用photoshop处理前后的四幅图片:风景.psd(原图)、水彩画.psd、油画.psd、漫画.psd提问:后三幅图片从美术角度区分,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图画,为什么?2、讲授:在美术课上,我们经常能够欣赏到这样的作品,今天我们利用photoshop中的“滤镜”也能轻松创作出美术作品来。 1、回答:水彩画—透明、轻快、滋润、流动;油 画—用油作画,真实再现;漫 画—线条简练含蓄,构图巧妙,造型夸张,充满想象力。2、初步认识“滤镜” 展示效果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明确经过photoshop滤镜处理后的图片所要达到的效果。 3’
新 授 一、讲授“滤镜”的使用方法:以任意一幅图片为例1、选择要加入滤镜效果的图层或选区;2、“滤镜”菜单—要使用的命令;设置相应参数。二、任务驱动(制作水彩画):(一)布置任务教师打开“风景.jpg” 图片和“水彩画.psd”效果图进行对比; 板书此例应用了以下滤镜:滤镜—模糊—特殊模糊滤镜—艺术效果—水彩滤镜—纹理—纹理化布置任务,提示学生注意应如何设置各滤镜命令的参数。(二)作品评价找做的较好的学生演示制作过程;提示学生注意其参数的设置。(三)查缺补漏“特殊模糊”“阈yu值” 参数的意义:将图像分成黑白两种像素,左为黑,右为白。保存至E盘,水彩画.psd。三、分组竞赛,自主、协作学习(制作油画、漫画效果):(一)抽签决定任务将“油画效果”和“漫画效果”分作两个任务;学生4人分一组,组长到讲台抽签决定要完成的一个任务;讲解规则:组内四人均要完成任务,小组作品才能参与班级评价,组员需互相帮助;挑选出组内最佳作品参与全班评比;(二)学生制作任务,教师巡回观察。 模仿教师操作,打开任意一幅图片,熟悉滤镜的使用方法,体会滤镜命令的强大功能。1、欣赏作品;2、根据教师提示,独立完成“水彩画.psd”的制作;在制作实例过程中体会滤镜各参数的意义。1、观看演示,并回顾自己制作过程;2、查找作品不成功的原因。1、根据学生和教师的提示,完善自己的作品;保存作品。组长抽签决定任务;听教师讲解竞赛规则。学生以组为单位,参照教材制作步骤,完成任务。 初识滤镜1、初识“滤镜”;2、让学生明确滤镜命令虽多,但使用方法相同。深入认识滤镜1、欣赏作品,激起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2、通过制作实例,深入实践“滤镜”命令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初步明确多个滤镜命令的搭配使用,可得到神奇效果。通过作品评价,找出差距;初步明确各滤镜参数的意义。1、进一步强化对滤镜使用方法的掌握,完善作品。2、独立完成作品,学生有成就感。拓展滤镜命令1、通过比赛方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2、组内成员既需互助,又有竞争,既保证人人动手实践,也提高了作品的质量;3、滤镜命令很多,教师不能面面俱到讲解,以此方式学习可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7’8’4’3’3’10’
课堂小结 四、作品评价1、每组上交一份作品;2、全班投票,每个任务选出优秀作品一幅;点评优秀作品成功原因。 1、欣赏优秀作品;2、师生互动,总结原因:主要是参数设置恰当,搭配合理。 总结滤镜1、学生掌握滤镜使用方法;2、让学生明确:要想利用滤镜命令制作出好的作品,各滤镜参数的设置是关键,需在实践中不断体会和了解。 7’
教学反思
亮点:
课堂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任务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动手机会多。
学生以自己阅读教材或与小组成员交流的学习方法为主,教师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能力,教师的引导作用起得恰到好处!
分散、简化任务,并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极大的解决了信息技术课课时少、教学内容多的难题 。
不足:
本人从教时间不长,缺乏教学经验,还需进一步提高课堂的调控和组织能力。
教师还应深入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而不应照搬教材。
点评:
本课设计思路清晰,目的明确,通过自主、竞赛、协作及评价等多样的学习形式,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共10张PPT)
第八课 photoshop中的魔术师
——利用滤镜表现运动的魅力
运动摄影是一种常见的拍摄主题,对有些作品进行适当的后期处理往往能更加突出运动的主体,增强照片的感染力 。
如上图所示。运用Photoshop中的滤镜功能就可以很容易地帮我们实现这样的目的。
“滤镜”原本是摄影师安装在照相机前的过滤器,用来改变照片的拍摄方式,以产生特殊的拍摄效果。Photoshop中的滤镜是一种插件模块,它通过改变像素的位置或颜色产生各种特殊效果。
动感模糊滤镜模拟高速跟拍
为了渲染照片的运动感,我们通常可以保持前景主体清晰,运用模糊滤镜让背景模糊,避免杂乱的背景破坏画面,从而展现出特定的艺术效果。
1、复制图层:因为在照片中既需要清晰的前景主体,又需要将背景模糊,所以我们可以先将图层复制一层,如图所示。
模糊背景:为了表现龙舟运动的轨迹,所以需要选择动感模糊滤镜让背景呈一定角度进行模糊,如下图所示。
选择“背景副本”图层,打开动感模糊对话框后,根据龙舟运动的方向调整适当的模糊角度,然后拖动滑块,调整模糊的强度,让背景模糊。
擦出主体:运用模糊滤镜后,整个图层的内容都变得模糊了,所以要用橡皮擦工具将不需要模糊的前景主体擦去。在擦除图像时可以先用直径大一点的橡皮擦擦出大致的主体,然后选用直径小点的橡皮擦再慢慢擦出主体的边缘部分,如下图所示。
径向模糊滤镜模拟爆炸变焦
如果照片主体的运动轨迹是冲着拍摄者而来或是逆向而去,这时可以运用径向模糊滤镜模拟出爆炸式镜头的效果,增强照片的运动感,如图8-7所示。
选择需要的模糊区域。Photoshop的套索工具可以自由选择所需要的区域,只要拖动鼠标就能决定要选择哪些部分,所以可以先利用套索工具先选择主体区域,然后再单击“选择”菜单中的“反向”命令进行反选,如下图所示。
将羽化值调整得稍大一些,例如30,这样就可以让模糊后的区域边缘过渡自然一些
模糊背景,打开滤镜菜单选择模糊滤镜项中的径向模糊滤镜,模糊方法选中缩放,调整模糊强度,品质选好或最好,点击好,照片就变为放射状模糊,如下图所示。
本节作业:
利用滤镜工具把图t8-1,t8-2表现运动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