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2 08:4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怀疑与学问
1.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A.思索  怀疑  辨别
B.辨别  思索  怀疑
C.怀疑  辨别  思索
D.怀疑  思索  辨别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众所周知的事实面前,谎言不攻自破。
B.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中的学说或迷信书本,说的就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
C.对前人的学说,我们不能一味地迷信,而是要用科学的态度,辨伪去妄。
D.博物馆里陈列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画上的花鸟虫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B.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临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我总喜欢在皎洁的月光下,仰望满天繁星。(把“满天繁星”改为“苍穹”)
B.在这次学校举办的“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主,充分展示了他们青春的风采。(把“大多”删去)
C.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把“的原因”删去)
D.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一个玫瑰园。(把“不仅……但是……”改为“虽然……但是……”)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一名新锐导演,他的第一部处女作就创造了票房纪录。
B.当下文化发展呈现出庸俗化的趋势,看起来热闹,虽然什么也没留下。
C.“给我一面国旗@微信官方”一度被刷屏的原因是广大群众庆祝新中国70华诞的热情高涨和商家炒作的结果。
D.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宏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6.
给划线的字注音。
顾颉刚(
) 停滞(
) 
虚妄(
)
7.
根据拼音写汉字。
视chá(
)
pì(
)如
máng(
)从
8.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话说当时雷横来到灵官殿上,见了这条大汉睡在供桌上,众土兵向前,把条索子绑了,捉离灵官殿来。天色却早,是五更时分。雷横道:“我们且押这厮去晁保正庄上,讨些点心吃了,却解去县里.取问。”一行众人却都奔这保正庄上来。
(1)“这条大汉”是谁?
(2)“这条大汉”来此的目的有两个,请概述出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完成9-12题。
【文本一】
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
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1:儿子从2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家长2: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动,我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3: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摘自“校长会”微信公众号)
【文本二】
2017年9月到12月期间,××省在八所中小学对45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
调查项目
统计数据
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看法
很有必要
没有,瞎耽误工夫
无所谓或讨厌
13%
16%
71%
学校劳动教育课的开设情况
开设了
未开设
不清楚
33%
33%
34%
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为考核科目


不清楚
3%
79%
18%
(节选自《追寻教育之源:对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审思》)
【文本三】
①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创造幸福的基础”。
②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品德修养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
③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劳动教育要在增长青少年的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④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⑤劳动教育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各环节,整体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11日,有删节)
9.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文本三第③⑤段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的第二段列出了有关劳动的种种现象,意在引起大家对劳动教育的关注。
B.“家长2”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C.要增长青少年的劳动知识和见识,主要靠社会劳动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
D.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劳动创造中才能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10.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作答。
11.
请写出文本三中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2.
针对文本一中“家长4”关于劳动教育的看法,请运用文本三的相关内容予以反驳。
13.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某校开展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学生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征集对联
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莫以善小而不为,一言一行俱是君子风度
下联: 莫以恶小而为之,千家万户尽显文明新风 
活动二:举办辩论赛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有关部门取缔了路边摊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发表观点,阐明理由。
答案:
1.
D
2.
D
3.
A
4.
D
5.
D
6.
jié
zhì
wàng
7.



8.
(1)
刘唐
(2)
第一是来投奔晁盖;第二是打算跟晁盖商量夺取生辰纲的买卖。
9.
D
10.
①相当多的家长不注重孩子的劳动教育(或:相当多的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技能的培养);
②学生不重视劳动教育课的学习;
③学校不重视劳动教育课的开设和劳动教育课程的考核。
11.
道理论证,引用了马卡连柯的话,有力地论证了“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一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12.
“家长4”认为“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的观点是错误的。劳动(劳动教育)在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和实践技能、形成健康身心、提升审美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知识学习不能代替劳动教育。
13.
 【示例一】赞同取缔路边摊点。路边摊点大多属于无证经营,往往不受有关部门的监管,卫生条件难以保证。部分人还会占道经营,造成交通拥堵。 【示例二】我认为应当妥善处理,不能盲目取缔。路边摊点经营收入往往是某些家庭的经济来源,盲目取缔会给一些家庭造成生活上的困难,不利于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