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2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同步练习题(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2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同步练习题(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2 00:0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2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1.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4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  )
A.40°  B.50°  C.60°  D.70°
2.如图,Rt△ABC中,∠ACB=90°,∠A=55°,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的度数为(  )
A.40° B.30° C.20° D.10°
3. 下列四组线段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1,b=2,c=3 B.a=2,b=3,c=4
C.a=2,b=4,c=5 D.a=3,b=4,c=5
4.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内,满足∠AEB=90°,AE=6,BE=8,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48 B.60 C.76 D.80
5. 下列各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
A.30,40,50   B.7,12,13 C.5,9,12 D.3,4,6
6. 如图,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  )
A.   B.   C.4   D.5
7. 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则∠α的度数是(  )
A.45° B.60° C.75° D.85°
8. 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
①对顶角相等;②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条边相等,那么这两条边的对角也相等;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④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 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早有记载,如图1,以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再把较小的两张正方形纸片按图2的方式放置在最大正方形内.若知道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则一定能求出(  )
A.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B.最大正方形的面积
C.较小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 D.最大正方形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
10. 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 (互余;互补);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11. 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 斜边的平方;若三角形的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 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12. 下列命题中,其逆命题成立的是 (只填写序号).
①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②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它们相等;③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④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c为最长边)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3.命题“两个全等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逆命题是
. ,这个命题是 .
14.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该逆命题是
(填“真”或“假”)命题.
15.在△ABC中,AB=13cm,AC=20cm,BC边上的高为12cm,则△ABC的面积为 或 cm2.
16.有一个三角形两边长为4和5,若使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第三边长为
或 .
17.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它们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如果a是偶数,b是偶数,那么a+b是偶数.
18.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F为DC中点,E为BC上一点,且EC=BC.求证:∠EFA=90°.
19. 如图,∠MAN=60°,若△ABC的顶点B在射线AM上,且AB=2,点C在射线AN上运动,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求BC的取值范围.
20. 如图所示,某公路一侧有A、B两个送奶站,C为公路上一供奶站,CA和CB为供奶路线,现已测得AC=8km,BC=15km,AB=17km,∠1=30°,若有一人从C处出发,沿公路边向右行走,速度为2.5km/h.问:多长时间后这个人距B送奶站最近?
答案:
1---9 BCDCA CCCC
10. 互余 直角
11. 斜边 平方 直角
12. ①④
13. 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那么它们全等 假命题
14.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假
15. 126 66
16. 3
17. 解:(1)逆命题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真命题); 
(2)逆命题为:如果a+b是偶数,那么a为偶数,b为偶数(假命题).
18. 证明:设正方形边长为4a,则有AE2=AB2+BE2,EF2=EC2+CF2,AF2=DF2+AD2,即AE2=(4a)2+(3a)2=25a2,EF2=a2+(2a)2=5a2,AF2=(4a)2+(2a)2=20a2,∴AE2=AF2+EF2,∴∠AFE=90°.
19. 解:<BC<2
20. 解:过B作BD⊥CD于D,在△ABC中,AC=8,BC=15,AB=17,
∴AC2+BC2=AB2,∴△ABC为直角三角形.∵∠1=30°,∴∠BCD=60°,
∴∠CBD=30°,∴CD=BC=7.5km,∴时间为7.5÷2.5=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