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 游
陆游(1125—1210),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影响。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lǔ)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yú),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及宁宗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学 法
1.知诗人 5.想意境
2.解诗题 6. 悟诗情
3.抓字眼 7.诵诗句
4.明诗意 8.背诗文
示 儿:
元 知:
万事空:
九 州:
王 师:
北 定:
家 祭:
乃 翁:
告诉儿子
本来就知道
指宋的军队。
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你的父亲。
祭祀祖宗。
一切都没有了。
向北收复和平定。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说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祀祖宗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的父亲。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齐读这首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因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这首诗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
议一议,说一说
1、陆游生前最牵挂的是什么,死后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2、他的遗嘱与一般人的遗嘱有什么不同?
3、敬爱的周总理为何要嘱咐把骨灰撒向祖国的江河湖海,要把自己的骨灰盒停放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
4、你从以上问题中感受到了什么?
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
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读一读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发愁濛濛,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选自宋末林景熙《读陆放翁诗卷后》)
注:这是说,陆游临终时以不见“九州同”为憾事,现在他的孙子们却看到了种这局面,但是统一中国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兴的元帝国,这样的消息在家祭时怎样告诉他老人家呢?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卞州。
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题临安邸(dǐ)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公元1127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3) 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近代改良主义学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拓展总结
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鹧鸪天 秋瑾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瑾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