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金色的鱼钩 课件+同步习题(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金色的鱼钩 课件+同步习题(共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5 22:01:3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金色的鱼钩》课后习题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析课文,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3.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要点: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习题演练:
一、看拼音写汉字。
quán

liǎng
bìn
wēi
xié

chū
wàng
wài
(
)
(
)
(
)
(
)
shōu
liǎn

màn
zhān
yǎng
yǎn
yǎn


(
)
(
)
(
)
(
)
二、课文理解。
1.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奄奄一息为什么不喝鱼汤呢?
2.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为什么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金色的鱼钩》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
接受并完成
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
,而
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

的崇高品格。这篇课文是按
写的。
四、阅读理解
一条马肉(节选)
副官处的同志非常担心毛泽东的身体,他们发现警卫战士的粮袋中只剩下很少的一点儿青稞麦了,便坚持要给毛泽东同志留下两指宽的一条马肉。警卫战士们悄悄收下了。
做饭的时候,战士们拿出了那条马肉,准备混在野葱、野菜中煮汤吃。毛泽东见到马肉后,语带责备地说道:“你们又打埋伏了!”但他知道警卫战士们的良苦用心,况且战士们也是很长时间没沾荤腥了。他不忍再说他们什么了。于是,他便帮着战士们生火、煮菜。忽然间,他又想起了什么,吩咐战士们说:“马肉不能全吃尽,要给戴天福同志留下一些!”
戴夭福是警卫班中年龄最小的战士,在过大渡河的时候,他不幸患了疟疾,紧接着爬雪山,又劳累过度,身体更加虚弱了。一路上,毛泽东对他格外照顾。
战士们说:“小戴是重病号,他一定能分到一份。”
毛泽东说:“还是留下一些好,万一他分不到马肉,不就可以补救啦!”
正谈着的时候,奉命去照顾戴天福的钟福昌气喘吁吁地走了过来。毛泽东问:“小钟,戴天福同志呢?”钟福昌再也忍不住眼泪,他哽咽着说:“他……牺牲啦……”他边说边将一个纸包递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接过纸包,轻轻地将它打开,里边包着的竟是一条马肉。他明白了,这是分给戴天福的那条没有来得及吃的马肉。毛泽东托着纸包的手微微地颤抖起来。
(选自《红军长征的故事》蓝天出版社)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气喘吁吁:
写出三个结构(ABCC式)的词语:
2.
“你们又打埋伏了!”
这句话中“打埋伏”的意思是

3.
“他……牺牲啦……”前后省略号的作用是(

A.
前面的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后面的表示表静默或思考

B.前面的表示表语言的中断,后面的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C.
面的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后面的表示表静默或思考。
4.“毛泽东托着纸包的手微微地颤抖起来”此时,主席的心情是怎样的?
5.从这篇文章,我们能从毛主席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格?
习题演练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汉字。
颧骨
两鬓
威胁
喜出望外
收敛
弥漫
瞻仰
奄奄一息
二、课文理解。
1.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2.
这句话表面是在写鱼钩,实际上是写老班长,他亲手做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战士的生命,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永放光芒!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炊事班班长
党组织
过草地
牺牲了自己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事情发展顺序
四、阅读理解
1.
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示例:天网恢恢
大名鼎鼎
怒气冲冲
忧心忡忡
2.
想把马肉混在野葱、野菜中煮汤吃
3.A
4.面对临终战士留给自己的马肉,此刻主席是感动、悲愤、心疼、惋惜的心情
5.示例:官兵一致、同甘共苦、互助友爱、勤俭朴素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9张PPT)
13
金色的鱼钩
人教部编版版
六年级下
金色的鱼钩
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
新课导入
长征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期间,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后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在长征途中发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故事向我们乃至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瞻仰那枚——金色的鱼钩
听录音,小声跟读,标出自然段。
思考:
1、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注意录音范读的语气变化。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故事?
初读感知
本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以鱼钩为线索,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交流汇报
同学们,这些词语你们都认识吗?
字词学习
字词学习
你会读吗

颧骨
quán
你会读吗

bìn
两鬓
你会读吗

威胁
你会读吗

喜出望外
你会读吗

收敛
你会读吗

弥漫
你会读吗

衰弱
你会读吗

瞻仰
你会读吗

奄奄一息

quán
笔顺:
眼眶下面,两颊上面突起的部分。
重难点字
书写指导




横折


横折












横折




笔顺:
鬓角,面颊两边靠近耳朵前面的地方;
也指这个部位所长的头发:
两~苍苍。
重难点字
书写指导





撇折






横撇/横钩







同学们,识字练习结束啦!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
听写本课词语。对照课本,检查改错。
默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课文学习
学生合作,概括主要内容:
接受任务
护送病号
永远怀念
壮烈牺牲
接受任务(第1、2自然段):
1935年秋天,“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生病没法和大部队一起过草地,指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
护送病号(第3~22自然段):
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
壮烈牺牲(第23~33自然段):
讲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
永远怀念(第34自然段):
讲“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1.学习第一部分。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2)老班长的任务是什么?
(3)画出文中对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
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课文解读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饱经风霜
学习第二部分。
小组合作:在护送病号的途中,老班长是怎样做的?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写上批注。
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分男女生读:
没有吃的,忧虑。
发现了鱼,开心。
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作批注,再读一读。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为什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这些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从“皱紧”、“硬咽”可以看出骨刺难以下咽。可是老班长却自己吃鱼骨头充饥,表现了老班长让战友吃鱼的这种舍己为人、关爱他人的品质。表现老班长硬咽鱼骨的痛苦,也表明“我”看到这种场景是内心的难受程度。
学习第三部分,感悟老班长的高尚品质。
快要走出草地时,老班长怎么样了?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舍己为人,忠于革命,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老班长奄奄一息为什么不喝鱼汤呢?
学习第四部分,传承革命精神。
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小组交流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表面是在写鱼钩,实际上是写老班长,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倔强的小红军》,体会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拓展延申
长征途中,陈赓看见一个十分瘦小的红军,于是便要把自我的粮食分给他。小红军拒绝了,并拍拍自我包说还有很多粮食。分开后,陈赓再一次看到小红军时,发现他已经死了,打开他装粮食的袋子,发现里面是一个有很多牙印的牛膝骨,刚强的小红军战士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宁可牺牲自我也不愿意拖累别人,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我。
汇报交流: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全文总结
随堂练习
一、佳句赏析
1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奄奄一息为什么不喝鱼汤呢?

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2.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为什么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句话表面是在写鱼钩,实际上是写老班长,他亲手做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战士的生命,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永放光芒!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章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叶挺、刘胡兰、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军……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请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接受任务:草原途中,照顾“我们”
护送病号:弯钩钓鱼,自己不吃
壮烈牺牲:拒喝鱼汤,叮嘱鼓励
金色的鱼钩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老班长
永远怀念:保存鱼钩,子孙瞻仰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