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第7组中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本组教材通过阅读“成长故事”,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课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先写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接着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然后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以说,“中华不振”是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源点,它贯穿于故事始终。教学时,可以紧扣“中华不振”这一主线,引导学生读书品味,了解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线索,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少年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大志向的原因。
⒋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四、感情朗读训练点:第8自然段
五、读说结合训练点: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究竟在想什么呢?
六: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了解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并尝试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教师搜集租界、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图片,准备课件。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我们一起来读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生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读书是为了振兴中华)
师:说这句话的知道是谁吗? (周恩来)
3、师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周恩来的资料。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周恩来在他年少时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所以他才成长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恩来,去了解他少年时代的故事。(齐读课题)
过渡: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就展示一下吧!
(二)展示成果:
1、出示生字词,认读:
帝国主义 租界 模范 振兴 热闹非凡 巡警
吵嚷 惩处 衣衫褴褛 铿锵有力 欺凌
你有哪些词义不理解?
重点理解“ 租界”。
2、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概括:交谈-见闻-立志
过渡:让周恩来有如此的志向,因为在于他在少年时期遇到过两件事,这两件事使他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我们先来看第一件事。
(三)精讲点拨:
1、学习第一件事,初步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
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伯父和周恩来的对话,揣摩他们当时的心情,试着同桌分角色去读一读。
同桌自由练读,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第一个故事中的对话)
师:哪一桌愿意给大家读一读他们当时的对话呢?
朗读指导:
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华不振啊!)
指导学生从读中感受伯父无奈的心情。
读周恩来的话,体会周恩来的疑惑和追问。
分角色朗读。
过渡:正是因为周恩来“疑惑不解”,所以他背着伯父闯入了外国租借地,在外国租借地他见到了这样的一幕——
2、学习第二件事,深入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
( 1).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说一说,周恩来在租界里看到了什么事?
(2).在学习小组里面交流
( 3)、学生汇报交流,品读词句,感受“中华不振”。
a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 通过哭诉着、得意扬扬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
从洋人欺侮中国人后趾高气扬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 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体会中国当时的落后、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
b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 通过“不但不…反而…”这组词语体会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中国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
体会这是在中国的地盘上,国人当时根本得不到最起码的公道,没有地方说理、没有地方申诉,感受中华不振。
c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 从“紧握着”这个词语体会国人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愤怒压抑在心中,想象他们当时是什么心情呢?
● 从“只能”、“谁又敢怎么样呢?”看出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都没有能力去反抗,也不敢反抗,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以便感受中华不振。
( 4)、同学们,假如当时你就在现场,假如当时你亲眼目
睹了这样的场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
师:老师深深地理解大家此刻的感受,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也许光用文字来形容你们的愤怒与冲动显得太苍白无力了!那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吧!用上你们的感情和你们的表情!
3读说迁移:
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说一说。
①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点拨。
②引读课题。
正是因为少年周恩来想到了这些,所以他决心拯救这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立志—— (指课题,生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因此,当校长提问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他今后学习的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啊——齐读
这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齐读
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他终其一生都无怨无悔地为祖国、为人民而默默付出,他的身影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出示视屏)
(四)、通篇会意,思想升华。
师:正因为有了周恩来这些有志之士,才使中国在世界的东方崛起了。(出示图片)这些成功令每一个炎黄子孙扬眉吐气,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还只是一个人口大国,还不能说是一个经济强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作为我们,应该为什么而读书?(我为--------而读书!)
(五)、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 课堂总结:学了课文,我们从周恩来身上深受鼓舞,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祖国的再辉煌而读书!
2、课外拓展:搜集关于周恩来的故事作交流。
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中华不振啊!
交谈—见闻—立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教案·第 3 页 (共 3 页)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校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听写。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崛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铿锵有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补充词语。
( )( )不解 风( )日( ) 热闹( )( )
耀( )扬( ) 左顾( )( ) 灯( )酒( )
四、给下列句子加标点,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1、那天上修身课 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 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2、那又是为什么呢 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3、周恩来站了起来 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教案·第 1 页 (共 1 页)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校 班级 姓名 等级
导语:今天,让我们走进陈沚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去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画出来。
崛起 帝国主义 租界 振兴 模范
热闹非凡 巡警 吵嚷 妇女 惩处
闯关 耀武扬威 衣衫褴褛 铿锵有力
3.抄写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将下列词语的意思写到课本上。
崛起 租界 耀武扬威 衣衫褴褛 铿锵有力
5.想一想:本文主要讲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6.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少年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这个志向?
(2)当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时,内心会怎样想?
(3)思考,你为什么而读书?
7、搜集周恩来的有关事迹资料,与同学们交流。
8、读了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标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教案·第 1 页 (共 1 页)课件使用说明
使用中点击摄像机图标,可以打开视频超链接。(若视频不能播放,请安装可以播放该格式影片的播放软件,如暴风影音等)(共18张PPT)
执教:华丰镇梁父中心小学 王芳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歌唱敬爱的周总理MTV
歌唱敬爱的周总理音乐
周恩来: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
振兴 崛起 吵嚷
模范 巡警 惩处 欺凌
帝国主义 热闹非凡
衣衫褴褛
铿锵有力
租界
租界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
租界视频
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分别是什么?
……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忙碌的周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