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中化学第9单元课题1课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初中化学第9单元课题1课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2-03 00:31:0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以下是一些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溶质一定是固体,④均一,⑤稳定,⑥各部分的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⑥
【来源】9.1
溶液的形成-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时同步练(人教版)
【答案】B
【详解】
①氯化钠溶液是无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错误;
②溶液是混合物,含有溶质和溶剂,最少有两种物质,正确;
③溶质可以是液体,例如消毒酒精,可以是气体、例如其水中的二氧化碳,错误;
④溶液是均一的混合物,正确;
⑤溶液是稳定的混合物,正确;
⑥溶液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正确。故选B。
2.下列措施中:①加热,②振荡,③搅拌,④将溶质的大颗粒粉碎,可以加快固体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来源】《同步精品课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题7.1
溶解与乳化(练习)——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科粤版)
【答案】D
【详解】
搅拌、振荡、升温都能加快水分子运动速度,也就能加快固体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固体的溶解速率;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将固体的大颗粒粉碎能增加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也能加快溶解速率。
故选D。
3.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④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⑤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⑦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⑤⑥
B.②⑤⑥
C.③⑥⑦
D.⑤⑥
【来源】《同步精品课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题7.1
溶解与乳化(练习)——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科粤版)
【答案】D
【详解】
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故①错;
②溶液、浊液都属于混合物,故②错;
③浊液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故③错;
④乳浊液中分散的是小液滴,悬浊液中分散的是固体颗粒,故④错;
⑤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故⑤正确;
⑥溶液是均一的,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故⑥正确;
⑦由水和其它物质形成的溶液中,水是溶剂,故⑦错。
故选D。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②溶液一定是溶质和水组成;
③溶液可以有颜色,它不一定是无色液体;
④冰块投入水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同步精品课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题7.1
溶解与乳化(练习)——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科粤版)
【答案】D
【详解】
①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正确;
②溶剂不一定是水,例如碘酒是碘溶解于酒精中,其中没有水,错误;
③溶液可以有颜色,也可以是无色的液体,例如硫酸铜溶液蓝色,氯化钠溶液无色,正确;
④冰放到水中属于纯净物,溶液必须是混合物,错误;
故选D。
5.下列含有“水”字的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蒸馏水
B.矿泉水
C.食盐水
D.澄清的石灰水
【来源】9.1
溶液的形成-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时同步练(人教版)
【答案】A
【详解】
A、蒸馏水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正确;
B、矿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C、食盐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
D、澄清的石灰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
故选A。
【点睛】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B.从溶液中取出部分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C.溶液的状态一定是液体
D.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两种,溶剂只是一种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二节基础练习
【答案】D
【详解】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不是溶液,故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从溶液中取出部分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C、溶液不一定都是液体,符合: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外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是溶液,如:合金也是溶液,但为固体,故错误;
D、根据溶液的定义可知,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两种,但溶剂只有一种,故正确。
故选D。
7.多媒体教室中安装有白板,用白板笔写字时能闻到一种特殊的气味,这是因为其所用墨水中的溶剂通常是
A.水
B.酒精
C.食盐水
D.植物油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二节中档难题提升题
【答案】B
【详解】
酒精具有挥发性。用白板笔写字时能闻到一种特殊的气味,这是因为其所用墨水的溶剂是酒精。故选B。
8.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B.高锰酸钾和碘两种物质分别加入汽油中都能形成溶液
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的原理
D.根据溶液的稳定性来推理,温度不变、水分不蒸发,蔗糖和水不分离
【来源】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时同步练(沪教版)
【答案】B
【详解】
A、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故A正确;
B、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加入汽油中不能形成溶液,故B错;
C、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乳化原理,洗洁精中含乳化剂,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C正确;
D、溶液具有稳定性:温度不变、水分不蒸发,蔗糖和水不分离,故D正确。
故选B。
9.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D.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来源】9.1
溶液的形成-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时同步练(人教版)
【答案】D
【详解】
A.因为酒精能溶解碘,所以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是利用溶解的原理;
B.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也是利用溶解的原理;
C.因为水能溶解硝酸钾,所以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是利用溶解的原理;
D.因为洗涤剂不能溶解油污,但是能将油污乳化成很多可以随水流淌的小油滴,所以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
D的原理与其它三项不一样,故选D。
10.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水洗去木薯上的泥土
B.用醋洗去热水壶里的水垢
C.用汽油除去铁栏杆上的油污
D.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来源】9.1
溶液的形成-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时同步练(人教版)
【答案】D
【详解】
A、用水洗去木薯上的泥土,是利用水将泥土冲洗掉,没有利用乳化作用原理;
B、用醋洗去热水壶里的水垢,是利用醋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将其除掉,没有利用乳化作用原理;
C、汽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用汽油除去铁栏杆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油污易溶于汽油的性质,不是利用乳化作用。
D、洗洁精有乳化作用,能把大的油滴乳化成无数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有乳化功能。
故选:D。
11.下列不属于乳化现象在生活中应用的是(  )
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沾染的油污
B.用洗发液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用洗衣粉洗去手上的油污
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来源】课题9.1
溶液的形成(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
【答案】A
【详解】
A、汽油去除油污,利用相似相溶原理,选项A符合题意;
B、洗发液去除油脂利用乳化原理,去除头发油脂,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洗衣粉去除受损油污,利用乳化原理,去除油污,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乳化原理,去除油污,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同学们做完实验后的玻璃试管中常附着难清洗的物质。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
A.内壁有CaCO3的试管用稀盐酸清洗
B.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
C.内壁有铜粉的试管用稀硫酸清洗
D.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
【来源】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9.1
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卷(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碳酸钙不溶于水,但可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解于水的氯化钙,此项正确。B碘易溶于酒精,可用酒精清洗。此项正确。C铜的金属活动性较弱,不与稀硫酸反应。此项不正确。D洗洁精中的表面活动剂分子可通过乳化作用清洗污染。此项正确。所以应选C项。
考点:常见物质的性质、乳化作用
13.下列关于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只能有一种物质作溶质的混合物
B.溶质和溶剂混合时最初是混合物,等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为澄清、透明的纯净物了
C.溶液是无色、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
D.溶液是一种物质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二节基础练习
【答案】D
【详解】
溶液是指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外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根据溶液的概念分析:溶液中可以有几种溶质,溶液始终是混合物,不会变成纯净物,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但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溶液就是蓝色的。故选D。
1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C.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
D.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40%
【来源】9.1
溶液的形成-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时同步练(人教版)
【答案】D
【详解】
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B错;
C、氯化钠难溶于植物油混合后形成悬浊液,故C错;
D、由于溶液是均一的,各部分性质相同,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40%,故D正确。
故选:D。
15.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有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下列过程与上述原理相似的是
A.用洗涤剂洗碗
B.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C.用烧碱除油污
D.用盐酸除去铁锈
【来源】9.1
溶液的形成-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时同步练(人教版)
【答案】B
【详解】
由题意,甲胺易溶于乙醇,煮鱼时加些酒除去腥味,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A、用洗涤剂洗碗,利用的乳化作用,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故选项错误。
B、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利用的是酒精能溶解碘,利用的溶解原理,故选项正确。
C、用烧碱除油污,利用的是烧碱能与油脂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D、用盐酸除去铁锈,利用的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6.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第二方案比第一方案更方便合理的是
A
B
C
D
实验要求
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
清洗金属表面油污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
区分矿泉水和蒸馏水
第一方案
通过NaOH溶液
用洗洁精洗涤
加热
加肥皂水
第二方案
通过灼热的碳粉
用水洗涤
滴加醋酸
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来源】组卷网合作校特供
【答案】C
【解析】
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只要通过洗气即可完成,碳和二氧化碳反应需要高温的条件,所以方案一合理,故A错误;
B、洗洁精可以乳化油污而很快的将油污洗去,油在水中的溶解性有限,水去油污的能力较差,第一方案比第二方案更方便合理,故B错误;
C、加热需要消耗能量,操作不方便,直接加醋酸,只需要一支试管即可,操作简单,所以第二方案比第一方案更方便,故C正确;
D、蒸发结晶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且操作不方便,加肥皂水,需要两支试管即可,操作简单,所以第一方案比第二方案更方便,故D错误.
17.小郑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如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不可能是(??

A.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B.纯碱和稀盐酸
C.硝酸铵和水
D.烧碱和水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2“水的净化”过关检测题
【答案】C
【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不可能是C.
硝酸铵和水,吸热。A.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不易溶于水。B.
纯碱和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D.
烧碱和水,放热。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喷泉”产生的原因。
18.给下列混合物归类:(填序号)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冰水混合物⑧色拉油溶于汽油。属于溶液的是_____,属于乳浊液的是_____。
【来源】课题9.1
溶液的形成(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
【答案】①⑧
③⑤
【详解】
解:①食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②钡餐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③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④血液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⑤肥皂水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⑥泥水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⑦冰水混合物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混合物,⑧色拉油溶于汽油属于溶液。
故答案为:①⑧;③⑤。
19.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l)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A
高锰酸钾
B
汽油
C
面粉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_____(填字母)。
A
烧碱
B
硝酸铵
C
氯化钠
【来源】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练)-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沪教全国版)
【答案】A
A
【详解】
(1)A、高锰酸钾
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B、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故错;
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错。故选A;
(2)A、烧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故选A。
【点睛】
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20.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高锰酸钾
B
汽油
C
面粉
D
白糖
(2)碘酒中的溶剂为_____。
(3)如图,往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片刻后,U形管右侧液面将_____(填“升高”或“降低”),试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_____。
【来源】《同步精品课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题7.1
溶解与乳化(练习)——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科粤版)
【答案】AD
酒精
升高
向水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使瓶内气体压强增大
【详解】
(1)高锰酸钾、白糖溶于水形成稳定、均一的混合物;汽油、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AD;
(2)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溶质是碘;
(3)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中气体膨胀,压强变大,片刻后U型管右侧液面将上升。
21.将少量①橄榄油②醋③冰块④白糖⑤肥皂水⑥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其中_____形成乳浊液,_____形成溶液(写序号)。
【来源】《同步精品课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题7.1
溶解与乳化(练习)——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科粤版)
【答案】①⑤
②④
【详解】
橄榄油是液体,不溶于水,加入水中振荡,能形成乳浊液;肥皂水中有难溶于水的小液滴分散在其中,加入水中振荡,得到的是乳浊液;醋、白糖能溶于水形成溶液;面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它和水混合后形成的是悬浊液;冰是固态的水,与水混合得到的是纯净物。故形成乳浊液的是:①⑤为乳浊液;形成溶液的是:②④。
22.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但仍不建议直接饮用。因为中间经过管道、水箱等多个环节,容易被微生物、细菌、重金属污染,所以自来水一定要处理后才能饮用。
(1)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包括自来水)中含有铁、锰、铜、锌、钙等多种矿物质。这里的铁、锰、铜、锌、钙等是指_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___________。
(3)家庭中将自来水处理成能饮用的水的方法可以是_________。(任写一个)
(4)在自来水中加入洗涤剂可以除去衣物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作用。
【来源】《课时同步练》3.1.1
溶解的过程、乳化现象-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同步练(鲁教版)
【答案】元素
肥皂水
加热煮沸
乳化
【详解】
(1)国家饮用水标准中的“铁、锰、铜、锌、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锰、铜、锌、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填:元素。
(2)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填:肥皂水。
(3)家庭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将自来水杀菌同时降低它的硬度来转化成能饮用的水,故填:加热煮沸。
(4)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故填:乳化。
23.溶液
(1)概念:_____或_____分散到_____里形成的_____、_____混合物叫做溶液
(2)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_____色,FeSO4溶液为_____色,Fe2(SO4)3溶液为_____色
b、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或气体;_____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_____碘的酒精溶液)
【来源】人教版第九单元《溶液》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2020届九年级导学案
【答案】一种物质
几种物质
另一种物质
均一
稳定
均一性
稳定性
混合物

绿

固体
液体


【详解】
(1)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化合物叫溶液,故填一种物质、几种物质、另一种物质、均一、稳定。
(2)由溶液的概念可知,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和混合物,故填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a
硫酸铜溶液是一种蓝色的溶液,故填蓝;
硫酸亚铁是一种绿色溶液,故填绿;
硫酸铁是一种黄色的溶液,故填黄。
b
固体、液体和气体均可作溶液中的溶质,故填固体、液体;
可做溶剂的物质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故填水。
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后形成的溶液,其中碘为溶质,酒精为溶剂,所以碘酒就是碘的酒精溶液,故填是。
24.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
NaOH、CuSO4、NaCl、CaCO3、NH4NO3
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他的理由是:(用化学式填空)
(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九单元第47课时
课题
1
溶液的形成(2)同步练
【答案】CaCO3
CuSO4
NaOH
NaCl
NH4NO3
【详解】
(1)若不溶于水,则是碳酸钙:CaCO3;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硫酸铜:CuSO4;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氢氧化钠:NaOH;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且是无色溶液的,则是氯化钠:NaCl;
(5)若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则是硝酸铵:NH4NO3。
25.实验室有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冰水混合物,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
(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纯净物的_______,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_。
(2)溶液区别于浊液的特征是_______。
【来源】9.1
溶液的形成-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时同步练(人教版)
【答案】⑦
①⑧⑨
②④⑥
均一、稳定
【详解】
(1)⑦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①食盐水、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均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②钡餐((含有不溶于水的硫酸钡))、④血液,⑥泥水均是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③牛奶、⑤肥皂水均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故填:⑦;①⑧⑨;②④⑥。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故填:均一、稳定。
26.用水鉴别物质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其规律会使学习更轻松。王昊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它们是NaOH、CuSO4、NaCl、CaCO3,老师只提供蒸馏水,王昊同学认真考虑了一会儿,认为分别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成分,他的理由是:
(1)根据是否溶于水,可鉴别出_____;
(2)根据溶于水时形成蓝色溶液,可鉴别出_____;
(3)将溶于水时形成无色溶液的两种物质分为一组,根据溶液温度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可鉴别出____。
【来源】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7.1 溶解与乳化
【答案】CaCO3(或碳酸钙)
CuSO4(或硫酸铜)
升高
NaOH(或氢氧化钠)[或不变
NaCl(或氯化钠)]
【详解】
(1)四种白色固体NaOH、CuSO4、NaCl、CaCO3中难溶于水的是碳酸钙,因此根据是否溶于水,可鉴别出CaCO3;
(2)硫酸铜的水溶液呈现蓝色,因此根据溶于水时形成蓝色溶液,可鉴别出CuSO4;
(3)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而氯化钠溶于水无现象,因此将溶于水时形成无色溶液的两种物质分为一组,根据溶液温度升高(或不变),可鉴别出?NaOH(或?NaCl)。
27.水是生命之源,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生活中可________使硬水变成软水
(2)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①面粉
②蔗糖
③植物油
④冰块
(3)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发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来源】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1“我们的水资源”知识过关练习题
【答案】煮沸

2H2+O22H2O
【详解】
(1)使硬水变成软水的方法有蒸馏和煮沸,生活中可煮沸使硬水变成软水
(2)面粉在水中形成的悬浊液,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乳浊液,而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冰和水是同一物质;故填:②;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为1:2,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发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答案:
(1)煮沸;
(2)②;
(3)2H2+O22H2O。
28.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3)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中,所得的溶液里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4)铁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里,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来源】人教版(河南专版)2018届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练习: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答案】
氢氧化钙

酒精

白磷
二硫化碳
硫酸亚铁 

【解析】根据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解答。
解: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1)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
(2)医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
(3)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中,所得的溶液里溶质是白磷,溶剂是二硫化碳;
(4)铁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形成硫酸亚铁的水溶液,溶质是硫酸亚铁,溶剂是水。
29.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试猜想:
(1)装置A产生的现象是_____,原因是_____。
(2)装置B产生的现象是_____,原因是_____。
【来源】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练)-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沪教全国版)
【答案】石蜡融化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木板上的水结冰,木板与烧杯连接在一起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
【详解】
(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因此石蜡融化,烧杯底和木板脱离;
(2)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因此水会结冰,烧杯底和木板粘住。
30.水的作用不可忽视.如图中五个实验分别用到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水作________(填“溶剂”或“溶质”),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
(2)实验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实验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原理是________;
(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________;
(5)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E中水的作用________.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二节中档难题提升题
【答案】溶剂
搅拌,加速溶解
3Fe+2O2Fe3O4
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集气瓶底部
4P+5O22P2O5
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装置内气压减小,大气压把水压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内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
隔绝空气
CO2+H2O=H2CO3
【详解】
(1)在溶液中只要有水,水一定作溶剂;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有搅拌,加速溶解的作用;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方程式为:3Fe+2O2Fe3O4;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是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集气瓶底部;
(3)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方程式为:4P+5O22P2O5;由于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装置内气压减小,大气压把水压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内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
(4)热水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能使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所以提供了热量,使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验证没有氧气是否能燃烧,所以水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5)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反应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1.果果利用如图装置探究一些物质与水作用时热量的变化情形,向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加入三种不同物质,搅拌后得到透明澄清的溶液。则回答:
(1)该实验中需要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若食盐溶于水中得到无色溶液,则该溶液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仔细观察探究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试管中加入的物质
硝酸铵
食盐
氢氧化钠
U型管中水柱的变化
_____
基本不变
____
(3)假如果果旅途中出现感冒高烧不退的症状,她会选择上述三种物质中的_________溶于水中迅速制备一个冰袋用于冰敷,请你帮忙分析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来源】《课时同步练》3.1.1
溶解的过程、乳化现象-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同步练(鲁教版)
【答案】加快溶解速率
NaCl
H2O
a升高b降低
a降低b升高
硝酸铵
硝酸铵溶于水的过程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
【详解】
(1)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食盐溶于水得到氯化钠溶液,溶质是NaCl,溶剂是H2O;
(2)向试管中加入硝酸铵,硝酸铵溶于水的过程吸热,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减小,U型管中水柱a升高b降低;
向试管中加入烧碱,烧碱溶于水的过程放热,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增大,U型管中水柱a降低b升高;
(3)若出现感冒高烧不退的症状,需要物理降温,所以选择硝酸铵制成冰袋,因为硝酸铵溶于水的过程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以下是一些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溶质一定是固体,④均一,⑤稳定,⑥各部分的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⑥
2.下列措施中:①加热,②振荡,③搅拌,④将溶质的大颗粒粉碎,可以加快固体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④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⑤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⑦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⑤⑥
B.②⑤⑥
C.③⑥⑦
D.⑤⑥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②溶液一定是溶质和水组成;
③溶液可以有颜色,它不一定是无色液体;
④冰块投入水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含有“水”字的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蒸馏水
B.矿泉水
C.食盐水
D.澄清的石灰水
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B.从溶液中取出部分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C.溶液的状态一定是液体
D.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两种,溶剂只是一种
7.多媒体教室中安装有白板,用白板笔写字时能闻到一种特殊的气味,这是因为其所用墨水中的溶剂通常是
A.水
B.酒精
C.食盐水
D.植物油
8.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B.高锰酸钾和碘两种物质分别加入汽油中都能形成溶液
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的原理
D.根据溶液的稳定性来推理,温度不变、水分不蒸发,蔗糖和水不分离
9.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D.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10.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水洗去木薯上的泥土
B.用醋洗去热水壶里的水垢
C.用汽油除去铁栏杆上的油污
D.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11.下列不属于乳化现象在生活中应用的是(  )
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沾染的油污
B.用洗发液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用洗衣粉洗去手上的油污
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12.同学们做完实验后的玻璃试管中常附着难清洗的物质。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
A.内壁有CaCO3的试管用稀盐酸清洗
B.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
C.内壁有铜粉的试管用稀硫酸清洗
D.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
13.下列关于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只能有一种物质作溶质的混合物
B.溶质和溶剂混合时最初是混合物,等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为澄清、透明的纯净物了
C.溶液是无色、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
D.溶液是一种物质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1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C.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
D.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40%
15.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有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下列过程与上述原理相似的是
A.用洗涤剂洗碗
B.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C.用烧碱除油污
D.用盐酸除去铁锈
16.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第二方案比第一方案更方便合理的是
A
B
C
D
实验要求
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
清洗金属表面油污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
区分矿泉水和蒸馏水
第一方案
通过NaOH溶液
用洗洁精洗涤
加热
加肥皂水
第二方案
通过灼热的碳粉
用水洗涤
滴加醋酸
蒸发结晶
17.小郑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如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不可能是(??

A.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B.纯碱和稀盐酸
C.硝酸铵和水
D.烧碱和水
18.给下列混合物归类:(填序号)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冰水混合物⑧色拉油溶于汽油。属于溶液的是_____,属于乳浊液的是_____。
19.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l)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A
高锰酸钾
B
汽油
C
面粉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_____(填字母)。
A
烧碱
B
硝酸铵
C
氯化钠
20.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高锰酸钾
B
汽油
C
面粉
D
白糖
(2)碘酒中的溶剂为_____。
(3)如图,往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片刻后,U形管右侧液面将_____(填“升高”或“降低”),试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_____。
21.将少量①橄榄油②醋③冰块④白糖⑤肥皂水⑥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其中_____形成乳浊液,_____形成溶液(写序号)。
22.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但仍不建议直接饮用。因为中间经过管道、水箱等多个环节,容易被微生物、细菌、重金属污染,所以自来水一定要处理后才能饮用。
(1)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包括自来水)中含有铁、锰、铜、锌、钙等多种矿物质。这里的铁、锰、铜、锌、钙等是指_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___________。
(3)家庭中将自来水处理成能饮用的水的方法可以是_________。(任写一个)
(4)在自来水中加入洗涤剂可以除去衣物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作用。
23.溶液
(1)概念:_____或_____分散到_____里形成的_____、_____混合物叫做溶液
(2)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_____色,FeSO4溶液为_____色,Fe2(SO4)3溶液为_____色
b、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或气体;_____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_____碘的酒精溶液)
24.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
NaOH、CuSO4、NaCl、CaCO3、NH4NO3
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他的理由是:(用化学式填空)
(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实验室有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冰水混合物,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
(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纯净物的_______,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_。
(2)溶液区别于浊液的特征是_______。
26.用水鉴别物质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其规律会使学习更轻松。王昊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它们是NaOH、CuSO4、NaCl、CaCO3,老师只提供蒸馏水,王昊同学认真考虑了一会儿,认为分别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成分,他的理由是:
(1)根据是否溶于水,可鉴别出_____;
(2)根据溶于水时形成蓝色溶液,可鉴别出_____;
(3)将溶于水时形成无色溶液的两种物质分为一组,根据溶液温度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可鉴别出____。
27.水是生命之源,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生活中可________使硬水变成软水
(2)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①面粉
②蔗糖
③植物油
④冰块
(3)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发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28.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3)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中,所得的溶液里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4)铁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里,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9.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试猜想:
(1)装置A产生的现象是_____,原因是_____。
(2)装置B产生的现象是_____,原因是_____。
30.水的作用不可忽视.如图中五个实验分别用到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水作________(填“溶剂”或“溶质”),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
(2)实验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实验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原理是________;
(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________;
(5)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E中水的作用________.
31.果果利用如图装置探究一些物质与水作用时热量的变化情形,向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加入三种不同物质,搅拌后得到透明澄清的溶液。则回答:
(1)该实验中需要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若食盐溶于水中得到无色溶液,则该溶液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仔细观察探究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试管中加入的物质
硝酸铵
食盐
氢氧化钠
U型管中水柱的变化
_____
基本不变
____
(3)假如果果旅途中出现感冒高烧不退的症状,她会选择上述三种物质中的_________溶于水中迅速制备一个冰袋用于冰敷,请你帮忙分析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