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某温度时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NaCl固体,充分溶解,若有不能溶解的氯化钠,则将其过滤除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发生了离子的扩散
B.②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③溶液中溶质质量为40g
D.③和④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玉田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C
【详解】
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①→②发生了离子的扩散,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某温度时,②中是100g水中溶解了20g氯化钠,根据实验图示可知,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②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某温度时,最终形成136g溶液,即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则③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6g,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③和④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③和④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在其他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对下列四种溶液作对应的处理,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的是( )
A.
B.
C.
D.
【来源】9.3
溶液的浓度-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时同步练(人教版)
【答案】A
【详解】
A、升高温度时,由于溶质的质量增加,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故正确;
B、若开始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时,由于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变,故错误;
C、加水时,若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变;若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同一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故错误;
D、加热该种溶质,若原来是不饱和溶液,则不会继续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变,若原来是饱和溶液,则会继续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故错误。
故选:A。
3.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将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来源】2021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学业水平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C
【详解】
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50g水中最多可溶解15gA,所以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选项A正确;
B、将t2℃的C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所以C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选项B正确;
C、t2℃时,A、B两种溶液的状态没有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选项C不正确;
D、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选项D正确。
故选C。
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来源】6.3
物质的溶解性-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时同步练(沪教版)
【答案】C
【详解】
A.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
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恰好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正确;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质量分数大于a的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错误;
D.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
故选C。
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
B.40℃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40℃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将130g2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D
【详解】
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故选项不正确;
B.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4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33.3%,故选项不正确;
C.4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不正确的,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不正确;
D.20℃甲的溶解度为30g,130g
20℃甲的饱和溶液中溶剂为100g,溶质为30g,升温到40℃,溶解度为50g,所以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2℃时,等质量的甲和乙配成饱和溶液,甲需要的水多
B.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乙大
D.t1℃时,100g水中溶解的甲、乙质量一定相等
【来源】练习13
物质的溶解性-2020-2021学年【补习教材?寒假作业】九年级化学(沪教版)
【答案】B
【详解】
A、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甲和乙配成饱和溶液,甲需要的水少,故错误;
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正确;
C、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升温到t2℃,都不会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还是相等,故错误;
D、t1℃时,100g水中溶解的甲、乙质量不一定相等,没有说达到饱和状态,故错误;
故选:B。
【点睛】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t1℃时,a、c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在t2℃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不会有晶体析出
C.a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b
>
a=c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南京市致远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D
【详解】
A、在t1℃时,a、c溶解度曲线相交,故溶解度相同,则a、c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B、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t2℃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不会有晶体析出,正确;
C、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a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时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
D、在t2℃时,a、b、c的溶解度大小为a=b>c,在t1℃时,a、b、c的溶解度大小为b>a=c,a、b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要按t2℃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故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b>a>c,错误;
故选D。
8.某硝酸钾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判断错误的是( )
A.n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n、P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同
C.p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p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n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来源】上海市松江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十二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C
【详解】
A、n中有部分固体未溶解,溶液是饱和溶液,此选项正确;
B、n中溶质的质量少于p中溶质质量,则n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p中溶质质量分数,此选项正确;
C、p中溶液可能恰好是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
D、p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n中溶液的溶质质量,此选项正确。
故选C。
9.如图中曲线为
KNO3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W)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M、N、P
三点分别表示三份
KNO3
溶液的质量分数和温度。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其它条件不变,加水稀释
N
点溶液可使其至
M
点
B.M、N
点代表的是饱和溶液,P
点代表的是不饱和溶液
C.其它条件不变,将
P
点或
N
点溶液降温
40℃后溶液均可至
M
点
D.维持溶液原温度蒸发溶剂时,M、N
点均不动,P
点垂直上移可至
N
点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A
【详解】
A、加水稀释后溶液会由饱和变为不饱和,N点溶液和M点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故A说法错误;
B、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与溶解度成正比,图示相当于溶解度曲线图,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是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是不饱和溶液,故B说法正确;
C、由图示可知将P点溶液降温40℃后溶液移动至M点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如果将N点溶液降温40℃后溶液会析出晶体,也会到达M点,也是饱和溶液,故C说法正确;
D、恒温蒸发溶剂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维持溶液原温度蒸发溶剂时,M、N点均不动,由图示可知P点垂直上移可至N点,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从40°C降到20°C,溶质质量分数b>a=c
B.40°C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量分数为
C.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40°C降到20°C
,a析出的晶体多
D.40°C时将a的饱和溶液m克加水稀释到2m克,则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D
【详解】
A、20℃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从40℃降到20℃,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40℃的溶解度计算,所以溶质质量分数b>a>c,故A错误;
B、4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A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量分数,故B错误;
C、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40℃降到20℃,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的晶体质量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
D、40℃时将a的饱和溶液m克加水稀释到2m克,则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D正确。
故选:D。
11.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锌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
B.从m1变化到m2时,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变大
C.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
D.Cu的活动性比Ag强,只用盐酸无法探究两者活动性强弱
【来源】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A
【详解】
A.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且金属活动性差距越大,反应越易发生。依次发生的反应为:Zn+2AgNO3=2Ag+Zn(NO3)2、Zn+Cu(NO3)2=Zn(NO3)2+Cu,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溶质只有Zn(NO3)2,金属单质可能是Ag、Cu,也可能是Ag、Cu、Zn,即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2种或3种,此选项错误;
B.
从m1变化到m2时,溶液中有3种金属离子,溶质为AgNO3、Zn(NO3)2、Cu(NO3)2,即少量的硝酸银参加反应,硝酸银溶液没有完全反应,,反应后溶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变大,此选项正确;
C.
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有2种金属离子,即溶质为Zn(NO3)2、Cu(NO3)22种,金属离子为Zn2+、Cu2+,此选项正确;
D.
Cu、Ag都不与盐酸反应,用盐酸进行探究,只能说明两种金属都位于H后,无法探究两者活动性强弱,此选项正确。
故选A。
【点睛】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且金属活动性差距越大,反应越易发生。
12.本题有甲、乙两图,图甲为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图乙为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R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
关于图乙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物质是氯化铵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烧杯①小于烧杯②
C.若使烧杯③中的固体溶解,只能采用加水的方法
D.烧杯①②③中,只有烧杯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来源】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测试——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
【答案】B
【详解】
A、由图甲可知,t2℃时,NH4Cl的溶解度小于60g,而烧杯②中在t2℃时,100g水中溶解了60gR,所以R是KNO3,故A选项错误;
B、由图甲可知,t1℃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40g。t1℃时,
200g水中加入60g
KNO3得到烧杯①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而烧杯③中的溶液是t1℃时KNO3的饱和溶液,所以烧杯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烧杯③,故B选项正确;
C、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使烧杯③中的固体溶解可以采用加水或升高温度的方法,故C选项错误;
D、由图甲可知,t2℃时,KNO3的溶解度为60g,所以烧杯②中的溶液也是饱和溶液。烧杯①、②、③中,烧杯②、③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13.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取65gKCl溶液放入甲烧杯中,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无溶剂损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是KCl的饱和溶液
B.乙和丙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相等
C.丁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为34%
D.若乙烧杯中溶液恰好饱和,则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
【来源】上海市崇明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D
【详解】
A、由于甲中加入5g氯化钾完全溶解,说明甲烧杯中是氯化钾的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B、丙烧杯中有晶体析出,则乙和丙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错误;
C、丁烧杯中KCl溶液是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可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进行计算,为,故错误;
D、65gKCl溶液放入5g氯化钾得到70g溶液,丙过滤后得到饱和的丁和滤渣3g,则丁烧杯中是67g的氯化钾饱和溶液,由于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则表示该温度下100g水中能溶解34g氯化钾达到饱和,那么67g的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为17g,溶剂为50g,则甲中溶质为15g,乙中溶质为20g,因此40℃时,100g水中能溶解40g氯化钾达到饱和,故正确。
故选D
14.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下图中的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n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C.t℃,25g该物质放入80g的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D.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n【来源】2020年重庆市部分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十七)
【答案】D
【详解】
A、该图并未体现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无法得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不符合题意;
B、n点时,溶质质量为25g,溶剂质量为100g,故n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t℃,25g该物质放入80g的水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n、m点溶质质量相同,溶液质量:n>m,故溶质质量分数:n<m,w、z都是t℃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n故选D。
15.如图为M、N两种固体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C%)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40gM放入6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B.M、N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M=N
C.80gN放入120g水中全部溶解,此时溶液的温度一定高于t1℃
D.100gN的溶液,蒸发15g水、冷却至t1℃后得到10gN的晶体(不含结晶水),原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来源】2020年4月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济宁市第十三中学(五四制)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C
【详解】
A、由图可知,t1℃时,M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即在100gM的饱和溶液中有40g溶质M和60g溶剂水,因此将40gM放入6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选项A正确;
B、由图可知,在t1℃时,M和N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因此将二者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质析出,到t1℃时仍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选项B正确;
C、将80gN放入120g水中全部溶解,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等于t1℃时N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说明此时的温度等于或高于t1℃。选项C错误;
D、100gN的溶液,蒸发15g水、冷却至t1℃后得到10gN的晶体,此时的溶液为N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N的质量为:(100g-15g-10g)×40%=30g,则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选项D正确。
故选:C。
16.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2℃时,将45gA加入到________g水中,完全溶解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2)若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物质的溶液(填“A”、“B”或“C”)。
(3)现有t1℃的不饱和C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C的质量③C的质量分数④t1℃时C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
Ⅰ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C至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Ⅱ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___。
(4)取A、B的混合物50g溶于100g热水,待冷却到t1℃,若A析出而B不析出,则混合物中A的质量分数w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质量分数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民办新竹园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150
升高温度并加入固体A
C
①④
②④
大于60%
【详解】
(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100g水最多能够溶解30g的A物质,所以将45gA加入到水中,完全溶解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升高温度并加入固体A;
(2)t2℃时,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小于A、B物质t1℃时的溶解度,所以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C物质的溶液;
(3)Ⅰ、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C物质至饱和,增加的是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增大,质量分数增大,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不变的量有:溶剂质量、溶解度,故选:①④;
Ⅱ、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溶质不变,溶剂减小,溶液的质量减小,质量分数增大,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不变的量有溶质质量和溶解度,故选:②④;
(4)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B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混合物中A的质量大于30g,混合物中A的质量分数w的取值范围是。
17.根据如图所示的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15℃时,KNO3和NaCl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0℃时,向100g水中加入30gKNO3,充分溶解;
①所得溶液在10℃时是KNO3的____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蒸发掉50g水后(温度仍为10℃),与溶液共存的KNO3固体的质量约为_____________g;
(3)现将30gKNO3和20gNaCl同时放入一个盛有30℃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氯化钠
饱和
60g
20%
【分析】
溶解度曲线分析。
【详解】
(1)由图得15℃时,KNO3和NaCl中溶解度较大的是氯化钠,故填:氯化钠;
(2)由图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则10℃时,向100g水中加入30gKNO3,充分溶解,固体只能溶解20g,溶液为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为120g
①所得溶液在10℃时是KNO3的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②蒸发掉50g水后(温度仍为10℃),剩余的水中只能溶解10g,与溶液共存的KNO3体的质量约为30g-10g=20g;
(3)现将30gKNO3和20gNaCl同时放入一个盛有30℃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固体全部溶解,溶液质量为100g+30g+20g=150g,,所得溶液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填:20%。
【点睛】
溶解度影响因素:溶剂种类、溶质种类、温度等。
1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把30g物质a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3)将a物质N点状态下的溶液转化到M点的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物质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高
c.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d.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
【来源】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饱和
c>b>a
升高温度,然后恒温蒸发溶剂
bc
【详解】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把30g物质a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只能溶解20g的a物质,所以形成溶液的质量120g,是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2)t3℃时,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溶质质量最小,溶剂的质量最大,而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溶质质量最大,溶剂质量最小,所以将100g的a、b、c三种饱和溶液,所得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3)M点为a物质在t3℃时的饱和溶液,而N点在曲线下方,是t2℃时的不饱和溶液,欲a物质N点状态下的溶液转化到M点的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升高温度,然后恒温蒸发溶剂;故答案为:升高温度,然后恒温蒸发溶剂;
(4)a、若采用升高温度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错误;
b、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物质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读数偏大,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配制的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高,该选项正确;
c、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解度下降,析出固体,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该选项正确;
d、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a和b溶液将析出固体,t1℃时,b物质的溶解度高于a物质,c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变,故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该选项错误。
故选bc。
19.在某温度下,分别向盛有等质量蒸馏水的两烧杯中逐渐加入固体溶质乙或丙,图中x表示所加固体的质量,y表示溶液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
(1)该温度时,乙的溶解度为_______
(2)该温度时,等质量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固体的质量______
A乙>丙
B
乙<丙
C
乙=丙
D
无法判断
(3)从50g该温度下丙的饱和溶液中取走25g溶液,然后加水到50g搅拌均匀:再倒出25g溶液,在剩余溶液中再加水25g搅拌均匀:第三次再倒出25g溶液,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
(4)该温度时,现有质量分数均为w%的两份乙溶液:200g与300g,若将两份溶液分别蒸发80g水,再一起冷却到原温度时,依次析出晶体为mg与ng,则m与n的关系为______
(5)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可以看作是水“溶解”在了空气中,当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超过“饱和”时,水就会凝结析出。如图是空气中水蒸气的饱和含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甲一己代表含水量不同的空气,在不额外增加水蒸气的情况下,能反映“露”这一现象形成的过程是(______)
A甲→乙
B乙→已
C甲→丁
D丙→戊
【来源】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武汉二中广雅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50g
D
5%
D
【分析】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溶解度的理解。
【详解】
(1)由题意和图可知,乙达到溶质与水的质量比为0.5时固体乙固体就不可以再溶解,达到饱和,溶剂质量为100g乙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是100g×0.5=50g,该温度乙的溶解度为50g,故填:50g;
(2)A、题目中没有提供乙和丙的溶解度曲线变化趋势,无法判断哪个降温析出的固体质量多,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A解析可知,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A解析可知,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A解析可知,D正确,符合题意;
故填:D;
(3)该温度时,丙达到溶质与水的质量比为0.25时固体丙固体不可以再溶解,达到饱和,溶剂质量为100g丙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是100g×0.25=25g,该温度丙的溶解度为25g,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从50g该温度下丙的饱和溶液中取走25g溶液,溶质质量为25g×20%=5g,然后加水到50g搅拌均匀:再倒出25g溶液,溶液剩余25g,溶质剩余2.5g,在剩余溶液中再加水25g搅拌均匀:第三次再倒出25g溶液,溶液剩余25g,溶质剩余1.25g,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
故填:5%;
(4)该温度时,现有质量分数均为w%的两份乙溶液:200g与300g,若将两份溶液分别蒸发80g水,再一起冷却到原温度时,依次析出晶体为mg与ng,题目中没有说明原溶液是否饱和,
若原溶液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质量相同,m=n,
若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时,200g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需要蒸发掉的溶剂质量少于300g的不饱和溶液,故均蒸发掉80g水时200g溶液先变成饱和溶液,析出的晶体更多,故m>n,
所以m≥n,故填:m≥n;
(5)A、露水的出现是因为温度降低水蒸气达到饱和有一部分水蒸气液化成小液滴形成的,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A解析得,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A解析得,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A解析得,丙的水蒸气含量大于戊的,而戊又是饱和状态,丙→戊有小液滴出现,D正确,符合题意;
故填:D。
【点睛】
水蒸气的饱和含量分析结合溶解度曲线。
2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2)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
(3)配制t2℃时甲的饱和溶液75克,需要甲的质量是_____;完成该实验除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
(4)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100克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都是饱和溶液
B
溶液的质量:丙>乙>甲
C
溶剂的质量:丙>乙>甲
D
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来源】2020年6月江苏省常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乙>甲=丙
降温结晶
25g
量筒、玻璃棒
BC
【详解】
(1)根据溶解度曲线,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2)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配制t2℃时甲的饱和溶液75g,需要甲的质量是:75g××100%=25g,完成该实验除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量筒、玻璃棒;
(4)A、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丙变成不饱和溶液,选项A不正确;
B、因为降温过程中,丙溶液质量不变,甲析出晶体比乙多,因此所得溶液的质量:丙>乙>甲,选项B正确;
C、t2℃时溶解度大小是:甲﹥乙﹥丙,故100g饱和溶液中甲的溶剂质量最小,丙的溶剂质量最大,因为降温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因此溶剂的质量:丙>乙>甲,选项C正确;
D、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100克降温到t1℃,甲、乙仍然都是饱和溶液,t1℃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因此乙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由于甲在t1℃时的溶解度大于丙在t2℃时的溶解度,因此甲的质量分数大于丙,即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选项D不正确。故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100克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BC。
21.下图1为a、b、e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图1中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
(2)
a中混有少量c,提纯a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
40°C时,取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将温度降到30°C,固体溶解情况如图2所示。
①烧杯丙中所溶解的物质是___________(选填“a”“b”
或“c”
),状态2甲烧杯中的溶液____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双选)。
A状态1的三个烧杯中溶剂质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B状态1的三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
C状态2的三个烧杯中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丙>乙
D状态2的三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丙=乙
【来源】2020年江西省创新协同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30℃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b
不一定
BC
【详解】
(1)如图所示图1中P点为a和b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该点的意义是30℃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2)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大,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中混有少量c,提纯a可采用的方法是冷却结晶。
(3)
40℃时,取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将温度降到30℃,根据图2所示固体溶解情况可知:
①恒温条件下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分,一定会有晶体析出,溶解度大的物质析出的晶体越多,继续降温,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b会继续析出晶体,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所以a析出晶体的量比b多,因此烧杯乙种所溶解的是a,烧杯丙中所溶解的物质是b;40℃时,c的饱和溶液蒸发水分,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低温度,上一过程析出的晶体会溶解只到溶液达到饱和,如图所示,状态2甲烧杯中没有晶体剩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为饱和状态,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A、状态1为40℃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于4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a>b>c,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烧杯中是c的饱和溶液,乙烧杯中是a的饱和溶液,丙烧杯中是b的饱和溶液,因此三个烧杯中溶剂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丙>乙,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A选项的分析可知状态1的三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状态1时三个烧杯中溶液的质量相等,经过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过程变为状态2,根据上述分析,乙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丙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甲烧杯没有析出晶体,因此状态2的三个烧杯中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丙>乙,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根据以上分析状态2的情况下,丙和乙均为饱和溶液,且30℃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因此丙和乙两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时若甲烧杯为c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比a和b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小,因此三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丙=乙,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C。
22.水的生活、生产和化学实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Ⅰ.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在净水过程中常用高铁酸钾(K2FeO4)作絮凝剂.
(1)制备K2FeO4的化学方程式为2Fe(OH)3+3Cl2+10KOH═2K2FeO4+6X+8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中,过滤是为了除去水中的________杂质.
(3)Ⅱ.欲证明一瓶无色透明液体是纯水,可靠的实验方法是______(选填字母)
A
1.01×105Pa时沸点为100℃
B
测得其pH=7
C
电解时得到H2与O2的体积比为2:1
(4)Ⅲ.请根据如图实验操作,并结合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其中甲、乙、丙均不含结晶水)
①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试管内所盛饱和溶液的溶质为对应溶解度曲线中的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②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甲、乙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________℃.
③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没有剩余固体)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
【来源】2017年福建省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KCl
+6
不溶性
A
CaO+H2O=Ca(OH)2
丙
t2
丙<甲<乙
【详解】
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2Fe(OH)3+3Cl2+10KOH═2K2FeO4+6X+8H2O,则X是氯化钾;设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1)×2+x+(﹣2)×4=0,x=+6;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中,过滤是为了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答案为:(1)KCl;+6;
(2)不溶性;
Ⅱ.欲证明一瓶无色透明液体是纯水,可靠的实验方法是蒸馏,即1.01×105Pa时沸点为100℃;故答案为:A;
Ⅲ.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试管内所盛饱和溶液的溶质为对应溶解度曲线中的丙,因为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能配制相同浓度的甲、乙饱和溶液;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没有剩余固体)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丙<甲<乙,因为降温后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丙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还是最小;故答案为:①CaO+H2O=Ca(OH)2;丙;②t2;③丙<甲<乙。
23.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
与c
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
P
点。据图回答:
(1)P
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2)t2℃时
30g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
80g
溶液吗?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t2℃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_________(填物质序号)。
(4)将
t2℃时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5)若b
中含有少量a,则提纯
b
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6)将t2℃时等质量的
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剂质量:a>b
B析出晶体质量:a>b
C溶质质量分数:a<b
【来源】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第二中学、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不能
c<
b<
a
c
蒸发结晶
BC
【详解】
(1)a
与c
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
P
点,P
点的含义是: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
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物质,50g水中最多溶解25ga物质,将30g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
75g
溶液,不能形成80g溶液。故填:不能。
(3)t2℃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直接看图中t2℃时的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c<
b<
a。
(4)将
t2℃时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a、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所以降温到
t1℃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就是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饱和溶液中溶解度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此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质量分数b>a;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故降温后c的质量分数就是降温前t2℃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又因为饱和溶液中溶解度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t2℃时c饱和溶液的溶解度(纵坐标)小于t1℃时a溶液的溶解度(纵坐标),降温后c的质量分数小于a的质量分数,所以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c<
a
<
b,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c。故填c。
(5)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若b
中含有少量a,则提纯
b
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填:蒸发结晶。
(6)将t2℃时等质量的
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
A.
降温对溶剂质量没有影响,只是溶质会析出,降温前t2℃时溶解度a>b,等质量的
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a<b,故降温后溶剂质量也是a<b。故A不符合题意;
B.
降温前后a的溶解度变化较b大,等质量的
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晶体质量:a>b
。故B符合题意;
C.
a、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所以降温到
t1℃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就是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饱和溶液中溶解度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此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质量分数:a<b。故C符合题意。
故选:BC。
24.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D.白糖
(2)下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向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②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___乙(填“<”、“=”或“>”)。
(3)将t2℃时接近饱和的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②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
③溶液的质量可能增大
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增大
【来源】2019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工大附中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D
B
28.6%
>
①②③
【详解】
(1)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显紫色,汽油、面粉难溶于水,白糖溶于水,溶液显无色,故选:D;
(3)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时20g,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A、C是不饱和溶液,向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6%;故填:B;28.6%;
②降低温,甲物质会析出晶体,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故填:>;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t2℃时接近饱和的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
①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溶质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②若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则溶剂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③若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则溶液的质量增大,故正确;
④将t2℃时接近饱和的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故错误;
故选:①②③。
2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在a、b两只烧杯中各装入100g水,然后分别加入40g甲、乙两种物质充分搅拌后,按照下图进行操作,将不同状态下的烧杯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操作M、N分别是:升温、降温、加溶质、加水、过滤中的某一种单一操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在t2°C时的溶解度是________;
(2)烧杯b升温至t2°C,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精确到0.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烧杯②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③④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
C
a、b两烧杯比较,a烧杯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操作M至少有4种方法
E若烧杯②④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操作M、N可能相同
【来源】2019年6月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武汉六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50g
固体增多
28.6%
BE
【详解】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在t2℃时的溶解度是50g;
(2)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图温度变化可知会析出晶体,所以烧杯b升温至t2℃,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增多;
(3)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在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在t1℃时,在a烧杯中装入100g水,加入40g甲充分搅拌后,最多溶解30g,升温至t2℃时,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为40g,所以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A、甲在t2℃时的溶解度是50g,升温到t2℃,再增加溶质,烧杯②可能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t2℃时,都是饱和溶液时,烧杯③④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故选项正确;
C、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a、b两烧杯比较,a、b烧杯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错误;
D、操作M可以降温、加水、过滤,至少有3种方法,故选项错误;
E、若烧杯②④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操作M、N可能相同,都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正确。故选BE。
26.如图是三种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填“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2)实验室配制溶液有如下步骤:(已知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
①计算:20℃时,将67g的KCl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_______g。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水倒入烧杯中,提供的量筒规格有10mL、③20mL、50mL,应该选择___mL的量筒。
③混匀:用_____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3)根据以上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多选)。
A
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4g,表示100gKNO3饱和溶液中含64gKNO3
B
Ca(OH)2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于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C
KNO3混有少量KCl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
D
60℃时,将等质量的KNO3、KCl两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KNO3需要水的质量大于KCl
(4)某同学测得B物质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80
B物质的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51.1
①根据表中测出的溶解度数据,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画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_____。
②根据如图1可知,T=_____℃时,C物质的溶解度等于A物质的溶解度。
③要使接近饱和的A、B、C三种溶液都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相同方法是_______(任填一种)。
④30℃时,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150g,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需要向其中加水_______g。
⑤如图2所示:常温下分别向装有适量A、C物质的两支试管里加入等量蒸馏水,充分振荡后,两支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装C物质的试管中固体增多,装A物质的试管中固体减少。请你对此现象做出解释:_____。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逐渐增大
18
20
玻璃棒
BC
10
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50
温度降低,C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析出晶体,A溶解度増大,A继续溶解
【分析】
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
【详解】
(1)由图像可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是增大;
(2)①设加入水的质量为g,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所以67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17g,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列等式:,;②换算出水的体积是18mL,故选20mL规格的量筒;③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均匀混合;
(3)
A、40℃时,表示100g水中含有64g
KNO3,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像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影响较小,故B符合题意;
C、KNO3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溶解度明显降低,因此可以降温结晶得到,故C符合题意;
D、60℃时,将等质量的KNO3、KCl两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KNO3的溶解度大于KCl,所以需要水的质量小于KCl,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4)①如图所示;②根据图像,温度在10℃时,C和A的溶解度相等;③使溶液从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可以加入溶质或者蒸发溶剂;④设加入水的质量为g,30℃时,C物质的溶解度为50g,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列等式:,求得=50;⑤温度降低时,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A物质溶解度增大,所以A物质会继续溶解。
【点睛】
本题根据溶解度的基本概念作答即可。
27.铜锌合金又称假黄金。向盛有30
g铜锌合金粉末样品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g。
(2)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写计算过程,下同)
(3)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1)0.2
(2)解∶设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硫酸锌质量为y
x=6.5g
y=9.8g
(3)由图分析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所需硫酸溶液的质量为100g,
因此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
答:(2)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为6.5g;
(3)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
【分析】
根据图可以知道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锌的质量和硫酸锌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详解】
(1)由图中信息知,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2)见答案;
(3)见答案。
【点睛】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是顺利完成本题的重要保证。
28.为测定某铁合金中铁的含量,现向14g该铁合金样品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实验过程及测得的数据如下: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14g样品中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_。
(3)该铁合金中铁的含量为______________。
(4)若将最终所得滤液蒸发掉10.8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5)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稀硫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1)
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解:反应生成的氢气由烧杯逸出,反应后减少的质量即生成氢气的质量:14g+100g-113.6g=0.4g。
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则
(3)80%
x=11.2g
该铁合金中铁的含量为:=80%
(4)30.4%
设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
y=30.4g
所得滤液蒸发掉10.8g水,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1.2g+100g-0.4g-10.8g=100g。
所得滤液蒸发掉10.8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4%
(5)20g
设100g稀硫酸中所含硫酸的质量为z。
z=19.6g
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相等,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稀硫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19.6g÷98%=20g。
【详解】
见答案。
【点睛】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易错点是由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29.取12g石灰石样品放入盛有105.4g稀盐酸溶液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且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水分和HCl气体的挥发)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150
g
12
g
157.6
g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欢口镇欢口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0g+12g-157.6g=4.4g,
答: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
(2)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
10g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3)设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y,
y=11.1g
杂质的质量为12g-10g=2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10%。
【详解】
见答案。
30.石灰石是主要修路材料之一,某兴趣小组用修路材料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小组取石灰石20g,将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平均分5次加入其中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7.8
15.6
13.4
m
13.4
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拼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们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这瓶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们将废液过滤,取部分溶液的质量与生产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表中m=___________;
(2)当20g石灰石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
(3)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a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来源】2020年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新塘三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三次加入盐酸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所以m的值是13.4g;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为二氧化碳的质量=20g-13.4g=6.6g;
(3)由图像可知: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25g-5g=20g,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5g,设20g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20g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3g,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20g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溶质的质量为5.3g
还有5g碳酸钠溶液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设5g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所以生成氯化钠的质量=5.85g+1.4625g7.3g
答: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5%,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7.3g.
【详解】
见答案。
31.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测量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称量68
g过氧化氢溶液和0.1
g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前后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计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__
_g。
(2)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实验室欲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配制成上述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多少?
【来源】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第二实验学校等六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68g+0.1g-67.3g=0.8g
答:制得氧气的质量是0.8g。
(2)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为x,
x=1.7g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分数是2.5%。
(3)设需要水的质量为y,
y=34g
答:需要水的质量为34g。
【详解】
见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某温度时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NaCl固体,充分溶解,若有不能溶解的氯化钠,则将其过滤除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发生了离子的扩散
B.②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③溶液中溶质质量为40g
D.③和④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在其他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对下列四种溶液作对应的处理,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的是( )
A.
B.
C.
D.
3.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将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
B.40℃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40℃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将130g2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
6.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2℃时,等质量的甲和乙配成饱和溶液,甲需要的水多
B.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乙大
D.t1℃时,100g水中溶解的甲、乙质量一定相等
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t1℃时,a、c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在t2℃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不会有晶体析出
C.a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b
>
a=c
8.某硝酸钾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判断错误的是( )
A.n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n、P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同
C.p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p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n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9.如图中曲线为
KNO3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W)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M、N、P
三点分别表示三份
KNO3
溶液的质量分数和温度。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其它条件不变,加水稀释
N
点溶液可使其至
M
点
B.M、N
点代表的是饱和溶液,P
点代表的是不饱和溶液
C.其它条件不变,将
P
点或
N
点溶液降温
40℃后溶液均可至
M
点
D.维持溶液原温度蒸发溶剂时,M、N
点均不动,P
点垂直上移可至
N
点
1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从40°C降到20°C,溶质质量分数b>a=c
B.40°C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量分数为
C.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40°C降到20°C
,a析出的晶体多
D.40°C时将a的饱和溶液m克加水稀释到2m克,则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1.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锌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
B.从m1变化到m2时,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变大
C.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
D.Cu的活动性比Ag强,只用盐酸无法探究两者活动性强弱
12.本题有甲、乙两图,图甲为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图乙为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R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
关于图乙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物质是氯化铵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烧杯①小于烧杯②
C.若使烧杯③中的固体溶解,只能采用加水的方法
D.烧杯①②③中,只有烧杯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13.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取65gKCl溶液放入甲烧杯中,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无溶剂损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是KCl的饱和溶液
B.乙和丙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相等
C.丁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为34%
D.若乙烧杯中溶液恰好饱和,则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
14.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下图中的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n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C.t℃,25g该物质放入80g的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D.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n15.如图为M、N两种固体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C%)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40gM放入6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B.M、N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M=N
C.80gN放入120g水中全部溶解,此时溶液的温度一定高于t1℃
D.100gN的溶液,蒸发15g水、冷却至t1℃后得到10gN的晶体(不含结晶水),原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16.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2℃时,将45gA加入到________g水中,完全溶解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2)若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物质的溶液(填“A”、“B”或“C”)。
(3)现有t1℃的不饱和C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C的质量③C的质量分数④t1℃时C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
Ⅰ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C至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Ⅱ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___。
(4)取A、B的混合物50g溶于100g热水,待冷却到t1℃,若A析出而B不析出,则混合物中A的质量分数w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质量分数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17.根据如图所示的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15℃时,KNO3和NaCl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0℃时,向100g水中加入30gKNO3,充分溶解;
①所得溶液在10℃时是KNO3的____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蒸发掉50g水后(温度仍为10℃),与溶液共存的KNO3固体的质量约为_____________g;
(3)现将30gKNO3和20gNaCl同时放入一个盛有30℃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把30g物质a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3)将a物质N点状态下的溶液转化到M点的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物质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高
c.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d.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
19.在某温度下,分别向盛有等质量蒸馏水的两烧杯中逐渐加入固体溶质乙或丙,图中x表示所加固体的质量,y表示溶液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
(1)该温度时,乙的溶解度为_______
(2)该温度时,等质量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固体的质量______
A乙>丙
B
乙<丙
C
乙=丙
D
无法判断
(3)从50g该温度下丙的饱和溶液中取走25g溶液,然后加水到50g搅拌均匀:再倒出25g溶液,在剩余溶液中再加水25g搅拌均匀:第三次再倒出25g溶液,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
(4)该温度时,现有质量分数均为w%的两份乙溶液:200g与300g,若将两份溶液分别蒸发80g水,再一起冷却到原温度时,依次析出晶体为mg与ng,则m与n的关系为______
(5)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可以看作是水“溶解”在了空气中,当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超过“饱和”时,水就会凝结析出。如图是空气中水蒸气的饱和含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甲一己代表含水量不同的空气,在不额外增加水蒸气的情况下,能反映“露”这一现象形成的过程是(______)
A甲→乙
B乙→已
C甲→丁
D丙→戊
2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2)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
(3)配制t2℃时甲的饱和溶液75克,需要甲的质量是_____;完成该实验除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
(4)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100克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都是饱和溶液
B
溶液的质量:丙>乙>甲
C
溶剂的质量:丙>乙>甲
D
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21.下图1为a、b、e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图1中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
(2)
a中混有少量c,提纯a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
40°C时,取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将温度降到30°C,固体溶解情况如图2所示。
①烧杯丙中所溶解的物质是___________(选填“a”“b”
或“c”
),状态2甲烧杯中的溶液____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双选)。
A状态1的三个烧杯中溶剂质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B状态1的三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
C状态2的三个烧杯中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丙>乙
D状态2的三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丙=乙
22.水的生活、生产和化学实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Ⅰ.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在净水过程中常用高铁酸钾(K2FeO4)作絮凝剂.
(1)制备K2FeO4的化学方程式为2Fe(OH)3+3Cl2+10KOH═2K2FeO4+6X+8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中,过滤是为了除去水中的________杂质.
(3)Ⅱ.欲证明一瓶无色透明液体是纯水,可靠的实验方法是______(选填字母)
A
1.01×105Pa时沸点为100℃
B
测得其pH=7
C
电解时得到H2与O2的体积比为2:1
(4)Ⅲ.请根据如图实验操作,并结合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其中甲、乙、丙均不含结晶水)
①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试管内所盛饱和溶液的溶质为对应溶解度曲线中的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②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甲、乙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________℃.
③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没有剩余固体)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
23.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
与c
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
P
点。据图回答:
(1)P
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2)t2℃时
30g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
80g
溶液吗?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t2℃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_________(填物质序号)。
(4)将
t2℃时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5)若b
中含有少量a,则提纯
b
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6)将t2℃时等质量的
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剂质量:a>b
B析出晶体质量:a>b
C溶质质量分数:a<b
24.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D.白糖
(2)下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向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②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___乙(填“<”、“=”或“>”)。
(3)将t2℃时接近饱和的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②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
③溶液的质量可能增大
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增大
2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在a、b两只烧杯中各装入100g水,然后分别加入40g甲、乙两种物质充分搅拌后,按照下图进行操作,将不同状态下的烧杯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操作M、N分别是:升温、降温、加溶质、加水、过滤中的某一种单一操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在t2°C时的溶解度是________;
(2)烧杯b升温至t2°C,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精确到0.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烧杯②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③④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
C
a、b两烧杯比较,a烧杯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操作M至少有4种方法
E若烧杯②④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操作M、N可能相同
26.如图是三种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填“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2)实验室配制溶液有如下步骤:(已知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
①计算:20℃时,将67g的KCl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_______g。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水倒入烧杯中,提供的量筒规格有10mL、③20mL、50mL,应该选择___mL的量筒。
③混匀:用_____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3)根据以上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多选)。
A
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4g,表示100gKNO3饱和溶液中含64gKNO3
B
Ca(OH)2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于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C
KNO3混有少量KCl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
D
60℃时,将等质量的KNO3、KCl两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KNO3需要水的质量大于KCl
(4)某同学测得B物质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80
B物质的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51.1
①根据表中测出的溶解度数据,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画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_____。
②根据如图1可知,T=_____℃时,C物质的溶解度等于A物质的溶解度。
③要使接近饱和的A、B、C三种溶液都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相同方法是_______(任填一种)。
④30℃时,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150g,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需要向其中加水_______g。
⑤如图2所示:常温下分别向装有适量A、C物质的两支试管里加入等量蒸馏水,充分振荡后,两支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装C物质的试管中固体增多,装A物质的试管中固体减少。请你对此现象做出解释:_____。
27.铜锌合金又称假黄金。向盛有30
g铜锌合金粉末样品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g。
(2)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写计算过程,下同)
(3)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28.为测定某铁合金中铁的含量,现向14g该铁合金样品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实验过程及测得的数据如下: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14g样品中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_。
(3)该铁合金中铁的含量为______________。
(4)若将最终所得滤液蒸发掉10.8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5)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稀硫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29.取12g石灰石样品放入盛有105.4g稀盐酸溶液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且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水分和HCl气体的挥发)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150
g
12
g
157.6
g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30.石灰石是主要修路材料之一,某兴趣小组用修路材料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小组取石灰石20g,将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平均分5次加入其中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7.8
15.6
13.4
m
13.4
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拼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们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这瓶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们将废液过滤,取部分溶液的质量与生产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表中m=___________;
(2)当20g石灰石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
(3)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a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1.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测量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称量68
g过氧化氢溶液和0.1
g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前后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计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__
_g。
(2)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实验室欲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配制成上述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多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