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第9单元实验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9单元实验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2-03 01:13:3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欲配制
10.0%的
NaCl
溶液
50g
,部分操作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A.取固体B.称固体C.量取水D.写标签
2.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C.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②中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0g
3.“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的配制”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取用NaOH
B.称取NaOH
C.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D.溶解NaOH固体
4.下列有关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用天平称取氯化钠(左右盘均铺有小纸片)
B.把氯化钠粉末加入烧杯中
C.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蒸馏水
D.用玻璃棒搅拌
5.如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将
A

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含有
A

C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C.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纯得到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的热饱和溶液实现
D.t1℃时,要配制A的饱和溶液,只需要量筒、烧杯、胶头滴管三种玻璃仪器
6.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在左右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片
③选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比100mL量筒更适宜
④实验中需要用到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两种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A.①⑤
B.②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7.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8.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一根未打磨的铝条放入
硫酸铜溶液中
无紫红色固体析出
铝不如铜活泼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
木条复燃
氧气能支持燃烧
C
将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
CO具有可燃性
D
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
溶液温度升高
该反应放热
9.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丙实验既可以将粗盐提纯,又可以说明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10.用如图操作可完成甲、乙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的玻璃棒都是用来搅拌的
C.乙实验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烧杯刚刚用清水洗过,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11.配制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_。
(2)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3)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填序号)
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
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把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__g。
(5)对一定质量的粗盐(含泥沙)进行初步提纯。实验的主要步骤:称量与溶解、过滤、蒸发,下列有关蒸发过程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当蒸发皿中水分全部蒸干时,停止加热
c.蒸发时,若有滤液溅出,则精盐质量将偏低
d.蒸发过程中,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增大
12.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
(1)医疗上常用0.9%NaCl溶液作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____(填化学式)。
(2)现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0g生理盐水,需要的仪器为_____(填字母,如图1)若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_____(填“大”或“小”)。
(3)已知KCl的溶解度20°C时为34g,40°C时为40g。某实验小组做了如图2实验。
①B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最简整数比);
②A~E所得溶液中,没有固体剩余的饱和溶液是_____(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是_____。
(4)图3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
C
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
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50g
13.下表为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
温度溶解度/g/100g水物质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1)20℃时
KNO3
的溶解度_____(选填“大于”“小
于”)NaCl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NaCl
的溶解度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0℃时,完全溶解
18
g
NaCl
恰好得到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_____g,该溶液质量分数为_____。
(3)20℃时,向
10
g
KNO3
固体不断加水,有关图像正确的是_____(选填编号)。
(4)NaCl中含有少量KNO3提纯NaCl采用的方法是____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5)在最新爆发的
“新型肺炎”疫情的医疗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为载体给患者输液。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有如下操作:①装瓶、贴签;②溶解氯化钠;③秤取氯化钠固体;④量取蒸馏水,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在量取水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4.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变化与水相关。请回答:
①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
②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常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2)。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3)。
④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I.
操作a的名称是(4);
II.
三个步骤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5)。
⑤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I.在(6)℃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II.t1℃时,将50g固体甲加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g。
Ⅲ.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由该液体得到固体甲采用的方法是(8)。
IV.若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9)。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变大
⑥下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丙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I.蒸发前原溶液是(10)(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m的数值是(11)。
II.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12)(填字母)。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无法判断
15.(1)氢气是最轻的气体,难溶于水。氢气作为未来的理想能源,是航天工业的高能燃料,也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实验室通常采用下面装置制取少量氢气,请根据
要求回答:
要求回答:
①实验室使用稀盐酸和金属锌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制得的氢气往往含有少量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蒸气,可将杂质气体通过装置_________________除去;
②实验中可采用__________装置收集氢气;集满氢气后的集气瓶按装置G方式放置备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校课题研究小组到电镀厂考察,了解到铁件镀铜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2)某校课题研究小组到电镀厂考察,了解到铁件镀铜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结合流程中提供的信息回答:
①流程Ⅱ废水中含有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测定:流程Ⅳ中废水的pH为4,废水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流程Ⅳ废水中除流程Ⅰ、Ⅱ引入的物质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简单方案来证明你的推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欲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下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③在此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操作中应称量NaCl的质量是________g;若称量时错把氯化钠放到了右盘,其他过程没有误差,则实际称的NaCl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g。
(3)所需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水的密度为1
g/cm3),量筒的规格应为___________(填“10
mL”或“50
mL”)。
(4)D操作时有少量水溅出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F操作中溶液洒落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
(5)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_______;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游码
D.添加砝码
17.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面是他们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同学们在称量氯化钠质量时,右盘未放纸片,则结果会导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3)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同学们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量取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则该小组同学实际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取整数).若其他的操作都正确,则结果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18.实验室需要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
(2)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B中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3)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_____________.
(4)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称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5)反思: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若量水时仰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9.小华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并测定其酸碱度.考试时,小华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以上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用序号字母表示).
(3)上图所示的操作中,若C中砝码的质量为10g,游码的读数为3.5g,则碳酸钠的实际质量为 
 g.
(4)小华在测定所配制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再进行测定,则测的溶液的pH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5)用pH试纸测定所配制溶液的pH,正确操作方法为 
 .
20.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是判断物质溶解性的依据,请回答:
右图是a、b、c、d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这些固体物质在部分温度时的溶解度。
NaCl
KCl
NH4Cl
KNO3
10℃
35.8g
31.0g
33.3g
20.9g
60℃
37.3g
45.5g
55.2g
110.0g
(1)图中a曲线表示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溶解度曲线;若要从a与d的混合物中得到a,通常采用_________方法使其结晶。
(2)40℃时,比较a、c溶解度的大小:a
______(填“<”或“>”)c。要使a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之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__________。(计算精确到0.1%)
(4)60℃时配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下图是配制过程的一些操作:
用序号A、B、C、D、E表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量时,分别在天平左右两盘放上纸片,调节平衡后,_________(填序号)。
A.先移动游码到所需要位置,再左盘添加硝酸钾直到天平平衡
B.先左盘添加所需要的硝酸钾,再右盘加砝码,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C.先右盘加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左盘加硝酸钾直到天平平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欲配制
10.0%的
NaCl
溶液
50g
,部分操作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A.取固体B.称固体C.量取水D.写标签
【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D
【详解】
A、取固体时,试剂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用药匙取用药品,故A不正确;
B、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左物右码,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故B不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不正确;
D、标签上面写溶液名称,下面是溶质质量分数,故D正确。
故选D。
2.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C.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②中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0g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山东寿光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B
【详解】
A、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所以序号为④②①⑤③;正确;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变小,错误;
C、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6%=16g,水的质量为100g-16g=84g,即需要84mL水,所以选用10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正确;
D、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6%=16.0g,正确;
故选B。
3.“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的配制”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取用NaOH
B.称取NaOH
C.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D.溶解NaOH固体
【来源】《同步精品课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6章
溶解现象单元检测-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沪教全国版)
【答案】D
【详解】
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或纸槽取用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液体偏少,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溶解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4.下列有关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用天平称取氯化钠(左右盘均铺有小纸片)
B.把氯化钠粉末加入烧杯中
C.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蒸馏水
D.用玻璃棒搅拌
【来源】第九单元
溶液(基础过关)-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
【答案】C
【详解】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应将称量好的药品放入烧杯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往烧杯中倾倒水时,应将水沿着烧杯内壁倒入,图中所示操作可能会造成水溅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溶解时,应用玻璃棒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5.如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将
A

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含有
A

C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C.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纯得到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的热饱和溶液实现
D.t1℃时,要配制A的饱和溶液,只需要量筒、烧杯、胶头滴管三种玻璃仪器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五四学制)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C
【详解】
A.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C没有晶体析出,故选项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t2℃时三种的溶解度关系为A=B>C,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100%,可以判断此时其质量分数关系为A=B>C,降温后A、B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还是饱和溶液,由于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B>A=C,而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増大,因此降温至t1℃时,它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C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还是最小,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故选项B说法错误;
C.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纯得到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的热饱和溶液实现,故选项C说法正确;
D.t1℃时,要配制A的饱和溶液,除了需要量筒、烧杯、胶头滴管三种玻璃仪器外,还需要玻璃棒,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6.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在左右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片
③选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比100mL量筒更适宜
④实验中需要用到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两种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A.①⑤
B.②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来源】课题9.3
溶质的质量分数(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
【答案】D
【详解】
解: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50g×14%=7g,故说法正确。
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说法错误。
③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7g=43g(合43mL),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选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比100mL量筒更适宜,故说法正确。
④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氢氧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实验中需要用到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等,故说法错误。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说法错误。
故②④⑤说法错误。
故选:D。
7.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来源】【市级联考】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五四制)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要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要注意控制变量,②、③的盐酸浓度和反应温度都不一样,所以无法研究,①、②就是盐酸的浓度不一样,其他因素是一样的,所以可以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故选A
8.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一根未打磨的铝条放入
硫酸铜溶液中
无紫红色固体析出
铝不如铜活泼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
木条复燃
氧气能支持燃烧
C
将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
CO具有可燃性
D
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
溶液温度升高
该反应放热
A.A
B.B
C.C
D.D
【来源】2017届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第三华侨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答案】B
【解析】
本考点考查了实验设计,实验设计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过程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A、未打磨的铝条表面有氧化铝,因为氧化铝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因此无变化,不能证明铝不如铜活泼,故选项错误;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即氧气具有助燃性,故选项正确;C、将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说明CO具有还原性,不是可燃性,故选项错误;D、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溶液温度升高,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但是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
9.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丙实验既可以将粗盐提纯,又可以说明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南国中英文学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C
【详解】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划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大,结论合理;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结论合理;
C、丙实验可以将粗盐提纯,但由于水不断减少,无法说明氯化钠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结论不合理;
D、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结论合理.
故选C
10.用如图操作可完成甲、乙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的玻璃棒都是用来搅拌的
C.乙实验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烧杯刚刚用清水洗过,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来源】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刘仲莹中学(五四制)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去除难溶性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过滤.A说法不正确;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B说法不正确;配制溶液时,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多,从而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C说法正确;配制溶液时,如果所用烧杯刚刚用清水洗过,烧杯内壁会留有一部分水,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D说法不正确.
11.配制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_。
(2)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3)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填序号)
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
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把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__g。
(5)对一定质量的粗盐(含泥沙)进行初步提纯。实验的主要步骤:称量与溶解、过滤、蒸发,下列有关蒸发过程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当蒸发皿中水分全部蒸干时,停止加热
c.蒸发时,若有滤液溅出,则精盐质量将偏低
d.蒸发过程中,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增大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庆新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量筒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ab
100
ac
【详解】
(1)通过图示可知标号a仪器的名称为量筒;
(2)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3)a、在配置溶液时称量药品的过程中,我们是先放好砝码和游码,再加入药品,若放反了,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正确的操作应该是物质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在其他操作的正确的情况下,配出的溶液质量分数一定偏小,符合题意;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导致实际溶剂的量大于需要加入的溶剂的量,导致配出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正确;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会造成溶液的量减少,但是不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选ab;
(4)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溶液的质量为,需要水的质量是
,因此此处填100;
(5)a、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正确;
b、当蒸发皿里出现大量固体,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错误;
c、蒸发时,若有滤液溅出,则精盐质量将偏低,正确;
d、蒸发过程中,溶液中钠元素质量不变,错误。
故选ac。
12.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
(1)医疗上常用0.9%NaCl溶液作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____(填化学式)。
(2)现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0g生理盐水,需要的仪器为_____(填字母,如图1)若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_____(填“大”或“小”)。
(3)已知KCl的溶解度20°C时为34g,40°C时为40g。某实验小组做了如图2实验。
①B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最简整数比);
②A~E所得溶液中,没有固体剩余的饱和溶液是_____(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是_____。
(4)图3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
C
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
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50g
【来源】2016年天津市津南区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答案】NaCl
ABCE

17:50
D
B与E和C与D
C
【分析】
由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详解】
(1)生理盐水中有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是固体,水是液体,氯化钠是溶质,化学式为NaCl。
(2)配制500g生理盐水,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用量筒量取水,并把食盐和水放在烧杯里溶解,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加速溶解,故选ABCE;
若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所取水的体积变大,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3)①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B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4g,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②A中,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氯化钾的质量25g<34g,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为;
B中最多能溶解34g氯化钾,有固体剩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C中在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C中的溶质仍有剩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D中设125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的质量为x,,x=50g,此时溶液恰好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E中当冷却到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4氯化钾,溶液具有均一性,125g水中最多可溶解42.5g,此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A~E所得溶液中,没有固体剩余的饱和溶液是D,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是B与E和C与D。
(4)A、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甲的溶解度和乙的溶解度,故A不正确;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为15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故B不正确;
C、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等,故C正确;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将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30g,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3.下表为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
温度溶解度/g/100g水物质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1)20℃时
KNO3
的溶解度_____(选填“大于”“小
于”)NaCl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NaCl
的溶解度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0℃时,完全溶解
18
g
NaCl
恰好得到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_____g,该溶液质量分数为_____。
(3)20℃时,向
10
g
KNO3
固体不断加水,有关图像正确的是_____(选填编号)。
(4)NaCl中含有少量KNO3提纯NaCl采用的方法是____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5)在最新爆发的
“新型肺炎”疫情的医疗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为载体给患者输液。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有如下操作:①装瓶、贴签;②溶解氯化钠;③秤取氯化钠固体;④量取蒸馏水,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在量取水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东坡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小于
变大
50
26.5%
ab
蒸发结晶
③④②①
偏大
【详解】
(1)由表可知,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故20℃时KNO3的溶解度小于NaCl的溶解度;由表可知,随着温度升高,NaCl的溶解度变大;
(2)由表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该温度下,氯化钠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g,故该温度下,完全溶解18gNaCl恰好得到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50g;该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3)a、20℃时,向
10
g
KNO3
固体不断加水,一开始,硝酸钾未完全溶解,溶液为饱和溶液,温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待硝酸钾完全溶解后,随着水的加入,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符合题意;
b、20℃时,向
10
g
KNO3
固体不断加水,随着水的加入,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断增大,符合题意;
c、20℃时,向
10
g
KNO3
固体不断加水,一开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随着硝酸钾的溶解不断增大,待硝酸钾完全溶解后,溶质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当硝酸钾未完全溶解时,随着水的加入,溶液质量逐渐增大,待硝酸钾完全溶解后,随着水的加入,溶液质量逐渐增大,但是增加幅度变小,不符合题意。故选ab;
(4)由表可知,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NaCl中含有少量KNO3提纯NaCl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④②①;
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使量取水的质量偏小,从而导致溶液质量偏小,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偏小,故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4.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变化与水相关。请回答:
①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
②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常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2)。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3)。
④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I.
操作a的名称是(4);
II.
三个步骤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5)。
⑤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I.在(6)℃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II.t1℃时,将50g固体甲加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g。
Ⅲ.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由该液体得到固体甲采用的方法是(8)。
IV.若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9)。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变大
⑥下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丙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I.蒸发前原溶液是(10)(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m的数值是(11)。
II.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12)(填字母)。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无法判断
【来源】2016届上海市崇明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卷
【答案】(1)CO2+H2O==H2CO3(2)吸附作用
(3)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4)
过滤
(5)玻璃棒(6)20
(7)80
(8)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9)B
(10)不饱和
(11)9
(12)C
【详解】
试题分析:①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O==H2CO3;②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常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吸附作用;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④操作a是固液分离的操作,故名称是过滤;II.
三个步骤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⑤I.在20℃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为此温度下溶解度曲线存在交叉;II.t1℃时,将50g固体甲加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因为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为60g,故在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溶液的总质量为80g;Ⅲ.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由该液体得到固体甲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因为得到溶解度受温度比较大的物质采用降温结晶法;IV.若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法,减少溶剂、溶质的质量不变达到饱和;⑥根据第二次蒸发结晶的质量可知,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m的数值是9g;II.依据上述实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无法判断的,因为该变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考点:水和溶液
15.(1)氢气是最轻的气体,难溶于水。氢气作为未来的理想能源,是航天工业的高能燃料,也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实验室通常采用下面装置制取少量氢气,请根据
要求回答:
要求回答:
①实验室使用稀盐酸和金属锌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制得的氢气往往含有少量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蒸气,可将杂质气体通过装置_________________除去;
②实验中可采用__________装置收集氢气;集满氢气后的集气瓶按装置G方式放置备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校课题研究小组到电镀厂考察,了解到铁件镀铜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2)某校课题研究小组到电镀厂考察,了解到铁件镀铜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结合流程中提供的信息回答:
①流程Ⅱ废水中含有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测定:流程Ⅳ中废水的pH为4,废水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流程Ⅳ废水中除流程Ⅰ、Ⅱ引入的物质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简单方案来证明你的推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1年全国中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四
气体的制备
【答案】(1)①Zn+2HCl=ZnCl2+H2↑
氯化氢
盐酸有挥发性B、c
②E、F
氢气比空气轻,以防逸出
(2)①H2S04、Fe2(S04)3、FeS04
②NaOH
③CuSO4
取少量废水,插入一打磨光亮的铁片,一段时间后取出观察,铁片上有红色的铜,说
明废水中含有CuS04
说明:(1)、(2)小题答全正确可得分;名称和化学式同样得分
评分标准:第(2)题第四空2分,其他每空l分,共11分
【解析】

16.欲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下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③在此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操作中应称量NaCl的质量是________g;若称量时错把氯化钠放到了右盘,其他过程没有误差,则实际称的NaCl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g。
(3)所需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水的密度为1
g/cm3),量筒的规格应为___________(填“10
mL”或“50
mL”)。
(4)D操作时有少量水溅出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F操作中溶液洒落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
(5)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_______;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游码
D.添加砝码
【来源】2年中考1年模拟
专题02
水与常见溶液
【答案】药匙
烧杯
搅拌,加速溶解
7.5
6.5
42.5ml
50ml
偏高
无影响
B
【解析】
(1)①是药匙;②是烧杯。③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2)B操作中应称量NaCl的质量是:50
g×15%=7.5g,使用托盘天平时,如果被称物体与砝码位置放反了,被称物体的实际质量是砝码质量减去游码质量(1g以下的是游码),则实际称的NaCl的质量为:7g-0.5g=6.5g(3)需要水的质量为:50
g-7.5g=42.5g,因为水的密度为1
g/cm3,故需要水的体积为:42.5ml,选用量筒的规格为50ml。(4)溶液中的溶剂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高。溶液具有均一性,故溶液洒出,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5)称取一定质量的药品,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药品取多了,应该减少适量固体,故选B。
17.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面是他们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同学们在称量氯化钠质量时,右盘未放纸片,则结果会导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3)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同学们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量取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则该小组同学实际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取整数).若其他的操作都正确,则结果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来源】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柳树镇中学2017届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
③②①⑤④
偏小
继续添加氯化钠
92
偏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1)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和操作过程,分析确定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2)根据题意确定错误操作对称得氯化钠质量的影响,进而判断对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影响.(3)指针已偏向分度盘右侧,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4)根据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进行分析解答.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可知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③②①⑤④.
(2)在称量氯化钠质量时,右盘未放纸片,则会导致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溶剂不变,则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3)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即所取的氯化钠偏少,应继续在左盘上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4)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由图2可知,该小组同学实际量取水的体积为91mL.由于水的质量增加,所以质量分数偏小。
18.实验室需要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
(2)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B中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3)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_____________.
(4)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称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5)反思: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若量水时仰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答案】7.5g
AB
量筒
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2.5g
继续添加固体
偏小
偏小
【解析】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
×15%=7.5g。﹙2)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AB,太平称量应左物右码,量筒读数应平视。B中仪器的名称为量筒。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3)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5g-2.5g=2.5g.
(4)
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称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继续添加固体.
(5)反思: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若量水时仰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点睛:本题是考查配置一定浓度的溶液,重点是考查配置的基本步骤和正确操作。
19.小华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并测定其酸碱度.考试时,小华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以上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用序号字母表示).
(3)上图所示的操作中,若C中砝码的质量为10g,游码的读数为3.5g,则碳酸钠的实际质量为 
 g.
(4)小华在测定所配制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再进行测定,则测的溶液的pH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5)用pH试纸测定所配制溶液的pH,正确操作方法为 
 .
【来源】山东省平邑县蒙阳新星学校2017届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溶液专题检测
【答案】(1)玻璃棒;
药匙;(2)ECADB;(3)6.5;
(4)偏小;;(5)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该溶液的pH.
【解析】
试题分析:(1)要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3)左码右物称量时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10g﹣3.5g=6.5g;(4)由于碳酸钠显碱性pH值大于7,用水湿润后,因为水的pH值等于7,所以结果会偏小;(5)用pH试纸测定所配制溶液的pH值的方法是: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该溶液的pH值.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20.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是判断物质溶解性的依据,请回答:
右图是a、b、c、d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这些固体物质在部分温度时的溶解度。
NaCl
KCl
NH4Cl
KNO3
10℃
35.8g
31.0g
33.3g
20.9g
60℃
37.3g
45.5g
55.2g
110.0g
(1)图中a曲线表示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溶解度曲线;若要从a与d的混合物中得到a,通常采用_________方法使其结晶。
(2)40℃时,比较a、c溶解度的大小:a
______(填“<”或“>”)c。要使a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之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__________。(计算精确到0.1%)
(4)60℃时配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下图是配制过程的一些操作:
用序号A、B、C、D、E表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量时,分别在天平左右两盘放上纸片,调节平衡后,_________(填序号)。
A.先移动游码到所需要位置,再左盘添加硝酸钾直到天平平衡
B.先左盘添加所需要的硝酸钾,再右盘加砝码,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C.先右盘加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左盘加硝酸钾直到天平平衡
【来源】2017届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八校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答案】硝酸钾
冷却晶体或降温结晶
>
升高温度
52.4%
CEABD
C
【解析】
(1)从溶解度曲线可知:a曲线表示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表中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a是
硝酸钾。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使其结晶析出。(2)从溶解度曲线看出,40℃时,a、c溶解度的大小为:a
>
c。要使a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加水,因为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也可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2.4%
(4)配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的实验操作顺序为:取硝酸钾、称量、倒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倒入烧杯中并搅拌,故选
CEABD
。配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所需硝酸钾的质量为100g52.4%=52.4g,使用天平时用到游码,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的能力、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