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过关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过关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2 10:1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过关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基础·运用(13分)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居家学习生活,北京和苏州的同学在网上发起了“云游学”的活动,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一)北京的同学带领大家云参观了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8分)
1.下面是一段介绍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文字。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以及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始建于元代,符合“左庙右学”的古制,分别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博物馆浓缩了千年儒家文化的精髓,保留了古代最高教育机构的环境。建筑群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古树苍劲挺拔,直入云xiāo。虽处繁华的都市,这里依然是静谧而古朴的。
A.符(fǔ) 髓 (suǐ) 宵
B.符(fú) 髓 (suí) 宵
C.符(fǔ) 髓 (suí) 霄
D.符(fú) 髓 (suǐ) 霄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关于“大成殿”的资料。请阅读这段文字,回答问题。(4 分)
  ①“集大成”语出②“孟子”,是对孔子思想学说的赞誉。孔子对夏殷周诸圣贤之学说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即③“删述六经”,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 孔子之后的诸子百家思想都是在④“六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1)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因此,孔子的思想学说具有开后世之新统、集往圣之大成的性质。
B.因此,孔子对中华文化继往开来,融会贯通,成就了自己的圣德。
C.因此,孔子的思想学说具有集往圣之大成、开后世之新统的性质。
D.因此,孔子继往开来,融会贯通,成就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圣德。
(2)文段中共有四处引号,其中使用不当的一处是(2分)(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面是同学们在微信群中分享的活动感受,其中修辞手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国子监的辟雍大殿,采用斜角架梁而摒弃了支撑的立柱,整体更加宏伟宽敞。这种设计别有用心,美不胜收。
B.孔庙大成殿前的“触奸柏”能够刮掉奸相严嵩的乌纱帽,太神奇了!在我看来,这棵柏树俨然是忠诚的卫士,护卫着神圣的大殿。
C.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古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大成殿及乾隆石经,都使我感到这里名不虚传,它们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呢?
D.在此神圣之地,触摸历史的脉搏,了解孔子的成就,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崇敬与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二)苏州的同学带领大家云参观了沧浪亭。(5分)
4.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段关于沧浪亭的介绍。依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沧浪亭,始建于北宋,为诗人苏舜钦的私人园林。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 ① ,景象万千。踱步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园内以 ② 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 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树苍苍,湖石垒叠。石柱上刻有对联,上联为“清风明月本无价”,下联是“近水远山皆有情”。对联内容是对园中美景最好的总结,也和园中美景相映成趣。?
A.①浮光掠影 ②山石 B.①波光倒影 ②绿树
C.①浮光掠影 ②绿树 D.①波光倒影 ②山石
5.沧浪亭石柱上有一副对联,同学们收集了相关的三幅书法作品,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幅?请结合字体特点和上题中沧浪亭的环境特点阐述理由。(3 分)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默写。(6分)
6.古诗文默写。(6分)
(1)微君之躬,         ? (《式微》)?
(2)        ,悠悠我心。 (《子衿》)?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            。?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是:          ,          。?
(二)阅读《范仲淹传》,回答问题。(12分)
范仲淹传
天圣七年①,章献太后②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③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④。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⑤。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⑥除积负。”又言:“恩倖⑦多以内降除官,非太平之政。”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
[注] ①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天圣,宋仁宗年号。②章献太后:姓刘,名不详,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③奉亲:侍奉父母。这里指为母亲拜寿。④不报:没有得到答复。⑤昭应、寿宁,天戒不远:昭应、寿宁年间(的事情历历在目),上天的警告才刚刚过去。⑥蠲(juān):除去,减免。⑦倖(xìnɡ):亲近,宠爱。又指得宠的佞臣。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        )
(2)顾与百官同列(        )
(3)宜罢修寺观(        )
8.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天子率/百官上寿 B.天子率百/官上寿
C.天子/率百官上寿 D.天子率百官上/寿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
(2)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10.从范仲淹的进言中,你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性?(3分)
三、名著阅读(6分)
11.阅读文段,完成题目。(3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以上文段摘录自①    (国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②          》,小说塑造了③      (人名)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12.下列对《傅雷家书》的内容品评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品评:这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喃喃细语。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包含着父母对儿女多少的关爱和期盼!
B.尽量控制你的感情,把它移到艺术中去。你周围美好的天使太多了,我怕你又要把持不住……不要让自己的热情升高之后再去压制,那时痛苦更多,而且收效也少。
品评:做父母的为了孩子的感情、婚姻、事业操碎了心。傅雷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一封封家书不仅让他感到劳神厌倦,也让他深知孩子的怯懦和痛苦。
四、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疫苗就是把疾病的病原体通过减毒处理、灭活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注射疫苗后,当人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人再次接触到相关病毒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毒对人体的伤害。
也就是说,注射疫苗其实就是向人体注射了经过处理而且极其微量的病毒,这个剂量对于人体往往是无害的。人体在消灭这些病毒的同时还会形成抗体,这就是疫苗的原理。举个例子:流感疫苗,其实就是将被改造过的“安全的”流感病毒注射入人体,让身体得一次“小流感”,等痊愈之后,体内就有了相关的“记忆”,就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材料二
中国免疫规划利用疫苗控制传染病发病情况表
疫苗
具体情况
小儿麻痹
1995年后疫苗基本阻断本土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使成千上万的孩子避免肢体
残疾
新生儿乙肝
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从1992年的9.7%降至2014年的0.3%
麻疹
20世纪中期发病人数达900多万,2017年发病人数已不到6 000例
白喉
以前可导致数以十万计儿童发病,2006年后我国已无白喉病例报告
流脑
20世纪60年代发病数最高年份曾高达304万例,2017年发病人数已低于200例
乙脑
最高年份报告发病数近20万例,2017年发病数仅千余例
材料三 中国疫苗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晋代葛洪记载了天花在中国的一次暴发:“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天花疫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疫苗之一,据说是宋代人发明的,叫作“痘苗”。清代医学家朱纯嘏的《痘疹定论》记载:“宋仁宗时丞相王旦,生子俱苦于痘,后生子素,召集诸医,探问方药。时有四川人清风,陈说:‘峨眉山有神医能种痘,百不失一。’不逾月,神医到京。见王素,摩其顶曰:‘此子可种!’即于次日种痘,至七日发热,后十二日,正痘已结痂矣。由是王旦喜极而厚谢焉。”这也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一次天花疫苗接种。
13.阅读材料一,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通过减毒处理、灭活等方法可以把疾病的病原体制成不具伤害力的病原体。
B.人体注射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特殊抗体等。
C.人体注射疫苗后,如果接触到相关病毒,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产生更多保护物质。
D.注射疫苗就是向人体内注射极其微量的病毒,这个剂量对于人体往往是无害的。
14.在材料二中选择一句话,判断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分)
15.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从“      ”“      ”“      ”三个方面介绍疫苗。(每空限填四字词语)(3分)?
(二)阅读《爆竹好惊眠》,回答问题。(16分)
爆竹好惊眠
彭秋平
  ①天有些阴沉,偶尔落下一两粒雪籽。地上却暖洋洋的,村子外,到处是匆匆的步履。老祠堂里的鼓声擂得山响,十里八乡清晰可闻;井台边,时而传来杀猪宰鹅的声音;磨豆腐,蒸米饼,切糖片……忙碌的声音日夜在老屋里喧响。“大人操心没钱,伢子操心过年”,有按捺不住的伢子,将新年的头一颗爆竹甩上半空,人间的欢乐便送到九天云霄。
  ②在名目繁多的乡村过年习俗中,爆竹历来扮演主角:三十祭祖、除夕封门、初二接女婿、初三唱大戏、十五迎龙灯……哪一样都离不开它高亢的开场。乡人放鞭炮除了渲染节日气氛,更主要是用来祈福:在爆竹身上,寄托着农家的期盼——爆竹的响亮或喑哑,是农人预测一年财气、运气、福气旺或衰的征兆。有联为证:“燃几声爆竹,把穷鬼轰开;烧数根蚊香,将财神引来。”乡村许多懵懂少年,后来变得成熟以至老成持重,爆竹是一个重要的推手。
  ③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年初一的开门爆竹。
  ④儿时,每每除夕年夜饭后,父亲便独自从灶膛里铲出炭火,装进瓦钵,轻轻盖上铁丝火罩,而后将开门爆竹放在上面,让幽幽的火,久久地焙。此时,父亲的脸专注得像幅木刻。有一个除夕,烘着的鞭炮忽然燃着了,噼噼啪啪转眼一挂鞭炮化作一屋烟雾。因之,全家人默默无声地度过了一个年夜,接着便又担惊受怕地挨了一年光阴。
  ⑤家穷,又想廉价买好货。有种俗称“鸡婆带鸡崽”的鞭炮——一个大的带一群小的,燃放时声音怪怪的,像在叫“隔里隔壁穷——隔里隔壁穷——”。邻人不乐意了:“大过年的,怎么来咒我们穷?”以后就没敢再放这种鞭炮,可日子仍然过得喘不过气来。每到年终分红时,一家人谁也不愿到队部去瞅一眼。与我们同住一幢老屋的义道公、驼背伯,家景比我们稍好些,都向着我们。又到过年时,驼背伯说:“咱们三家的爆竹合放吧?”母亲是个明理人,怕沾人家的,迟疑了。义道公说:“三根稻秆搓成一根绳,结实哩;三户人家抱成一团,人多接得起大福大贵。”果然,这一年的炮仗震得山响。尽管这年的光景也没见得好到哪去,但驼背伯他们怜贫恤穷的举动,至今仍让我念念不忘。
  ⑥在我们这个三百多户人家的村子,燃开门炮的时间也是有规矩的。尽管没有成文,但哪个敢贸然冲撞?有一个年夜,村头狗生家的大儿子肚子疼,家人在屋里急得团团转,眼瞅着人痛得死去活来,熬到三时,才敢点着鞭炮,抬上病人直奔公社医院,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晚半点钟人就没了。村里的老辈人都说:“祖宗菩萨坐得高——这不?没事!”
  ⑦开门炮响后,便是伢子们的天下,挨家挨户捡爆竹。有引线的最好;掉了引线没爆响的也有玩头:将爆竹拦腰折成“V”形,围成一圈,点上一个,“呼——”,爆竹间相互“火拼”起来,此起彼伏,蔚为壮观,它们的声、光、色、味交织成一片迷幻天地,让清寒的童年得到了片刻的欢娱。也有的人家爆竹全炸成了纸屑,捡爆竹的伢子了无所获,但切记不准信口说出“没有”这样犯忌的话来,否则主人定顾不得“孩童言语,百无禁忌”,从门里伸手赏你两个火辣辣的“火烧饼”,还夹一通臭骂。
  ⑧年年岁岁就这样水一般流走了。如今,乡里人过年再也不必缩手缩脚了,开门爆竹大都是“万编”,电光炮串在一起像数不清的“朝天椒”,个个红、辣、响、快,让人听得酣畅淋漓。唐朝诗人张说在《岳州守岁》中写道:“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这位宰相在睡梦中被惊醒,连声称妙,可见其在除夕之夜的兴奋和愉快,这也是当下新农民的切身感受吧?
  ⑨为保护环境,城里如今不提倡放爆竹了,这是好事,就让久远的爆竹声在记忆中轰响吧。
(选自《江西日报》)
16.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人物
和爆竹有关的事
父亲
除夕年夜饭后,独自久久地焙爆竹


狗生家


挨家挨户捡爆竹
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的标题《爆竹好惊眠》的具体作用有哪些。(4分)
18.选取合适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6分)
(1)天有些阴沉,偶尔落下一两粒雪籽。地上却暖洋洋的,村子外,到处是匆匆的步履。
(2)儿时,每每除夕年夜饭后,父亲便独自从灶膛里铲出炭火,装进瓦钵,轻轻盖上铁丝火罩,而后将开门爆竹放在上面,让幽幽的火,久久地焙。
19.在乡间,孩子们想着过年,大人们却未必如孩子们所想。正如文中引用的一句俗语“大人操心没钱,伢子操心过年”,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五、作文(40分)
20.《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节日”的解释有:①纪念日;②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请以《过节》为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①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解析: D “符”应读“fú”;“髓”应读“suǐ”;“霄”的意思是“云;天空”。
2.(1)解析: C 文段第一句指出“集大成”一词的出处,表明对孔子思想学说的赞誉。第二句先阐述了孔子的贡献,接着又指出了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综合这两句来看,文段结尾句应该是“因此,孔子的思想学说具有集往圣之大成、开后世之新统的性质”。
(2)解析: B 第②处的“孟子”应改为《孟子》。
3.解析: A “别有用心”一词是贬义词,指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此处应该改为“别出心裁”或“别具匠心”。
4.解析: D “浮光掠影”指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波光倒影”指水波的光和水中的倒影。根据“景象万千”,①处应该填“波光倒影”。②处后面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园中的山、石,所以②处应该填“山石”。
5.示例:我喜欢第二幅书法作品。(1分)第二幅书法作品运用行书书写,行云流水,灵动自然,与沧浪亭环境的清幽雅致相映成趣。(字体特点1分,结合沧浪亭特点1分)
6.(1)胡为乎泥中
(2)青青子衿
(3)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4)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7.(1)朝拜 (2)只是 (3)应当
8.C
9.(1)在内宫为母亲拜寿,自有家人之礼。
(2)现在(朝廷)又大兴土木,破坏百姓的产业,这不是顺应民心、迎合天意(的做法)。
10.刚正不阿,心忧百姓,忧国忧民。(每点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率领百官祝贺寿辰。范仲淹极力劝谏此事,并且说:“在内宫为母亲拜寿,自有家人之礼,只是(天子)和百官站在一起,面向南朝拜太后,不可以被后世效法。”并且上疏请求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没有得到答复。不久(范仲淹被贬)为河中府通判,(后又)调任陈州通判。当时(朝廷)正修建太一宫和洪福院,从陕西收购木材。范仲淹上奏说:“昭应、寿宁年间(的事情历历在目),上天的警告才刚刚过去。现在(朝廷)又大兴土木,破坏百姓的产业,这不是顺应民心、迎合天意(的做法)。应当停止修建寺院和宫殿,削减常年收购木材的数量,来免除(百姓)长期以来的负担。”又说:“得宠的近臣大多由宫内直接发出诏令授任官职,(这)不是保有太平盛世的政策。”事情虽然没有实行,(但)宋仁宗认为(范仲淹)是忠诚之士。
11.①苏联 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③保尔·柯察金(保尔) (每空1分,共3分)
12.解析: B “一封封家书不仅让他感到劳神厌倦,也让他深知孩子的怯懦和痛苦”表述有误。
13.D
14.略。(选择一句话并判断说明方法1分,分析作用1分)
15.科学原理 接种效果 悠久历史(意思对即可)
16.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文章内容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什么人做了一件什么事”。
【答案】 ①义道公、驼背伯 ②向着“我们”,过年时提议三家的爆竹合放 ③大儿子肚子疼,家人熬到三点时,才敢点着“开门炮”,然后抬上病人直奔公社医院 ④伢子们(每空1分,共4分)
17.解析: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本文的标题引用了诗句,引用诗句能增添文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文中多次提到“爆竹”,所以标题直接点明了中心。
【答案】 ①引用诗句,使文章更有文采,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直接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每点2分,共4分)
18.(1)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结合语境写出环境的特点,然后答出环境描写渲染、烘托、衬托或表现了什么。
【答案】 运用了环境描写,天的阴沉寒冷与地上的暖洋洋形成对比,突出了过年的热闹氛围,引出文章的写作对象——爆竹。(3分)
(2)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句中“铲”“装”“盖”“放”等动词及“轻轻”“久久”的细节,写出父亲的小心和谨慎。
【答案】 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突出父亲焙爆竹时的小心谨慎。(3分)
19.示例:这句话点明了大人和小孩对待过年的不同态度。大人因生活穷困,过年要花钱,怕过年;孩子觉得过年好玩,盼望过年。(意思对即可,2分)
20.[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题干要求我们写一篇关于纪念日、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的文章。写作重点应放在回忆或描述节日的相关情景或者论述节日的精神意义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