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学科
音乐
学段
低年级
年级
二年级
教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在师生的互动中,在学生的音乐活动实践体验中唱好歌曲,掌握音乐技能,使学生树立准确、和谐、均衡的演唱意识。
(二)理论依据
依据课标中,表现领域的相关建议,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
2.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核心内容
以《洋娃娃与小熊跳舞》演唱为核心内容,有机结合本领域的“识读乐谱”“演唱”和“综合性艺术表演”这类相关内容;以及结合他领域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即兴创编”。
(二)教材分析
1.歌曲分析:
歌曲《洋娃娃与小熊跳舞》》是一首2/4拍、大调式、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波兰儿童歌曲。
2.对乐谱的分析:
歌曲旋律明快舒畅,根据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对四个乐句结尾处的典型节奏,进行了“轻快跳跃”的演唱处理,生动地表现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憨厚、可爱的神情。
46863000002400300000
4572000990600022860009906000
歌曲四个乐句运用了旋律重复变化的手法,
8001000002971800000
285750099060004572009906000
结构方整,节奏明快,其中前十六后八节奏节奏贯穿全曲,
4343400198120003657600990600030861009906000194310019812000800100990600013716009906000
旋律连续下行,舞蹈性很强,适合于边表演边歌唱。
二、学生情况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表现力强,喜欢欢快活泼的乐曲,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能主动的表现音乐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具备了演唱简单的二声部合唱的能力,但对模仿创编的学习方式接触较少。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并能较好的拍出其组合节奏。多数学生已经初步建立流动do的概念,能够听辨并模唱出老师所唱旋律,识谱能力强,音准较好。
三、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前期教学状况:
学生的音准较好,具备了演唱简单的二声部合唱的能力,已初步建立流动do的概念。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等节奏学生掌握较好。
问题:节奏在歌曲实际演唱中的技巧,仍需教师指导,而且学生对唱名音高的演唱不够准确。
对策:首先教学中通过反复聆听,教师不断示范,学生相互模仿、评价,并在跟琴唱、脱琴唱的反复练习中,引导学生树立准确歌唱的意识。并在关注每一名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
本课主要采用了合作探究、聆听感受、对比聆听、模仿创编、动作体验等为主要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歌曲的感受与演唱。
(一)在演唱歌曲旋律的环节中,教师主要采用了模仿创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准确歌唱的意识。
(二)在感受八分音符及八分休止符环节中,主要采用对比聆听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其轻快、跳跃的演唱方式。
(三)在熟悉歌曲旋律的环节中,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辅以师生接龙的音乐活动,使学生准确的记忆歌曲旋律。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喜欢歌曲,乐于并积极参与歌曲的演唱以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在聆听、感受、模仿、体验的过程中,掌握典型节奏的演唱技巧。再通过模仿创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为歌曲编创简单的二部和声,树立准确、和谐、均衡的演唱意识。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准确掌握 “xx xo”节奏轻快、跳跃的演唱技巧。
初识D大调乐谱,在模仿中启发、培养学生编创能力,从而熟悉歌曲旋律。
能用简单的二部合唱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歌曲《洋娃娃与小熊跳舞》的感受与演唱
(二)教学难点:
旋律的模仿编创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环节由“发声练习、感受节奏”“初听全曲、感受旋律”“师生互动、
模仿创编”“演唱乐谱、感受和声”“学唱歌词、唱好歌曲”“演唱歌曲、演绎
升华”等六大环节组成。
(一)发声练习、感受节奏。
环节目标:初步掌握“xx xo”节奏轻快、跳跃的演唱技巧。
设计说明:听辨与模唱老师所唱旋律(C调),移调反复练习(D调),并拍出节奏型。
1.模仿老师的演唱进行发声练习。
2/4 12 34 |55 50 ︱54 32 |11 10 ‖(C调)
老师弹琴演唱旋律。
教师提问:老师所唱的旋律中,哪个音更轻快、更跳跃。
学生回答:55 50 ︱11 10 ‖
(2)学生模仿老师演唱(C调),移调(D调)演唱
(3)拍出老师所唱的节奏。
(二)初听全曲、感受旋律。
环节目标:初步整体感受音乐形象。
设计说明:整体感知歌曲的音乐形象,启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表现音乐及歌曲内容。
1.完整聆听,感受情绪。
教师提问:你听过这首歌曲吗?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快乐的,欢快的,活泼的。
2.再次聆听,随音乐在“XX XO”处拍手。
3.引导学生用形象而快乐的声音读课题。
4.第三次聆听歌曲,试着跟范唱小声演唱。
(三)师生互动、模仿编创。
环节目标:初识D大调,在模仿中启发、培养学生编创能力,树立准确歌唱的意识。
设计说明:在聆听演唱、模仿演唱,模仿创编,师生接唱等环节的学习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并在反复练习中,纠正音准。
1.聆听老师清唱歌曲旋律
教师提问:歌曲是由哪几个小音符构成的?
学生回答:do、re、mi、fa、sol、la六个音
2.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C调)。初识D大调,学生跟琴唱一唱。
3.模仿编创(只限六个音)
(1)聆听旋律、模仿演唱:
教师提问:听,哪些小音符在唱歌?
学生回答:fa、mi、re。
教师出示旋律卡片,让学生边看边模仿演唱,纠正音准。
(2)模仿创编,纠正音准:
教师提问:你能模仿老师也用这种形式给sol或者la找两个好朋友吗?
学生创编:或者
(3)师生接唱:
学生演唱66 65 4︱55 54 3︱44 43 2老师接13 50
学生重复演唱66 65 4︱55 54 3︱44 43 2老师接13 10
引导学生发现老师唱的不同旋律,并模仿演唱,在学生反复熟悉旋律的过程中,纠正“xx xo”的演唱技巧。
(四)演唱乐谱、感受和声
环节目标:在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旋律的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旋律的记忆能力,和内心的歌唱能力。 并通过为歌曲编创简单的二部和声,树立准确、和谐、均衡的演唱意识。
设计说明:乐谱的功能是帮助学生建立音准、节奏准的有效手段,提高读谱能力,提升准确歌唱的能力。“藏乐句”的小游戏可以训练学生均匀的节拍感、稳定的速度和音高的保持等多种内心感觉。
1.观察乐谱,提示学生四个乐句结尾处的旋律特点。
2.师带生完整演唱歌曲乐谱。
3.生带生再唱乐谱。生生互评。(从音准、声音两方面)
4.小游戏:“藏乐句”。游戏规则:藏起来的乐句,心里唱!
29718009906000
教师提问:你是根据哪一句演唱的?
学生回答:第一乐句
5.初步了解旋律结构,相同的叫“重复”。
6.学生在准确、完整背唱歌曲旋律的同时,感受并体验二部和声。
学生背唱歌曲1、2乐句旋律、教师加入简单和声
教师提问:你听到我唱什么?
学生回答:11 10 | 11 10 | 55 50 | 11 10 |
找学生模仿老师的演唱
学生背唱歌曲3、4乐句旋律、教师加入简单和声
教师提问:你又听到我唱了什么?
学生回答:4 - | 3 - | 2 - | 1 - |
找部分学生模仿老师的演唱,纠正音准。
师生互动,体验二部和声。
(五)学唱歌词、唱好歌曲
环节目标:唱会歌曲、唱好歌曲。
设计说明:试着完整演唱歌曲,按节奏熟读歌词,唱会歌曲。并运用对比聆听唱好歌曲。
1.试跟音乐,完整演唱。
2.点拍读词,唱会歌曲。
3.对比演唱,唱好歌曲。
(六)演唱歌曲、演绎升华
环节目标:通过简单的二声部合唱体验,使学生初步感受多声部合唱的魅力。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为之前的和声创编音色,并在聆听、模仿、体验中感受二声部合唱。
1.跟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2.为和声旋律创编音色。
3.学生模仿演唱。
4.合唱展示,演绎升华。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形成性评价
1.在教学中利用自评、互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评价手段,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
2.关注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培养学生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创造能力、表现力。
3.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二)评价量规:
设计说明:(音乐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不能用量规、好与差来评价一个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五音不全的学生不妨碍他热爱音乐,更不能决定他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就比其他的学生差,所以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本教学设计的评价量规不分等级,均以合格为标准。以下能达到三条既给予合格。
评价要点
1.喜欢《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在本课学习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3.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演唱、表现歌曲。
4.积极客观的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演唱。
评价方式
自评
师评
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一)初步培养了低年级学生旋律创作的能力
本课中创编环节的设计重点放在了旋律和节奏的创编上,这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目的是使学生在创编活动中巩固音乐知识,初步培养并发展音乐的创编能力。
(二)将“音乐为本”理念贯穿唱歌课堂始终
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在不断的聆听、感受、模仿中,提高了他们的音乐记忆力和创造力,并通过为歌曲编创简单的二部和声,树立准确、和谐、均衡、统一的歌唱意识,从而进一步感受多声部合唱的魅力。
说明:正文宋体小四号填写,单倍行距。12月7日之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