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六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考点专练
【典题聚焦】
考点一 洋务运动
1.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2.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近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上述观点一致的主张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变法维新,君主立宪
C.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D.民主科学,俄国道路
3.在危机之下,他们作出了挽救危局的尝试,从“自强”到“求富”,口号背后的实质仍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力图扶持将倾的封建制度大厦,但最终宣告破产。“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 )
A.左宗棠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鲁迅
4.175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75%来自田赋,而到清末田赋所占比重降至35%,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赔款大量增加
B.大片领土丧失
C.农业全面衰退 D.经济结构变动
5.下面漫画中,身着清朝官员服饰的人物认为“有了洋枪洋炮就可以自强了”。这则漫画反映的事件 ( )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道路
B.是清朝进行制度变革的尝试
C.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
D.践行了“实业救国”论
6.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海军
B.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工业
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制度
7.“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历史上的?( )
A.雅克萨之战和戊戌变法
B.秋收起义和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考点二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材料中的“亡国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甲午战败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划定“势力范围”,但是有一个列强来晚了,只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来分一杯羹,这个列强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3.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竟拱手而让之他人;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业”。信中的“新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 )
A.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帝国主义国家组成八国联军,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C.中国完全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5.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梁启超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
A.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
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
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
考点三 戊戌变法
1.电影《大刀王五》以戊戌变法运动为历史背景,其中有一镜头,侠客大刀王五秘密进入监狱,准备营救被关押的好友,但他的好友执意不走,表示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他的好友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杨深秀
2.这场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华野心,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清朝腐朽不堪的本质彻底暴露。它也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民族觉醒”政治上表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代表农民阶级救亡图存的努力
B.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C.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进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
3.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敢灭我琉球,侵我大国”,“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发动民众,进行革命D.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4.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体现在变法?( )
A.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考点四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1.1889年5月,出使美国的清朝政府大臣张荫桓奏请清政府以长方形黄色龙旗为国旗,旗面黄色为满族的代表色,旗上的龙则象征皇帝。这面国旗于1900年在全国开始悬挂,直至清朝灭亡。黄龙旗在全国悬挂之际,正是国家危难之时。这里的“国家危难”是指?( )
A.鸦片战争爆发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2.“道光后期以来,清政府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参加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4.下面为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中国、北美殖民地/美国和德国制造业份额数据图。中国制造业份额发生重大变化,是由于当时我国?( )
A.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没有主动向西方学习
C.错失两次工业革命之机
D.国内政权更替频繁
5.当19世纪历史的帷幕即将落下的时候,在中国北方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以旧式农民群众和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场运动?( )
A.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后果
C.沉重打击了八国联军的气焰
D.导致《马关条约》的签订
6.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给下列一组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走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7.百年匆匆过,天地又戊戌。让我们回顾一下120年前的那场戊戌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摘编自《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导致中国人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梁启超认为变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主要反映了哪一阶级的愿望与要求?(2分)这些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阶级经济利益的主张是什么?(1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分)
(4)结合上述材料,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2分)
【真题演练】
考点一 洋务运动
1.(2020山东聊城)“虽然这些人的思想和实践没有向政治改革继续前进,但他们确实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为社会进步的部分质变和量变创造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这些人”应包括?(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章炳麟
D.孙中山
2.(2020福建)下图所示企业的创办?( )
?
A.推动了近代工业发展 B.掀起了实业救国浪潮
C.宣告了工业体系形成?
D.实现了独立发展目标
3.(2019山东青岛)李鸿章认为中国正处于“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jí
jí。急迫;急忙)焉求富强,中
国将何以自立耶”的局面。为此,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强兵富国的运
动。关于这场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D.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4.(2020江西)江南制造局从美国购置了“制器之器”,设备完整,机械化程度较高。到19世纪90年
代,该局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机器设备最齐全、工艺制造技术最先进的兵工企业。材料可以印证
洋务运动( )
A.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B.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C.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D.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5.(2020山东威海)在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下列各项中属于“追求利润的企业”的是?( )
A.湖北织布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京师同文馆
6.(2020江苏苏州)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中提到:张之洞为了使汉阳铁厂放在他的湖广总督府鼻子底下,厂址选在地势低洼,离煤铁资源很远的地方,仅垫高铺平就花去三十多万两银子,资金超出计划,只好一再追加。这反映出洋务派?( )
A.办军事企业缺乏经验 B.对企业管理封建落后
C.办企业是为中饱私囊 D.办企业资金严重匮乏
7.(2019湖南衡阳)1878年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是( )
A.曾国藩 B.左宗棠 C.陈宝箴 D.丁汝昌
8.(2020河南)据记载,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这表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 )
A.增强了清朝军事实力 B.抵御了列强经济上的侵略
C.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 D.根除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9.(2018山东青岛)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
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10.(2018河南)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A.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B.创建福州船政局
C.成立轮船招商局 D.修筑京张铁路
11.(2019内蒙古包头)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B.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
D.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12.(2018福建)“1894年,洋务企业资本达263
443元,占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材料说明
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化的领域是?( )
A.政治 B.经济 C.思想 D.外交
13.(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李鸿章的实业清单:
1879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1880年,中国第一个船坞——天津大沽船坞。
1881年,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煤矿——开平矿局。
1882年,中国第一个海军基地。
1885年,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
1888年,中国第一支纯近代化舰队——北洋舰队。
(1)阅读材料,将李鸿章的实业清单上的内容归纳为两个方面。(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李鸿章发展实业的主要目的。(1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李鸿章实业活动的积极作用。(2分)
14.(2020安徽)(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强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未能在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中注入个人的能动性,那些企业继续不断地备受官场中司空见惯的无能、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之困扰。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自强运动”的目的并概括其失败的原因。(4分)
15.(2019湖南长沙)(节选)所谓近代化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
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著论二十四篇(注:内篇9、外篇15,共24篇),以告两湖之士……《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摘自张之洞《劝学篇》序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思想。(2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看法。(4分)
16.(2018广东)中国企业自诞生起,即以国强民富为己任,助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光绪七年(1881年)李鸿章奏称:“该局船不时驶往东南两洋,今且骎骎(qīn
qīn,迅速)开始赴西洋之先路。直、晋、豫等省旱灾之时,该局船承运赈粮,源源接济,救活无数灾民。往岁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迅赴机宜,均无贻误,洵于时事大局有禆。”
——朱荫贵《朱荫贵论招商局》
材料三????“抗日战争期间,招商局广大员工深明大义……在江阴、上海十里铺、马当等六处沉船塞港,招商局共献出船舶18艘……招商局员工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兼程,抢运人员物资入川,千方百计开展敌后军事运输与商货运输,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竭尽了全力。”
——张后铨《试论招商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四????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招商局再次勇立潮头,独资开发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并相继创办了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集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反映了中国企业在中国近现代历程中的精神与风貌,因而“极具标本价值”。
——李建红《书写中国自己的企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招商局”的诞生与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地位。(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招商局有益于“时事大局”的依据。(3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招商局“大义”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大义”之举在当时的历史作用。(4分)
(4)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招商局跨越了哪几个历史阶段?并谈谈你对招商局“极具标本价值”这一结论的理解。(4分)
考点二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2020山东威海)下图是《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其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19江苏苏州)观察下图,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出这种情况出现在?(???? )
?
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3.(2019湖南衡阳)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如下所示,( )处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4.(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
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
A.割地 B.赔款 C.办工厂 D.赎辽费
5.(2017陕西)右面是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使?( )
A.中国地主阶级开始近代化的探索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D.列强对中国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
考点三 戊戌变法
1.(2020云南)《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 )
A.虎门销烟 B.公车上书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2019云南)面对甲午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3.(2018浙江杭州)某同学在阅读历史书时,看到如下描述:
????……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乃合十八省举人……以一昼两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据此推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废除科举
C.保路运动
D.武昌起义
4.(2020福建)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
万。这表明?( )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三民主义思潮兴起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文学革命应运而生
5.(2019山东青岛)“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
A.废除科举制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颁布剪辫法令
6.(2018陕西)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竟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民族矛盾的尖锐
C.顽固势力的反扑 D.民众的盲目排外
7.(2019安徽)(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
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4分)
考点四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1.(2020江苏苏州)冯骥才的小说《神鞭》中描写了天津卫小贩傻二练就了辫子功,人称“神鞭”。他跟随头领曹福田去紫竹林攻打洋人。出征前,头领画了个避洋枪的符咒给他。傻二把符咒塞进辫根儿里,感到满脑袋的头发都发烫,似乎真有法力注入其中。尽管傻二英勇无畏,但仍挡不住洋枪洋炮,辫子也被打断了。傻二的经历表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的严重缺陷是?( )
A.带有迷信色彩 B.借拜上帝会欺骗民众
C.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D.盲目排外
2.(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归纳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国近代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
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比较其中赔款数额最大的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3.(2018河南)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
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
(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4.(2020江西)右边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 )
A.使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2018安徽)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6.(2018山西)1902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噎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
A.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B.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允许列强开设工厂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7.(2019广东深圳)近代以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表对应的条约是?( )
列强
清政府赔款白银(两)
占总赔款额百分比
俄国
130?371?120
29%
德国
90?070?515
20%
法国
70?878?240
15.75%
英国
50?620?545
11.25%
日本
34?793?100
7.7%
……
……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六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考点专练
【典题聚焦】
考点一 洋务运动
1.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答案】B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外有列强的侵略,内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清政府的统治
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开始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希望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洋
务运动的开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因此选B。
2.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近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上述观点一致的主张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变法维新,君主立宪
C.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D.民主科学,俄国道路
【答案】A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主张利用西
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掀起了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创立民国,实现共和;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思想。故选A。
3.在危机之下,他们作出了挽救危局的尝试,从“自强”到“求富”,口号背后的实质仍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力图扶持将倾的封建制度大厦,但最终宣告破产。“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 )
A.左宗棠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鲁迅
【答案】A
【解析】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
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故选A。
4.175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75%来自田赋,而到清末田赋所占比重降至35%,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赔款大量增加
B.大片领土丧失
C.农业全面衰退 D.经济结构变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兴
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逐步发展,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导致清末政府财政收入中田赋所占比重下降,故选D。赔款增加、领土丧失和农业全面衰退都不是主要原因,故A、B、C排除。
5.下面漫画中,身着清朝官员服饰的人物认为“有了洋枪洋炮就可以自强了”。这则漫画反映的事件 ( )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道路
B.是清朝进行制度变革的尝试
C.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
D.践行了“实业救国”论
【答案】A
【解析】根据关键词“清朝官员”“自强”可知,这则漫画反映的事件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道路,A项正确。戊戌变法开启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是清朝进行制度变革的尝试;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道路,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6.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海军
B.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工业
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制度
【答案】B
【解析】联系所学可知,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工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故选B项。近代海军属于军事领域,A项不符合题意。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洋务运动的作用,C项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器物,D项表述错误。
7.“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历史上的?( )
A.雅克萨之战和戊戌变法
B.秋收起义和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为富国强兵以图自救而开展了洋务运动,由此可知,19世纪中叶“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指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故选C。雅克萨之战是清朝反对沙俄侵略的战争;戊戌变法发生在19世纪末,是一场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秋收起义是在1927年;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
考点二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材料中的“亡国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
《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故选C项。
中英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1858年《瑷珲条约》沙俄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英国和俄国属于西方大国,A、B两项不符合题意。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1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D项不符合题意。
2.甲午战败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划定“势力范围”,但是有一个列强来晚了,只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来分一杯羹,这个列强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便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故选C。
3.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竟拱手而让之他人;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业”。信中的“新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材料“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竟拱手而让之他人”指清政府割台湾岛
给日本;材料“设机造货,夺我生业”指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据此可知,该“新约”是《马关条
约》。故选C。
4.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 )
A.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帝国主义国家组成八国联军,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C.中国完全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1895年”“日本人”可知,“无能”指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签订
《马关条约》。之后,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D。
5.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梁启超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
A.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
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
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
【答案】B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引发了列强瓜分中
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B项符合题意。清政府“新政”改革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进行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三 戊戌变法
1.电影《大刀王五》以戊戌变法运动为历史背景,其中有一镜头,侠客大刀王五秘密进入监狱,准备营救被关押的好友,但他的好友执意不走,表示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他的好友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杨深秀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以戊戌变法运动为历史背景”“表示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可知,此人是谭嗣
同。谭嗣同在戊戌政变时,拒绝出走,矢志为变法献身。故选C。
2.这场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华野心,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清朝腐朽不堪的本质彻底暴露。它也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民族觉醒”政治上表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代表农民阶级救亡图存的努力
B.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C.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进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可知“这场战争”是指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
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且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器物,排除A、B两
项。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的解放,排除D项。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觉醒,在政治上,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从戊戌变法开始,辛亥革命继续进行。故选C项。
3.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敢灭我琉球,侵我大国”,“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发动民众,进行革命D.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答案】B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主张效仿日本,变法维新,救亡图存,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由“更新大政”可知是主张政治变革,不是革命,排除C项。材料中未体现“民主”,排除D项。
4.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体现在变法?( )
A.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答案】A
【解析】戊戌变法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
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A项正确。戊戌变法触
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最终失败,排除B项。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C项。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考点四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1.1889年5月,出使美国的清朝政府大臣张荫桓奏请清政府以长方形黄色龙旗为国旗,旗面黄色为满族的代表色,旗上的龙则象征皇帝。这面国旗于1900年在全国开始悬挂,直至清朝灭亡。黄龙旗在全国悬挂之际,正是国家危难之时。这里的“国家危难”是指?( )
A.鸦片战争爆发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答案】D
【解析】由题干中的“190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
国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正确。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2.“道光后期以来,清政府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失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
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
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3.“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参加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B
【解析】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条约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数量之多,前所未有,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条约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故选B。
4.下面为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中国、北美殖民地/美国和德国制造业份额数据图。中国制造业份额发生重大变化,是由于当时我国?( )
A.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没有主动向西方学习
C.错失两次工业革命之机
D.国内政权更替频繁
【答案】C
【解析】1840年鸦片战争后,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国门被打开,排
除A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为了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掀起了洋务运动,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与世隔绝,使中国错失发展的机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仍然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中国又一次错失机遇,C项正确。国内政权更替频繁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5.当19世纪历史的帷幕即将落下的时候,在中国北方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以旧式农民群众和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场运动?( )
A.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后果
C.沉重打击了八国联军的气焰
D.导致《马关条约》的签订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历史的帷幕即将落下”“旧式农民群众和手工业者”“反帝爱国”可知,
这场运动为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八国联军的气焰。故选C。
6.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给下列一组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走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答案】B
【解析】与四幅图片相关的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共同反映了近
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B项正确。图片内容没有反映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排除A项。近代列强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项不符合题意。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D项不符合题意。
7.百年匆匆过,天地又戊戌。让我们回顾一下120年前的那场戊戌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摘编自《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导致中国人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梁启超认为变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主要反映了哪一阶级的愿望与要求?(2分)这些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阶级经济利益的主张是什么?(1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分)
(4)结合上述材料,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2分)
【答案】 (1)事件: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或《马关条约》的签订)。
关键:变革政治制度。
(2)阶级:资产阶级。内容:发展农工商业。
(3)原因:不符合中国国情;没有学到关键;没有掌握实权。
(4)贡献: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概括回答;第二小问,根据“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作答即可。
(2)戊戌变法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特别是“发展农工商业”这一条,直接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3)根据材料三中“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真正‘要
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概括作答。
(4)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
用。
【真题演练】
考点一 洋务运动
1.(2020山东聊城)“虽然这些人的思想和实践没有向政治改革继续前进,但他们确实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为社会进步的部分质变和量变创造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这些人”应包括?(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章炳麟
D.孙中山
【答案】A
【解析】根据“这些人”“没有向政治改革继续前进”“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未改变政治制度,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故选A项。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是政治改革,排除B项。章炳麟、孙中山主张变革中国政体,排除C、D两项。
2.(2020福建)下图所示企业的创办?( )
?
A.推动了近代工业发展 B.掀起了实业救国浪潮
C.宣告了工业体系形成?
D.实现了独立发展目标
【答案】A
【解析】图中企业属于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其作用是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形成和发展。甲午战后,
掀起了实业救国浪潮,B项排除。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也未实现独立发展目标,C、D两项错误。故选A项。
3.(2019山东青岛)李鸿章认为中国正处于“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jí
jí。急迫;急忙)焉求富强,中
国将何以自立耶”的局面。为此,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强兵富国的运
动。关于这场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D.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通过阅读材料可判断出这场运动是洋务运动。依据所学可
知,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4.(2020江西)江南制造局从美国购置了“制器之器”,设备完整,机械化程度较高。到19世纪90年
代,该局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机器设备最齐全、工艺制造技术最先进的兵工企业。材料可以印证
洋务运动( )
A.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B.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C.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D.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信息“江南制造局从美国购置了
……”可判断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故选A项。洋务运动最终失败,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
道路,也并没起到巩固清政府统治的作用,B、D两项不符合史实;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5.(2020山东威海)在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下列各项中属于“追求利润的企业”的是?( )
A.湖北织布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京师同文馆
【答案】A
【解析】题干中“追求利润的企业”指的是洋务运动中以“求富”为目的创办的民用企业。依据所
学可知,湖北织布局是在洋务运动第二阶段创办的民用企业,故选A项。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是
军事工业,京师同文馆属于新式学堂,故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6.(2020江苏苏州)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中提到:张之洞为了使汉阳铁厂放在他的湖广总督府鼻子底下,厂址选在地势低洼,离煤铁资源很远的地方,仅垫高铺平就花去三十多万两银子,资金超出计划,只好一再追加。这反映出洋务派?( )
A.办军事企业缺乏经验 B.对企业管理封建落后
C.办企业是为中饱私囊 D.办企业资金严重匮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放在他的湖广总
督府鼻子底下”“厂址选在地势低洼,离煤铁资源很远的地方”,从而判断出洋务派对企业管理封建落
后,B项正确。汉阳铁厂是张之洞创办的民用企业,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张之洞中饱私囊和办企业资金严重匮乏的内容,故排除C、D两项。
7.(2019湖南衡阳)1878年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是( )
A.曾国藩 B.左宗棠 C.陈宝箴 D.丁汝昌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从1876年开始,左宗棠率清军收复新疆,到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地区。左宗棠维护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国的民族英雄。故本题选B。
8.(2020河南)据记载,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这表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 )
A.增强了清朝军事实力 B.抵御了列强经济上的侵略
C.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 D.根除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军事实力
和工商业的繁荣,排除A、C两项;洋务运动并不能根除外国侵略者的势力,D项不符合史实。
9.(2018山东青岛)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
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鸿章”指的是李鸿章。从19世纪60年代起,李鸿章等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结合所学可知,轮船招商局为李鸿章创建,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的创办者是张之洞,三个企业均属民用企业,排除;江南制造总局是由李鸿章创建的近代军事企业。故选D项。
10.(2018河南)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A.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B.创建福州船政局
C.成立轮船招商局 D.修筑京张铁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洋务派通过创办民用企业来实现“必
先求富而后能强”,轮船招商局为民用企业,C项符合题意。江南制造总局为军事工业,排除A项;福州船政局为军事工业,排除B项;京张铁路于1905年开工修建,此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D项。
11.(2019内蒙古包头)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B.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
D.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答案】D
【解析】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筹建了新式海军,企图通过海军建设加强清政府的海防,达到富国强兵
及维护统治的目的,这说明近代中国海防意识增强,所以选项D正确。洋务运动的初衷是富国强兵,但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表明这场运动最终失败了,所以选项A错误。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世界市场”,所以选项B错误。海军的建设并没有阻挡住列强侵略中国的步伐,所以选项C错误。
12.(2018福建)“1894年,洋务企业资本达263
443元,占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材料说明
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化的领域是?( )
A.政治 B.经济 C.思想 D.外交
【答案】B
【解析】题干中洋务企业资本在近代企业资本总额中的占比说明洋务运动在当时经济领域具有一定
的地位和影响力,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故选B。
13.(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李鸿章的实业清单:
1879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1880年,中国第一个船坞——天津大沽船坞。
1881年,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煤矿——开平矿局。
1882年,中国第一个海军基地。
1885年,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
1888年,中国第一支纯近代化舰队——北洋舰队。
(1)阅读材料,将李鸿章的实业清单上的内容归纳为两个方面。(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李鸿章发展实业的主要目的。(1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李鸿章实业活动的积极作用。(2分)
【答案】 (1)创办近代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新式教育)。(2分)
(2)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富国强兵)(1分)
(3)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发展(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侵略。(2分)
【解析】 (1)电报、煤矿属于民用企业的相关内容,大沽船坞、海军基地、陆军军官学校、舰队属于新式海陆军建设的相关内容。注意归纳的两方面要与具体事例对应准确。(2)李鸿章创办军事工业和近代海军是为“自强”,创办民用工业是为“求富”,以期“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3)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中国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由此发展起来。民用工业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侵略。
14.(2020安徽)(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强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未能在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中注入个人的能动性,那些企业继续不断地备受官场中司空见惯的无能、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之困扰。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自强运动”的目的并概括其失败的原因。(4分)
【答案】 (1)目的: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巩固清王朝的统治。(2分)
原因:没有改变封建制度;领导者缺乏现代化观念;没有调动个人的积极性;管理混乱、贪污腐败;等。(任答两点,2分)
【解析】 第(1)问考查“自强运动”的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从而得出答案。
15.(2019湖南长沙)(节选)所谓近代化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
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著论二十四篇(注:内篇9、外篇15,共24篇),以告两湖之士……《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摘自张之洞《劝学篇》序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思想。(2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看法。(4分)
【答案】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中体西用);在不改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2分)
这一思想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推动中国的近代化;另一方面试图在不触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维护清朝统治,这是行不通的。(4分)
【解析】 第(1)问,由材料“务本以正人心”“务通以开风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核心思想可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不改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谈看法。
16.(2018广东)中国企业自诞生起,即以国强民富为己任,助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光绪七年(1881年)李鸿章奏称:“该局船不时驶往东南两洋,今且骎骎(qīn
qīn,迅速)开始赴西洋之先路。直、晋、豫等省旱灾之时,该局船承运赈粮,源源接济,救活无数灾民。往岁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迅赴机宜,均无贻误,洵于时事大局有禆。”
——朱荫贵《朱荫贵论招商局》
材料三????“抗日战争期间,招商局广大员工深明大义……在江阴、上海十里铺、马当等六处沉船塞港,招商局共献出船舶18艘……招商局员工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兼程,抢运人员物资入川,千方百计开展敌后军事运输与商货运输,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竭尽了全力。”
——张后铨《试论招商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四????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招商局再次勇立潮头,独资开发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并相继创办了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集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反映了中国企业在中国近现代历程中的精神与风貌,因而“极具标本价值”。
——李建红《书写中国自己的企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招商局”的诞生与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地位。(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招商局有益于“时事大局”的依据。(3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招商局“大义”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大义”之举在当时的历史作用。(4分)
(4)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招商局跨越了哪几个历史阶段?并谈谈你对招商局“极具标本价值”这一结论的理解。(4分)
【答案】 (1)事件:洋务运动。(1分)
地位: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化的开端。(1分)
(2)依据:开辟远洋航线,开拓海外市场;运粮赈灾,扶危济困;运送兵勇,抵御外侮。(每点1分,3分)
(3)表现:沉船塞港;抢运人员物资;开展敌后运输。(每点1分,3分)
作用: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1分)
(4)阶段:晚清、民国、新中国。(3分)
理解:是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中国民族企业责任担当的表率;是中华民族顺应时代大势的典范;等。(任答一点1分)
【解析】 第(1)问,抓住邮票中的时间信息“1872”可判断出招商局的诞生与洋务运动有关,结合所学知识答出洋务运动的地位即可。第(2)问,阅读材料二,抓住材料中的“开始赴西洋之先路”“旱灾之时,该局船承运赈粮”“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等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第(3)问,阅读材料三,抓住“沉船塞港,招商局共献出船舶18艘”“抢运人员物资入川”“开展敌后军事运输与商货运输”等信息归纳主要表现。从而可以看出,招商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第(4)问,通过分析四则材料可以判断出,招商局跨越了晚清、民国、新中国这三个历史阶段。对结论的理解结合招商局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
考点二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2020山东威海)下图是《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其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威海卫战役
中,观察地图,可以判断出①是旅顺战役地点,②是黄海战役地点,③是威海卫战役地点,④是平壤战役地点,故选C项。
2.(2019江苏苏州)观察下图,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出这种情况出现在?(???? )
?
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据“居然连日本这个小小的岛国也打不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此情况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选C。
3.(2019湖南衡阳)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如下所示,( )处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B
【解析】依据时间信息“1894”可知,该侵华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战争的结果为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故选B项。A项《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C项《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D项《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故均可排除。
4.(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
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
A.割地 B.赔款 C.办工厂 D.赎辽费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3年,英国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特权,英国也获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故选C。
5.(2017陕西)右面是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使?( )
A.中国地主阶级开始近代化的探索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D.列强对中国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
【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信息“1895年”“日本”“中日战争”“清政府”可知,该事件指1894—1895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且条约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使得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故选D项。A项反映的是洋务运动,B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C项是辛亥革命的结果。
考点三 戊戌变法
1.(2020云南)《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 )
A.虎门销烟 B.公车上书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答案】B
【解析】由材料所述可知,事件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由“康有为、梁启超”“上书”“请
求变法”可知该事件为公车上书,故选B项。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的自救运动,二者都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故排除A、C两项。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发起的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D项不符合题意。
2.(2019云南)面对甲午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题干“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梁
启超”“救亡图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在光绪帝的支持下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故B项符合题意。
3.(2018浙江杭州)某同学在阅读历史书时,看到如下描述:
????……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乃合十八省举人……以一昼两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据此推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废除科举
C.保路运动
D.武昌起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
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此即“公车上书”,A正确;1905年废除科举制,举人请求内容与此不符,排除B;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招致四川各阶层反对并掀起了保路运动,与梁启超无关,排除C;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与题干人物及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
4.(2020福建)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
万。这表明?( )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三民主义思潮兴起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文学革命应运而生
【答案】A
【解析】由“梁启超”“《时务报》”“销量过万”判断,与维新思想的传播有关。三民主义是孙中
山的民主革命思想,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选A项。
5.(2019山东青岛)“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
A.废除科举制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颁布剪辫法令
【答案】B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在文化方面的措施是废除八股,而不是废除科举制;福州
船政局是洋务运动时创办的企业之一;颁布剪辫法令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故排除A、C、D三项,本题
选B项。
6.(2018陕西)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竟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民族矛盾的尖锐
C.顽固势力的反扑 D.民众的盲目排外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对题干材料进行准确解读。其中“都中士大夫”指的是“首都北京城内的知
识分子”;“恐人指之为康党”意思是“担心被人指认为是康有为一派的人员”;引文最后一句指当时
在同文馆以外,再也没有人敢提起西方的科学技术等。综上可知这一事件同康有为等领导戊戌变法遭
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和挫折有关。A对应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材料中没有提到列强的态度,
体现不出民族矛盾的尖锐,排除B;D对应的事件是义和团运动。因为戊戌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抓捕处决康党,引起材料所述现象。故正确答案选C。
7.(2019安徽)(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
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4分)
【答案】 (1)维新变法,学习西方。(2分)原因: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2分)
【解析】 (1)据材料一中康有为等历史人物,“1895年”的时间提示,“公车上书”的事件提示,可以判断出本问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提出了学习西方、维新变法的主张,企图通过建立君主立宪制来挽救民族危机。
考点四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1.(2020江苏苏州)冯骥才的小说《神鞭》中描写了天津卫小贩傻二练就了辫子功,人称“神鞭”。他跟随头领曹福田去紫竹林攻打洋人。出征前,头领画了个避洋枪的符咒给他。傻二把符咒塞进辫根儿里,感到满脑袋的头发都发烫,似乎真有法力注入其中。尽管傻二英勇无畏,但仍挡不住洋枪洋炮,辫子也被打断了。傻二的经历表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的严重缺陷是?( )
A.带有迷信色彩 B.借拜上帝会欺骗民众
C.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D.盲目排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题干材料,根据关键词“符咒”可以判断出
带有迷信色彩,A项正确。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式,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义和团对清政府和外来事物的态度,故排除C、D两项。
2.(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归纳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国近代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
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比较其中赔款数额最大的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材料中的“赔款数额最大”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赔款数额最大的条约。本题选D。
3.(2018河南)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
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1900
年”和地点“天津”以及“大刀和旗帜”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描写的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C项符合题意。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发生在鸦片战争时期,排除A项;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发生在1860—1864年,排除B项;国民革命军北伐开始于1926年,排除D项。
4.(2020江西)右边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 )
A.使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抓住图片下面的文字信息“《列强征服中
国》1900年”,可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
《辛丑条约》,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选D。A是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的影
响;B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C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的影响。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5.(2018安徽)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答案】B
【解析】据题干提供的时间“1902年”和“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
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联系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选B项。甲午战争是中日之
间的战争,且中国战败于1895年,排除A项;山东主权转交日本发生于1919年巴黎和会上,排除C项;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6.(2018山西)1902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噎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
A.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B.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允许列强开设工厂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人的朝廷”意即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标志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D项正确。
7.(2019广东深圳)近代以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表对应的条约是?( )
列强
清政府赔款白银(两)
占总赔款额百分比
俄国
130?371?120
29%
德国
90?070?515
20%
法国
70?878?240
15.75%
英国
50?620?545
11.25%
日本
34?793?100
7.7%
……
……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B
【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清政府需要赔偿给俄国、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大量的白银。依据所学可
知,《辛丑条约》签订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其规定清政府需赔款给11个国家,符合表格信息,所以选项B正确。《南京条约》签订于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只赔款给英国,所以选项A错误。《天津条约》是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的,所以选项C错误。《北京条约》是清政府与英、法、俄三国签订的,所以选项D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六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考点归纳梳理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列强的侵略使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人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政治方面
洋务派为富国强兵而掀起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维新变法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经济方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
思想文化方面
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办新式学校,传播西学。资产阶级维新派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等,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推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考点解读】
考点一 洋务运动
【2011】版课标·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一、洋务运动
1.时间:19
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代表人物
中央:奕?;地方:曾国藩、① 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
4.口号:自强、求富。
5.内容
军事工业
从19世纪60年代起,以②“ 自强 ”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安庆内军械所、③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教育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民用工业
从19世纪70年代起,提出④“ 求富 ”的主张,开办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如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新式军队
从19世纪60年代起,组建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到
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
北洋
舰队规模最大
1885年,成立
海军衙门
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在
台湾
建立行省
6.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新疆危机:19世纪70年代,新疆大部分地区被中亚浩罕国将领⑤ 阿古柏 率军占领,俄国还出兵侵占了伊犁。
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⑥ 左宗棠 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考点二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011】版课标·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2.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
3.主要战役
①平壤战役开始: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英雄:左宝贵逃兵:叶志超,平壤陷落
②黄海大战双方: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时间、地点:1894年、黄海海面展开激战英雄事件:致远舰管带①
邓世昌
壮烈殉国。结果:日军乘机夺取了制海权,北洋舰队损失惨重但主力尚存。
③辽东半岛战役概况: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旅顺,大连、旅顺。英雄:徐邦道罪行:旅顺大屠杀
④威海卫战役时间、英雄:1895年初、丁汝昌经过:在援军无望的情况下,北洋水师提督②
丁汝昌
自杀殉国。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二、《马关条约》
1.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2.门户开放政策
(1)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2)评价:③“ 门户开放 ”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拓展延伸】
1.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日军占领台湾,便利了日本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侵略,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2亿两白银的巨额赔偿,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财政,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而日本利用赔偿作军费,迅速发展军事工业和军队,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3)增开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经济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4)允许日本在华设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所以说,《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同时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表现:政治上,从戊戌变法开始,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经济上,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思想上,以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观点,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考点三 戊戌变法
【2011】版课标·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背景: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民族危机。
2.兴起:1895年,① 康有为 、梁启超等发起②“ 公车上书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维新人士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③《
时务报
》和天津的《国闻报》。
二、百日维新
1.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2.开始标志:④
1898
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3.内容及结果
内容
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结果
1898年9月21日,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4.意义: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5.性质: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考点四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2011】版课标·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一、义和团运动
1.兴起: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19世纪末,这些组织逐渐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2.发展: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3.口号:① 扶清灭洋 。
(1)“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2)“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4.局限性
(1)盲目排斥西方文化.
(2)带有迷信色彩.
5.结果: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6.意义: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
(1)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和扩大帝国主义在华利益。
(2)爆发: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2.抗击八国联军
(1)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② 廊坊 一带阻击敌人。
(2)义和团和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3)天津的义和团在清军的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③ 聂士成 壮烈殉国。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时间
③
1901
年
签订国
英,美,俄,日,意,法,德,奥,比,荷,西11国
条款
主要内容
危害
赔款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作为担保。
加重了人民负担,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禁止反帝
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运动
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军事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中国在军事上失去了自由权。
使馆
划定北京⑤
东交民巷
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军队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清政府完全受到各国军队的控制和影响。
外交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这种转变,为中国深深打上了屈辱的烙印。
3.危害:《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易错易混】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半殖民地
半封建
政治
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
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经济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文化
表现为“西学东渐”。
【识图学史】
李鸿章
左宝贵
邓世昌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殉难图
《时局图》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主题六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部编版
二轮复习
单元综述
第六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阶段特征
列强的侵略使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人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政治
方面
洋务派为富国强兵而掀起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维新变法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经济
方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
思想文化方面
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办新式学校,传播西学。资产阶级维新派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等,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推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2011】版课标·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考点一 洋务运动
1.时间:19
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代表人物
中央:奕?;地方:曾国藩、①
、左宗棠、张之洞。
4.口号:
。
一、洋务运动
李鸿章
自强、求富
考点解读
5.内容
海军衙门
军事工业
从19世纪60年代起,以②“
”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安庆内军械所、③
、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教育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民用工业
从19世纪70年代起,提出④“
”的主张,开办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如
、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新式军队
从19世纪60年代起,组建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到
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
舰队规模最大
1885年,成立
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在
建立行省
自强
江南制造总局
求富
轮船招商局
北洋
台湾
考点解读
6.评价: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
的道路。
考点解读
民族资本主义
富强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新疆危机:19世纪70年代,新疆大部分地区被中亚浩罕国将领⑤
率军占领,俄国还出兵侵占了伊犁。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⑥
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阿古柏
左宗棠
考点解读
考点二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背景: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2.爆发:
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
爆发。
【2011】版课标·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1894
考点解读
邓世昌
3.主要战役
①平壤战役开始: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英雄:
逃兵:叶志超,平壤陷落
②黄海大战双方: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时间、地点:1894年、黄海海面展开激战英雄事件:致远舰管带①
结果:日军乘机夺取了制海权,北洋舰队损失惨重但主力尚存。
左宝贵
考点解读
③辽东半岛战役概况: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旅顺,大连、旅顺。英雄:徐邦道罪行:
④威海卫战役时间、英雄:1895年初、丁汝昌经过:在援军无望的情况下,北洋水师提督②
自杀殉国。结果:
旅顺大屠杀
丁汝昌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考点解读
二、《马关条约》
1.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
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
化程度。
考点解读
台湾全岛
半殖民地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
”的瓜分中国狂潮。
2.门户开放政策
(1)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2)评价:③“
”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门户开放
考点解读
势力范围
1.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日军占领台湾,便利了日本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侵略,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2亿两白银的巨额赔偿,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财政,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而日本利用赔偿作军费,迅速发展军事工业和军队,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3)增开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经济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4)允许日本在华设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所以说,《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拓展延伸
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同时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表现:政治上,从戊戌变法开始,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经济上,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思想上,以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观点,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拓展延伸
考点三 戊戌变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背景: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民族危机。
2.兴起:1895年,①
、梁启超等发起
②“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维新人士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③《
》和天津的《
》。
【2011】版课标·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公车上书
康有为
考点解读
时务报
国闻报
1.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2.开始标志:④
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1898
二、百日维新
考点解读
3.内容及结果
内容
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废除
,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结果
1898年9月21日,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
。变法失败。
八股
“戊戌六君子”
4.意义: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
的影响。
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
的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5.性质: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考点解读
广泛而持久
思想启蒙
考点四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一、义和团运动
1.兴起: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19世纪末,这些组织逐渐转变为具有广泛
的反帝斗争组织。
2.发展: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2011】版课标·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考点解读
群众性
3.口号:①
。
(1)“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2)“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扶清灭洋
考点解读
4.局限性
(1)盲目排斥西方文化.
(2)带有迷信色彩.
5.结果:义和团在
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6.意义: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考点解读
中外反动势力
(1)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②
一带阻击敌人。
(2)义和团和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3)天津的义和团在清军的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③
壮烈殉国。
二、抗击八国联军
廊坊
聂士成
考点解读
1.八国联军侵华
(1)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和扩大帝国主义在华利益。
(2)爆发: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
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2.抗击八国联军
考点解读
西摩尔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901
时间
③
年
签订国
英,美,俄,日,意,法,德,奥,比,荷,西11国
条款
主要内容
危害
赔款
赔款白银
4.5亿
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作为担保。
加重了人民负担,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禁止
反帝
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
反帝
运动
沦为
帝国主义
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考点解读
军事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中国在军事上失去了自由权。
使馆
划定北京⑤
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军队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清政府完全受到各国军队的控制和影响。
外交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这种转变,为中国深深打上了屈辱的烙印。
东交民巷
考点解读
3.危害:《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考点解读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
?
半殖民地
半封建
政治
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
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经济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文化
表现为“西学东渐”。
易错易混
李鸿章
左宝贵
邓世昌
康有为
梁启超
识图学史
谭嗣同殉难图
《时局图》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