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据收集整理第2课时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据收集整理第2课时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2 09:1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据收集整理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中,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继续用统计表整理、呈现所收集的数据。
2.在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了解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进行一些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相关资源:
例题资源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1)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揭示主题。
二、探究新知
1. 课件出示例2。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我们班要从王明明、陈小菲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师:该选哪位同学去呢?
生:可以用投票的方法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师生活动:
问题1:收集数据:大家已经讨论出了用投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实施中应该怎样来收集数据呢?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讨论,教师评价总结。在讲明方法规则的基础上,让各小组组长发纸条,组织现场投票。提问学生:你们根据王明明和陈小菲的表现,认为谁能代表我们班参加比赛,就把他的名字写在纸条上,注意每个人只能写他们两人中一个人的名字,否则就是无效票。
问题2:记录数据:大家已经投完票了,现在该怎样记录数据呢?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讨论,然后举手发言。每个学生发言后,教师给予正面评价,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讨论出最后的方法:为了保持公正,一人唱票,一人监督,两人写票,全班同学监督写票的人是否正确。教师讲明规则,然后班级各小组派代表记录数据,其余学生在自己本子上写票。
问题3:记录方式:同学们在记录票数时还没确定用什么方式记录呢,我们用什么方式记录比较好呢?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讨论,举手发言,学生会想出各种方式,如画“√”、画“○”、画“+”、画“-”、画“正”字、画“☆”、画“小红旗”等。然后,教师让参与记录的学生用画“正”字的方式记录,其余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自己本子上记录。
问题4:优化记录方式:刚才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票了,比较一下,看看哪种方式比较好?你更喜欢哪种方式?说说你的理由。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举手发言,教师给予评价总结。同学们比较讨论之后,多数同学认为画“正”字的记录方式比较好,因为“正”字每一笔代表一个数,五笔写完表示五票,便于计算。
问题5:分析数据:老师刚刚看到王明明和陈小菲的得票数有的不一样,是不是记录错了,怎么办呢?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票数不一致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教师评价总结。票数不一致的原因是记录出了差错,统计的数据是要非常准确的,不能随便乱改,否则要重新记录,让学生意识到统计的严谨性。最后,根据统计的结果确定选谁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比赛,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性和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探讨形式,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统计方法,加深对统计的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写“正”字的记录方式。
2. 完成例题。
刚才大家很好地解决了我们班选择谁参加学校故事大赛的问题,从中还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加深了对统计的进一步了解。现在,让我们检验一下,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例题。
问题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参加比赛。
问题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完成例题后,自由举手回答问题。每个学生的回答,教师都给予正面评价,不足或错误的地方请其他同学校正补充。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第2题中的情况,让学生自由探讨,最后得出一致结论,两位同学没能投票并不影响选陈小菲参赛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例题的精讲,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3. 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 下面是小明记录的一个月的天气情况。
(1)把记录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2)这个月共有多少天?多云比有雪多几天?
(3)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
答案:(1)15,12,4
(2)31,8
(3)冬天
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实际练习,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1)哪天卖出《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
(2)如果每个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样表示?
答案:(1)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2)4,8,12,8,16,28,24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3. 下面是一周内几个小朋友家扔的塑料袋的统计情况。
(1)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户别
小明
小聪
小刚
小强
个数
(2)( )家扔的塑料袋最少。
(3)小刚家比小聪家扔的塑料袋少( )个。
答案:(1)6,10,4,10
(2)小刚
(3)6
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实际练习,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4. 张明调查了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运动。下面是他的调查记录。
(1)张明调查了( )位同学。
(2)喜欢( )的同学最多,喜欢( )的同学最少。
(3)喜欢( )和喜欢( )的人数同样多。
生仔细看图,独立完成。
答案:(1)37。
(2)乒乓球,篮球。
(3)跳绳,跑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统计知识点的理解。
5. 花卉兴趣小组对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喜欢的花的种类进行了调查。
玫瑰
√√√√√√√√√√
百合
√√√√√√√√
菊花
√√√√√√√
康乃馨
√√√√√
(1)把喜欢玫瑰、百合、菊花和康乃馨的人数分别填入下表。
花卉种类
玫瑰
百合
菊花
康乃馨
人数
从表中可以看出,喜欢( )的人最多。
(2)喜欢玫瑰的比喜欢康乃馨的人数多了( )人。
答案:(1)
花卉种类
玫瑰
百合
菊花
康乃馨
人数
10
8
7
5
(2)5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表,提出并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统计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统计的另一种收集数据的方法——投票,用“正”字法收集数据既清楚又简单,并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