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数学归纳法
内 容 标 准
学 科 素 养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提升数学运算增强逻辑推理拓深直观想象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4页
[基础认识]
知识点
1.对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等式n(n-1)(n-2)…(n-50)=0.试验证当n=1,n=2,…,n=50时等式成立吗?
提示:成立.
2.能否通过以上等式归纳出当n=51时等式也成立?为什么?
提示:不能,上面的等式只对n取1到50的正整数成立.
知识梳理 (1)数学归纳法的定义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N
)时命题成立;
②(归纳递推)假设当n=k(k≥n0,k∈N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2)数学归纳法的框图表示
思考:1.数学归纳法中两个步骤的作用及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步骤①是命题论证的基础,步骤②是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能否递推下去的保证.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如果只有步骤①缺少步骤②,则无法判断n=k(k>n0)时命题是否成立;如果只有步骤②缺少步骤①这个基础,假设就失去了成立的前提,步骤②就没有意义了.
2.试体会数学归纳法与归纳推理的区别与联系.
提示:区别:归纳推理是一种推理方法,作用是提出猜想,但是不能确定猜想是否正确;数学归纳法是一种演绎推理,它将一个无穷归纳过程转化为一个有限步骤的证明过程.
联系: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一般需要先由归纳推理得出猜想,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是正确的;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时,两个步骤缺一不可,且步骤(2)中必须用到归纳假设.
[自我检测]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a2+…+a2n+1=(a≠1)”.在验证n=1时,左端计算所得项为( )
A.1+a
B.1+a+a2
C.1+a+a2+a3
D.1+a+a2+a3+a4
解析:等式“1+a+a2+…+a2n+1=(a≠1)”左端和式中a的次数由0次依次递增.当n=k时,最高次数为(2k+1)次,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在验证n=1时,左端的计算所得项为1+a+a2+a3.
答案:C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2n-1=2n-1(n∈N
)的过程如下:
(1)当n=1时,左边=1,右边=21-1=1,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N
)时等式成立,即1+2+22+…+2k-1=2k-1,则当n=k+1时,1+2+22+…+2k-1+2k==2k+1-1.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由此可知对于任何n∈N
,等式都成立.
上述证明,错误是________.
解析:本题中第二步假设n=k时等式成立,证明n=k+1成立时,应用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而未用假设条件,这与数学归纳的要求不符.
答案:未用归纳假设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4页
探究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4+2×7+3×10+…+n(3n+1)=n(n+1)2(其中n∈N
).
[证明] (1)当n=1时,左边=1×4=4,右边=1×22=4,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N
)时等式成立,即1×4+2×7+3×10+…+k(3k+1)=k(k+1)2.
那么当n=k+1时,1×4+2×7+3×10+…+k(3k+1)+(k+1)[3(k+1)+1]=k(k+1)2+(k+1)[3(k+1)+1]=(k+1)(k2+4k+4)=(k+1)[(k+1)+1]2,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何n∈N
都成立.
方法技巧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时,一是弄清n取第一个值n0时等式两端项的情况;二是弄清从n=k到n=k+1等式两端增加了哪些项,减少了哪些项;三是证明n=k+1时结论也成立,要设法将待证式与归纳假设建立联系,并朝n=k+1证明目标的表达式变形.
跟踪探究 1.求证:1-+-+…+-=++…+(n∈N
).
证明:(1)当n=1时,左边=1-=,
右边==,左边=右边.
(2)假设当n=k(k≥1,k∈N
)时等式成立,
即1-+-+…+-=++…+,
则当n=k+1时,
+
=+
=++…++.
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综合(1),(2)可知,对一切n∈N
,等式成立.
探究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例2] 求证:++…+>(n≥2,n∈N
).
[证明] (1)当n=2时,
左边=+++=.
故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2,k∈N
)时,命题成立,
即++…+>,
则当n=k+1时,
++…++++
=++…++>+.(
)
法一:(分析法)
下面证(
)式≥,
即++-≥0,
只需证(3k+2)(3k+3)+(3k+1)(3k+3)+(3k+1)(3k+2)-3(3k+1)(3k+2)≥0,
只需证(9k2+15k+6)+(9k2+12k+3)+(9k2+9k+2)-(27k2+27k+6)≥0,
只需证9k+5≥0,显然成立.
所以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法二:(放缩法)
(
)式>+=,
所以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1)(2)可知,原不等式对一切n≥2,n∈N
均成立.
延伸探究 把本例改为求证+++…>.(n∈N
).
证明:(1)当n=1时,左边=>,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1,k∈N
)时,不等式成立,
即+++…>,
则当n=k+1时,++…+++
=+++…+++->++-,
∵+-
=
=>0,
∴+++…+++->++->,
∴当n=k+1时,不等式成立.
由(1)(2)知对于任意正整数n,不等式成立.
方法技巧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四个关键
(1)验证第一个n的值时,要注意n0不一定为1,若n>m(m为正整数),则n0=m+1.
(2)证明不等式的第二步中,从n=k到n=k+1的推导过程中,一定要用到归纳假设,不应用归纳假设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因为缺少归纳假设.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n有关的不等式一般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直接给出不等式,按要求进行证明;二是给出两个式子,按要求比较它们的大小,对第二类形式往往要先对n取前几个值的情况分别验证比较,以免出现判断失误,最后猜出从某个n值开始都成立的结论,常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n=k时成立得n=k+1时成立,主要方法有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放缩法等.
跟踪探究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n+1(n∈N
)
证明:①当n=1时,左边=,右边=2,<2成立.
②假设当n=k(k≥1,k∈N
)时,结论成立,即<k+1成立.
则当n=k+1时,左边==<=<k+2,
∴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
<n+1(n∈N
).
探究三 归纳——猜想——证明
[例3] 若不等式+++…+>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
(1)猜想正整数a的最大值;
(2)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解析] (1)当n=1时,++==,即>,所以a<26,而a是正整数,所以猜想a的最大值为25.
(2)证明: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1时,已证.
②假设当n=k(k≥1,k∈N
)时不等式成立,即+++…+>.
那么当n=k+1时,
+++…++++
=+
>+
=+
>+
=+
=,
即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根据①②,可知对任意n∈N
,都有+++…+>.所以正整数a的最大值为25.
方法技巧 1.“归纳—猜想—证明”的一般环节
2.“归纳—猜想—证明”的主要题型
(1)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或前n项和.
(2)由一些恒成立的等式、不等式改编的探究性问题,及求使命题成立的参数值问题.
(3)给出一些简单的命题(n=1,2,3,…),猜想并证明对任意正整数n都成立的一般性命题.
跟踪探究 3.考察下列各式
2=2×1
3×4=4×1×3
4×5×6=8×1×3×5
5×6×7×8=16×1×3×5×7
你能做出什么一般性的猜想?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解析:由题意得,2=2×1,3×4=4×1×3,4×5×6=8×1×3×5,5×6×7×8=16×1×3×5×7,…,
猜想:(n+1)(n+2)(n+3)…2n=2n·1·3·5…·(2n-1),
下面利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1)当n=1时,猜想显然成立;
(2)假设当n=k(k≥1,k∈N
)时,猜想成立,即(k+1)(k+2)(k+3)…2k=2k·1·3·5·…·(2k-1),
那么当n=k+1时,
(k+1+1)(k+1+2)(k+1+3)·…·2(k+1)
=(k+1)(k+2)·…·2k·(2k+1)·2
=2k·1·3·5·…·(2k-1)(2k+1)·2
=2k+1·1·3·5·…·(2k+1)
=2k+1·1·3·5·…·[2(k+1)-1]
所以当n=k+1时猜想成立.
根据(1)(2)可知对任意正整数猜想均成立.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6页
[课后小结]
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验证是基础:找准起点,奠基要稳,有些问题中验证的初始值不一定是1.
(2)递推是关键:正确分析由n=k到n=k+1时式子项数的变化是应用数学归纳法成功证明问题的保障;
(3)利用假设是核心:在第二步证明中一定要利用归纳假设,这是数学归纳法的核心环节,否则这样的证明就不是数学归纳法证明.
[素养培优]
抓不住数学归纳法的精髓而致误
易错案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n∈N
).
易错分析:利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问题,主要把握好n的选用,以及由n=k到n=k+1时的添加(改变)量,否则很容易出错致误.考查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自我纠正:证明:①当n=1时,左边==,
右边==,
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k(k≥1,k∈N
)时,等式成立.
即++…+=,
当n=k+1时,
左边=++…++
=+
=
=
=,
右边==,
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即对所有n∈N
,原式都成立.
PAGE2.2.2 反证法
内 容 标 准
学 科 素 养
1.了解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2.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会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
加强数学运算严格逻辑推理提高直观想象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1页
[基础认识]
知识点 反证法
王戎小时候,爱和小朋友在路上玩耍.一天,他们发现路边的一棵树上结满了李子,小朋友一哄而上,去摘李子,独有王戎没动,等到小朋友们摘了李子一尝,原来是苦的!他们都问王戎:“你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呢?”王戎说:“假如李子不苦的话,早被路人摘光了,而这树上却结满了李子,所以李子一定是苦的.”
本故事中王戎运用了什么论证思想?
提示:运用了反证法思想.
知识梳理 (1)定义: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2)反证法常见的矛盾类型
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义、公理、定理、事实矛盾等.
思考:1.反证法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提示:否定结论?推演过程中引出矛盾?否定假设肯定结论,即否定——推理——否定(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逻辑矛盾,从而达到新的否定,即肯定原命题).
反证法的证明过程可以用以下框图表示:
→→
2.反证法的证明步骤是怎样的?
提示: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时,要从否定结论开始,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逻辑矛盾,从而达到新的否定(即肯定原命题).这个过程包括下面三个步骤:
(1)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原结论的反面为真;
(2)归谬——由“反设”作为条件,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得出矛盾;
(3)存真——由矛盾结果断定反设错误,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
即反证法的证明过程可以概括为:反设——归谬——存真.
[自我检测]
1.证明“在△ABC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钝角”,第一步应假设( )
A.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直角或钝角
B.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直角或钝角
C.三角形中没有直角或钝角
D.三角形中三个角都是直角或钝角
解析:“至多有一个”的否定是“至少有两个”.
答案:B
2.已知a,b是异面直线,直线c平行于直线a,那么直线c与b的位置关系为( )
A.一定是异面直线
B.一定是相交直线
C.不可能是平行直线
D.不可能是相交直线
解析:假设c∥b,而由c∥a,可得a∥b,这与a,b是异面直线矛盾,故c与b不可能是平行直线.
答案:C
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的过程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
①∠A+∠B+∠C=90°+90°+∠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相矛盾,∠A=∠B=90°不成立.
②所以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
③假设∠A,∠B,∠C中有两个角是直角,不妨设∠A=∠B=90°.
正确顺序的排列为________.
解析:反证法的步骤是:先假设命题不成立,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最后否定假设,得到命题是正确的.
答案:③①②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2页
探究一 用反证法证明否定性命题
[例1] 已知a,b,c,d∈R,且ad-bc=1,求证:a2+b2+c2+d2+ab+cd≠1.
[证明] 假设a2+b2+c2+d2+ab+cd=1.
因为ad-bc=1,所以a2+b2+c2+d2+ab+cd+bc-ad=0,
即(a+b)2+(c+d)2+(a-d)2+(b+c)2=0,
所以a+b=0,c+d=0,a-d=0,b+c=0,则a=b=c=d=0,
这与已知条件ad-bc=1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所以a2+b2+c2+d2+ab+cd≠1.
方法技巧 (1)用反证法证明否定性命题的适用类型:结论中含有“不”“不是”“不可能”“不存在”等词语的命题称为否定性命题,此类问题的正面比较模糊,而反面比较具体,适合使用反证法.
(2)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步骤
跟踪探究 1.已知三个正数a,b,c成等比数列但不成等差数列,求证:,,不成等差数列.
证明:假设,,成等差数列,则2=+,
∴4b=a+c+2.①
∵a,b,c成等比数列,∴b2=ac,②
由②得b=,代入①式,
得a+c-2=(-)2=0,
∴a=c,从而a=b=c,
这与已知a,b,c不成等差数列相矛盾,
∴假设不成立.故,,不成等差数列.
探究二 用反证法证明“至多、至少”问题
[例2] 已知a,b,c∈(0,2),求证:(2-a)b,(2-b)c,(2-c)a不能都大于1.
[证明] 假设(2-a)b,(2-b)c,
(2-c)a都大于1.
因为a,b,c∈(0,2),
所以2-a>0,2-b>0,2-c>0.
所以≥>1.
同理≥>1,
≥>1.
三式相加,得
++>3,
即3>3,矛盾.
所以(2-a)b,(2-b)c,(2-c)a不能都大于1.
延伸探究 已知a,b,c∈(0,1),求证:(1-a)b,(1-b)c,(1-c)a不能都大于.
证明:假设(1-a)b,(1-b)c,(1-c)a都大于.
∵a,b,c都是小于1的正数,
∴1-a,1-b,1-c都是正数.
∴≥>=.
同理,>,>.
三式相加,得++>,
即>,显然不成立.
∴(1-a)b,(1-b)c,(1-c)a不能都大于.
方法技巧 应用反证法常见的“结论词”与“反设词”当命题中出现“至多”“至少”等词语时,直接证明不易入手且讨论较复杂.这时,可用反证法证明,证明时常见的“结论词”与“反设词”如:
结论词
反设词
结论词
反设词
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对所有x成立
存在某个x0不成立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对任意x不成立
存在某个x0成立
至少有n个
至多有n-1个
p或q
綈p且綈q
至多有n个
至少有n+1个
p且q
綈p或綈q
跟踪探究 2.用反证法证明:如果函数f(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那么方程f(x)=0在区间[a,b]上至多有一个实数根.(不考虑重根)
证明:假设方程f(x)=0在区间[a,b]上至少有两个实数根,设α,β为它的两个实数根,则f(α)=f(β)=0.
因为α≠β,不妨设α<β,又函数f(x)在[a,b]上是增函数,所以f(α)<f(β),这与f(α)=f(β)=0矛盾,
所以方程f(x)=0在区间[a,b]上至多有一个实数根.
探究三 用反证法证明唯一性命题
[例3] 用反证法证明:过已知直线a外一点A有且只有一条直线b与已知直线a平行.
[证明] 由两条直线平行的定义可知,过点A至少有一条直线与直线a平行.假设过点A还有一条直线b′与已知直线a平行,即b∩b′=A,b′∥a.又b∥a,由平行公理知b′∥b.这与假设b∩b′=A矛盾,所以假设错误,原命题成立.
方法技巧 “唯一性”问题是数学中的常见问题,常见的词语有“唯一”“有且只有一个”“仅有一个”等.这类问题通常既要证明“存在性”,又要证明“唯一性”.证明“存在性”一般比较简单,多数采用直接证明的方法,但“唯一性”的证明需要用反证法,通常可假设“存在两个……”或“至少有两个”等,再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3页
[课后小结]
用反证法证题要把握三点
(1)必须先否定结论,对于结论的反面出现的多种可能,要逐一论证,缺少任何一种可能,证明都是不全面的;
(2)反证法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且必须根据这一条件进行论证,否则,仅否定结论,不从结论的反面出发进行论证,就不是反证法;
(3)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与已知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义、公理、定理、事实矛盾,但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
[素养培优]
反设错误或不全面致误
易错案例:已知x,y∈R,且x2+y2=0.求证:x,y全为零.
易错分析:在利用反证法证明时,关键是熟练掌握常用词语的否定,如“全是”的否定是“不全是”.对于结论的反面出现的多种可能,要逐一论证,缺少任何一种可能,证明都是不完全的.考查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自我纠正:证明:假设x,y不全为零,则有以下三种可能:
(1)x=0,y≠0,则x2+y2>0,与x2+y=0矛盾;
(2)x≠0,y=0,则x2+y2>0,与x2+y=0矛盾;
(3)x≠0,y≠0,则x2+y2>0,与x2+y2=0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则x,y全为零.
PAGE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内 容 标 准
学 科 素 养
1.理解综合法、分析法的意义,掌握综合法、分析法的思维特点;2.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加强数学运算严格逻辑推理提高直观想象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9页
[基础认识]
知识点一 综合法
阅读下列证明过程,总结此证明方法有何特点?
已知a,b>0,求证:a(b2+c2)+b(c2+a2)≥4abc.
证明:因为b2+c2≥2bc,a>0,所以a(b2+c2)≥2abc.
又因为c2+a2≥2ac,b>0,所以b(c2+a2)≥2abc.
因此a(b2+c2)+b(c2+a2)≥4abc.
提示:利用已知条件a>0,b>0和重要不等式,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知识梳理 (1)定义: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2)综合法的框图表示
→→→…→
(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
知识点二 分析法
阅读证明基本不等式的过程,试分析证明过程有何特点?
已知a,b>0,求证:≥.
证明:要证≥,
只需证a+b≥2,
只需证a+b-2≥0,
只需证(-)2≥0,
因为(-)2≥0显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提示:从结论出发开始证明,寻找使证明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最终把要证明的结论变成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知识梳理 (1)定义: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2)分析法的框图表示
→→→…→
思考:1.综合法有哪些特点?
提示:(1)综合法是从原因推导出结果的思维方式,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其由因导果逐步推理的过程,实际上是寻找已知条件的必要条件.
(2)综合法从命题的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等,通过演绎推理,一步一步完成命题的证明.
(3)用综合法证明题目,证明步骤严谨、逐层递进、步步为营、条理清晰、形式简洁、易于表达推理的思维过程.
2.分析法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1)分析法的特点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其推理过程是一步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2)分析法从命题的结论入手,寻求结论成立的条件,直至归结为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
3.比较综合法与分析法,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提示:
综合法
分析法
推理方向
顺推,由因导果
递推,执果索因
解题思路
探路较难,易生枝节
容易探路,利于思考(优点)
表述形式
形式简洁,条理清晰(优点)
叙述烦琐,易出错
思考的侧重点
侧重于已知条件提供的信息
侧重于结论提供的信息
联系:分析法便于我们去寻找证明思路,而综合法便于证明过程的叙述,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因而在解决问题时,常先用分析法寻找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达证明过程,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自我检测]
1.设0<x<1,则a=,b=x+1,c=中最大的是( )
A.a
B.b
C.c
D.随x取值不同而不同
解析:∵0<x<1,∴1+x>2=>,∴只需比较1+x与的大小.∵1+x-==-<0.∴1+x<,故c最大.
答案:C
2.要证-<-成立,只需证( )
A.(-)2<(-)2
B.(-)2<(-)2
C.(+)2<(+)2
D.(--)2<(-)2
解析:欲证-<-,只需证+<+,只需证(+)2<(+)2.
答案:C
3.已知a,b,c分别是△ABC的内角A,B,C的对边,且a2+b2-c2=ab,则角C的值为________.
解析:cos
C===.
∵0<C<π,∴C=.
答案: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0页
探究一 综合法的应用
[例1] 在△ABC中,三边a,b,c成等比数列,求证:acos2+cos2≥b.
[证明] 因为a,b,c成等比数列,
所以b2=ac.
因为左边=+
=(a+c)+(acos
C+ccos
A)
=(a+c)+
=(a+c)+b≥+
=b+=b=右边,
所以acos2+ccos2≥b.
方法技巧 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步骤
跟踪探究 1.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1,an+1=Sn(n=1,2,3,…).
证明:(1)数列是等比数列;
(2)Sn+1=4an.
证明:(1)∵当n≥2时,an+1=Sn+1-Sn,an+1=Sn,
∴(n+2)Sn=n(Sn+1-Sn),
整理得nSn+1=2(n+1)Sn,
∴=2·.
又当n=1时,S1=a1=1,a2=·S1=3,故S2=1+3=4,也满足=2·.
∴数列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由(1)知=4·,且an=Sn-1(n≥2),
于是Sn+1=4(n+1)·=4an(n≥2).
又a1=1,S2=4=4a1,适合上式.
因此对于任意正整数n,都有Sn+1=4an.
探究二 分析法的应用
[例2] 当a+b>0时,求证: ≥(a+b).
[证明] 要证
≥(a+b),
只需证2≥2,
即证a2+b2≥(a2+b2+2ab),
即证a2+b2≥2ab.
因为a2+b2≥2ab对一切实数恒成立,
所以≥(a+b)成立.
方法技巧 分析法证题的思路与步骤
分析法证明命题“若A成立,则B成立”的思路与步骤是:要证明(或为了证明)B成立,只需证明A1成立(A1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
只需证明A2成立(A2是A1成立的充分条件),
……
只需证明Ak成立(Ak是Ak-1成立的充分条件),
只需证明A成立(A是Ak成立的充分条件).
∵A成立,∴B成立.
说明:对于一些含有分式、根式、对数式、指数式的不等式(或等式)的命题不便于用综合法证明时,常常考虑用分析法证明.
跟踪探究 2.求证:当一个圆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
证明:设圆和正方形的周长为L,故圆的面积为π2,正方形的面积为2,则本题即证π2>2.
要证π2>2,即证>,即证>,即证4>π,
因为4>π显然成立,所以π2>2.故原命题成立.
探究三 分析法与综合法的综合运用
[例3] △ABC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其对边分别为a,b,c.求证:(a+b)-1+(b+c)-1=3(a+b+c)-1.
[证明] 要证(a+b)-1+(b+c)-1=3(a+b+c)-1,
即证+=,
即证+=3,
即证+=1.
即证c(b+c)+a(a+b)=(a+b)(b+c),
即证c2+a2=ac+b2.
因为△ABC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所以B=60°.
由余弦定理,得b2=c2+a2-2cacos
60°,
即b2=c2+a2-ac.
所以c2+a2=ac+b2成立,命题得证.
延伸探究 本例改为求证:>.
证明:要证>,
只需证a+b+(a+b)c>(1+a+b)c,
即证a+b>c.
而a+b>c显然成立,
所以>.
方法技巧 实际解题时,用分析法思考问题,寻找解题途径,用综合法书写解题过程,或者综合使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即从“未知”想“需知”(分析),从“已知”推“可知”(综合),双管齐下,两面夹击,找到沟通已知条件和结论的途径.
跟踪探究 3.已知sin
α+cos
α=1,求证sin6α+cos6α=1.
证明:∵sin6α+cos6α
=(sin2α)3+(cos2α)3
=(sin2α+cos2α)(sin4α-sin2αcos2α+cos4α)
=sin4α+2sin2αcos2α+cos4α-3sin2αcos2α
=(sin2α+cos2α)2-3sin2αcos2α
=1-3sin2αcos2α.
∴要证sin6α+cos6α=1,只需证sin2αcos2α=0.
将sin
α+cos
α=1两边平方,得2sin
αcos
α=0,
∴sin2αcos2α=0,∴sin6α+cos6α=1.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1页
[课后小结]
(1)综合法证题是从条件出发,由因导果;分析法是从结论出发,执果索因.
(2)分析法证题时,一定要恰当地运用“要证”“只需证”“即证”等词语.
(3)在解题时,往往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
[素养培优]
分析法证明过程不规范致误
用分析法证明:
若a>0,则 +2≥a++.
易错分析:从条件入手直接证明不等式较困难时,常用分析法寻求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但一定要注意对所要证明的结论是以“分析”的语气对待的.因而证明格式上应体现出“分析”探讨性(“要证……,只要证……”),而非直接肯定结论.考查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自我纠正:证明:要证+2≥a++,
∵a>0,∴两边均大于零,因此只需证2≥2,
只需证a2++4+4≥a2++2+2+2
只需证≥,
只需证:a2+≥,
即证:a2+≥2.它显然成立.
∴原不等式成立.
PAGE2.1.2 演绎推理
内 容 标 准
学 科 素 养
1.理解演绎推理的意义;2.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加强直观想象提升数学运算严密逻辑推理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7页
[基础认识]
知识点一 演绎推理
分析下面几个推理,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1)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铀是金属,所以铀能够导电;
(2)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2100+1)是奇数,所以(2100+1)不能被2整除.
提示:问题中的推理都是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叫演绎推理.
知识梳理 演绎推理的概念
定义
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的推理
特点
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知识点二 三段论
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铜是金属,所以铜能导电,这个推理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分别是什么?
提示:分为三段.
大前提: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
小前提:铜是金属.
结论:铜能导电.
知识梳理 三段论的基本模式
一般模式
常用格式
大前提
已知的一般原理
M是P
小前提
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S是M
结论
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S是P
思考:1.演绎推理有哪些特点?
提示:(1)演绎推理的前提是一般性原理,演绎推理所得的结论是蕴涵于前提之中的个别的、特殊的事实.
(2)在演绎推理中,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只要前提是真实的,推理的形式是正确的,那么结论必定是正确的.因而,演绎推理是数学中用于严格证明的工具.
(3)演绎推理是一种收敛性的思维方法,它创造性较少,但却具有条理清晰、令人信服的论证作用,有助于科学的理论化和系统化.
2.使用“三段论”,应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1)为了方便,在运用“三段论”推理时,常常采用省略大前提的表达方式.对于复杂的论证,总是采用一连串的“三段论”,把前一个“三段论”的结论作为下一个“三段论”的前提.
(2)“三段论”推理的结论正确与否,取决于两个前提以及推理形式是否正确.在大前提、小前提及推理形式都正确的情况下,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
[自我检测]
1.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 )
A.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A与∠B是两条平行直线的同旁内角,则∠A+∠B=180°
B.某校高三1班有55人,2班有54人,3班有52人,由此得高三所有班人数越过50人
C.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边形的性质
D.在数列{an}中,a1=1,an=(n≥2),由此归纳出{an}的通项公式
解析:A中,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大前提,∠A与∠B是两条直线的同旁内角小前提,∠A+∠B=180°结论,符合演绎推理的定义,而B、D答案符合归纳推理的定义,C答案符合类比推理的定义.
答案:A
2.指数函数y=ax(a>1)是R上的增函数,y=2|x|是指数函数,所以y=2|x|是R上的增函数.以上推理( )
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正确
解析:根据题设条件,该推理形式正确.但是,函数y=2|x|不是指数函数,所以小前提错误.
答案:B
3.把“函数y=x2+x+1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恢复成三段论,则大前提:________;
小前提:________;
结论: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演绎推理的三段论,根据演绎推理的三段论形式写出即可.
答案:二次函数图象是抛物线
y=x2+x+1是二次函数
y=x2+x+1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7页
探究一 演绎推理与三段论
[例1] 将下列演绎推理写成“三段论”的形式:
(1)一切偶数都能被2整除,0是偶数,所以0能被2整除;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等边三角形是三角形,故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循环小数是有理数,0.33是循环小数,所以0.33是有理数.
[解析] (1)一切偶数都能被2整除,…………………………大前提
0是偶数,…………………………小前提
所以0能被2整除.…………………………结论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大前提
等边三角形是三角形,…………………………小前提
故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结论
(3)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大前提
0.33是循环小数,…………………………小前提
所以0.33是有理数.…………………………结论
方法技巧 (1)用“三段论”的形式写演绎推理的过程,关键是要明确大前提、小前提,大前提提供了一个一般的原理,在演绎推理中往往可以省略,而小前提指出了大前提下的一个特殊情况,只有具备了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才是完整的“三段论”.一般地,在寻找大前提时,可找一个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作为大前提.
(2)判断“三段论”形式的演绎推理是否正确,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判断大前提是否正确,大前提往往是定义、定理、性质等,注意其中有无前提条件;②判断小前提是否正确,注意小前提必须在大前提的范围内;③判断推理过程是否正确.
跟踪探究 1.判断下列推理的结论的正误,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1)整数是自然数,…………………………大前提
-3是整数,…………………………小前提
所以-3是自然数.…………………………结论
(2)常函数的导函数为0,…………………………大前提
函数f(x)的导函数为0,…………………………小前提
所以f(x)为常函数.…………………………结论
(3)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大前提
=0.333
33…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前提
所以是无理数.…………………………结论
解析:(1)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是大前提错误.大前提应改为非负整数是自然数.
(2)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是推理形式错误.大前提指出的一般的原理中结论为“导函数为0”,因此演绎推理的结论也应为“导函数为0”.
(3)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是小前提错误.=0.333
33…是循环小数,而不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探究二 演绎推理在代数中的应用
[例2] 设函数f(x)=,其中a为实数,若f(x)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析] 若函数对任意实数恒有意义,则
函数定义域为R,…………………………大前提
因为f(x)的定义域为R,…………………………小前提
所以x2+ax+a≠0恒成立.…………………………结论
所以Δ=a2-4a<0,所以0<a<4.
即a的取值范围为(0,4),f(x)的定义域为R.
延伸探究 若本例条件不变,求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
解析:∵f′(x)=,
由f′(x)=0,得x=0或x=2-a.
∵0<a<4,∴当0<a<2时,2-a>0.
∴在(-∞,0)和(2-a,+∞)上,f′(x)>0.
∴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2-a,+∞).
当a=2时,f′(x)≥0恒成立,
∴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当2<a<4时,2-a<0,
∴在(-∞,2-a)和(0,+∞)上,f′(x)>0,
∴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a),(0,+∞).
综上所述,当0<a<2时,
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2-a,+∞);
当a=2时,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当2<a<4时,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a),(0,+∞).
方法技巧 应用演绎推理解决的代数问题
(1)函数类问题:比如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和对称性等.
(2)导数的应用: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证明与函数有关的不等式等.
(3)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4)数列的通项公式、递推公式以及求和,数列的性质.
(5)不等式的证明.
跟踪探究 2.已知函数f(x)=ax+(a>1),求证:函数f(x)在(-1,+∞)内为增函数.
证明:对于任意x1,x2∈I,且x1<x2,若f(x1)<f(x2),则y=f(x)在I内是增函数.大前提
设x1,x2是(-1,+∞)内的任意两实数,且x1<x2,
则f(x1)-f(x2)=ax1+-ax2-=ax1-ax2+-=ax1-ax2+.
∵a>1,且x1<x2,∴ax1<ax2,x1-x2<0.
又x1>-1,x2>-1,∴(x1+1)(x2+1)>0.
∴f(x1)-f(x2)<0,即f(x1)<f(x2).…………………………小前提
故函数f(x)在(-1,+∞)内为增函数.…………………………结论
探究三 演绎推理在几何中的应用
[例3] 如图,D,E,F分别是BC,CA,AB上的点,∠BFD=∠A,DE∥BA,求证:ED=AF,写出三段论形式的演绎推理.
[证明] 因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大前提
∠BFD与∠A是同位角,且∠BFD=∠A,…………………………小前提
所以FD∥AE.
…………………………结论
因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大前提
DE∥BA,且FD∥AE,…………………………小前提
所以四边形AFDE为平行四边形.…………………………结论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大前提
ED和AF为平行四边形AFDE的对边,…………………………小前提
所以ED=AF.
…………………………结论
方法技巧 (1)大前提的正确性:几何证明往往采用演绎推理,它往往不是经过一次推理就能完成的,常需要几次使用演绎推理,每一个推理都暗含着大、小前提,前一个推理的结论往往是下一个推理的前提,在使用时不仅要推理的形式正确,还要前提正确,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2)大前提可省略:在几何证明问题中,第一步都包含着一般原理,都可以分析出大前提和小前提,将一般原理应用于特殊情况,就能得出相应结论.
跟踪探究 3.在梯形ABCD中,如图,AB=DC=DA,AC和BD是梯形的对角线,求证:CA平分∠BCD,BD平分∠ABC.
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大前提
△ADC是等腰三角形,∠1和∠2是两个底角,…………………………小前提
∴∠1=∠2.
…………………………结论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内错角相等,…………………………大前提
∠1和∠3是平行线AD,BC被AC截得的内错角,…………………………小前提
∴∠1=∠3.
…………………………结论
∵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大前提
∠2=∠1,∠3=∠1,…………………………小前提
∴∠2=∠3,即CA平分∠BCD.
…………………………结论
同理可证BD平分∠ABC.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9页
[课后小结]
(1)应用三段论解决问题时,应当首先明确什么是大前提和小前提,但为了叙述的简洁,如果前提是显然的,则可以省略.
(2)合情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或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数学结论、证明思路等的发现主要靠合情推理;数学结论、猜想的正确性必须通过演绎推理来证明.
[素养培优]
忽视大前提或小前提致误
易错案例:已知2sin2α+sin2β=3sin
α.求sin2α+sin2β的取值范围.
易错分析:演绎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有着某种蕴含关系,解题时要找出正确的大(或小)前提,如本题中大前提是sin2α∈[0,1].sin2β∈[0,1],若误认为sin
α∈R,显然会谬以千里.考查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自我纠正:由2sin2α+sin2β=3sin
α,得sin2α+sin2β=-sin2α+3sin
α=-2+,且sin
α≥0.
因为0≤sin2β≤1,sin2β=3sin
α-2sin2α,所以0≤3sin
α-2sin2α≤1,解得sin
α=1或0≤sin
α≤.
令y=sin2α+sin2β,当sin
α=1时,y=2;
当0≤sin
α≤时,0≤y≤.
故sin2α+sin2β的取值范围是∪{2}.
PAGE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1.1 合情推理
内 容 标 准
学 科 素 养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2.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加强直观想象提升数学运算严密逻辑推理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4页
[基础认识]
知识点一 归纳推理
(1)铜、铁、铝、金、银等金属都能导电,猜想:一切金属都能导电.
(2)统计学中,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然后用样本估计总体.
以上属于什么推理?
提示:属于归纳推理.
知识梳理 归纳推理
(1)定义: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2)特征: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知识点二 类比推理
科学家对火星进行研究,发现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类似的特征:(1)火星也是绕太阳公转、绕轴自转的行星;(2)有大气层,在一年中也有季节更替;(3)火星上大部分时间的温度适合地球上某些已知生物的生存,等等.由此,科学家猜想:火星上也可能有生命存在.他们使用了什么样的推理?
提示:类比推理.
知识梳理 类比推理
(1)定义: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
(2)特征: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知识点三 合情推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有何区别与联系?
提示:区别: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而类比推理是由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或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联系:在前提为真时,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的结论都可真可假.
知识梳理 合情推理
(1)定义: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合情推理,通俗地说,合情推理就是合乎情理的推理.
(2)推理的过程
→→→
思考:1.归纳推理有哪些特点?
提示:(1)归纳推理是由几个已知的特殊对象,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该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含的范围.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费马猜想等.
(2)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带有猜测的性质,所以“前提真而结论假”的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结论是否正确,需要经过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因此,归纳推理不能作为数学证明的工具.
(3)一般地,如果归纳的个别对象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得到的一般性结论也就越可靠.
(4)归纳推理能够发现新事实,获得新结论,是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通过归纳推理得到的猜想,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类比推理有哪些特点?
提示:(1)类比推理是从人们已经掌握了的事物的属性,推测正在研究的事物的属性,即以原有认识作基础,类比出新的结果.
(2)由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也具有猜测的性质,结论是否正确,还需经过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因此,类比推理同归纳推理一样也不能作为数学证明的工具.
(3)如果类比的两类对象的相似性越多,相似的性质与推测的性质之间越相关,那么类比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3.合情推理有哪些特点?
提示:(1)合情推理的根据是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定义、定理、公理等)、实验和实践的结果,以及个人的经验等.
(2)合情推理的结论往往超越了前提所界定的范围,仅仅是一种猜想,既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
(3)在数学研究中,得到一个新结论之前,合情推理常常能帮助我们猜测和发现结论;合情推理不能作为数学证明的工具,但常常能为我们提供证明的思路和方向.
[自我检测]
1.如图为一串白黑相间排列的珠子,按这种规律往下排起来,那么第36颗珠子的颜色为( )
A.白色
B.黑色
C.白色可能性大
D.黑色可能性大
解析:三个白色、两个黑色,依次类推,出现以5为周期的重复现象,所以第36颗珠子相当于新一轮的第一颗,故为白色.
答案:A
2.已知扇形的弧长为l,半径为r,类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可推知扇形面积公式S扇等于( )
A.
B.
C.
D.不可类比
解析:类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则扇形的面积公式为S==.
答案:C
3.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上,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
解析:面积涉及两个变量,故面积比为边长比的平方;体积涉及到三个变量,故体积比是边长比的立方.
答案:1∶8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5页
探究一 归纳推理
[例1] (1)观察下列等式:
1+1=2×1,
(2+1)(2+2)=22×1×3,
(3+1)(3+2)(3+3)=23×1×3×5,
…
照此规律,第n个等式可为________.
(2)已知f(x)=,设f1(x)=f(x),fn(x)=fn-1(fn-1(x))(n>1,且n∈N
),则f3(x)的表达式为________,猜想fn(x)(n∈N
)的表达式为________.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数字的推理,由(1+1),(2+1)(2+2);(3+1)(3+2)(3+3),可以推理出第n个等式的等号左边式子为(n+1)(n+2)(n+3)…(n+n),
由2×1,22×1×3,23×1×3×5,可以推理出第n个式子的等号右边式子为2n×1×3×5×…×(2n-1).
(2)f1(x)=,f2(x)=f1[f1(x)]=
==;
f3(x)=f2[f2(x)]=
==;…
猜想fn(x)=.
[答案] (1)(n+1)(n+2)(n+3)…(n+n)=2n×1×3×5×…×(2n-1)
(2) fn(x)=
延伸探究 在本例(2)中,若把“fn(x)=fn-1(fn-1(x))”改为“fn(x)=f(fn-1(x))”,其他条件不变,试猜想fn(x)(x∈N
)的表达式.
[解析] ∵f(x)=,∴f1(x)=.
又∵fn(x)=f(fn-1(x)),
∴f2(x)=f(f1(x))==,
f3(x)=f(f2(x))==,
f4(x)=f(f3(x))==.
因此,可以猜想fn(x)=.
方法技巧 (1)已知等式或不等式进行归纳推理的方法
①要特别注意所给几个等式(或不等式)中项数和次数等方面的变化规律;
②要特别注意所给几个等式(或不等式)中结构形成的特征;
③提炼出等式(或不等式)的综合特点;
④运用归纳推理得出一般结论.
(2)数列中的归纳推理:在数列问题中,常常用到归纳推理猜测数列的通项公式或前n项和.
①通过已知条件求出数列的前几项或前n项和;
②根据数列中的前几项或前n项和与对应序号之间的关系求解;
③运用归纳推理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或前n项和公式.
跟踪探究 1.已知正项数列{an}满足Sn=,求出a1,a2,a3,a4,并推测正项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析:令n=1,有S1=,即a1=,化简可得a-1=0,因为a1>0,所以a1=1;
令n=2,有S2=,即a1+a2=,化简可得a+2a2-1=0,因为a2>0,所以a2=-1;
令n=3,有S3=,即a1+a2+a3=,化简可得a+2a3-1=0,因为a3>0,所以a3=-;
令n=4,有S4=,即a1+a2+a3+a4=,化简可得a+2a4-1=0,因为a4>0,所以a4=2-.
因为a1=1=-,a2=-1=-,a3=-,a4=2-=-,归纳猜测正项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
[例2] 用火柴棒摆“金鱼”,如图所示:
按照上面的规律,第n(n∈N
)个“金鱼”图需要火柴棒的根数为( )
A.6n-2
B.8n-2
C.6n+2
D.8n+2
[解析] 观察易知第1个“金鱼”图需要火柴棒8根,而第2个“金鱼”图比第1个“金鱼”图多的部分需要火柴棒6根,第3个“金鱼”图比第2个“金鱼”图多的部分需要火柴棒6根……由此可猜测第n个“金鱼”图需要火柴棒的根数比第(n-1)个“金鱼”图需要火柴棒的根数多6,即各个“金鱼”图需要火柴棒的根数组成以8为首项,6为公差的等差数列{an},易求得通项公式为an=6n+2(n∈N
).
[答案] C
方法技巧 归纳推理在图形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一组平面图形或空间图形的变化规律,研究其一般性结论,通常需将图形问题数字化,展现数学之间的规律、特征,然后进行归纳推理.解答该类问题的一般策略是:
跟踪探究 2.图(1)是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图(2),(3)是由这样的小正方体摆放而成的.按照这样的方法继续摆放,自上而下分别叫第1层、第2层、第3层……将第n层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记为Sn.解答下列问题:
(1)按照要求填表:
n
1
2
3
4
…
Sn
1
3
6
…
(2)S10=________;
(3)Sn=________(n∈N
).
解析:第1层:1个;第2层:3个,即(1+2)个;第3层:6个,即(1+2+3)个;第4层:10个,即(1+2+3+4)个……
由此猜想,第n层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上一层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加上n,所以Sn=1+2+3+…+n=(n∈N
),S10=55.
答案:(1)10 (2)55 (3)
探究二 类比推理
[例3]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S4,S8-S4,S12-S8,S16-S12成等差数列.类比以上结论:设等比数列{bn}的前n项积
Tn,则T4,________,________,成等比数列.
[解析] 设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q≠0).
在等比数列{bn}中,通过类比,有T4,,,成等比数列.
证明如下:
易知T4=b1b2b3b4,T8=b1b2…b8,T12=b1b2…b12,T16=b1b2…b16,所以=b5b6b7b8,=b9b10b11b12,=b13b14b15b16,所以===q16,因此T4,,,成等比数列.
[答案]
方法技巧 (1)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
(2)中学阶段常见的类比知识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向量与实数,空间与平面,圆与球等等,比如平面几何的相关结论类比到立体几何的相关类比点如下
平面图形
空间图形
点
直线
直线
平面
边长
面积
面积
体积
三角形
四面体
线线角
面面角
跟踪探究 3.如图,在Rt△ABC中,∠C=90°.设a,b,c分别表示三条边的长度,由勾股定理,得c2=a2+b2.类比平面内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试给出空间中四面体性质的猜想.
解析:如题图,在Rt△ABC中,∠C=90°.设a,b,c分别表示3条边的长度,由勾股定理,得c2=a2+b2.类似地,如图所示,在四面体P?DEF中,∠PDF=∠PDE=∠EDF=90°.设S1,S2,S3和S分别表示△PDF,△PDE,△EDF和△PEF的面积,相对于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a,b和1条斜边c,图中的四面体有3个“直角面”S1,S2,S3和1个“斜面”S.于是类比勾股定理的结构,我们猜想S2=S+S+S成立.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6页
[课后小结]
(1)合情推理主要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数学研究中,在得到一个新结论前,合情推理能帮助猜测和发现结论,在证明一个数学结论之前,合情推理常常能为证明提供思路与方向.
(2)合情推理的过程概括为
→→→
[素养培优]
归纳推理中找不准关系致误
易错案例:设平面内有n(n≥3,n∈N
)条直线,其中有且仅有两条直线相互平行,任意三条直线不过同一点.若用f(n)表示这n条直线交点的个数,(1)求f(4);(2)当n>4时,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f(n).
易错分析:在几何问题的归纳推理中探求相应的线段、交点、区域导数量的增加问题,其关键是寻找递推关系、考查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自我纠正:
(1)如图,知f(4)=5.
(2)f(3)=2,f(4)=5,
每增加1条直线,与前面的每条直线最多产生1个交点,而新增加的第n条直线,与前面的(n-1)条直线产生(n-1)个交点,
即f(n)-f(n-1)=n-1.
当n>4时,f(n)-f(n-1)=n-1,
f(n-1)-f(n-2)=n-2,
……
f(4)-f(3)=3.
将以上各式相加可得,
f(n)-f(3)=(n+2)(n-3).
因为f(3)=2,所以f(n)=(n+2)(n-3)+2.
化简整理,
得f(n)=(n-2)(n+1)(n>4,n∈N
).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