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2课时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同时我们也知道了泉水流经的路线是本文的另一条线索。
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看他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记
金
华
的
双
龙
洞
叶圣陶
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思考:一路上,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在文中圈一圈。
映山红
油桐
沙土
山
溪流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交流感受。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点拨:景色明艳,溪流欢唱。
品读下面的句子,讨论:溪流声为什么会时时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随着时高时低,时断时续。
点拨: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
总结:作者一路游去,我们一路看去,人在走,景在变。
景随人动,景随人变。
作者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景的。
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自读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想象作者游览了哪里,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批注。
洞口:宽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高、大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孔隙:窄、小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内洞:黑、大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内洞:奇
完成下面表格。
作者走到了哪里
有什么特点
洞口
宽
外洞
宽敞
孔隙
窄小
内洞
黑、奇、大
总结: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抓住重点景物,了解作者怎样把重点景物写清楚
1.作者写了这么多的地方,哪一处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印象最深刻的是窄小的孔隙。通过孔隙的方式很特别,通过的时候很惊险。
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自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出孔隙的窄小的?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演一演,两名学生表演并排仰卧(用并排站立代替)”在教室里这样的宽度叫通道,在双龙洞内叫孔隙。
再读句子,说说带点的词语给你什么感觉。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
····
··
··
··
点拨:孔隙的窄小,乘船过去的不容易,写出了通过时的“险”。
点拨:我们也为作者捏了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走了好久好久。
总结:作者除了按游览顺序写自己的观察所得,还详细描写了孔隙以及乘船通过孔隙时的感觉,让我们感同身受,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到这里,我们归纳一下:写游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①按游览顺序来写。
②重点写印象深刻的景物,写出特点。
点拨:
学以致用
写一写你印象深刻的一处景物,用上课上学到的方法,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的感受,要写出景物的特点来。
示例:
走上小路,两旁种着樟树,它们高大挺秀,就像守卫着公园环境的卫兵。走了一段路后向右拐,便可以看到葛洪、华佗、孙思邈等人的石雕像。继续走,便能看到音乐
喷泉。音乐喷泉的外形是一朵八瓣花的形状。每天晚上伴随着音乐响起,彩灯环照,喷泉四射。喷泉伴随音乐响起而开始,彩灯照在水面上,就如一个穿着彩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成为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结构梳理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映山红、油桐、粉色土、溪流
热爱
外洞:宽广、大、高
洞口:像桥洞、很宽
孔隙:窄、奇、险
内洞:黑、奇、大
乘船出洞
双龙洞
概括主旨
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
一、选词填空。?
1.领导对我爸爸的为人一直很(
)。
2.星期天,我们经常到公园(
)美景。
3.这座繁荣的城市到处都(
)欣欣向荣的景象。
4.拐个弯,我们的眼前(
)了一片明艳的油菜花。
观赏
欣赏
出现
呈现
出现
欣赏
观赏
呈现
二、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的非常可爱。(
)
2.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
3.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是这样小的小船。(
)
4.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拟人
比喻
设问
排比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___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再写了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然后写了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
。
2.内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的特点。
洞口外的景色
很有气势
像桥洞、宽
洞口
外洞
宽广、高、大
黑
大
奇
奇
描写风景名胜的诗句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叶圣陶先生的名言
1.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2.理想是事业之母。
3.知要真知,能要真能。
4.参考要有路径,思索要有方法。
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共26张PPT)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1课时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
同学们,你们参观过溶洞吗?
而在浙江金华,也有一处著名的风景区,就是双龙景区,双龙洞就在这个风景区。双龙洞是钟乳石和石笋的溶洞。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作家叶圣陶的脚步,一起去游览一下这个双龙洞吧。
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溶洞的照片。
记
金
华
的
双
龙
洞
叶圣陶
生平介绍: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主要作品: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小说集《隔膜》等。
叶圣陶
双龙洞
双龙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西南山麓(lù)。这里林海莽(mǎng)莽,水流潺(chán)潺,是一处以山岳﹑森林为背景,以地下悬河、岩溶奇观、赤松祖庭为特色的著名风景区。
石钟乳和石笋
石钟乳又名“钟乳石”,倒挂在溶洞顶部,因具有同心圆状结构,形状如钟乳,故名“石钟乳”。
石笋是溶洞底部直立的一种碳酸钙沉淀物。洞顶的水滴到洞底后,水分蒸发,水中的碳酸钙沉淀下来,由少积多,由下向上增长,形成了柱状物,形如笋状,所以被称为“石笋”。
wān
cù
我会认
浙
簇
臀
漆
蜿
蜒
tún
zhè
yán
qī
偏旁归类识记法
识字方法
“折”对“浙”说:“有了水,你就变得了不起了吗?”
对比识记法
蜿
蜒
带有“虫”字旁的字,大多数跟虫子有关。
我会写
yù
zhè
浙
juān
杜
dù
鹃
郁
lù
陆
duān
yuán
源
端
yí
é
移
额
rǔ
乳
观察这两组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是左窄右宽,第二组是左右基本等宽。
我会写
sǔn
笋
臀
luó
窄
罗
zhǎi
tún
观察上面上下结构的字,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同是上下结构的字,“笋、罗、窄”是上窄下宽,“臀”是上宽下窄,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
我会写
肩
jiān
半包围结构,“月”的第一笔竖撇变竖。
我会组词语:
浙(浙江)罗(罗列)杜(杜绝)鹃(杜鹃)窄(宽窄)郁(浓郁)肩(肩膀)臀(臀部)移(移动)额(额头)陆(陆地)乳(乳汁)笋(竹笋)端(端正)源(水源)
转
多音字
zhuǎn(转弯)(转身)
zhuàn(旋转)(转圈)
造句
他围着院子转(zhuàn)了一圈,终于在一个转(zhuǎn)弯处找到了丢的钥匙。
调
多音字
tiáo(调节)(调整)
diào(调子)(音调)
造句
他嘴里哼着欢快的调(diào)子,来调(tiáo)节临进考场前的紧张气氛。
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浙江
罗店
杜鹃
一簇
油桐
明艳
突兀森郁
肩背
臀部
移动
额角
登陆
石笋
石钟乳
漆黑
蜿蜒
盘曲
上源
窄
变化多端
颜色各异
气势
聚集
拥挤
心情
脚跟
昏暗
挤压
宽广
观赏
你理解这些词语吗?与大家分享。
“端”字在字典中的意思是:
①(东西的)头。
②(事情的)开头。
③原因;起因。
④方面;项目。
在“变化多端”这个词语中“端”的意思是(
)。
④
按要求自读课文。
①读正确字音,读通顺句子,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与同桌讨论解决。
②边读课文,边想作者分别写到了哪些地方,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
)→(
)→(
)→(
)→出洞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点拨: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
点拨: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与游览顺序相关的语句:
一路迎着溪流。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这就到了内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文章除了这条明线,还有一条暗线,就是泉水流经的路线,试着将泉水流经的路线和作者的游览路线对照。
作者的游览路线
泉水的来路
路上
一路迎着溪流。
洞口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外洞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孔隙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内洞
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一、给下面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系(jì?xì)绳子???
稍(shāo?sāo)微???
蜿(wān?wǎn)蜒???
漆(qī?xī)黑?
上源(yuán?yán)???
盘曲(qū?qǔ)????
浙(zhè?zè)江?
仿佛(fú?fó)
呈(chéng?céng)粉红色?
√
√
√
√
√
√
√
√
√
二、比一比,组成词。
浙(
)
杜(
)
鹃(
)
折(
)
肚(
)
绢(
)
端(
)
陆(
)
乳(
)
瑞(
)
际(
)
浮(
)
浙江
肚子
杜鹃
打折
杜绝
手绢
端正
陆地
乳汁
浮萍
边际
祥瑞
关于风景名胜的词语
举世闻名??
名山大川??
巧夺天工??
气壮山河??
风景如画??
美妙绝伦??
蔚为壮观??
美不胜收??
金碧辉煌??
玉宇琼楼??
拔地而起??
水平如镜
一泻千里??
波光粼粼??
连绵不断??
山清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