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 第 节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电阻的并联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会“猜想、理论推导、实验验证”三步式物理研究法。 2.复习巩固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4.使学生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
重点 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 点 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教 具 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只(10欧和15欧各一只),导线若干条。 学具 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只(10欧和15欧各一只),导线若干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习提问:1.影响电阻大小的三个因素2.回顾串联电路的研究方法 串 联研究方法电流I=I1=I2实验电压U=U1+U2实验电阻R=R1+R2电流、电压的特点是通过实验得出的,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我们是通过先猜想,再用实验验证,最后通过理论推导这三个步骤研究得出的。这也是我们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板书:“猜想 实验验证 理论推导 结论”猜想: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实验验证:分别用伏安法测各电阻和总电阻的阻值进行验证。理论推导:用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推导。引入新课:今天小明的爸爸又给小明出了一道难题:现在小明的爸爸急需5Ω的电阻,但身边只有一些10Ω的电阻,小明该怎么办呢?谁能帮它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你只要回答用什么联接方式?为什么要并联呢?要用几只10Ω电阻来并联呢?要解决这些问题,那我们就要采用猜想、实验验证、理论推导这一研究方法再来研究电阻的并联。讲授新课:1、猜想:电阻串联可使小电阻变大,原因是串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后的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一电阻。那么并联呢?相当于增大导体的横截面积,可使大电阻变小,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实验验证:验证猜想的最好办法是实验。在研究电阻串联时,我们通过实验得到了总电阻与各电阻的定量关系是:R=R1+R2。那么电阻并联时,R1、R2和R之间有没有定量关系呢?表达式:1/R=1/R1+1/R2结 论: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3、理论推导根据欧姆定律 I=U/R ,I1=U1/R1 ,I2=U2/R2∵ I=I1+I2∴ U/R=U1/R1+U2/R2又∵ U=U1=U2∴ 1/R=1/R1+1/R2说明:(1)电阻的并联相当于增加了电阻的横截面积。(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都要小。(3)n个等值电阻R0并联,R=R0/n练习:(1)解决课前提问:通过学习,现在谁能帮小明解决他爸爸遇到的问题,也就是利用几个10Ω电阻得到5Ω电阻?(2)例题在下面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压是36伏,灯泡L1的电阻是20欧,L2的电阻是60欧, 求两个灯泡同时工作时,电路的总电阻和干路里的电流。解法一:由于已知R1、R2且电阻并联,则可利用今天我们研究出来的结论计算出总电阻R。再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干路电流。解法二:要求总电阻,可根据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得到R=U/I来计算,U已知,I可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I=I1+I2求得,又根据欧姆定律可分别求出I1、I2。则可解答出来。小结:下面请大家自已来谈一谈你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我们刚才研究的是两个电阻并联,那么把三个电阻并联,总电阻是多大?四个,五个,N个并联呢?这个问题请大家课后去研究。作业 学生回答(并联)学生回答:相当于增大导体的横截面积,可使大电阻变小,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赞成他的猜想的同学请举手。学生实验学生分析小组回答对结论进行进一步的学生理论推导。学生回答学生分析学生解答学生小结
板书设计 电阻的并联表达式:1/R=1/R1+1/R2结 论: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说 明:(1)电阻的并联相当于增加了电阻的横截面积。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都要小。(3)n个等值电阻R0并联,R=R0/n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