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2。比例
一、单选题
1.在比例尺是1∶1000000的地图上,图上5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 )。
A.?50千米?????????????????????????????????????B.?500千米?????????????????????????????????????C.?5千米
2.将一个周长12cm的正方形变换成面积为36cm2的正方形。实际是按(? )的比放大的。
A.?1:3????????????????????????????????????B.?2:1????????????????????????????????????C.?3:1????????????????????????????????????D.?4:1
3.把“8×9=36×2”改写成比例是(?? )
A.?8∶9=2∶36?????????????????????B.?9∶8=36∶2?????????????????????C.?36∶9=8∶2?????????????????????D.?8∶36=9∶2
4.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24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6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A.?1∶400?????????????????????????B.?1∶4000000?????????????????????????C.?1∶400000?????????????????????????D.?1∶40000
二、判断题
5.在比例中,两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
6.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大小改变,形状不变。(??? )
7.如果a×b=1.2×7,那么a:b=1.2:7。 ( )
8.已知ab=cd,那么a:c=d:b.(?? )
三、填空题
9.在比例里,两个________的积和两个________积相等。
10.如果3x=5y,那么x:y=________:________
11.乌鲁木齐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380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________厘米.
12.一个比例式,各项都是自然数,比值是0.4,两个外项积是80,其中一个比的后项比前项大12.这个比例式可以写成________.
四、解答题
13.给你一根1m长的木杆,一把米尺,你能用测影长的办法测出一根电线杆的高度吗?
14.操作题。
(1)用数对表示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A(?? ,? ),B(?? ,? ),C(?? ,? )
(2)画出三角形按2: 1放大后的图形。
五、应用题
15.量出有关数据,求出三角形地的实际面积.比例尺: (量得的结果保留整厘米数)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解答】5÷=5×1000000=5000000(厘米)=50(千米).
故答案为:A.
【分析】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用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据此列式解答.
2.【答案】B
【解析】【解答】原边长:12÷4=3(厘米),新边长是6厘米,6:3=2:1。【分析】此题考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相关知识。求出原来正方形的边长与扩大后正方形的边长,按新图形:原图形计算。
3.【答案】 C
【解析】【解答】把8和9作为内项,把36和2作为外项,改写成比例是:36:9=8:2.
故答案为:C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左边的两个数作为内项或外项,把右边的两个数作为外项或内项即可写出比例.
4.【答案】 B
【解析】【解答】6厘米:240千米
=6厘米:24000000厘米
=(6÷6):(24000000÷6)
=1:4000000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比例尺的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先将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统一,然后化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最简整数比,据此解答.
二、判断题
5.【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解: 在比例中,两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6.【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解: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大小改变,形状不变。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是按照比例放大或缩小,所以形状不会变,而大小会改变。
7.【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如果a×b=1.2×7,那么a:b=8.4:b2 ,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相乘的两个数可以同时作外项或内项,据此解答并判断.
8.【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解:a:c=d:b,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ab=cd,原题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把a和b作为外项,c和d作为内项,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这个比例即可。
三、填空题
9.【答案】 外项;內项
【解析】【解答】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积相等.
故答案为:外项;内项.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据此解答.
10.【答案】 5;3
【解析】【解答】解:x:y=5:3
故答案为:5;3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3和x看作比例的外项,5和y看作比例的内项即可写出这个比例.
11.【答案】3.8
【解析】【解答】解:3800千米=380000000厘米,
380000000× =3.8(厘米);
答:图上距离是3.8厘米.
故答案为:3.8.
【分析】要求两城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根据“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代入数值,计算即可.解答此题应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和实际距离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得出结论.
12.【答案】 8:20=4:10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推知:这个比例式可以写成 8:20=4:10.
故答案为:8:20=4:10
【分析】根据“一个比例式,两个比的比值是0.4,其中一个比的后项比前项大12”,可推知组成比例的一个比一定是8:20,再根据“两个外项的积是80”,进而求得另一个比的后项是10,再用比的后项乘比值即得比的前项.
四、解答题
13.【答案】 解:把木杆直立,先测量出木杆影子的长度,然后测量出电线杆影子的长度,设电线杆的高度是xm,根据高度与影子长度的比不变列出比例解答就能测量出电线杆的高度.
【解析】【分析】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与影子的长度的比是不变的,根据这个比不变用比例的方法解答即可.
14.【答案】 (1)解:A(10,7),B(8,4),C(10,4)
(2)
【解析】【分析】(1)数对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中间用,表示即可;
(2)将一个图形扩大(缩小)几倍,即将对应的边扩大(缩小)几倍即可,注意扩大(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一样,大小改变。本题中将BC扩大2倍,AC扩大2倍,再连接AB即可。
五、应用题
15.【答案】 解:5÷ =5×4000=20000(厘米);
20000厘米=200米;
2÷ =2×4000=8000(厘米);
8000厘米═80米;
200×80÷2=8000(平方米).
答:三角形地的实际面积8000平方米.
【解析】【分析】首先量出图上三角形的底是5厘米和高是2厘米,这道题是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列式求得实际距离(底和高),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