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中考真题汇编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中考真题汇编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02 16:3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
(一)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角度1
实验操作具体过程
1.
[2020?绵阳,25.2分]右图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中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储存的有机物
B.在光照条件下,②中可形成对照关系
C.③中酒精处理叶片的目的是进行消毒
D.④中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2.[2020?德州]下图示“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四个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黑暗处理一昼夜
②遮光处理
③隔水加热
④滴加碘液
A.步骤④叶片遮光部分呈现蓝色
B.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对照实验
C.步骤③是防止温度过高破坏叶绿素
D.步骤①是为了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
角度2
实验操作与目的
3.[2020?湖州,5.3分]叶绿素是一类含镁的有机物,是叶绿体中的重要色素,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叶绿素(

A.主要吸收白光中的绿光
B.存在于植物体的每个细胞中
C.能溶解在酒精中
D.含有的镁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4.
[2020?辽宁鞍山,23.2分]
“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A.消耗掉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B.降低天竺葵的蒸腾作用
C.使植物对光照更敏感
D.为制造淀粉储备原料
5.[2020?内蒙古赤峰,9.1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下列实验步骤与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用黑纸片遮盖叶片的一部分﹣﹣抑制叶绿素的形成
B.把叶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C.向清水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检验有无淀粉生成
D.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6.[2020?龙东,66.5分]某生物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如图是探究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为了消耗叶片中的有机物,如图实验中采取的措施是

(2)将叶片放入盛有    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脱色。
(3)叶片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叶片的    (填图中字母)部分变成蓝色。
(4)此实验说明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5)天竺葵叶片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片细胞中含
。(填结构名称)
角度3
观察(方法、注意事项、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
7.[2020·日照1,15.2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酒精的颜色(  )
A.变成蓝色
B.变成绿色
C.变成黄白色
D.没有变化
8.[2020·云南,10.1.5分]小宝同学学习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完成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探究活动后,利用天竺葵叶片、碘液、酒精等制作出一片如图所示的带有“M”字样的叶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作前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制作过程中对字母“M”以外的区域进行遮光处理
C.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
D.滴加碘液后,字母“M”区域不变蓝
9.[2020·河南省,7.1分]下图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中,不正确(

A.暗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转运和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叶片部分遮光处理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C.水浴加热过程中,小烧杯内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
D.滴加碘液染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10.[2020?广安,7.2分]下列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脱色
B.这个实验同时证明了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体
D.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变蓝
11.
[2020?苏州,13.2分]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h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右图所示。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液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其中,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A.
a和e
B.
b和d
C.
c和d
D.
c和e
12.[2020·湖北孝感,3.2分]萨克斯实验是揭开光合作用之
谜的终结实验。某生物组在进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判断下列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2﹣3天把天竺葵放在暗处是为了消耗叶片中的淀粉
B.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
C.水浴加热是为了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D.滴加碘液后看到的现象是遮光部分变蓝色
13.[2020?贵州铜仁,11.2分]如图所示,这是萨克斯的研究实验,叶片在光照24小时后,经过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最后发现:无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 
 )A.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
B.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和二氧化碳
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释放出氧
D.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14.[2020?潍坊,21.2分]某同学想比较某植株上、下部位叶片的淀粉含量,按照图示步骤进行操作,结果发现叶片a为浅蓝色,叶片b为深蓝色。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步骤2的目的是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B.步骤4中滴加的液体应为稀碘液
C.实验证明,植株下部叶片中的淀粉含量相对较多D.该实验还能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15.[2020·自贡,
35.10分节选]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1)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实验前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需将植物放到____处一昼夜;实验时用黑纸片遮盖叶片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不遮盖,其目的是形成__
__,它的变量是_
__。实验结果是见光部分遇到碘被变成了_
__,说明_
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16.[2020·沈阳,26.5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步骤①的目的是

(2)步骤④小烧杯中的液体是

(3)实验结果显示,步骤⑦中未遮光部分
(填“变蓝”或“不变蓝”)。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是:绿叶在光下产生了
等有机物。而绿色植物光
合作用的场所是

17.
[2020?广西,20.6分]选取一株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二氧化碳气体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先将这株牵牛花进行暗处理,这样处理的作用是

(2)把经过暗处理的牵牛花植株按如图所示方式处置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甲、乙、丙、丁四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加热,待叶片变成黄白色后,取出叶片漂洗,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3)本实验中乙叶和丁叶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若甲叶铝箔遮盖部分不变蓝,丙叶白斑部分不变蓝,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4)结合本实验,请你提出一项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 
 。
18.
[2020?重庆涪陵结业,34.5分]某校七年级的生物老师带领生物科技社团的成员做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题34图是部分实验步骤。据图回答问题:
(1)请将题34图中部分实验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
.
(2)实验前应将天竺葵放在属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3)步骤A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

(4)步骤C中,把用清水漂洗过的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展开,向叶片滴加碘液,目的


(5)叶片见光部分变成蓝色,不见光部分不变蓝色,这说明
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19.[2020·鸡西结业,66.5分]根据“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2)图⑤中小烧杯中的液体A是
;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3)图②中滴加碘液,稍后用清水漂洗,观察叶片见光部分变成
色。
(4)对照叶片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0.[2020·张家界,26.5分]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实验方案,但实验要在认同实验方案的前提下进行,以下是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前依次进行的对话,请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1)甲同学提出的检验方法,是受“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的启发,利用了 
 的特性。
(2)乙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称之为对照实验,实验变量应该是 
 。
(3)丙同学是对实验结果的猜测,猜测或假设一般是根据已有的 
 进行的。
(4)丁同学的观点是消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和叶绿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体现了实验的科学性。消除叶片中原有淀粉的方法是 
 。消除叶片中叶绿素的方法是 
 。
21.
[2020?邵阳市,30.5分]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中一昼夜;选取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黑纸片将叶片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一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该叶片,去掉黑纸片,经过酒精脱色(如图二所示);漂洗后用碘液检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

(2)图一中叶片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
作用。
(3)图二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内,隔水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原因是

(4)该实验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它们是:①


22.
[2020?晋中,24.16分]
光合与探究
某中学生物学社团组织了一次“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探究光合作用”的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每组利用实验室里的一株紫苏(两株长势基本相同)作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紫苏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对其中几个叶片的部分区域
同时进行遮光处理后,将紫苏移至光下照射5小时;取
下这几个叶片,去掉遮光纸片,脱去叶绿素,用碘液染色。
第一小组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第二小组的实验结果
与第一小组稍有不同,即实验叶片的遮光部分也有些变蓝。
分析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所设置的对照及变量分别是 
 。
A.b区与a、c区对照;叶片颜色
B.b区与a、c区对照;光照
C.a区与c区对照;叶片颜色
D.a区与c区对照;光照
(2)实验中需要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你认为同学们采用的方法是 
 。
(3)分析第一小组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两个结论是:① 
 ;② 
 。(两空可换位。)
(4)紫苏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用下面的式子表示,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二氧化碳+水+氧气(第①、②空换位不扣分)
① 
 ;② 
 ;③ 
 。
(5)第二小组同学分析本组实验叶片的遮光部分有些变蓝的原因时,认为是在遮光处理上有不当之处。该不当之处可能是(答出一种即可) 
 。
23.[2020·济南、莱芜,30.8分]如图一表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图二表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一中表示光合作用原料的是[  ] 
 、[  ] 
 。
(2)图一中的能量转换器是指 
 ,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 
 (选填“有”或“无”)该能量转换器。
(3)图二的实验变量是 
 ;图二的F,G实验步骤验证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
(4)图二的实验过程中,把叶片放到酒精中的目的是 
 ;隔水加热的原因是什么? 
 。
(二)光合作用的产物
角度1
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24.[2020?衢州,28.6分]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过程和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我们知道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H2O和CO2均含有O,那么O2中的O是来源于什么物质呢?
资料一:19世纪末,科学家普遍认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为CO和O2。
资料二:范?尼尔通过实验得出紫硫细菌合成有机物的反应式,与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比较研究后,建立了猜想。
紫硫细菌:CO2+2H2S
(CH2O)(糖类)+2S+H2O
高等植物:CO2+2H2O
(CH2O)(糖类)+O2+H2O
资料三:英国化学家希尔在一个密闭的装置中加入含叶绿体的悬浮液和高铁盐(作氧化剂,不产生氧气),并除去装置内的CO2,在光照下发现密闭装置中产生了O2。
资料四: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给三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18O的水和碳酸氢盐(释放二氧化碳,其他条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氧气中18O的比例,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可作为示踪原子)
组别
水中18O的比例(%)
碳酸氢盐中18O的比例(%)
释放的氧气中18O的比例(%)
1
0.85
0.41
0.84
2
0.85
0.55
0.85
3
0.85
0.61
0.85
(1)通过资料二中的比较分析,可以作出的猜想是 
 。
(2)希尔实验能否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全部来源于H2O?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由 
 。
(3)分析鲁宾、卡门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及相应的依据分别是 
 。
25.
[2020?阳泉,18.10分]
光合与探究
某校生物课外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学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后,对科学家塞尼比尔(J.Senebier)的实验非常感兴趣,因为其实验装置能巧妙地收集金鱼藻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于是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取生长旺盛,大小基本一致的两枝金鱼藻(一种水生植物),分别放入盛满25℃清水的两个玻璃缸中;用短颈漏斗分别反扣住水中的金鱼藻,再往漏斗颈上分别反扣一支装满25℃清水的试管,迅速用不透光的纸盒将乙缸罩住;把两个装置同时放在同一适宜环境中,光照数小时。请你仔细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
(1)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
(2)同学们用即将熄灭的竹签检验甲装置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竹签立刻重新燃烧起来。联系实验过程,你认为该小组能够得出哪两个结论? 
 。
(3)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你建议同学们怎么做? 
 。
(4)上述实验结束后,你认为该装置还可用于探究哪些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可增、减更换部分材料和器具)(答出一个即可) 
 。
角度2
光合作用的产物
26.
[2020·绥化,14.2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A.二氧化碳和水
B.有机物和氧气
C.水和氧气
D.有机物和二氧化碳
27.[2020?齐齐哈尔、黑河、大兴安岭,12.2分]养金鱼在鱼缸中放水草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食物
B.增加水中氧气
C.美化鱼缸
D.增加水中二氧化碳
28.[2020·长沙市,27.5分]图一为植物叶片的结构模式图,数字表示不同结构;图二为叶片生理活动示意图,字母表示不同物质。请据图回答:
(1)①和③细胞排列紧密,属于
组织。
(2)C、D两种物质由图一标号
所示结构运输。
(3)②是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在该细胞的
中完成。
(4)在黑暗环境下,A代表的是
,通过图一中的[④]
进入叶片。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
角度1
柳苗之谜
1.
[2020?深圳市,14.1分]某同学认为小树苗长成大树后,重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树苗吸收了土壤中少量的无机盐和大量的水,其实他主要还忽略了( 
 )
A.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氮气
B.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
C.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
D.树苗从土壤中吸收的有机物
2.
[2020·烟台,28.9分]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
(1)植物是怎么长大的?公元前三世纪,亚里士多德认为:土壤是构建植物体的唯一原料。直到17世纪,海尔蒙特通过柳树种植实验(图1)得出结论:植物是“吃”
 长大的。
(2)1773年,普利斯特利做了下列经典的对照实验。
图一和图二实验证明: 
 。但他无法解释为什么晚上做实验时小老鼠却死了(图三),直到1779年,英格豪斯做了500多次实验,发现只有在 
 的条件下才能成功。
(3)1864年,萨克斯发现了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了什么,下面实验中,甲的目的是 
 ,丁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植物在光下制造了 
 。
(4)1880年,恩格尔曼在暗处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图2),发现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A的受光部位,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同时证明植物在光下能够产生 
 。
(5)由于科学家锲而不舍地探索,我们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总体的认识。概括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 
 。
角度2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2020·云南昆明,6.1.5分]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某小组设计如图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B.实验前都不需要暗处理
C.可用酒精溶解叶绿素
D.可用碘液检测有无淀粉产生
4.[2020?佛山禅城结业,5.2分]兴趣小组的同学
对光合作用展开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叙
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需要将实验材料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
B.实验中所选用的塑料袋应该是透明的
C.甲装置中叶片脱色后,再用碘液染色会
变为蓝色
D.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
[2020·泰安,5.1分]下图是某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步骤是:将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在光下照射几小时,脱去叶片中叶绿素,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清水冲掉碘液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叶片深色部分表示变蓝,浅色部分表示不变蓝。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脱去叶片中叶绿素的操作是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变成黄白色
B.甲和乙对照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甲中液体是清水,乙中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
C.丙的实验现象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淀粉,实验证明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D.丁装置天竺葵的银边不含叶绿素,实验现象说明叶片不含叶绿素的部分不能产生淀粉
6.[2020?杭州,22.4分]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

(3)①②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
(选填“能”或“不能”)。
(4)②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

7.[2020·聊城,31.8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天竺葵为实验材料,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实验步骤如下(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a.将两支叶片大小、数量、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枝条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将暗处理后的两支天竺葵枝条进行如下处理(如图一),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从甲、乙两个装置中各剪取一片大小相同的叶片,并标记为甲、乙;
c.脱色、漂洗、滴加碘液;
d.观察实验现象。
(1)将天竺葵枝条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是 
 。
(2)图一乙装置的培养皿里应该放等量的 
 ,本实验的变量是 
 。
(3)图二脱色处理后叶片的颜色变为 
 。
(4)图三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甲叶片 
 ,乙叶片 
 。
(5)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因此菜农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8.[2020·上海,9,6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将天竺葵整株植物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两昼夜。
第二步:用黑卡纸对叶片乙作局部遮光处理:用装有碱石灰(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透明塑料袋,将叶片丙包裹密封;叶片甲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植株放置于阳光下3﹣4小时。再分别摘取叶片甲、乙、丙,按图2的步骤进行检验。
(1)实验步骤中第一步的作用是通过 

光合/呼吸)作用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图2中去除叶片内叶绿素的是步骤 
 
(a/b/c)。
(3)分析图3的实验现象,未遮光部分变蓝表明 
(有/无)
新淀粉生成,遮光部分不变蓝表明 
(有/无)新淀粉生成,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4)若要验证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应选择叶片甲与叶片 
 进行对照分析。
9.
[2020?济宁市,21.10分]实验中学的小明同学对生物学知识非常感兴趣,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作用,他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小明首先对甲乙装置进行24小时暗处理,再将其置于光下两个小时,然后分别摘取甲、乙装置内的一片叶子,进行脱色处理,滴加碘液,叶片变蓝的是
装置中的叶片。
(2)此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目的是用来探究

(3)若要用乙装置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需要对此装置进行怎样的处理?

(4)若取出甲装置内的小烧杯,然后放到阳光下,在钟罩内壁会有细小的水珠出现,水分来自于植物的
(填生理作用)。
10.[2020·广西贵港,22.8分]关于植物的某些生理作用,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杯子中装的是清水,并采取了充分的措施保证了装置的气密性。
(1)选用甲、乙两组装置进行对照,探究的是: 
 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该实验的变量是 
 。将甲、乙两组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移到光下照射3小时,各摘取一片叶子经酒精脱色等处理后滴加碘液,看到的现象是甲装置的叶片 
 (填“不变色”或“变蓝”)。
(2)若要探究“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应选用 
 两组装置进行对照。
(3)相同光照后,将甲、乙、丙三个装置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浑浊度最高的是 
 装置。
(4)若要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可将上述实验装置稍加改动,在杯中滴入植物油覆盖水的表面,如丁、戊装置,放到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数小时后,看到塑料袋内壁水珠较多的是
 
 装置,水分是由茎中的 
 (填“导管”或“筛管”)向上运输并由叶片的 
 散失出来的。
角度3
光合作用的原料
11.
[2020?随州市,3.2分]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往往都离不开它。植物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其有机物含量增加的主要物质来源是( 
 )
A.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C.土壤中的水和有机物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12.[2020?德州,3.2分]教室里的课桌主要是用木本植物茎的木质部做成的,这些木材中的物质最终来源于(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角度4光合作用的实质、表达式
13.[2020?辽阳,4.0.5分]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所有植物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植物只需要水和二氧化碳就能进行光合作用
C.光合作用主要在叶肉细胞中进行D.光合作用既可以放出氧气,又可以放出二氧化碳
14.[2020?贵州遵义,7.1分]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是( 
 )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释放氧气
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释放二氧化碳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释放氧气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释放二氧化碳
15.[2020?新疆,32.6分]下式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其中,A为
,B为
,C为_
。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2)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A.溶解淀粉
B.煮沸淀粉
C.除去二氧化碳
D.使叶绿素溶于酒精
(3)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
)
A.所有绿色部分
B.整个植物体
C.只有茎和叶
D.只有绿叶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角度1
影响光合作用因素
1.[2020?齐齐哈尔、黑河、大兴安岭]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A.二氧化碳
B.氧气
C.光
D.水
2.[2020?广安,30.2分]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能提高作物产量,这主要是充分利用了下列哪种非生物因素(

A.空气
B.阳光
C.水分
D.温度
3.[2020·郴州,13.2分]下列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C.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D.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都贮存在叶肉细胞内
角度2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因素
4.[2020·莱芜,6.2分]将长势一致的甲、乙两种植物分别置于两个同样大小密闭的透明容器内,给予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等条件,每隔5分钟测定一次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0分钟之前,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量
B.20分钟之前,乙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量
C.20分钟以后,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量
D.在交点M处,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5.[2020·日照1,35.8分]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选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先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需要生活在氧气较多的环境中)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光束来照耀水绵。在显微镜下发觉,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耀到的部分邻近。他再将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分(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好氧细菌与水绵相比,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 
 。
(2)从恩吉尔曼的实验中,你能得出如何样的结论? 
 。
(3)好氧细菌的生活需要水绵产生的氧气,请写出好氧细菌利用氧气的反应式: 
 。
(4)假如将该装片较长时刻地放在黑暗处,那么水绵和细菌的生活状况是 
 。
6.[2020?湖州,25.7分]科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将溴麝香草酚蓝和呈弱碱性的NaHCO3溶液配成蓝色液体,并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液体呈浅绿色。
步骤2:将等量的浅绿色液体分别加入到4支试管中,2~4号试管中加入金鱼藻,1号试管不加金鱼藻。封闭各试管。
步骤3和实验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距日光灯的距离(厘米)
10
50
30
20
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

黄色
浅绿色
蓝色
溴麝香草酚蓝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弱酸性环境中呈黄色,弱碱性环境中呈蓝色,中性环境中呈浅绿色。
CO2的水溶液中含有CO2、H2CO3等微粒,当CO2减少时H2CO3也减少。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2~4号试管中应加入 
 、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藻。
(3)若1号试管在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呈现 
,则说明2~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
(4)请解释4号试管液体呈现蓝色的原因。 
 。
7.[2020·遂宁,12.5分]某农户新建大棚的菠菜苗长势不好的问题。为找准原因,解决问题,兴趣小组在大棚中选取长势相同的菠菜苗若干,构建多套如图装置(注:密闭小室内气体变化会引起装置中液滴移动,气体增多右移,气体减少左移;CO2缓冲液能吸收、释放CO2,维持密闭小室CO2稳定),开展探究活动,记录数据如下表。请图表分析回答:
组别
光照强度(勒克斯)
液滴移动(毫升/小时)
1
0
左移2.2
2
10000
右移1.1
3
20000
右移3.4
4
30000
右移1.8
(1)第一组液滴移动的原因是 
 。
(2)本探究活动需在适宜温度下进行,理由是 
 。
(3)本探究活动中,光照强度为 
 左右时更适合菠菜生长。
(4)若要更准确地探知菠菜生长的适宜光照强度,应怎样操作?

(5)兴趣小组实地测量发现,晴天10:00﹣16:00,大棚内光照强度在40000勒克斯以上。兴趣小组根据探究结果及实地测量数据,为农户提供菠菜增产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增产方法是 
 。
8.[2020·台州,28.8分]台州是“中国大棚葡萄之乡”。近年来,果农在农技部门指导帮助下,在葡萄架下种植比较耐阴的豆科类、叶菜类等经济作物,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葡萄园中所有的生物构成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在葡萄架下种植耐阴的豆科类、叶菜类等作物可以提高 
 利用率。
(3)钾肥能促进糖类的合成与运输,提高葡萄品质,在葡萄开花后要注意补充钾肥。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填序号)。
①KCI
②CO(NH2)2
③NH4HCO3
(4)如图表示大棚内某段时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t1~t2时段内二氧化碳浓度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
9.[2020·贵阳,14.9分]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小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下列实验(如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他们先将甲装置放在黑暗处24小时,后将其中的一片叶用黑纸片遮住一部分,再光照一段时间(见图甲)。取下遮光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处理。该实验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是 
 。若叶片遮光部分未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同一片叶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 
 。
(2)向乙装置装入适量萌发的种子,关闭开关,置于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再打开开关(见图乙)。可观察到试管中发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
(3)向丙装置中装入适量萌发的种子,置于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打开瓶盖,将燃烧的小蜡烛放入丙装置中(见图丙)。可观察到小蜡烛 
 (填“熄灭”或“继续燃烧”)。
10.[2020?南允,17.10分]我市某村通过种桑养蚕脱贫致富,既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到该村实习所做的有关实验(图甲,实验桑树已经过暗处理)和数据分析(图乙),请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回答:
(1)甲图中用黑纸片遮住桑叶一部分的目的是 
 。
(2)将甲图中叶片光照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经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结果显示A处变蓝,B处不变蓝,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3)乙图是根据桑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的测定值所绘制的曲线,图中MN段光合作用的强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4)若降低环境温度,则乙图中的M点会 
 。
A.下移
B.上移
C.不变
(5)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 
 。
四、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角度1
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
1.[2020·云南,11.1.5分]温室大棚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作物哪种生理活动的强度(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角度2改善光合作用的条件
2.[2020?苏州,14.2分]
大棚蔬菜通过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增产目的的是(

A.增施气肥
B.增加遮光时间
C.合理密植
D.夜间适当降温
3.[2020?龙东,9.2分]大量种植水稻过程中,农民要考虑单位面积上的光照,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
)
A.合理密植
B.增加氧气浓度
C.合理灌溉
D.合理施肥
参考答案: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
1-5.CBCAA
6.(1)暗处理
(2)酒精
(3)A
(4)光(5)叶绿体
7-10.BBDB
11-14.BDDD
15.(1)黑暗
对照
光照
蓝色
淀粉
16.(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酒精
(3)变蓝
(4)淀粉
叶绿体
17.(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隔水(3)光
光(4)选择透光性较好的薄膜
18.(1)BAC
(2)
将叶片中原有有机物(或淀粉)运走耗尽(3)溶解叶绿素
(4)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5)

19.
(1)
③①⑤②④
(2)酒精
避免发生危险(合理即可)
(3)蓝
(4)光
20.(1)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
(2)光
(3)已有的知识或经验(4)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内隔水加热
21.(1)使叶片内原有养料(淀粉)运走耗尽
(2)对照
(3)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4)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5)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须条件
22.(1)B(2)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3)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4)光
叶绿体
有机物(5)使用的纸片遮光效果不好
23.(1)3水
4二氧化碳
(2)叶绿体

(3)光照
淀粉(4)溶解叶绿素(或脱色)
防止酒精燃烧
24.(1)水(2)不能
该实验只能证明O2有来自H2O,但没有证明O2是否来源于CO2
(3)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水(H2O);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18O的比例与水中18O的比例接近,而未受碳酸氢盐中18O比例的影响
25.(1)光(或“光照”、“阳光”)(2)①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或“金鱼藻在光下释放了氧气”);②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或“金鱼藻只有在光下才能够产生氧气”)(3)进行重复试验(或“设置重复组”)(4)水温影响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吗?(或水中洒入二氧化碳(加入碳酸氢钠)会影响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吗?)
26-27.BB
28.(1)保护
(2)⑤
(3)叶绿体
(4)氧气
(5)气孔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
1.C
2.(1)水
(2绿色植物能更新空气
有光(3)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见光部分变蓝
色,
遮光部分不变蓝
淀粉(4)叶绿体
氧气(5)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3-5.BCB
6.
(1)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2)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
(3)不能
(4)氧气(或02)
7.(1)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清水
二氧化碳
(3)黄白色
(4)不变蓝
变蓝
(5)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适当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8.(1)呼吸(2)a(3)有

光(或阳光)
(4)丙
9.(1)乙
(2)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应将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
(4)蒸腾作用
10.(1)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不变色(2)乙、丙(3)丙(4)丁
导管
气孔
11-14.BDCA
15.(1)二氧化碳
叶绿体
氧气
碳—氧
(2)D
(3)A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4.CBCD
5.(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3)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4)生长缓慢或死亡
6.
(1)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2)等量
(3)浅绿色
(4)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溶液中二氧化碳减少,碳酸也减少,pH上升。
7.(1)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CO2缓冲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小(2)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光合作用,使实验效果不明显
(3)20000勒克斯
(4)设置系列的光照强度梯度(5)将大棚内光照强度提供在40000勒克斯以上
8.(1)种群(2)能量(3)① (4)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或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大于释放率) 
9.(1)光
淀粉
光(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释放二氧化碳
(3)熄灭
10.(1)形成对照实验
(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小于
(4)B
(5)二氧化碳+水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储存着能量)+氧气
四、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3.BB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