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平均分第1课时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平均分第1课时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2 10:2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分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亲自动手分一分,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同学们正在准备食物,把这些食物分给同学们,你有什么分东西的经验?
课件播放动画,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引出对此知识点的学习。
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怎样分这些食品的?哪种分法才合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分食物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 课件出示例1。
师:如果把分成3份,按不同的方法分一分,你有多少种分法。看谁最聪明,分得办法最多!
动手操作:用圆片代表6块糖果,自己动手分一分。
师:都有哪些分法呢?谁能说一说。
生:分成1、1和4三份、1、2和3三份、2、2和2三份。
师:大家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了,想的真全面,一共有三种不同的分法。
设计意图:通过分糖果,对比分得结果,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引入平均分。
师:大家就这三种方法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前两种方法分的不均匀,第三种方法分的三份一样多。
师:大家的想法很对,假如把这六块糖分给三个小朋友,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适合?
生:第三种方法最适合,比较公平合理。
师:我也同意大家的说法,把6块糖分成每份相同的三份,我们也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课件出示动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3. 加深平均分的认识。
师:那把6块糖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大家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同桌相互之间可以讨论,然后用圆片摆出你们的分法。
交流汇报:可以分成2份,每份3个;还可以分6份,每份1个。
不同的分法,分的份数不同,每份的个数也不相同。
师: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生:因为每份分得同样多。
总结: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课件出示微课:
设计意图:通过延伸问题,使学生学会应用平均分。在交流各种分法的过程中,提升对“平均分”的认识。
4. 平均分的应用。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课件出示动画: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会应用平均分,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
一共有( )片枫叶,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答案:16,4,4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 把8根火腿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哪种方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答案:第二种。
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分火腿,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
3. 把8只龙猫平均分成4组。
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面画“√”。
答案:第二种。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哪种是平均分,巩固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4. 把10个平均贴在2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 )个。
答案:5。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我们知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我们还一起进行了把一些物品按指定份数进行平均分,无论怎么分,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份同样多。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厘清本节课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