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5 Music Reading(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Unit5 Music Reading(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11-12-11 22:5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NSEFC Book 2 Unit5 Music Reading(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内容和学情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话题是Music,它是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课文的标题是“The Band That Wasn’t”,课文首先介绍了一般乐队的组建程序,然后说明The Monkees乐队组建的特殊经历及成长历程。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高中生思想逐渐成熟,对美的追求和对成功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因此课堂中除了关注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外,感受文中乐队的成功经历,明白成功是需要不断努力的,也应成为本节课的关注点。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关于五维课程目标的规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语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详细内容如下:
1. 语言知识目标:了解和熟悉各类音乐形式和课文中黑体标注的英语词汇,如:Classical music, Orchestra, instruments, studio, broadcast etc;掌握表达偏好和爱好的基本句型,如:I prefer/hate...because it makes me feel bored… If I’m ..., I prefer to listen to…etc(教学重点);了解The Monkees乐队的一些情况以及如何组建乐队的一些常识。
2. 语言技能目标:能用英语表达建议、偏好和爱好;能根据本课既要求了解课文结构与主旨又要求了解课文的细节内容的阅读目的,进一步熟悉和使用“预测”(Predicting)、“略读”(Skimming)、“寻读”(Scanning)和“推论”(Inferring)技能;能用已有知识和所学的新知识进行讨论和角色扮演。(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3. 情感态度目标:熟悉各种音乐形式,了解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音乐修养;体验文中乐队的成功经历,明白成功是需要不断努力的。
4. 学习策略目标:利用所教句型和所学知识积极与同学进行真实交流,培养交际策略;利用各种途径(网络、报纸等)查找、搜集各种音乐的形式和乐队的信息,培养资源策略。
5. 文化意识目标:了解世界音乐的不同形式,感受中西方音乐以及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之间的差异,增进对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了解。
(三)说教材处理
根据上述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以及Warming Up(热身)和Reading(阅读)话题相关度的分析,将这两部分整合为一个课时,并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增添、删减、替换和补充,具体处理如下:
1. 删除“Warming Up”的第1题,只选取第2题和第3题,增加了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活动,作为教学的导入环节,引出话题,学习生词和操练句型。
2. 删减了“Pre-reading”(读前)前三个问题,保留第4题,要求学生根据插图和标题预测课文内容,为阅读做铺垫。
3. 选取“Comprehending”(理解)部分第1和第2题,增加选择题、填表、判断正误、完形填空和标题理解等,作为读中理解活动,检验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 合并“Comprehending”(理解)部分第3和第4题,替换成要求学生使用第3题中的形容词说明自己之所以喜爱某乐队的原因,并增加了一个任务型的角色扮演活动,一同作为读后环节,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言语技能和英语交际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自上而下”(Top-down)阅读教学模式,包括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主要教学环节。“自上而下”的阅读教学是从语篇整体出发,读前活动设计旨在激活学生先前的知识和经验,或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根据题目和插图预测相关内容;读中设计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活动,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通过分析综合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实现课文的深层次理解;读后设计讨论或辩论等小组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策略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共45分钟,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是话题导入读前铺垫读中理解读后提升作业布置。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步:话题导入(7分钟)
在这个环节,首先我采用头脑风暴法,以学生熟悉的话题“What kinds of music do you know ”,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音乐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接着我运用视听法,借助多媒体播放不同形式的音乐,要求学生听音配图猜出不同的音乐形式(Listen to the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on the tape. Guess which music matches which picture.)。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各种音乐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然后在提供语言和句型支架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讨论表达偏爱某种音乐形式的原因(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Chinese or Western, classical or modern Why?),同时让学生明白音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调动学习积极性。
第二步:读前铺垫(3分钟)
读前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文中插图和课文标题预测课文内容(Look at the title and pictures in the reading passage. Can you predict what it is about ),为阅读做铺垫。
第三步:读中理解(24分钟)
活动一:速读(Fast Reading—4 minutes)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首先,要求学生在略读课文后找出每个段落的中心句。这里学生用到的阅读小技巧是“中心句主要出现在段首,有时会在段末,但偶尔会在段中。”
其次,学生寻读后理解宋祖英和刘欢这两著名歌唱家的名字在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出现的原因,并选出正确答案。学生熟悉歌手名字的出现为全文定下了一个基调:成功。
活动二:精读(Close Reading—20 minutes)
在精读环节,我安排了五个不同难度的阅读活动:填表、联句、正误判断、完形填空和标题理解。
1. 阅读填表:要求学生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完成由who,why,where和what为核心的可视语义框架的填表,掌握一般乐队组建的基本事实和有关细节:
How do people get to form a band
Who are intended to form a band
Why do they form a band
Where do they play
What do they play for
2. 阅读联句:是书本Comprehending(理解)部分的第1题,将前后部分连接成完整句。这项练习从句法层面来考察学生对课文第3和第4自然段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熟悉和理解具体内容。
3. 判断正误:是我增加的练习,要求学生阅读后对课文最后两自然段具体信息进行再认与识别,提高信息辨认能力。具体题目如下:
(1) The band began as a TV show.
(2) The TV organizers had looked for five musicians who were lovely and who could make good music.
(3) Each week the group that was called “The Monkees” would play a song or two written by themselves.
(4) The band broke up in 1970, but reunited in the mid-1980s.
(5) In 1999, they produced a new record to celebrate their time as band.
4. 完形填空是我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的练习。此完形填空有及时复习和复述课文的功能,填空处均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整个完形篇章又是对课文的概括。此活动有利于学生理解、积累、内化语言,提高学生概括、表达和思维能力。完形填空篇章如下:
___ ___ ___, most of us have ___ ___ being famous sometimes in our lives. Most musicians often meet and ___ a band. Sometimes they play in the street to ___ so that they can ___ ___ ___ money and this also gives them a chance to___ their dreams. There was once a band started in a ___ way, the musicians of whom the band was formed ___ ___ ___ each other as well as played music, whose music and jokes were loosely ___ ___“The Beatles”. Their exciting performances were copied by other groups. “The Monkees” played their own ___ and wrote their own music. Though it ___ ___ in 1970, it ___in the mid-1980s and it is still popular today.
5. 标题理解(“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itle “The Band that Wasn’t” ”)是对读前预测的一个验证和拓展,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推论能力和对信息的综合能力。
第四步:读后提升(10分钟)
活动一:对子活动(Pair work)
学生在该对子活动中,运用“Comprehending”(理解)部分第3题中的形容词来说明自己之所以喜爱某乐队的原因,要求学生综合已有知识和新知识,有理据地支持自己的观点,使之有说服力。
活动二:小组活动(Group work)
此小组活动为任务型的情境角色扮演活动。创设的情境是在当地英语节目电台,这周电台邀请的嘉宾是“The Monkees”乐队。该情境有四个角色:电台主持人、乐队成员之一、歌迷和一个对组建乐队非常感兴趣的高中生”。要求学生扮演节目中的不同人物,并把在那一情景下可能发生的事情用英语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
该任务型角色扮演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提高交际能力和英语素质,进而实现阅读的产出,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言语技能和英语交际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第五步:作业布置(1分钟)
在阅读课文和了解Monkees乐队后,布置学生合理利用资源策略,通过各种途径(网络、杂志等)查找、搜集某乐队的信息,写一篇关于该乐队的简介(To writ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your favorite music band),包括乐队成员、代表作以及简要的成长经历等。写作是阅读的输出环节,要求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再将其消化,转换成自己的文字,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和写作风格。
四、说板书设计
黑板左侧为多媒体屏幕;中间部分随写随擦,首先呈现的是学生头脑风暴时说的关于音乐形式的词汇,接着是完形填空中的重点词汇;右侧呈现我为学生在导入环节提供的语言和句型支架,板书设计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