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1、唐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
2、请简单归纳唐朝衰落的原因。
3、请介绍安史之乱的经过及造成的影响。
温故知新
宋朝
?
百家讲坛
宋朝社会生活情况,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有王朝奢侈,有百姓的简朴,有民族融合的痕迹,有民族文化交流带来的巨大成果,有城市的繁荣,商业大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PPT模板:www./moban/
PPT素材:www./sucai/
PPT背景:www./beijing/
PPT图表:www./tubiao/
PPT下载:www./xiazai/
PPT教程:
www./powerpoint/
资料下载:www./ziliao/
范文下载:www./fanwen/
试卷下载:www./shiti/
教案下载:www./jiaoan/
PPT论坛:www.
PPT课件:www./kejian/
语文课件:www./kejian/yuwen/
数学课件:www./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www./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www./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www./kejian/kexue/
物理课件:www./kejian/wuli/
化学课件:www./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kejian/lishi/
学习目标
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的过程。他在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方面的基本史实。
2.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熟记具体的措施。
3.了解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自主研学
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初步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请大家利用5分钟时间:
1.北宋的建立
阅读教材“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目,了解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时间、地点、人物、结果
目标导学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机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
北宋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宋太祖
都城:开封
1.北宋的建立
太祖长拳应源于赵匡胤祖训练士卒的遗法真传,综合士卒在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编制成三十二势长拳。赵匡胤登基后成为一代帝王,昔日士卒犹觉此拳的珍贵,乃名之为“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
宋太祖赵匡胤
太祖轶事
黄袍加身石碑
陈桥兵变遗址
赵匡胤作为唐末五代十国
混战局面的终结者和宋朝
的开拓者,是中国历史上
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
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
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
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
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
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重要人物小提示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2.北宋的统一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先南后北,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北宋形势图
北
宋
地
图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北宋的统一
2.北宋的统一
宋太祖、宋太宗
960年—979年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时间:
人物:
战略方针:
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宋太祖和后继者按照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在赵匡胤登基后的第二年(
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说:“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可生之途”。
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的产业。朕同你们再结为姻亲,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他自己是通过兵变成了皇帝,从内心深怕自己身边的将领也会通过政变夺走他的帝位。
于是他绞尽脑汁把兵权、相权和地方的政权和财权都牢牢的控制到了自己的手里。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思考: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必然性有哪些?
(2)赵匡胤建北宋的方式
(3)建国时分裂割据现状
(1)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
北宋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原因
1、实现国家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五代十国后期,统一的趋势已经不断加强
2、避免长期战乱灾难和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掠夺,使人民渴望统一
3、后周周世宗的改革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4、北宋建立后宋太祖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5、宋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强化中央集权
材料:
观察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宋太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政权寿命短暂
强化中央集权
(1)军事
目的:
解决武将专权的积弊
“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更戍法: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976年
997年
1021年
1048年
人数(单位:万)
北宋禁军激增
(2)行政
①中央
目的: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原则: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政大权
宰相不止一人,设相当于敷在想的若干人,共同议政
②地方
为加强控制
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1)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2)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绫
铜钱
金银
禄米
绢
绵
官多奉高
——设转运使
影响: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但地方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方积极性,造成地方贫困。
集中司法权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死刑报中央核准
“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
(3)集中财政权
发展科举制
考试分三级
严格考试程序(殿试)
减少考试科目
严密考试方法,实行糊名法
增加录取名额
后世考试中密封试卷制度的起源
发展的评价
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出现官员冗滥的局面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因为文人不懂军事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
(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
有利于统一,防止分裂;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
(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
5.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军权
行政权
财权
司法
文化
唐末藩镇
割据的危害
建国时分裂
割据现状
赵匡胤建
北宋的方式
利
弊
割据基础铲除
国家统一安定
社会经济发展
积贫
积弱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小结
目标导学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文臣统兵格局形成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
文官担任要职,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牵制,统军的指挥权被严重束缚
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重文轻武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点
2.科举制改革和发展
(1)概况: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2)影响: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范仲淹
包
拯
欧阳修
宋朝名臣
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宋人科举考试图
材料: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19世纪的晚清,才追的上宋代的水平。
二是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他认为:“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着此水平。欧洲在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也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而且在横向上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
(1)根据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宋朝经济发展迅速,水平较高。
宋太宗
(2)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军事积贫
积弱的朝代,结合材料,说
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3)启发:鉴于此,你认为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
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
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
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
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
但恐怖主义、霸权主义仍然存在的时代,适度
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鉴于此,你认为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
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
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
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但恐怖主义、霸权主义仍然存在的时代,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定都开封
强化集权
重文轻武:压抑武将,文臣统兵,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军事:“杯酒释兵权”,统调分离,更戍法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行政
地方:文官任知州,知州三
年一换,设通判
财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北宋的政治
课堂小结
1.北宋的建立者是(
)?
A.杨坚???????B.朱温??????
C.赵匡胤??????D.赵构
检测目标
C
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是(
)
A、赵匡胤
B、忽必烈
C、赵构
D、铁木真
A
检测目标
3.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是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地。与此地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玄武门之变
B.陈桥兵变
C.大泽乡起义
D.淝水之战
B
检测目标
4.秦汉时期,丞相一职多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
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B
检测目标
5.宋代为了改变武将专横跋扈的局面,采取了不少应对策略。下列属于这方面改革措施的是
( )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③重用武将平定全国
④领兵权与发兵权分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检测目标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节知识点
2.选做题: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