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探索圆的周长公式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探索圆的周长公式 冀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2 10:5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探索圆的周长公式 领导签字
共 课时 第 课时 课型

课时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用字母表示,能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测量、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公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 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用字母表示,能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法 学法 疑探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直尺、绳子、剪刀、圆周长演示器,多媒体课件,圆形硬纸板(大中小各一个)、硬币。
板书设计
直径越长,圆的周长越长
圆的周长÷直径=3倍多一些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师生笔记
创设情境,
引导质疑。
一、课前引入
师: 回忆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说出周长指什么?用什么单位?让学生比划出桌面的周长。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的周长。
出示课题:圆的周长。
自探新知,
再探解疑,
合探释难。
二、人人参与探索新知
(一)郊游
1.课件出示书中的情境图。
师:图中的人都在做什么啊?
师:他们骑得自行车是不是一样的呢!
2.讨论:议一议的问题。
师:车轮转动一周,谁的车走得远?为什么?(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师总结:爸爸的自行车的车轮转动一周,走得远,因为他的自行车的车轮大。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距离就是车轮的周长。
在学具中的圆片上比划一下圆的周长,形象地理解。
师:你们能不能从这个图上观察出车轮跟什么有关系呢?
启发:我们把三种型号的自行车的车轮用圆来表示画出来,(课件出示三个大小不一的圆)圆有圆心、直径、半径,那我们来观察一下,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学生思考后交流。
师总结:车轮的大小与车轮幅度条的长度有关,也就是车轮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或半径)有关。(二)做一做
1.课件出示问题(1)
(1)讨论,怎样测量圆的周长?需要什么工具?
教师了解学生的讨论结果,并给予指导。
(2)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3)各组汇报测量方法。
(4)教师用课件演示绕和滚的过程,说明
圆周长的测量有这样两种方法。对他们各种适用的方法都要给予表扬。
师:能不能估算一下周长除以直径大约是多少,也可以用计算器算一算。
.课件出示问题(2)
(1)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让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大中小三个圆片,说说谁的周长长,猜想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2)要求每组同学用准备好的三个大、中、
小不同的圆片作为测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别测量各圆片的直径和周长,并将数据填入课本表内。
(3)完成后,学生观察、比较数据,教师
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结论。
(4)课件出示土博士的网站。
学生看课件自学后,交流汇报圆周率的含义,教师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5)引导学生读、写“π”并进一步了解
圆周率的历史和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即: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板书)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 来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现在人们已经可算到小数点后上亿位了,不过我们不需要用到那么多的小数,所以只取近似值即:π≈3.14(板书)
.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1)引导讨论: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
条件?如果已知圆的直径或半径,该怎样求周长?
(2)推导出求圆周长公式
C=πd C=2πr
小结:已知直径或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三)镜面周长
1.课件出示题目。
让学生读题,了解题目的信息以及要求的问题。
师:金属条的长是要求这个镜面的什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
2.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成果展示,
评价提高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一)课件出示口答题要求学生说出思路。
1.d=3 厘米 c=?
2.r=3 厘米 c=?
(二)练一练第1 题,先说一说每个圆的
半径是多少,再计算。
(三)练一练第2 题,让学生弄清题意,回家完成。
四、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一)让学生用自行车测量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需要测算哪些数据。
(二)学校门外有一棵大树,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出这棵大树截面的直径?

运用拓展梳理归纳。 五、课堂总结
提问: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我们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