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1、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了解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探究、合作意识,而通过一些视频资料和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的情感、国际合作与互助意识,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南京大屠杀》视频。 认真感受视频所反映的日军暴行 对学生产生震憾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主题探究一、平型关大捷 布置阅读任务,展示战役图片。 阅读寻找有关平型关大捷的信息。 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主题探究二、台儿庄战役 展示活动内容:穿越时空,感受历史:请你模拟战地记者,报道台儿庄战役的战况!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点拨指导,鼓励学生深入到探究活动中,对报道精彩的同学给予奖励。 利用已有信息及积累的有关记者报道的知识,选择某一报道形式组织语言进行战地报道,在报道者报道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当评委或者同学间进行比拼。 容易使学生身临其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语言组织能力达到强化重点的目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主题探究三、百团大战 播放歌曲《游击队歌》,展示彭德怀的图片,播放视频资料,布置学习任务。 可以跟唱歌曲,了解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敌后抗日沉重打击了日军,看视频取过程中总结百团大战的意义。 利用生动活泼的音频资料生动形象地反映问题,在听看视频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主题探究四、中共七大 展示七大会场及《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出问题:探究体验:假如你是某一报刊的编辑,你会在报刊中向大家介绍中共七大的哪些内容?展示阅读归纳的问题,并展示七大内容,对学生进行点拨。 阅读中共七大的相关内容,结合老师展示的问题概括归纳,形成前后知识的照应。 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课标确立探究问题,培养学生阅读、概括、联系能力
主题探究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播放视频出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我国古代一人名。激励学生思考问题,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用白纸简单记录从视频中听到的信息,回答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并根据老师补充的图片资料,进一步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 通过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从视频中把握信息,在意义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
强化巩固 课件展示:学史明智:学习完中华的抗日战争这一主题,你能培养哪些情感和意识?让学生讨论,巡视学生探究情况,并给予个别指导。 进行合作探究,在习题训练中拓展知识,培养能力。 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的能力,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
总结拓展 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 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巩固知识,使本课主题升华。
课后练习:搜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相关资料,书写战地报道。
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台儿庄战役——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板书设计: 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中共七大(背景,目的、内容、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意义)
课后反思
1、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充分体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播放歌曲《游击队歌》利用生动活泼的音频资料生动形象地反映问题,在听看视频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将音乐巧妙的应用在多媒体课件中,能够达到教师语言无法达到的效果,能够起到异想不到的作用。
3、本课教学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穿越时空,感受历史:请你模拟战地记者,报道台儿庄战役的战况!探究体验:假如你是某一报刊的编辑,你会在报刊中向大家介绍中共七大的哪些内容?学史明智:学习完中华的抗日战争这一主题,你能培养哪些情感和意识?”等问题的设置,给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民主的氛围,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4、在教授本课时,我还充分重视学生的见解,每一次讨论或各抒己见之后我都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比如通过视频和谜语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样才能达到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5、总之,讲完这节课后我觉得成功之处在于重难点把握的不错,学生的积极性也被我调动起来了,学生自学过程中也对学习方法的运用,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不足之处感觉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的还不是特别淋漓尽致。应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在今后的授课中我也会继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