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168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168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7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3 07:5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合肥一六八中学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
高一历史试题
( 考试时间: 90 分钟 满分 : 100 分 )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 2019年 1 月 10 日,“ 2018 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 其 中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
时代遗址和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等六大项目入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能
体现中华文明起源特征的是 ( )
A. 领先世界 B. 独树一帜 C. 多元一体 D. 起源最早
2.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这一消息引起社会
的热议。影响今天中国人这种观念行为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
A. 王位世袭制 B. 宗法制 C. 禅让制 D. 分 封制
3.荀子“兼采法家”,董仲舒“融合阴阳”,朱熹“吸纳佛道”。三者共同体现了儒家思想的
( )
A. 包容性 B. 保守性 C. 批判性 D. 继承性
4. 在古代,皇帝居处称“行在所”,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的父母、
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这些称谓 ( )
A. 意在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B. 体现了皇权的神秘性
C. 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 D. 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
5.《汉书·食货志上》曰:“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在此背景下,西汉统治者( )
A. 颁布推恩令 B. 实行郡国并行制
C. 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袭来,曾提出“三年化疫”的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备受重
视。 有关《黄帝内经》说法正确的是 ( )
A. 作者是“医圣”张仲景 B. 书中提到了麻醉药麻沸散
C.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D. 是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7. 著名 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 “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
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
什么有了?南北。 ” 这说明( )
A. 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B. 民族 交融 是导致 部分 民族消失的 主要原因
C. 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消失
D. 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8. 有人说:“秦朝和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关于
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 ②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
③都对儒家学派进行打压 ④都因暴政引发大规模起义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第 1页 共 4页

9.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 突破 百万人, 古代各时期选官制度不尽相同, 在《后汉书 -
卷四》记载,汉和帝时规定,各郡国举孝廉的人数,以每 20 万人口举一人为准。边远
郡,人口 10 万即可岁举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制度 ?
( )
A. 九 品 中 正 制 B. 科举制 C. 察举制 D. 三省六部制
10.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
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
A. 赤壁之战 B. 澶 渊 之 盟 C. 宋夏和议 D. 靖 康 之 变
11.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的关于宋代经济的文献资料。对表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
( )
序号 内容 出处
1 “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 苏轼《东坡全集》卷二四
2 “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听闻。”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3 “货物之至中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 范成大《吴船录》卷下
A. 商品经济繁荣 B. 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C. 民族交融加强 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2. 2020年 7 月 31 号,北斗三 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科技领域迈向新的台阶。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对我国和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过巨大
影响。下列具有与北斗定位系统功能相似的是( )
A. 造纸术的应用 B. 指南针的应用 C. 火药的应用 D. 印刷术的应用
13. 钱穆在《中国历代 政治得失》中指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
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从名称解释看,”行省“是 ( )
A. 皇帝的秘书机构 B. 地方的自治机构
C. 中央的派出机构 D. 朝廷的朝贡藩属
14.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
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为此,明太祖采取的措施( )
A. 重用侍从、秘书,分散相权 B. 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C.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 设立内阁,强化相权
15.“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这是我国历
史上一位抗倭名将的著名诗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位抗倭名将是
(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和 D.郑成功
16.“成祖……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
洋。……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材料说明郑
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拓展贸易,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B. 宣扬国威,加强对外交往和联系
C. 征服异域,扩展大明帝国的疆域 D. 开辟市场,扩大中国丝绸的外销
17. 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 )
① 反传统反教条 ② 反封建专制 ③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④ 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8. ” 乾隆溯前圆园月,咸丰凄零断残垣。西洋楼下生荒草,海宴堂侧遗石龟。 ” , 导致从
“万园之园”到“断壁残垣”这种 变化 的侵略者是 ( )
A.日本军队 B. 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 D. 俄国军队


第 2页 共 4页
19.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华签约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重庆被辟为通商
口岸密切相关的是 ( )

20. 《庚子记事》中记载: “ 若纸烟 , 若小眼镜 , 甚至洋伞、洋袜 , 用者辄置极刑。曾有学生
六人仓皇避乱 , 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 , 洋纸一张 , 途遇团匪搜出 , 乱刀并下 , 皆死非命。 ”
这一记载 ( )
A. 赞颂义和团视死如归 B.体现义和团反侵略的决心
C. 是文人诽谤农民 阶级 D.反映了义和团的盲目排外
21.1900年, 慈禧发布要与八国联军 “ 一决雌雄 ” 的上谕,要求各省 “ 北上勤王 ” ,以张之
洞、刘坤一为首的汉族东南大员先是 “ 拒不奉诏 ” ,随后与列强签订了 “ 东南互保 ” 协
议,约定所辖区域内保证各自利益 “ 两不相扰 ” 。这一事件( )
A. 加剧了中央集权崩溃和地方势力膨胀 B. 地方自保避战是导致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C. 缓和了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D. 地方实权派完全掌控国家外交事务
22.“……学子激扬焚佞 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
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 北伐战争 B. 五四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禁烟运动
23.1927年 2月 19 日《民国日报》载: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称“我们这次革命的成功,
完全是工农群众的力量,并不是士兵的力量。我们在北伐的时候,在衡阳,在醴陵,在
粤汉路,都得着农工运动的帮助,才得很顺利的杀却敌人。”由此可见,北伐战争 ( )
A.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推翻了帝国主义统治
C.推动了五四运动爆发 D.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24.陈旭麓,历史学家,一生致力于史学研究。他曾指出, 19 世纪 40 年代、 60 年代和 90
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
节的主题是 ( )
A.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D.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25.互联网上 有 这样一首诗: “ 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
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 □□□□ 挽国邦。 ”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 □□□□ 处应该填写 ( )
A. 土地革命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 遵义会议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 2 题, 26题 22 分, 27 题 28 分,共 50 分)
26. 中国历史一直以来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
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
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
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
第 3页 共 4页
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
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 二
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
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
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
—— 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完成下列要求:
( 1) 根据材料 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并 简析 北魏孝文帝改革 对
社会发展 产生 的积极影响。( 10 分)

( 2) 根据材料 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统治阶级如何“同化、融合周边各族”。( 8分)

( 3) 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 你对 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史的认识。 ( 4 分)

27.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的领导下, 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从未间断。
【 侵略与抗争 】
材料一
五四运动前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剑与火、血和泪、苦难和抗争、屈辱与奋进的交响曲。
在这一历史时期里,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把一个独立的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
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另一方面,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
阶段,都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主权、求得民族独立不断探索和抗争。
—— 摘编自郭大松《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
【 探索 与创新 】
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改革家、哲学家,伟大的诗人。从欧洲,
他借来的不是机器,也不是制度。……他施以技巧和灵活性, 把借来的东西熬成了一处药方,
对症下药,用来使这个病人 —— “大革命后的中国”复生。
【 成长与反思 】
材料三
从 1840 年至 1949 年的 109 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有史以来的剧烈变化不仅经历了由于
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腐败統治的双重作用,不断向半殖民地 半 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
并且“沉沦”到“谷底”,更经历了冲出“谷底”,为了国家独立、民主和现代化而奋起反抗,
向上发展,进而走出 半 殖民地 半 封建社会的魔影,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中国的历程。
—— 王伟光
( 1)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并
指出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探索和抗争的重大事件(各举一例)。( 14 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借来的东西”“药方”分别指什么?并分析两者之
间的关系 。( 8 分)

( 3) 根 据材料 三 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 1921 年以后,使中国冲出“谷底”,走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魔影的四个主要事件,并选择其中一件分析其影响。( 6 分)
第 4页 共 4页
合肥一六八中学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
高一历史试题评分参考

第 I 卷(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A C C B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C B B D B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A C D

第 II 卷(非选择题)
26.【答案】
( 1)特点: 主动 融合 ; 附带 同化 ; 汉化为主;相互学习 、 相互影响。( 任 答 3 点 得 6 分)
意义: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
础。( 任 答 2点 得 4分)
( 2)如何:用军事击败东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管理;
通过与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友好交往;册封回纥、靺鞨等少数民族首领,
加大对西北和东北的管辖。( 每点 2分 , 共 8分 )
( 3) 认识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各民族相互学习、
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有助于中华文明的发展;民族交往交流是中华民族
自我完善发展的强大推力等( 4分 , 言之有理即可)
27.【答案】
( 1) 过程:①鸦片战争 , 使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②第二次
鸦片战争 , 使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分)③
甲午中日战争 , 进一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使近代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分)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使近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 ( 4点 共 得 8分 )
探索和抗争:地主阶级 —— 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新政;农民阶级 ——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 ——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实业救国。(每个 2分,
共 得 6分)
( 2)“借来的东西”是指马克思主义或科学共产主义或共产主义等皆可; ( 2分)
“ 药方”是指“工农武装割据”,或者“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 2分)
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了中国革命; 中国革命的道路, 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 4分)
( 3)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大革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成立、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在大陆统治覆灭、
新中国成立。( 4件即可, 4分)选择一个事件,分析其影响且正确 2分。
第 1页 , 共 2页

示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
望,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或: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方向,
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第 2页 , 共 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