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中考二轮复习 专项一 分析说理题(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二轮复习 专项一 分析说理题(生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03 20:2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项一 分析说理题——生物
                
1.一天,两位同学在一片树林里散步。李明说清晨树林里的空气最清新;张涛说傍晚时分树林里的空气才是最清新的。请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评判一下,哪一个同学说的话有道理,并说出理由。
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是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所以在夜间无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却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在清晨的时候,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使空气中氧的含量降低,所以在茂密的树林中,不是人们清晨锻炼的理想场所。植物白天表现为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直至傍晚,植物已充分的制造了足够的氧气,此时空气是最清新的。因此张涛说的话有道理。
2.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答:竹子的根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根吸收的水经导管运输到叶,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因此导管中水分积累少;而无风的夜晚,竹子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慢,根吸收的水在导管中积累多。
3.(2020,绍兴)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的缓慢氧化,因此,人体细胞正常工作不能缺少氧气,脑对缺氧特别敏感(见表)。当人的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如图所示),持续而有节律地按压胸骨,使其心跳恢复,帮助血液循环系统恢复工作;胸外心脏按压还能改变胸腔容积,帮助呼吸系统恢复工作,使氧气和有机物到达脑。
缺氧时间
症状
3秒
头晕
20秒
意识丧失
60秒
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
4分钟
脑细胞不可逆转的损害
10分钟
脑死亡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胸外心脏按压帮助心跳骤停患者的脑恢复正常生理活动的原理。
答:在手向下按压时,胸腔容积减小,气压增大,肺内气体被压出,手不按压胸骨时,胸骨上升,胸腔容积增大,气压减小,外界气体入肺。同时心脏受挤压,心脏内的血液被挤出,由心室流向动脉,由动脉运往全身各处。肺泡内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循环携带氧气和有机物进入脑,与脑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脑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
4.如图,密闭玻璃瓶内的水恒温放置几天后,液态水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并不是瓶内的水既不汽化也不液化,而是瓶内存在着汽化和液化的动态平衡过程。自然界中存在很多这样的动态平衡,如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存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再举1个类似的动态平衡例子。
答:当旱季来临时,草原上的草逐渐枯萎,依靠草为食的草食动物如长颈鹿、斑马等就会迁往他乡,草原鼠类也会因为缺乏食物而繁殖能力下降,从而减轻对草原的压力;当雨季到来时,风调雨顺会使草原上的草生长繁茂,草原鼠类又大量繁殖,草食动物也会重返故里,就连凶猛的狮、豹等肉食动物也会尾随而来。这样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的平衡。
5.杨梅酸甜爽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但它的保鲜期很短,通常只有1~2天。为延长其保鲜期,人们常常将杨梅放在保鲜袋中,扎口后再置于冰箱里冷藏。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杨梅这样保存能延长保鲜期的原因。
答:①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有机物的消耗;②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中细菌的呼吸作用,减少了细菌的滋生;③冷藏的低温环境减慢杨梅中水分的蒸发,减少杨梅中水分的散失;④扎口的保鲜袋制造缺氧的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有机物的消耗;⑤扎口的保鲜袋减慢了杨梅表面的气体流动速度,减慢了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杨梅中水分的散失。
6.气候、栖息地以及食物等是影响生物生存与进化的重要因素。地球陆地上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物种非常丰富。为什么热带雨林的物种如此丰富?兴趣小组收集到以下资料:
资料一:科学家认为,距今几千万年前,地球经历了几次冰川期,导致大量生物灭绝。而热带雨林位于赤道附近,受冰川期的影响相对较小。
资料二:热带雨林的部分特征
特征1:热带雨林的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与其他类型生态系统存在差异(如图甲)。
特征2:热带雨林具有分层结构(如图乙),且树木四季常青,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旺盛。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热带雨林物种丰富的原因作出解释。
答:由于受冰川期的影响较小,热带雨林保留的物种较多,经过长期的进化,使物种多样化程度较高。热带雨林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生物生长。树木四季常青,为各种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有利于食物链的稳定。植物的垂直分层结构,提高了植物对阳光的利用率,制造更多的有机物,也为各种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7.体温恒定使哺乳动物对环境有较强适应能力。某科研小组对12只某种哺乳动物,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静止状态(非运动、非进食)时的代谢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根据图像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该哺乳动物静止代谢率会随环境温度变化呈现如图波动。
(已知:该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机理与人体类似;动物的代谢率以每小时单位质量的耗氧量来表示,代谢率越高呼吸作用越旺盛。)
答:①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哺乳动物的散热速度和方式,为保持体温恒定,哺乳动物可通过调节代谢率以改变产热;②当环境温度低于28℃时,温度越低,散热越快,该哺乳动物以提高代谢率,增强呼吸作用,来增加产热;③当环境温度在28~35℃时,体表温度与环境温度较接近,通过其他方式调节散热速度即可维持体温恒定,因此产热少且稳定,代谢率低且基本不变;④当环境温度高于35℃(即高于体表温度)后,温度越高,汗液蒸发散热加剧,生命活动旺盛,耗氧增加,代谢加快;因代谢加快所增加的产热少于汗散热,因此总产热与总散热依然能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