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税率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决一般行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图文结合说明纳税的含义及用途,通过小精灵的提问,让学生了解纳税的种类及相关的概念,以营业税为例教学应纳税额的具体求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的税种。
2.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关于纳税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从生活中搜集数学资料,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纳税”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 将“税率”相关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编写教案、制作课件
教 师 活 动 创 建 学 生 活 动 预 设 设 计 意 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展示教材四幅图。
2.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为了让祖国更强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呢?
3.国家的钱又是从哪儿来的?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自学提示。
(1)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
(2)有哪些纳税项目?
(3)什么是应该纳税额,什么叫税率?
激励性评价:孩子们真棒,你们的自学能力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的进步。
2.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看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这些设施的费用都是政府投资的,是国家出钱建设的。
国家的财源主要来自税收。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第10页,在书中画出相关文字并理解。理解不了的词语小组内讨论。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兴趣中导入新课,水到渠成。
通过合作探究,汇报补充等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探究新知,并且能够运用以旧带新的方法来学习新课程的内容。
教 师 活 动 创 建 学 生 活 动 预 设 设 计 意 图
3.出示练习题目。
4.学习例3,探讨求应纳税额的方法。
激励性评价: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归纳总结方法,真棒!如果你们能够把这种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就更好。
5.辩识:加强对纳税的了解。
6.知识延伸 :个人所得税的求法。出示练习题。
激励性评价:你们真棒,能够把总结的方法运用的解决实际问题上来,看来你们是掌握了方法,能够活学活用了,老师真高兴!
三、利用新知、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出示练习题,学生根据基础知识进行填空练习。)
(二)做个聪明的小判官。(判断对错,并且说出正确的结论。)
(三)选一选。(选择正确的结果,并且说明理由。)
(四)解决问题。(利用课堂上总结的方法进行练习。)
四、总结升华、提升感悟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老师总结。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学生说出每条信息中应纳税额、各种收入和税率分别是多少?并说出每个税率的含义。
1.学生小组探讨。
2.小组汇报。
3.归纳求应纳税额的方法:各种收入(营业额、增值额······)× 税率 =应纳税额(营业税、增值税·······)
与例3进行比较,分析不同之处。
看习题,回答问题。
手势判断对错,并说出正确的结论。
汇报正确的选项。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谈收获。
通过多种途径的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填空题检验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填空题和选择题考验学生对易错的知识点的掌握,解决问题是综合性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梳理知识,形成方法
板 书
设
计 税率
×100%=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