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加减 教案(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加减 教案(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2 13:06:45

文档简介

2.2整式加减
1.
合并同类项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理解合并同类项的理论依据是三个运算定律(即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使用.
3.会把一个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体会整体思想,即换元的思想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熟悉的单项式、代数式的值得出“同类项”的概念,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的理解;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法则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
通过同类项及同类项合并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人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渗透换元的数学思想及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点】
重点是识别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
【教学难点】
难点是合并同类项.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1)教师这里有一小袋硬币.哪位同学能帮我数一下这一共有多少钱?(2)有下面三个多项式:2x2y3-2;5+3x2y3;-2-5x2y3,取x=
,y=
,求三个多项式的和,比一比,看谁算得快而准(请同学选择x和y的值,算完后介绍经验).通过计算你能发现什么?说出你的发现.(3)观察:式子a与4a,ab与ab有什么特点?
【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
思考a+4a=(+4)a,abab=(1)ab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2a+3b=5ab吗?什么样的式子才可以合并?怎样合并?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同类项的特征,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得出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的方法.情境1中(1)分类数硬币.(2)无论x、y取何值,计算的结果都是1.(3)两组式子中,它们所含的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情境2中乘法分配律,2a+3b不等于5ab.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能合并.
【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出结论,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同类项
问题1什么是同类项?几个常数是同类项吗?
问题2同类项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同类项与项的系数有关吗?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一个项的同类项有无数个,其本身也是它的同类项.同类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所含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项是同类项,缺一不可.
2.合并同类项
问题1什么是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
问题2合并同类项的依据是什么?合并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对同类项的认识,结合分配律的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次数不变.合并同类项的根据是乘法的分配律逆用,运用时应注意:(1)不是同类项的不能合并,无同类项的项不能遗漏,在每步运算中照抄.(2)系数相加(减),字母部分不变,不能把字母的指数也相加(减).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各组中的两项,不是同类项的是(

2.若abx与ayb2是同类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x=2,y=1
B.x=0,y=0
C.x=2,y=0
D.x=1,y=1
3.下面的式子中,正确的是()
4.若am+1b3与(n-1)a2b3是同类项,且它们合并后结果是0,则(

A.m=2,n=2
B.m=1,n=2
C.m=2,n=0
D.m=1,n=0
5.合并同类项:
6.先化简,再求值:
【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合并同类项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尽量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
【答案】1.B
2.A
3.A
4.D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什么是同类项?什么是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
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71页“练习”和教材第76页“习题2.2”中选取.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的基础上,讲述合并同类项,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联系已学知识,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在教学中选择激趣法、讨论法和总结法相结合,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互动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培养学生准确的运算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12.
去括号、添括号
第1课时去括号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去括号法则的形成过程,理解去括号的意义.
2.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运算,培养运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得出“去括号”的实际作用法则,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
【情感态度】
通过去括号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由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教学重点】
重点是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会正确地化简整式.
【教学难点】
难点是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情境】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老张和老李家有两块土地和一个20平米的院子,土地如图的长方形,两家要联合起来种大棚蔬菜,你能帮他们计算一下这三块土地的面积和吗?比较你们所列出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列出带有括号的整式和不带有括号的整式,对比所列结果,通过观察、比较,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交流和归纳,关注学生对法则的表述,从而得出法则.情境中20+3(x+2)=20+3x+3×2.
【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出结论,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去括号法则
问题1去括号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问题2去括号法则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去括号法则:(1)如果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里的各项不改变符号.(2)如果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去括号中正确的是(

2.已知-x+2y=5,那么5x-2y2-(3x-2y)-60的值为()
A.80
B.10
C.210
D.40
3.根据去括号法则,在横线上填上“+”或“-”.
(1)a
(-b+c)=a-b+c
(2)a
(b-c-d)=a-b+c+d
(3)-(2x+3y)
(x-3y)=-3x
(4)m+n
[m-(n+p)]=2m-p
4.化简:3a-[5a-(2a-1)]=
5.先化简,再计算:
【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去括号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尽量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
【答案】1.C
2.A
3.(1)+
(2)-
(3)-
(4)+
4.-1
5.7a2-6ab
24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有理数加法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
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73页“练习”和教材第76页“习题2.2”中选取.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在本节的教学中,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带有括号的整式和不带有括号的整式,由同学自己来想出两种式子,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增加了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交流和归纳,关注学生对法则的表述,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表达能力,法则的运用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运算能力.
1第2课时添括号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添括号的意义.
2.掌握添括号法则,能运用法则进行运算.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添括号,总结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接受“矛盾的对立双方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和观念.
【教学重点】
运用添括号法则,并会正确地化简整式.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添括号法则.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情境】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某位同学开学带100元钱去文具店,先买了a元一本的练习本共3本,又买了b元一本的笔记本共3本,问他还剩下多少钱?如何列式呢?
100-3(a+b)
100-3a-3b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分析得出100-3(a+b)=100-3a-3b,运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出结论,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添括号法则
问题1添括号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问题2去括号法则与添括号法则的异同点是什么?
【教学说明】学生在掌握去括号的法则的基础上,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添括号法则:(1)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2)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与添括号,括号前面是“+”号时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时各项都改变符号.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添加括号后,不改变式a-2b+3c的值,正确的是(

A.a+(2a+3c)
B.a+(-2b+3c)
C.a-(2b+3c)
D.a-(-2b-3c)
2.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a-1|+|a-2|=
【答案】1.B
2.1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添括号法则等知识点.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进行知识提炼和知识归纳.
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74页“练习”和教材第76页“习题2.2”中选取.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本节课从学生探究添括号法则,到运用添括号法则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13
整式加减
【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整式加减的意义,发展符号意识.
2.能进行整式加减,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会按某个字母的指数把整式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3.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在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得出“整式加减”运算,同时明白把运算的结果按某个字母的升幂或降幂排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使学生在经历结论得出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
通过整式加减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学会与人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是整式的加减运算及把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升降幂排列.
【教学难点】
难点是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为了搞好班会活动,李明和张强去购买一些水笔和软面抄作为奖品.他们首先购买了15本软面抄和20支水笔,经过预算,发现这么多奖品不够用,然后他们又去购买了6本软面抄和5支水笔.问:①他们两次共买了多少本软面抄和多少支水笔?②若设软面抄的单价为每本x元,水笔的单价为每支y元,则这次活动他们支出的总金额是多少元?
【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1)给定两个多项式:x2+5x-8与-2x2+3x-3,如何求它们的和与差?(2)两个多项式1+3a2+2a与2a2+3a-5的排列有什么区别?哪个多项式的排列更美观.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减法运算的实际意义,通过对比得出整式的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并归纳出整式的减法法则.
情境1中①他们两次共买了21本软面抄和25支水笔;②21x+25y.
情境2中:
(2)1+3a2+2a的排列很任意,2a2+3a-5是按字母a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这样的排列更美观些.
【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出结论,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问题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列代数式、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一是写出和或差的运算式;二是去括号;三是找出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整式的加减运算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2.升幂、降幂
问题什么是升幂、降幂排列?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在整式加减运算中,运算结果常将多项式按某个字母(如x)的次数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依次排列,这种排列叫做关于这个字母(如x)的降幂(或升幂)排列.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设M=2a-3b,N=-2a-3b,则M+N=(

A.4a-6b
B.4a
C.-6b
D.4a+6b
2.减去2-3x等于6x2-3x-8的代数式是(

3.把多项式2xy2-3x2y+1先按x的指数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降幂排列);再按y的指数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
4.先化简下式,再求值:
【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有理数的减法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尽量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
【答案】1.C
2.D
3.解:按x的指数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如下:
-3x2y+2xy2+1;
按y的指数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如下:
1-3x2y+2xy2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什么是升幂、降幂排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
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75页“练习”和教材第76页“习题2.2”中选取.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在本节的教学中,通过实际生活的需要引出整式加减运算,让学生体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又用于实际.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加强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解题的规范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